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从2007到2017年,10年以来,只要你沿着上海沪亭北路往北行驶,老远就能看到马路中央的一栋三层农家小楼,旁边还簇拥着一圈“裙房”,宽敞的四车道到了这里一拐,直接变成了两车道。
没错,这所房子就是上海最牛钉子户——张新国的家。
从2003年上海发布城市改造通告开始,张新国因拆迁赔偿得不到满足的问题,一再与开发商周旋,这一拖,就直接拖到了2007年的沪亭北路工程正式启动。
可直到开工的那天,张新国却还在倔强:“如果不给我六套房子和一亿的补偿款,就一块砖头都别想动,否则,就让推土机先从我身上轧过去”。
就这样,从2007年开始动工以及竣工接下来一段时间里,笔直的马路中央,总有一栋小楼阻挡,格格不入,怪异无比。
一晃,时光转眼来到了2017年,此时的上海正值盛夏,马路中央,破旧小楼的前方,站着一位60多岁的老人,对着眼前的工作人员一脸恳求道:“算我求求你们了,赶快把我的老房子拆掉吧,我再也不想住在大马路正中央了”。
眼前这位说话的老人正是张新国,之前的张新国还倔强无比,宁肯住在马路中央,也死活不让人家动自己的房子;而现在为何张新国,又一脸恳求的让工作人员赶紧拆掉自己的房子?
开发商多给钱了?老房子断水断电住不下去了?这些还真都没有,至于后来的张新国为什么会想开,这一切还得从头1996年开始说起。
张新国:三层欧式小洋楼和不断膨胀的虚荣心
1996年,张新国做了些小买卖赚了一些钱,便打算把自己家的小平房装修一下。恰巧这时候,自己的一双儿女也都结了婚,但是又都没有房子。
所以,张新国两口子就和自家儿女合计了一下,最后三家一致决定,共同出资改造旧房居住在一起。
说干就干,张新国一家先是拿出了15万,将原本只有两层的房子加盖了一层,又拿出一部分钱将隔壁的宅基地一并买下,一时间,让张新国家的总面积直接达到了300多平米。
而后,这三家又共同出资15万,对房子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体装修。外部采用中式外观,内部则采用当时特别流行的仿欧式设计,占地面积大;装修设计又十分时髦。
最重要的是,这座房子竟然还是挺拔的三层建筑,所以这旧房改造完毕后,和邻居家低矮的平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时间,可是羡煞旁人。
当然,和小洋房一同高起来的,还有张新国那颗不断膨胀虚荣的心。每每有邻居问道,装修改造这房子花了多少钱时,张新国总会故作低调的说:“也没多少钱,加盖是10万块,装修也就20来万吧加起来30多万”。
这时候,邻居更是惊讶,30多万块,在现在都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更何况是在那个年代。举个例子,就是当时,上海浦东一套100多平的房子,也不过就是30来万。
所以在当时,张新国一家能一时间拿出30多万改造装修这个老房子,也的却是有一定的实力在里面。
表面光鲜亮丽,实则一地鸡毛
可光鲜亮丽的背后,大家也千万别忘了,这房子住的可不光是张新国夫妇两个人,因为当时这房子是由三家共同出资改装,所以现在,张新国夫妇和儿子儿媳妇一家,甚至女儿女婿一家,都是挤在这个房子里的。
张新国夫妇住在二楼的主卧,岳父岳母住在二楼的次卧,三楼则分别住着女儿和儿子一家,至于一楼,张新国则直接把房子租给了一个来自云南的杂货商。
一时间,这三层小洋楼不仅租出去了一层,上面的两层还直接住了四口人,偌大的房子,瞬间便显得拥挤起来。
而且就在一大家子住在一起之后,儿子和女儿又分别拥有了自己的孩子,一时间,让本就拥挤的房子变得更加嘈杂。
孩子们之间经常打架,就连大人,也难免有摩擦。
久而久之,这些不断的摩擦和争吵也让张新国变得越发头疼,甚至有些害怕回家。
对此,张新国甚至都想过把这套房子直接卖出去,直接搬到其他地方去住,但算来算去,这一套房子的售价根本解决不了三个家庭的住房问题。无奈之下,张新国只能选择默默忍受,继续和这一大家子人居住在一起。
所以,这座表面风光无限的三层小洋楼背后,实际是张新国无法解决的家庭难题,如此生活,一直到了2003年才出现了新转机。
原来,就在2003年,上海市出台了一份新的市政建设规划,规划表明,届时整个沪亭北路都将会被拆迁而后再重新规划。
一时间,整个沪亭北路上的居民们欢欣鼓舞,就连张新国也仿佛看见了希望,到时候分几套房子,再拿着一笔拆迁款,终于可以和这一大家子分开住了,内心升起隐隐期待,整个沪亭北路上的居民全都开心的像过年一样。
要拆迁了,会是张新国的转折点吗?
可很快,看到具体改造通告的张新国,却又皱起了眉头。原来,从拆迁通告的补偿标准上来看,对张新国一家是十分不利的。
一方面,在原本张家人的设想当中,自家的宅基地一共是300多平米,而且还是三层小洋楼,如果按照实际使用面积补偿的话,是至少能拿到十几套房产的。
可是拆迁通告上却规定了,拆迁补偿计划不看实际使用面积,只看房产证上的面积来分配房产和拆迁款。
这也就意味着,一旦同意拆迁,那么张新国家新装修好的三层小洋楼,是和周围居民的低矮小平房拿到的补贴都是一样的。如此一来,张家人可就不乐意了:
“自己花大价钱装修好的房子,还加盖了一层,凭什么拆的时候和那些破旧的小平房得到的补贴是一样的?”
另一方面,当时安置房的数量分配,是根据每家每户男丁的数量来决定的,根据拆迁政策,张家总共能分到大中小三套住宅,还有一套过渡补偿房,但是这其中,有两套是儿子的,只有一套是女儿的。
如此一来,可让张新国的闺女不乐意了,自己一直都是在沪亭北路和父亲居住在一起的,凭什么哥哥家能分两套,而自己却只能分一套?
对此,张新国的儿子一家和女儿一家又开始吵闹不休,甚至有好几次不惜大打出手,兄妹反目。就是这段时间,张家小洋楼的气氛是越来越紧张,一母同胞,却处的连陌生人都不如。
也正是由于这两个方面,张家人一直不同意拆迁,而此时的张新国,则一直忙里忙外的去办宅基地购买手续。
但无一例外,到最后都因证件材料不齐全而没有成功,最后眼看房子都快要盖好了,事情也直接被耽搁了下来。
到最后,又眼看着别人家虽然只有一层的低矮小平房,却因为儿子多,直接分到了十几套房产和巨额补偿款。
再看着自家新盖的小洋楼,就只是因为自己只有一个儿子,才只能分到三套房子的张新国也是怒火中烧,坚决不同意在拆迁同意书上签字。
所以也就出现了文章开头张新国在街头叫嚣要六套房和一亿补偿款的那一幕。
不得不说,张新国也是真敢要,一个亿是什么概念?对于我们现在的工薪一族来说,哪怕月收入一万块,不吃不喝一年攒12万,也要833年才能达到一个亿的收入。
所以,张新国的一番话,也是直接惊呆了在场的所有人,甚至还导致了一个非常严重的恶果。
那就是,原本已经同意拆迁的人在听到张新国的要价后,也直接反悔不干了,非要加钱才同意拆迁,“不加补偿款就不让拆”。
如此一来,让原本还算顺利的拆迁规划又变得艰难起来,而当地相关部门也只能被迫终止了对张新国一家的动员,转而开始安抚沪亭北路上的其他居民。
经过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一年之后,一些不同意拆迁的已经全部同意拆迁,但就是张新国一家,软硬不吃,并扬言:“如果不按自己的要求来赔偿房产和补偿款,这房子的一块砖头也别想动”。
面对张新国一家的态度,不仅相关工作人员一直去做张新国的思想工作,就连镇上的领导也都专门过来好言劝说,可张新国就是丝毫不为之所动,倔的像头驴一样。
可张新国再倔,也总不能让整个工程因为他一家而停滞不前,毕竟市政改造是有明确的时间规划和安排的,到最后,拆迁办再拿到其他所有居民的同意书后,直接略过了张新国一家,开始了拆迁和搬迁的工作。
从2003年规划开始,到2005年,所有的拆迁过渡房全部分发完毕,原本沪亭北路上的原住民,也都从一开始低矮的小平房搬到了宽敞明亮的楼房当中,幸福感直线上升。
可张新国一家,却依旧守着自己早已破败的“豪宅”,不仅格格不入,甚至还有些“凄惨”。
但这还不是最煎熬的,2007年,沪亭北路工程正式启动,这也直接让张新国一家彻底陷入崩溃当中。
白天是轰隆隆的施工噪音,晚上是伸手不见五指的荒凉废墟,开窗尽是灰尘,出门也没有马路,一整个家庭,就好像与世隔绝一般,矗立在工地和废墟之上,备受煎熬。
包括后来的张新国也说:“每天晚上都做噩梦,出门就害怕,太危险了,到处都是灰尘和石块。以前我最喜欢和妻子一起出门散步,自从开工之后,那几年我就再也没出去过了,就好像和外面不是一个世界,差点抑郁”。
可想而知,那段时间的张家人过的是怎样的一段生活。
一直到2011年,整整过了四年,沪亭北路的工程才算是彻底结束,此时的沪亭北路,笔直的四车道宽敞无比,道路两旁也是高楼林立,这和张新国的农家小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张新国的农家小楼,不仅特别奇怪,还经常让这条道路变得十分拥堵。
甚至到了晚上,张家一家人在睡觉的时候,还总是能听见门口汽车的鸣笛声,和道路拥堵时的司机叫骂声。
这还不是最主要的,就在2012年的十月的一个深夜,轰隆一声巨响,吓得张新国夫妇赶紧穿衣出门查看,原来是一辆黑色的小轿车因为拐弯不及时,直接冲进了张新国家的院落,把院墙都怼了个大窟窿。
真的是人在家中睡,祸从天上来,眼看自家院墙都被怼了个大窟窿,张新国夫妇还没有说什么,小车司机却直接把张新国一家告上了法庭,说是这房子的位置不行,才导致自己出现了交通事故,按理,张家应该给予自己赔偿。
到最后,警察虽然驳回了小车司机的无理要求,但是这件事,却直接给张新国夫妇留下了不小的阴影。
汽车噪音倒也罢了,一些司机的骂骂咧咧也都忍了,但是这件事情一出,却直接让张新国夫妇开始思考起了“安全问题”。
这次,小车司机直接闯进围墙,虽然人没事,但难保不会有下一次,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一时间,也让张新国夫妇的心里开始打起了鼓。
而且就在这件事情发生后不久,张新国的女儿一家就直接搬出去了,没过多长时间,张新国的儿子也拖家带口的走了。
一时间,偌大的三层楼里,就只剩下了张新国夫妇,虽说清净了不少,但却也让张新国开始一遍又一遍的不断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自己当时死活不肯同意拆迁,究竟是对还是错?”
不迁没关系,关键是你们要保重身体!
时光一晃,转眼来到了2015年,沪亭北路的拆迁计划也已完成了好多年,接下来,相关部门又开始了村改居政策。
各地的村镇纷纷规划重组,原本张新国所在的九亭镇,也直接被改成了九里亭街道,新任的街道领导,对辖区内的建设和改造也是非常重视,尤其是对一些本地不愿搬迁的钉子户,显得格外上心。
甚至为了解决这些不愿搬迁的钉子户,各地街道还专门设立了一个新部门,去专门处理这些滞留在本地不愿搬迁的钉子户。而陆辉,就是九里亭街道专门处理钉子户问题的人。
在陆辉看来,对待这些始终滞留在原地不愿意搬迁的居民,不能一味的采取劝离,而且这些“坚守”十几年如一日的原居民,也肯定有自己的苦衷和心结。
要想解决这些不愿搬迁的钉子户问题,首先就要打开这些钉子户的心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大家一起敞开心思来说话。
所以上任后的陆辉,没有像以前拆迁办的人那样强势,也没有去急于劝说,而是好烟好酒的拿着直接去张新国家“串门”去了。
起初,张新国在面对陆辉时,可谓是十分戒备,恨不得将他拦在门外,可是在后来和陆辉的谈话过程当中,却发现路会陆辉根本没有提起过关于一句拆迁的事情,反而真的是来聊聊家常,甚至一起下下象棋的。
久而久之,张家人对陆辉的戒备也放松了下来,甚至还把陆辉当成了好朋友,时不时的跟陆辉吐槽一下生活上的烦心事。
直到有一次,陆辉提了一句:“我看你这儿整天车来车往的,会不会不太安全?”
陆辉一句话,可是直接说到了张新国的心坎儿里,这时的张新国也根本没有防备,直接开始和盘托出,甚至还说了几年前的车祸事件,和自己家这么多年遇到的难题。
直到这时候,陆辉才顺势说道:“是啊!这儿不光存在安全隐患,其他方面的问题也是多的很呀,车来车往的,不光有噪音,还严重影响了空气质量,甚至在空气中都有很多灰尘,你不会真打算在这里养老吧?”
听到这里,年近70的张新国再也忍不住了,这段时间,他也确实想了很多,但最终还是流着泪说:“我当然知道这些问题,但是我不甘心啊!我花几十万装修的房子,凭什么到最后和他们的平房分一样的东西?而且我闺女一直跟着我住,凭什么只给我女儿一套房子?”
陆辉听到这里,一方面也表示了自己的理解,另一方面,也直接传达了最新的公告:“如果你现在同意拆迁,拆迁标准还是像以前一样,四套房子和230万的赔款,现在房价这么高,这是只赚不赔的买卖;但如果你还不同意,以后就会按照1:1的比例,你可能就只能分到一套房子,其他的什么也捞不着,实在是不划算呀!”
话都讲到这个份上了,张新国也没有多加犹豫,最终,还是同意了拆迁规划,接受了陆辉给出的条件。
“这破房子我早就住够了”,最牛钉子户,最终也伶仃收场
2017年9月15日,张新国叫来了自己的一双儿女,也请来了陆辉和几位志愿者朋友,一同收拾旧物帮助自己搬到过渡房。
为了让张新国的搬迁更加顺利,街道办甚至还找了一个闲置的仓库,专门用来放张家一楼重达数吨的鱼饲料制造机,在一行人的进进出出下,张家小楼也逐渐开始空了起来。
烈日炎炎下,张新国站在自己坚守14年的楼房前,像是告别,又像是解脱,有工作人员问张新国:“是不是还是不舍得?会有一些伤感?”
听到这话,张新国却是赶忙摇头道:“不舍得?这破房子我早就住够了,今天终于是搬出来了,我高兴。”
等到所有的物品都搬上车,屋子里彻底空了出来,张新国也是毫不犹豫的直接转身上车,直接离开了沪亭北路,离开了自己这个坚守14年的家。
三天后,也就是2017年的9月18日凌晨,两台挖掘机抵达张家小楼门口,经过一个半小时的拆除,坚守14年的三层小楼轰然倒塌,顷刻废墟。
拆房子的时候,张新国夫妇并没有到场,只是在凌晨六点来到现场远远观望了一下,旋即离去。
也就是这一天,持续14年的拆迁案终于落下帷幕,最牛钉子户,最终也以伶仃收场。
莫让人心不足蛇吞象,精明过头自损伤!
当年,张新国拒绝拆迁,非要开出六套房子和一亿赔偿款的条件,现在,一分钱没多赚,却最终灰溜溜的伶仃收场,结局也是非常令人唏嘘。
就在这倔强的十四年里,张新国夫妇看似没有损失什么,但那段暗无天日的施工时光;那段矗立在马路中央惶惶不可终日的光景,对张新国夫妇来说,无论是在身体还是在心理上,留下的绝对都是不可磨灭的阴影和创伤。
除此之外,还有那230万人民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价的不断上升,当年的230万和现在的230万,根本就不是同一个水平和概念。
坚守14年,看似获得了和当年一样的条件和赔偿,但实际上,这14年里,除了经济上的膨胀逆差,还有根本无法逆转的健康损耗和光阴流逝,这一切的一切,仿佛都在诉说着张新国夫妇这么多年的错误性。
所以说,做人不可太精明,莫让人心不足蛇吞象,精明过头自损伤。当然,话说到最后,我们还是希望张家夫妇能够心结飘散,走出泥潭,重新开始自己的崭新生活,迎接美好未来。
参考资料
《新闻1+1》,2017年9月19日,《上海“最牛钉子户”14年后拆除户主:补偿款没多拿》
上观新闻,2020年8月27日,《上海站与上海西站中轴线上,摒了21年的3户“钉子户”,终于要搬迁了》
江苏交通广播网,2017年9月13日,《摒了14年拿到6000万?上海“最牛钉子户”回应:一分没多拿!》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1-29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