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南京日报
30年专注于水产育种
南师大教授用科研实现“渔业兴农”梦
尹绍武与他的科研团队。 受访者供图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何洁
通讯员 李孟矾 顾伟
带着帮助更多百姓创收的念头,知名水产学者走上以科研实现“渔业兴农”梦的道路,他就是南京师范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尹绍武。三十年来,他专注于水产育种,坚持将良种作为水产养殖业的基础和水产养殖的第一环节,不断探索优良水产品种的新的可能性。
“我出生在农村,小时候很难吃到鱼,等我走出那个山区,就发现这个东西还是挺好的。到毕业回去,正是上个世纪90年代,全国各地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特种水产养殖,养甲鱼、养螃蟹的比比皆是,是不是可以养个特种鱼试一试?”抱着这样的想法,尹绍武开始接触特种水产养殖,对一个又一个物种进行研究,一对又一对组合进行杂交筛选,走上以科研实现“渔业兴农”梦的道路。
在儿时,尹绍武曾经吃过一种野生鱼“黄鸭叫”,这种鱼烹饪好之后,闻起来让人垂涎欲滴,吃起来更是觉得肉质细嫩。可惜这鱼很小,规格才不到一两。由于不知其科学名,后面的几十年,尹绍武虽对其念念不忘,却再也没能品尝这鱼的味道,这令他一直“耿耿于怀”。
2010年,他偶然发现南京市场上的昂刺鱼,学名黄颡鱼,正是儿时吃到的“黄鸭叫”,连味道都未变分毫,这令他兴奋不已,迫不及待地想以这种鱼为研究对象进行遗传改良。“我就在想怎么让这种鱼个头再大一点,肉味更鲜美一点。”然而不巧的是,2011年,黄颡鱼“全雄1号”就在全国得到试验推广,这意味着他不再能采用培育“全雄1号”所使用的单性育种方式,需要探索其他的育种方法创制黄颡鱼新品种。
尹绍武查阅大量资料,最终决定采用远源杂交育种方法,种间杂交、科间杂交,开始一条一条地试验寻找合适的父本和母本。
3年的咬牙坚持,他们在2013年从十多种黄颡鱼远源杂交组合中筛选出一个以黄颡鱼为母本、瓦氏黄颡鱼为父本的最优远源杂交组合。为了提高该组合的杂交受精率等,尹绍武团队继续夜以继日地进行试验,研制出的配方使杂交受精率稳定在85%以上,成功解决了高效规模化杂交黄颡鱼的难题。
2018年,尹绍武教授团队联合相关单位共同培育出黄颡鱼国家级水产新品种——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相同养殖条件下,新品种1龄鱼生长速度较母本提高143.4%、较普通养殖鱼提高31.1%,且1龄鱼成活率较普通养殖鱼提高30.9%,成鱼品质和市场接受度较父本显著提高,适宜在全国各地人工可控的淡水水体中养殖。
近2年,黄颡鱼市场上50%以上推广的是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年产量30万吨左右。目前,该品种已成为江苏省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试点项目的重点推广品种,在江苏省高邮、溧阳、射阳等地形成了品牌,并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目前,尹绍武团队正紧紧围绕江苏省地方渔业发展需求,依托“市(县)级水产产业技术协同推广联盟”,建立“产学研推用”技术协同联动机制,示范推广水产新品种和生态高效养殖技术等,助力长江特色鱼提质增效。近2年里,仅黄颡鱼产业累计培训技术人才就超过500人次,他们为江苏省及国家特色水产产业绿色发展、乡村振兴贡献了智慧与力量。
“未来,我们将继续在科研中开拓全新视角,在教学中培养水产人才,将情怀传递下去,用实际行动为水产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和渔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尹绍武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29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