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彭银
老旧小区改造改善的是环境,凝聚的是人心。自2019年至2023年,我省已累计对4079个老旧小区实施改造,涉及居民约69.15万户。其中已完成3031个老旧小区的改造,惠及居民52.33万户,改造后的老旧小区不仅提档升级换了新颜,居民们也是笑逐颜开。
高位推进 合力攻坚破难题
政策保障是压舱石。
自2019年以来,全省不断强化顶层设计,构建完善政策框架,夯实政策保障。制定出台了《贵州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我省的工作目标和相关内容。在这一统领性文件下,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联合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专项工作方案,引导各地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完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体育健身设施和网络通信设施。出台《贵州省老旧小区改造技术导则》和《贵州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审批指导意见》,从技术标准和项目审批角度进行指导和明确,方便地方开展工作。
为引导居民更好的参与到老旧小区改造中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相继出台《关于做好利用住房公积金支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支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通知》《贵州省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指南》及其图集,支持居民提取公积金、使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来参与小区改造,方便居民结合老旧小区改造有序开展电梯加装工作。在此基础上,又完善工作评价指标体系,指导地方更加规范地开展工作。
老旧小区改造所需的资金是重中之重。为解决资金问题,我省对老旧小区及周边进行认真排查,摸清小区现状、梳理设施缺项、挖掘闲置资源,采取片区联动改造的模式进行谋划包装,申请各类资金,确保全省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顺利实施。历年来,共争取国家补助资金92.41亿元、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35.21亿元、争取金融支持1.61亿元、省级安排专项资金1.76亿元投入改造工作。
问需于民 改到居民“心坎上”
“小区停车位紧缺的问题能不能借助这个机会解决?”
“小区内电瓶车充电设施不足,小区内排水不畅,这些都需要改造。”
…………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需求各异、标准不一、矛盾普遍,居民意见难以统一、利益冲突明显。为精心精细精致实施各项改造,将老旧小区改造改到居民“心坎上”,倾听居民诉求,贯穿了小区的整个改造过程。
安顺市西秀区的“八大公司小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在小区设立社区支书工作室,由党员带头配合设计人员带着图纸挨家挨户征求改造意愿,多次召开居民座谈会,及时与居民沟通“改什么、怎么改、改成什么样”的问题。同步成立“社区治理筹备业主委员会”,确立了“居民自筹+专项补贴+公共收益补充”的资金筹措机制。在住建部门的充分协调下,小区居民以“成本价”同步实施了户内供排水管网和电路的提升工程,真正由表及里的解决了漏水、漏电的问题。
除了对小区供排水、道路、屋顶等方面进行改造外,还通过拆墙并院、清理被占用道路,为小区打造出了一个1150平方米的休闲空间,增加了400多平方米的绿化,实现了门禁安防监控全覆盖,还引进了快递柜、直饮机、充电桩等设施,全面提升了小区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召开群众坝坝会,成立临时党支部,因地制宜搭建微信议事群、居民议事会、恳谈会等平台……通过“改造前问需于民,改造中问计于民,改造后问效于民”,充分调动居民参与改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居民从观望到咨询再到参与的转变,老旧小区改造真正改到群众心坎上。
聚焦重点 量体裁衣换新装
老旧小区改造同时连接着民生和发展两大工程,是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空间、推进城市更新的重要举措。
针对老旧小区建设标准不高、房屋年久失修、设施缺损、功能不全、环境脏乱差、影响居民基本生活等问题,我省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按照改造内容分为基础、完善、提升三大类。围绕满足居民安全需要和基本生活需求这两个“关键点”,聚焦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下足“点”上功夫,确保基础类改造出成效。自工作开展以来,累计改造供水管网873公里;改造排水管网1770公里;改造供电管网1261公里;改造道路234万平方米;新接入天然气管道213公里;为1300多个小区新增设置了消防设施,1400多个小区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有2000余个小区实现了光纤入户。解决了许多困扰居民日常生活的烦心事、糟心事,增强了群众获得感。
在实施好水、电、路、气等基础类改造之上,围绕满足居民生活便利需要,我省做足“线”上功夫,推动完善类改造出亮点。开展工作至今,全省各地结合老旧小区改造拆除23万平方米违法建设;增设停车位4万余个,新增非机动车充电桩1700余个,电动汽车充电桩400余个;有600余个小区实施了适老化、无障碍改造;加装电梯185部;新增文化休闲、体育健身场地、公共绿地等24.8万平方米。
老旧小区改造既是惠民利民的民生实事,也是城市更新的重要抓手。我省紧盯民生民意民需,立足“面”上突破,促进提升类改造出特色。目前,全省各地结合老旧小区新增卫生、养老、托育、助残、家政等服务设施612个,新增综合商超760个,快递服务设施146个,理发、洗衣、维修等便民点533个。
如今,换上新装的老旧小区,群众居住条件显著改善,幸福感在家门口升级了,“点赞”成为记者一路采访过程中城乡居民口中频频提及的“热词”。
党建引领 共建共享美好家园
老旧小区要建好、改好,更要管好。
近年来,我省各地坚持把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贯穿老旧小区改造全过程,积极探索党建引领老旧小区治理新模式,不断激发居民自治新活力,推动物业管理和社区治理融合共进,有效维护改造成果。
如何写好老旧小区改造的“后半篇文章”,各地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贵阳市经开区围绕“精细治理”目标,在乐街小区成立了党建联席会,邀请物业公司、社区人员等组成党建联席会成员,通过共建单位协商、沟通,共同商讨服务方向,探讨管理思路。让群众充分参与小区管理,起到示范带头作用,让更多群众逐渐从“要我管”向“我要管”转变。
政府牵头,居民自治。贵阳市花溪区十字街项目在改造期间,街道和社区居委会多次组织社区网格员、党员代表及各楼栋代表召开座谈会,通过开展城市夜话等活动充分听取居民自治愿望,倡导社区党员亮身份、作表率,探索建立“网格发现、社区收集、街道吹哨、分级响应、协同处置”管理服务机制,推动社会大众参与城市共建共治共享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在一定程度上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区管理难题。
随着一项项改造措施的落实,一件件便民设施的完善,那些曾经让居民反映的糟心事、烦心事得到彻底解决,改造后的老旧小区焕发出新的活力,越来越多的居民享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下一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将持续开展老旧小区改造工程,聚焦楼道革命、环境革命、管理革命,奋力推动老旧小区提档升级,使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01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