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伯邑考,是古典小说《封神演义》及相关衍生故事中的经典形象。
在电影《封神》里,这个角色以3场戏、加起来一共也就几分钟的戏份,成为万千观众心目中的白月光。
而伯邑考,也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
他是周文王姬昌的嫡长子,是西周开国君主周武王的大哥。
那么,历史上的伯邑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身上又有着哪些谜团?
01、伯邑考的影视和小说形象
在古典小说《封神演义》里,伯邑考是一个大孝子,同时也是一个光风霁月的正人君子。
他的父亲西伯侯姬昌,被纣王囚禁在朝歌,整整7年。
纵使姬昌在离开西岐之前,千叮咛万嘱咐,伯邑考作为西岐少主,千万不能离开朝歌。可是,孝顺的伯邑考,怎么能让老父亲在朝歌受苦这么多年?
他不顾生命危险,带着3件珍宝,去西岐朝见纣王,希望能够打动纣王,换回父亲。
可是,在觐见纣王的时候,纣王身边的狐妖妲己,却一眼看中了年轻英俊的伯邑考,想和他比翼双飞。
妲己使尽浑身解数,想要引诱伯邑考。正直的伯邑考,却严词拒绝。
恼羞成怒的妲己,向纣王诬告说,伯邑考调戏她,让纣王把伯邑考杀了,做成肉饼。
纣王把用伯邑考做成的肉饼送去给西伯侯姬昌吃。
姬昌虽然已经知道这是自己的儿子,为了打消纣王的疑虑,还是假装什么都不知道,忍痛把肉饼吃了下去。
纣王因此认为姬昌不是圣人,对自己造不成什么威胁,便把姬昌放回了西岐。
姬昌回到西岐之后,把吃下的肉饼吐了出来,吐出的东西化作兔子离开了。
而后,姬昌开始励精图治,增强西岐的实力。
姬昌去世之后,姬昌的次子,也就是伯邑考的弟弟姬发继位,起兵伐纣,并最终灭了商朝,建立周朝。
周朝建立后,姜子牙开榜封神。
伯邑考作为周文王姬昌的嫡长子、周武王姬发的哥哥,同时也是封神之战的第一个牺牲者,被封为紫薇大帝。
这便是《封神演义》里,关于伯邑考的故事。
伯邑考这个角色,由于性格鲜明,事迹突出,在多版封神演义改编的影视剧中,都是重点塑造的人物,且都由帅气的男明星出演。
在一些电视剧里,他还摇身一变,成了妲己的未婚夫,然而妲己被纣王强抢去朝歌之后,又被狐妖附身,两人成了一对苦命鸳鸯。
而在最近的电影《封神》里,伯邑考更是仅仅是几分钟的戏份,就获得了万千观众的喜爱。
他作为西岐的少主,在父亲姬昌被囚禁在朝歌、弟弟姬发也在朝歌做质子的情况下,原本自身是比较安全的。
可是他为了父亲和弟弟,在明知必死的情况下,还孤身入朝歌,对纣王提出以命换命,用自己的生命换父亲回归西岐。
而在去见纣王之前,他又先去见了弟弟姬发,给弟弟留下了日行千里的雪龙驹。后来的雪龙驹,果然带着姬发归家。
这个角色,总共只有3场戏,却挣足了观众的眼泪,成为了封神电影里的白月光。
02、伯邑考的真实名字
有很多人可能要问,伯邑考的父亲叫做姬昌,弟弟叫做姬发,为什么他却不叫姬某,而叫做伯邑考?
要探究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西周时期对贵族男子的称呼。
我们需要先知道一件事:现代人管周文王叫做姬昌、管周武王叫做姬发,那是因为他们姓姬。
但是在商朝末年到西周,是没有人这么叫这两个人的。
在那个时期,贵族的男子,称氏不称姓,而国君无氏。
在周文王和周武王称王之前,他们的氏是什么,这是有争议的。有人认为,“周”就是他们的氏,也有人认为,在此之前,他们没有氏。
而除了用氏来称呼之外,对贵族男子的另一种叫法,就是尊称、官爵与姓氏、名的结合。
举个例子,我们熟悉的姜子牙。他姓姜,名尚,字子牙。现代人往往叫他做姜子牙或者姜尚。
但是在西周,是没有人这么叫他的。他的氏是“吕”,所以人们应该叫他做“吕尚”。
也有人根据周文王“吾太公望子久矣”这句话,尊称他为“太公望”,于是他也叫做吕望。
而姬发,倘若他的氏是周,那么,那时的人会叫他做周发。周文王在世的时候,也会叫他“太子发”。
而姬发成为武王之后,国君无氏,于是人们会叫他做“武王发”。
所以,“伯邑考”这3个字,自然也不会是名字,而是当时的人对他的尊称。
不过,这3个字分别代表什么意思,伯邑考真正的名字到底是什么,这在史学界,至今没有定论。
让我们一个字一个字地来分析。
先来看“伯”字。
这应该是3个字里,最没有争议的一个字了。古人用“伯仲叔季”来做排行,其中“伯”就是老大的意思,且是嫡长子。
根据史书记载,伯邑考是周文王的长子,且是周文王的正妻太姒所生。
这个“伯”字,自然指的就是伯邑考的嫡长子的排行了。
再来看“邑”字。这个字的争议,就比较大了。
有人认为,“邑”就是伯邑考的名。所以按照现代人的叫法,他姓姬,名邑,可以叫他姬邑。
有人认为,在周朝,“三朋而为里,五里而为邑,十邑而为都”,伯邑考可能担任过“邑”这个官职,所以邑是他的一个尊称。
有人认为,邑在古汉语里,有都城的意思,是一个可以代表身份崇高的字。伯邑考作为周文王的嫡长子,周武王的兄长,邑是一个尊称,用来表示他身份崇高。
有人认为,邑可能是伯邑考的谥号。在西周初年,谥号制度顶多只有一个雏形,所以谥号的叫法,也和后世不一样。
接着来看“考”字,这个字的意思,也是众说纷纭。
有人认为,“考”才是伯邑考的名,按照现代的叫法,他叫做姬考。
有人认为,“考”在西周,很有可能是对逝者的尊称。后人把去世的父亲称为“考”,比如后世皇帝提到先帝时,往往说皇考怎么样,可能就是从这里衍生出来的。
有人认为,“邑考”就是他的名。西周的确有排行+名的叫法,例如周公旦,也叫做叔旦。
有人认为,那时的人多是单名,“邑考”可能是字。
总的来说,关于伯邑考真正的名字,是众说纷纭,史学界至今没有定论。
我们甚至不能排除这么一种可能,那就是“伯邑考”这3个字都是尊称,他真正的名,并不在这3个字里。
在有更多的考古发现之前,伯邑考到底叫什么名字,可能要成为千古之谜了。
03、历史上的伯邑考
既然历史上真有伯邑考这个人,他又是周文王的嫡长子。那么,最终继位的,为什么是次子姬发呢?
他真的像《封神演义》里写的那样,早早被纣王杀害了,所以才轮到二弟姬发上位么?
对此,不同的史料,有不同的记载。这大约又是一个需要等待考古发现的千古之谜了。
《史记》里说,周文王的正妻太姒,为他生了10个儿子,而这10个儿子里,唯有次子姬发和四子周公旦能力最强,可以辅佐周文王。
最终,周文王舍弃能力弱的长子伯邑考,而立能力强的次子姬发为太子。
不过,周文王去世,姬发继位的时候,伯邑考也已经去世了。
按照史记的记载,周文王应当是立贤不立长的典范。而伯邑考,看起来像是自然去世的。
这并非孤证。在《礼记·檀弓》里,也有一句话:昔者文王舍伯邑考而立武王。
这同样说明,周文王立次子姬发为继承人,而不立长子伯邑考,不是因为伯邑考早逝,而是因为姬发能力更强,周文王在伯邑考还活着的时候,就已经选定了姬发了。
史记和礼记,都成书于西汉。这应该是西汉人的普遍观点。
而到了西晋皇甫谧写的《帝王世纪》,则对伯邑考的结局,加上了一段血淋淋的记载:
纣既囚文王,文王之长子曰伯邑考质於殷,为纣御,纣烹为羹,赐文王,曰‘圣人当不食其子羹’。文王食之。纣曰‘谁谓西伯圣者?食其子羹尚不知也’。”
意思是,纣王囚禁了姬昌之后,姬昌的长子伯邑考也在朝歌当质子,负责给纣王驾驶马车。
突然有一天,纣王杀了伯邑考,把伯邑考煮为肉羹,并说:如果姬昌真是圣人,那么,他就不会吃自己儿子的肉。
结果,姬昌把这肉给吃了。纣王很高兴:谁说姬昌是圣人呢?吃了自己儿子的肉,都还不知道。
这时候,姬昌的大臣散宜生等人,也带来了不少奇珍异宝及美人,送给纣王。
于是,纣王终于把姬昌放回了西岐。
我们可以看出,这段记载,和小说《封神演义》里伯邑考的结局,高度相似。封神演义,有可能是取材于此。
这也不是孤证。在《太公金匮》里,也有类似的记载。
而《太公金匮》,相传是姜子牙写的。如果这是真的,那么关于伯邑考的结局应该是没有疑问的了,毕竟姜子牙可是当事人周文王的左膀右臂啊。
不过,史学界对《太公金匮》这本书的成书年代,是有异议的。无论是古人,还是现代的历史学家,基本上认为,这是后人的托名之作。
而《太公金匮》和《六韬》,都属于《太公》的内容。在上个世纪中山怀王刘修墓出土的竹简里,有《六韬》的相关内容。
中山怀王刘修,是有名的中山靖王刘胜的五世孙,去世于西汉宣帝年间。
也就是说,这两书最晚也会成书在汉宣帝时期。有史学家认为,这应该是战国时期的作品。
更重要的是,刘修墓里的竹简,俨然有这么一段记录:君唯有善有质子于殷,周文王巧使伯邑考四,有诏必王食其肉,免其血。
这和《帝王世纪》《太公金匮》的记载,高度一致。
而由于史记里并没有记载伯邑考的具体死因,所以这些记录也和史记不冲突。
所以,我觉得,伯邑考的这个结局,应该是可信的。
04、写在最后
关于商周时期的史料,实在是太少了。传世的史料,还多有不合理和错漏之处。
比如说,多本史料一口咬定,周文王活了97岁,周武王活了93岁,而周武王去世之时,他的儿子周成王尚在襁褓之中。
这是违背常识的,是不可能事件。
而考古发现,殷商有用人来祭祀的习惯,残酷无比。可是各家的史料,对此却几乎没有提过。
商纣王,作为商朝的末代君王,被后世当做暴君的典范。
有史学家研究过,随着时间的推移,纣王的罪状越来越多,有些甚至明显是属于后世,而不属于商朝的罪状。
所以我们也无从肯定,伯邑考的这个残忍结局,是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还是后人强加给纣王的罪状之一。
真实的历史到底是什么,只能期待后续的考古发现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0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