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凉山日报
森林草场,牛羊满山坡。阿克鸠射摄
□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张崇宁
凉山是长江上游农业资源最独特、最完整、最具优势和开发潜力的地区之一,农产品林产品种类丰富、深受全国各地消费者青睐。
“2024年,全州林草系统将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自觉肩负起维护全国全省生态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扛起守护青山绿水的历史使命,始终保持战略定力,统筹推进林长制各项工作,扎实抓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努力让凉山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生态效益更凸显,确保生态环境质量更加优良,全国重要清洁能源基地加快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全面筑牢,美丽凉山建设迈上新台阶。”1月16日,州林业和草原局主要领导介绍说。
持续深化林长制工作
持续健全组织体系。优化林长责任体系,健全优化“州、县、乡、村”四级林长+区块网格组织责任体系,全州共设立林长7071名。完善村级“一长三员”机制,强化巡护队伍管理,将“一村一辅警”纳入村级“一长三员”体系,明确职责任务,不断充实村级监管力量。
实施林草资源网格化管理模式,在村以下划定区块网格,将全州6180万亩林地和1193万亩草地划分网格1.4万个,落实监管员2400余人、专兼护林护草员2万余名,林草资源源头管理力度不断加大。
持续开展创新试点。选取基础条件好、积极性高的宁南县白鹤滩镇、幸福镇,会东县姜州镇、江西街乡及盐源县树河镇“三县五乡”作为首批乡级林长办标准化建设州级试点,打造示范样板,着力提升基层林长制承接能力。围绕林长履职、部门协作、源头治理、跨区域合作、社会参与监督等创新试点内容对17县(市)开展分类指导,不断推动创新试点取得实效。
持续强化工作质效。全面推行“四单一函一评比”制度,2023年来,发布州林长令2个,发送提示单(督办函)50次。充分发挥成员单位职能职责,强化协作配合力度,全力服务林长巡林履职,全年各级林长累计开展巡林78.3万人次,协调解决问题0.96万个,督促问题整改完成率达99.94%。同时,将林长制工作纳入州级督查检查事项,开展17县(市)全覆盖实地督导,不断推动林长制从“有名有责”向“有能有效”转变。
完成营造林40.69万亩
2023年,全州林草系统坚持综合治理,大力实施林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修复治理,持续开展国土绿化及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全力推进雅砻江中上游高原湿地水源涵养与高山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大项目实施,完成营造林40.69万亩、义务植树1002万株,超额完成省下达我州年度营造林任务。
严格落实天然林保护、草原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等各项保护制度,科学实施草原项目建设,完成草原生态修复治理130.2万亩。全州林地、草地等生态资源保护修复持续稳步向好,森林覆盖率、草原植被盖度保持基准水平。“一树一档”持续加强全州3611株古树名木管护,四川首个古树名木展览馆在西昌建成投用,古树名木复状初见成效。
去年以来,凉山严格按照省、州下达的各项造林绿化工作任务,提早谋划筹备,精心组织实施,持续加快国土绿化进程,确保林草资源增量。
加快推进营造林任务落实。积极争取雅砻江中上游高原湿地水源涵养与高山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退化林修复、造林补贴等资金和项目,以林长制考核为抓手,加强实地检查督导,督促各县(市)和国有林保护局加快落实营造林各项任务,加快推进造林绿化、绿化上图等各项工作。2023年全州完成营造林40.69万亩,超额完成省、州下达营造林任务。
积极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开展2023年州市党政军雨季义务植树活动,组织州市领导、驻昌部队、州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州市林草系统、企业代表及学生代表等300余人,在安宁河畔开展义务植树活动,植树面积100余亩,栽植黄葛树、紫叶李等700余株,全州累计完成义务植树1002万株。
有序推进泸山植被恢复工作。先后投入13亿元全面推进泸山灾后治理及植被恢复,其中,投入2亿元,已开展泸山植被恢复4.2万亩,并持续开展补植和管护,“园林泸山,公园泸山,智慧泸山”建设初见成效。
开展退化林本底调查评估。通过造林绿化落地上图系统,对林地中的“乔木林”和“竹林”地进行退化林判别和评估,选择符合退化林判别指标的林地纳入退化林本底数据库,经林地数据分析、实地调查评估、质量复查等工作。凉山已按程序上报退化林面积77.6万亩。
森林资源总量显著增加
近年来,凉山州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绿色生态本底持续夯实,全州空气环境质量连续8年综合排名稳居全省前三,24个国考省考断面、饮用水源地水质连续22年优良比例保持在100%;绿色动能更加强劲,建成清洁能源装机规模全省第一,全国重要清洁能源基地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西昌市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并重,2022年成功创建为全国第六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023年入选首批美丽四川建设先行试点县(市)。该市坚持“保护邛海、优化主城、向安宁河拓展”,从严贯彻《凉山彝族自治州邛海保护条例》《凉山彝族自治州安宁河流域保护条例》及国土空间规划等,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2023年12月,德昌县林业和草原局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单位”荣誉称号。长期以来,该局主动融入生态立县、产业强县、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大局,深入开展深化林改、绿化美化、资源保护、产业升级四项行动,努力实现林业生态高颜值、林业产业高素质、林区群众高收入的“三高”目标。值得一提的是,近10年来,该县天保、退耕还林以及经济林基地建设等工程的实施,使得该县森林资源总量显著增加。
坚持多措并举,牢牢守住林草生态安全底线。全力推进涉林草违法案件查处。持续提升灾害防控能力。聚焦森防指“一办六组”涉林草相关职能职责,常态化推进森林草原防灭火职业化、专业化、规范化长效机制建设,全面抓好“防、备、救”各项工作,圆满完成2024年州级森林草原防灭火集中培训。
强化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53.35万亩、同比减少0.34万亩。切实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先后查办野生动植物案件10起,处理违法人员11人,救护野生动物175头(条、只)。
以助农增收为目标,努力实现“两山”转化。积极推进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累计实施国家储备林项目2.47万亩,获得省农发行授信41.87亿元,到位资金17.91亿元,并积极推进“天府森林粮库”建设,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促进绿色防火实践,建成以中药材、仿野生菌等为主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8000余亩。
积极实施“农业强州”战略部署,大力发展以林果、花卉、花椒为主的“6+8”现代林业生态产业基地,努力构建现代林业产业发展体系。
积极指导各地先行先试推进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目前会理市、会东县、越西县、冕宁县、布拖县及州属四户国有林保护局已与第三方签订碳汇开发协议,开展初步调查评估。
当前,凉山林草系统正锚定美丽凉山建设总体目标,以更大力度推动各项重点任务落实见效,大力实施“六大行动”,开展金沙江、雅砻江、安宁河等重点流域综合整治,确保蓝天永驻、碧水长流、青山常在。深入推进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分步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深入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加快推进反馈问题整改销号,推动自然生态系统稳定向好。持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抓好美丽宜居城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完善环保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绿化行动。牢牢守住生态安全底线,切实抓好森林草原防灭火等工作,加强环境隐患排查和风险防范,确保不发生较大突发环境事件。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22 12:45:2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