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周伶俐 张家港市锦阳幼儿园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他还说:“好教育就当给学生一种技能,使他可以贡献社会。”所谓教育,就是用心灵对心灵进行浇灌,在幼儿教育中更是如此。而观察当下的教育生态环境,部分教师与幼儿之间存在心灵距离,无法真正地靠近童心。
一、问题:“心灵教育”的欠缺
作为幼儿心灵的塑造者、幼儿行为的引路人,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在塑造着幼儿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对于自己的定位,也关系到幼儿是否能够健康成长,形成健康的人格。因此,教师必须找准自己的教育定位,规范教育方法,注重言辞分寸。问题主要展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一)部分教师不注重培养心灵
教育应当是心灵对心灵的浇灌和滋养,但是在当下,部分教师只规范幼儿的行为,而不注重培养幼儿的心灵。例如在幼儿做错事时,教师只是训斥他、管教他,而不告诉他为何不能这样做、应当怎样做才是正确的。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产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形成自己的主见,而不是一味地听从和顺服。
(二)部分教师不注重言辞分寸
幼儿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是敏感的,很多教师不了解幼儿心理的敏感性,忽略一些言语的细节对幼儿的伤害,不注意对幼儿批评的分寸,使得幼儿对自己的认知产生怀疑,形成不良影响。
二、策略:“童心方向即师心方向”
教师要在心灵沟通的过程中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素质、学习习惯、心理品质,使其成为一个具有良好品质的人。如何更加扎实、深刻地培养幼儿这些品质呢?毫无疑问,要进行心灵之间的贴近。教师要走进幼儿的心灵世界,观察他们心灵世界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淡化教育的痕迹,以对话的形式进行,在对话的过程中唤醒孩子的灵性、教育孩子的仁性,真正做到“童心方向即师心方向”。因此,我总结了以下几点策略:
(一)用爱换爱
人世间最真挚的情感就是爱,当一个人处于爱与被爱的状态下时,他的心灵会被激活,他的情感将会爆发。为了爱,人可以放下很多,就像父母对子女的爱——温柔而深沉。而作为一名教师,看见一个个天真烂漫的幼儿,应当发自内心地生出无私的爱,为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快乐生活,可以付出自己的真心与爱护。
(二)用心触心
幼儿的心是敞开的,相较于年龄更大的孩子,幼儿的心将会更加容易走进去。而走进一颗心的最好方式,莫过于敞开自己的心,让孩子看到教师心中的阳光和美好,他也愿意敞开自己的心扉,表达自己的欢快或烦恼。幼儿的心中装着可爱的花朵、翠绿的树叶,而教师在走进的过程中,要小心翼翼、温柔满满,不要碰伤可爱的花朵和翠绿的树叶,以维护他们心中的那一片净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19 0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