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郭威是谁,为何一生都如此的波折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5-25 10:09:00 来源:戏说三国

郭威在历史上是个非常特殊的帝王,因为关于他的身世,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根据《新五代史》记载:郭威本是邢州尧山人,他的生父名叫郭简,是后晋时期的顺州刺史。后来幽州节度使刘仁恭攻入顺州,杀死了郭简,郭威和母亲王氏一路逃亡,打算去潞州投奔姨母韩氏。不料王氏死在了半路上,郭威独自一人来到潞州,在姨母韩氏的抚养下长大成人。

这个说法,有个漏洞,就是郭威的母亲(王氏)和姨母(韩氏)为何不同姓?也有史学家认为,她们或许不是亲姐妹,而是表亲,但这也是猜测。

而《旧五代史》的说法则更加离奇,据《旧五代史·周太祖本纪》记载:

“或云本常氏之子,幼随母适郭氏,故冒其姓焉。”

意思是说,郭威的生父本来姓常,因为父亲去世,母亲带他改嫁给了郭简,因此才改姓郭。

这个说法,可信度不高,给大家举个例子,北宋名臣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带着襁褓中的他嫁给了继父朱文瀚,继父给他取名为朱说,后来范仲淹考中进士,得知自己的身世后,潸然泪下,主动改回本姓,并回范家祭祖,这才有了大家熟知的“范仲淹”这个名字。

在唐宋时代,血脉传承是大事。范仲淹中进士后尚且要改回本姓,相比而言,郭威后来称帝,他并没有改姓“常”,说明郭威姓常的可能性非常小。

所以说,和其他皇帝比起来,这种连出身都有较大争议的皇帝,的确特殊。

二、少年侠气,四易其主

郭威的成长环境是一个乱世,他3岁的时候,唐朝就已经灭亡了,中国历史进入了“五代十国”,而郭威早年失去父母,虽然在姨母家长大,但仍然缺乏许多关爱,这也让他形成了非常火爆的性格。

史书记载,郭威小时候经常打架、酗酒,而且,他在脖子上纹了一只麻雀,人称“郭雀儿”,平时喜欢打抱不平,颇有“少年侠气”之感。

公元921年,李克用的孙子李继韬前往潞州募兵,李继韬见郭威孔武有力,便招募他为亲兵护卫。当时朱温已经建立了“后梁”,唐朝虽然灭亡,但李继韬仍然沿用唐朝年号,所以说,郭威也算是唐朝之臣。

郭威很快得到了李继韬的信任,例如郭威偶尔在军中打架,李继韬也并不责怪他。

当年年底,李继韬率军驻守上党,城内有一位屠夫平时十分嚣张,平时欺压百姓,甚至霸占民女。郭威听闻后,打算把他教训一番。一日,郭威喝完酒,假装去买肉,要求屠夫亲自给自己切肉,并且说风凉话斥责屠夫切得不专业,屠夫明白眼前的这位大汉是来“消遣”自己的,于是提刀来战郭威。最后的结局是:

帝(指郭威)即剚其腹,市人执之属吏,继韬惜而逸之。(出自《旧五代史》)

意思是,郭威剖开了屠夫的肚子,有人要将他捉拿到官府,李继韬爱惜人才,将郭威藏了起来。

这个故事,后来经过改编,成为了《水浒传》中“鲁智深拳打镇关西”的故事原型,被后世广为传唱。

公元923年,李继韬的伯父李存勖建立后唐,李继韬试图发动兵变,结果失败,被李存勖斩杀,郭威因此被李存勖收编,成为了后唐皇帝的护卫。

李存勖是李克用的长子,他虽然建立了后唐,开疆辟土,建立不朽功业,但同时,他也沉迷于酒色,并不善于治理国家。于是,公元926年,李存勖的义弟李嗣源发动兵变,李存勖在叛乱在被杀,李嗣源继位,是为唐明宗。

李嗣源继位后,做了两件事,第一是将李存勖的亲信全部解散,郭威便在其中。第二是遣散了李存勖时期的所有宫女贵人,而这其中,有一位宫女,后来成为了郭威的结发妻子,她就是柴氏。

柴氏是豪族之女,入宫为宫人,在遣散回乡的途中,他遇到了身材高大的郭威,柴氏对郭威一见钟情,便要以身相许。而郭威此时正好失业,一无所有,非常落魄。女追男,隔成纱,郭威很感激柴氏,同时,也重新振作起来。柴氏也不含糊,把自己娘家陪嫁给自己的巨额财产全部拿给郭威,希望郭威能干出一番事业。

当时天下大乱,郭威的去处也不多,经过一番深思熟路,郭威决定去投奔石敬瑭。石敬瑭是李嗣源的女婿(当时石敬瑭并未称帝)。在石敬瑭军中,郭威再次受到重用。约10年后,石敬瑭起兵造反,建立后晋,郭威也因此成了一员大将。只是,郭威并不归石敬瑭直接管理,郭威的顶头上司是是石敬瑭的亲信、后晋名将刘知远。

关于石敬瑭此人,笔者不多做介绍,此人对辽人自称“儿皇帝”,主动献出燕云十六州,是华夏民族的败类。后来,石敬瑭去世后,辽国挥师南下,灭掉后晋,但辽人不善管理中原,随后北撤,留下了大片真空地带。刘知远看着其他人在各地建立了许多小政权,非常眼馋,他的部下于是怂恿刘知远建立自己的国家,刘知远假意推辞,后来一咬牙,决定称帝,建立后汉。而郭威则成了开国功臣,担任枢密副使兼检校司徒。这个职位,相当于军事统帅,可以说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从18岁参军,郭威历经李继韬(唐)、李存勖(后唐)、石敬瑭(后晋)、刘知远(后汉),此时的郭威,已经45岁。历经四朝,且每一朝都能获得重用,郭威此人,不简单。

三、我本忠臣,无奈造反

郭威在政治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有遗憾,例如,在自己落魄时,一直支持自己的结发妻子柴氏病逝,这让郭威非常心痛。因柴氏没有为郭威诞下儿子,郭威为怀念柴氏的情分,将柴氏的娘家侄子柴荣过继而来,改名郭荣,视如己出。不仅如此,郭威后来称帝,也未再立皇后。

公元948年,在位仅一年的刘知远去世,年仅54岁,临终前,他召来四位大臣,让他们辅佐年幼的儿子刘承祐。这四位辅政大臣分别是郭威、弘肇、王章、苏逢吉。

自古以来,凡是顾命大臣,很少有善终者,原因是随着新皇帝的成长,这些大臣逐渐成了新皇帝的成长的阻碍。举个例子,清朝时期,顺治帝驾崩前也给康熙留下了四位顾命大臣,待康熙长大,若想独掌朝纲,必须要铲除鳌拜等人。

同理,刘承祐虽然年幼,但他不喜欢被顾命大臣压着,于是,刘承祐决定除掉这些“老东西”。

当时,河中节度使李守贞造反,刘承祐便派郭威前去平叛,按照刘承祐所想,若郭威能取胜当然好,若不能胜,必然以平叛不力杀掉郭威。谁知郭威“运气”好,竟然打败了叛军。

刘承祐看到郭威等人威望越来越高,于是按捺不住,趁郭威出兵在外,他迅速将弘肇、王章两位顾命大臣抄家灭族。与此同时,他还下令让郭崇、李弘义两位将领在半路上杀掉郭威。不料,李弘义和郭威关系较好,他悄悄将消息透露给王峻,让王峻火速告诉郭威。

郭威当时正领兵在外,为后汉王朝披肝沥胆,得知皇帝要杀自己,一时间非常茫然。

当时,郭威的心腹建议他立即造反,推翻忘恩负义的刘承祐,但郭威没有这么做。他认为是皇帝身边有奸臣,他应该规劝,于是他打着“清君侧”的名义回京,打算杀掉奸臣。《旧五代史》云:

愿入朝,面自洗雪,除君侧之恶,共安天下。

被逼到这一步,郭威还是不想造反。

在前往京城的路上,郭威怕刘承祐误会,还特地给刘承祐写了一封感人泣下的奏折:

“臣发迹寒贱,遭遇圣明,既富且贵,实过平生之望,唯思报国,敢有他图!今奉诏命,忽令郭崇等杀臣……若以臣有欺天之罪,臣岂敢惜死;若实有谮臣者,乞陛下缚送军前,以快1三军之意,则臣虽死无恨。今托嵒脱附奏以闻。”

郭威说自己出身寒微,在刘知远的麾下终于出人头地,他对后汉忠心耿耿,现在皇帝要杀他,他宁愿赴死,但麾下三军将士需要一个合理的理由来安抚。如果到京城后,皇帝还要他死,他便自缚于马下,等着皇帝来杀。

郭威的这番话,并没有让刘承佑感动,刘承祐干脆把事情做绝,他立即下令将郭威留在京城的家人全部杀光,妇孺小儿,一个不留,惨不忍睹,《资治通鉴》云:

铢极其惨毒,婴孺无免者。

接下来,刘承祐派大军主动攻击郭威,郭威率领部下反抗,刘承祐兵败,打算逃出京城,在半路上,郭威看到了刘承祐的天子旗,还要下马跪拜刘承祐,只是等他下马,刘承祐已经跑远了,可见,郭威虽然被逼入绝境,还是想向刘承祐解释自己的清白,他并不想造反。

可是,郭威不想造反,时势推着他走这一步,因为刘承祐被他的亲信杀死了,郭威失去了效忠的对象。

注意,郭威没有造反,刘承祐也不是郭威杀的,但此时的郭威,退路已经不多了。

接下来,郭威入京见李太后,让李太后临朝听政,并且建议李太后重新挑选一位宗室成员为帝。可是,事情还没结果,契丹军南下入侵,郭威只得率军北上,在路过澶州时,郭威的部下为他身披黄袍,登基称帝,这一下,郭威没有了任何退路。

郭威本是忠臣,被一步一步逼上绝境,最终无路可退,只能宣布自己要取代后汉,建立后周,史称后周太祖。

有人认为,郭威入朝觐见李太后其实是假意试探李太后,当时他就准备登基称帝了。笔者认为,其实不管郭威是不是试探李太后,这并不影响郭威是“被逼造反”的结论。因为在此之前,刘承祐做得太过,郭威已经仁至义尽。

四、统御之劳,英伟之量

郭威生于乱世,历经四朝,一朝成为帝王,他并没有表现出许多农民帝王促狭的一面,史载,郭威有“有统御之劳,显英伟之量”,显然是个好皇帝,他的一系列做法,对后世的宋朝影响很大,主要有四个方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5 14: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明神宗为何没有立朱常洵为太子?
...行改动,所以想要改变祖宗家法非常困难。北宋发生了、范仲淹、王安石的变法,虽然在皇帝的支持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都是昙花一现,最后以失败告终。当时,普罗大众的心里都有这么一个
2023-08-27 19:49:00
宋朝“寡妇好嫁”的社会风气,是什么样的因素造成的?
...响微乎其微,整个士大夫集团的思想是十分开明的。名臣范仲淹,少年丧父,随母亲改嫁到长山朱氏,范仲淹对这段经历毫不为忤,还经常拿来教育子弟,他的儿子范纯佑死后,范仲淹更是作主将儿
2023-05-13 19:58:00
郭威面对皇帝的诛杀令,听从谋士的建议巧妙逃生后建立了后周政权
...,他的后宫也被解散,大批宫人陆续返回乡里,他的妃子柴氏也在返乡大军中。返乡途中偶遇大雨,柴氏跑进一间茅屋避雨,遇到了同样来避雨的郭威,她见对方高大英武,忍不住多看了几眼,郭威
2023-01-28 19:09:00
宋太宗妃子李氏:皇太后之路的波折与荣耀
宋太宗的妃子李氏是宋真宗的生母,李氏是真定人,乾州防御使李英的女儿,也算是官家千金。李氏出生于公元943年,她美貌如花,还贤名远播,所以宋太祖赵匡胤把她嫁给弟弟赵光义,但是不是正
2023-11-16 15:31:00
北宋再婚之风:从柴氏案看女性婚姻的自由与选择
...皇族到官员士大夫,再嫁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就连著名的范仲淹、王安石等名臣,他们或亲历亲为,或主持亲属再婚,都为后来的女性离婚再嫁树立了榜样。即便是岳飞的第一任妻子刘氏,也两度改
2024-02-13 19:45:00
郭威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与柴氏是如何相识的
世事无常,谁也不知道人的一生到底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有些时候,你年轻之时遇到的一个落魄之人,多年之后很有可能成长为你仰视的对象。而你年轻之时遇到的风光人物,却最终过着穷困潦倒的生
2024-07-05 20:58:00
柴氏从乞丐到皇后之路
...破庙偶遇便决然的定下了终身。如此有魄力的女子让郭威一生都感恩戴德,最后不仅让她成为了自己一生唯一的皇后,死后还将打下的江山送给了柴氏的后人,这样的旷世奇恋简直就是后世的典范。
2024-01-14 11:56:00
...句话也是封建社会时期男权主义的产物。意思是说,男人一生最重要的就是事业,一旦入错行,一生可能就完蛋了,而女子在封建社会时期地位低下,能够嫁个好人家就是一生的幸福,否则一生就毁
2023-04-20 15:37:00
这位皇帝娶了4位寡妇,临死将皇位传给外姓人
...他十八岁的时候,他意识到自己不能这么浑浑噩噩地度过一生,于是他报名从军,希望能够报效国家。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他的人生走向和此前完全不同。郭威刚从军时,并没有得到重视,后来他
2023-03-11 12:0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抗战中的太原:作家胡正的抗日足迹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山西作家胡正(资料图片) 山药蛋派作家以赵树理为代表,还有被称为“西李马胡孙”的西戎、李束为
2025-08-22 08:06: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赵旭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无数英勇的中华儿女投身抗战
2025-08-22 09:38:00
1965年上映的中国戏曲电影《节振国》,讲述了1938年开滦赵各庄煤矿工人纠察队队长节振国不畏强暴,率先带领工友们掀起五矿同盟大罢工的浪潮
2025-08-22 10:14:00
一份《救国时报》串联起万里之外的东北抗战记忆
吉林省近现代史展的众多泛黄资料和照片中间,一摞新书映入了中国吉林网记者的眼帘,这本书就是《远隔重洋的呐喊:〈救国时报〉东北抗战史料选编》
2025-08-22 13:06:00
在吉林这片土地上,藏着一群人的热血与不屈——东北抗联的故事,你必须知道!
听,在吉林省近现代史展的展厅里,吉林省博物院讲解科科长崔玉卓正在声情并茂地讲述着东北抗日联军的故事:“周保中这样表述这段艰苦的岁月:‘听不到党中央的声音
2025-08-22 13:07:00
海报图品 | 齐国那些不可错过的历史名场面
AI图生成:刘伯垚、孙莹长图设计:王岩文案:孙莹、田泽文
2025-08-22 17:41:00
从春秋首霸到稷下争鸣,齐地往事织就斑斓长卷
在齐鲁大地上,齐国的历史如一幅波澜壮阔的长卷,每一个事件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串联起从立国到兴衰的千年风云。自姜太公受封于齐奠定基业
2025-08-22 17:49:00
“石镌风华”太原纯阳宫藏历代墓志精粹展,8月22日在山西古建筑博物馆(纯阳宫)开展。作为山西首个以“墓志发展演变”为主题的展览
2025-08-22 20:30:00
首次公开亮相!限时展出!这两件青铜器到底有怎样的意义?
日前在榆树市发现了两件夫余国的青铜器——青铜鍑和青铜锸,8月22日起在新民大街长春历史文化博物馆限定首展,首次公开亮相
2025-08-22 20:58:00
抗战中的太原:谷草藏英雄 谱写鱼水情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王立岗(右)回太原看望父老乡亲。(图片由王立岗儿子王洪提供)翻开那段血与火交织的历史画卷,一个发生在太行山麓的动人故事跃然眼前
2025-08-21 07:20:00
我们的抗战|军民情深:一碗饺子的牵挂与八十年的守望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苗 郭辰昊 徐宁 于洋 王琳“我村人民年年莫忘,今天来送饺子给你们拜年。”在山东临沂朱村,每逢大年初一
2025-08-21 10:21:00
宋韵留香 四时风雅丨闪耀吧!中华宝藏
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 王怡潇) 一缕青烟自香炉袅袅升起,茶汤在盏中泛起云纹……在历史的长河中,宋代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其文化之昌盛
2025-08-21 10:47:00
丰乐剧场墙缝里藏了六把刀
如果你来到吉林省近现代史展,一定会被一楼一个展柜里保存非常完整的沙俄哥萨克军刀吸引,展柜里的军刀闪着寒光,刀上的花纹清晰可见
2025-08-21 10:55:00
【灵山夜话】张恨水笔下的上饶
张恨水(1895-1967),原名张心远,安徽潜山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通俗小说大家。他一生创作超千万字,既有《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等风靡一时的言情小说
2025-08-21 1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