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新华每日电讯盛夏七月,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华召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豆角种植基地里,一列列整齐的豆角架铺满了整个地块,工人们正娴熟地采摘黄豆角。
“采摘、加工、包装到进入冷库,18小时内完成,确保新鲜。”合作社理事长张华召说,今年合作社流转了1400亩地用于种植黄豆角,此外还与周边农民签订了1200多亩的种植订单,预计全年产量能达到1200吨。
在合作社的生产车间里,筛选、清洗、蒸煮、速冻等工序全自动进行,一箱箱包装完毕的黄豆角被整齐地码放进冷库等待出售。张华召说,这条生产线每天运行18小时,每天生产速冻黄豆角约3吨,全年销售额达1200万元。
如今,黄豆角已经成为绥化市的特色产业,围绕黄豆角的选育、种植和加工,已经形成一整条产业链,无数人在黄豆角里“挖”到了财富。
小小“黄豆角”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密码”。在北林区太平川镇团结村,石运超是小有名气的黄豆角种植大户,年仅30岁的他种植黄豆角已有七八年。
“去年种了225亩,去掉各项成本净收入30多万元。”石运超说,十几年前他做生意失败背上了数十万元债务。“黄豆角效益好,种了没几年就还清了债务,去年还换了台新车。”石运超笑着说,今年年景不错,价格也乐观,预计收入与去年相当。
绥化市北林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于庄说,近年来,北林区从事黄豆角生产的合作社有8家,这些合作社向种植户统一供应种子、化肥,统一提供技术支持,目前已打造出具有区域特色的黄豆角“品牌区”。
在北林区东富镇,“打工队长”武秀云是当地的“名人”,这几年她长期组织村民去黄豆角地里和生产线上务工。眼下,她正带着50多人的“豆角大军”在各乡镇辗转,采摘、搬运、包装,每个环节都少不了他们的身影。
“每人每天能赚150元左右,每年能干四五十天,平均每人增收六七千元。”武秀云边采摘黄豆角边说,夏季大田里农活少,黄豆角产业的发展为村民们利用空闲时间增收致富提供了新的途径。
北林区乡村振兴局局长姜云峰介绍,目前北林区已形成黄豆角生产专业村5个,专业屯12个,黄豆角种植面积近1万亩,年产值超过6800万元。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31 05: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