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财经

信用报告如何影响经济生活(政策解读·问答)

类别:财经 发布时间:2024-05-20 06:01: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吴秋余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20日 第 02 版)

信用报告是反映个人和企业信用行为的“经济身份证”,征信系统是国家金融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信用报告对我们的日常经济生活有哪些影响?个人和企业应该如何查询信用报告、维护好征信权益?针对社会关注的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有关负责人。

查询信用报告已成为信贷评审流程必要环节

问:当前征信业发展状况如何?对个人和企业有哪些影响?

答:截至今年3月末,我国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接入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各类从事信贷业务的法人机构6124家,累计收录11.6亿自然人、1.3亿户企业和其他组织的信息,已成为全球覆盖人数最多、收录信贷信息最全的征信系统,2023年全年提供了近53亿次的查询服务。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市场需求,结合个人信息保护等相关要求,先后批设了2家个人征信机构。2023年,2家个人征信机构提供信用报告、信用评分、反欺诈评分等各类征信服务420亿次,149家备案管理的企业征信机构提供各类征信服务223亿次。

征信业是市场经济中提供信用信息服务的行业。如今,查询数据库的信用报告已经成为金融机构信贷评审流程的必要环节,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中发挥了征信主渠道作用。企业、个人的信用报告等征信产品,为交易一方了解对方的信用状况提供便利,有助于实现信用信息的依法共享与应用,进而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优化营商环境。

个人不良信息保存期限为5年

问:哪些行为会被记入个人和企业征信记录?

答:企业和个人信用报告一般包括用于识别判断企业和个人信用状况的基本信息、借贷信息、其他相关信息,以及基于前述信息形成的分析评价信息。

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采集的信息主要包括:

一是基本信息,包括个人身份、居住、职业、配偶等信息,企业注册信息、主要出资人信息、主要高管人员信息等。

二是信贷信息,除各类贷款外,还包括个人信用卡、企业银行承兑汇票、企业信用证、企业保函、信用保证保险垫款、融资融券、对外担保等信贷信息。

三是其他相关信息,包括企业行政许可和处罚信息、人民法院失信被执行人信息、水电煤气等公用事业信息等。

信用记录是信息主体过往信用交易活动的客观记录,既包括按时偿还贷款、履行合同约定等正面信息,也包括贷款逾期、违反合同约定、行政处罚等不良信息。《征信业管理条例》规定,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超过5年的,应当予以删除。

问:如何避免产生不良征信记录?

答:一是合理借贷,个人和企业在申请信贷业务时,应当综合考虑自身收入和负债情况,量力而行,合理借贷,避免超负担能力的过度负债;二是及时足额还款,按合同约定,足额还款,避免因晚还、少还,导致产生不良信息;三是妥善保管个人证件或企业执照等证件,防范被他人盗用,在办理业务时准确填写资料,当联系方式等重要信息发生变更时要及时联系金融机构进行更新。

不要相信“征信修复”类广告

问:如何查询个人和企业的信用报告?

答:《征信业管理条例》规定,个人信息主体可以每年两次免费从征信机构获取本人信用报告。

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查询渠道包括:一是可以通过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方网站、与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合作的商业银行电子银行渠道(网银和手机银行)、银联云闪付等线上渠道获取信用报告。二是可以到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开设的征信服务窗口、配置的信用报告自助查询机,开通查询权限的商业银行智慧柜员机等线下渠道查询信用报告。

市场化征信机构主要通过公司微信公众号或APP、官网邮箱、现场查询等方式向信息主体提供查询服务。

需要注意的是,若信息主体在一定期限内,向多家金融机构进行贷款申请,信用报告上则可能会出现短期内被多家金融机构查询的记录。

问:个人和企业如何维护自身合法征信权益?

答:个人和企业可以通过三个渠道维护自身合法征信权益:一是向金融机构或者征信机构提出征信异议;二是向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提出征信投诉;三是向人民法院起诉。

需要提醒的是,个人和企业要通过正规途径维护自身征信权益,不要相信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上发布的所谓“征信修复”类广告,避免上当受骗造成个人信息泄露或财产损失,也不要提供虚假材料。

为了方便群众维护自身利益,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已通过各自官方网站向社会公布了现场接待征信投诉的地址和咨询电话,如有任何疑问,可以去现场或者拨打电话咨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0 08:45:1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2023年达州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17.06亿元
...次观看,通过征纳互动平台推送税费优惠政策解读、热点问答等内容357批次,覆盖纳税人296.42万户次。聚焦企业产业链、资金链不畅的相关诉求,先后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助力制造业
2024-02-09 00:18:00
烟台银行征信宣传月:守护信用,赋能美好生活
...环播放征信知识视频,以生动直观的方式向客户传递征信政策解读、信用报告查询、征信骗局防范等关键信息。同时,银行工作人员变身“征信知识讲解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前来办理业务的
2025-03-23 21:50:00
...报特开设“社会救助政策问答”宣传栏目,进行社会救助政策解读及宣传。继上期解读最低生活保障政策之后(详见2023年2月3日第四版),本期着重解读“特困供养政策”。 1.哪些人可
2023-02-21 07:49:00
...务人员还巧妙地将税收元素融入互动游戏。在“税收知识问答”环节,居民们积极参与,在欢声笑语中学习了税收知识,还收获了小礼品。此次威海高区税务局走进社区公益大集的税宣活动,不仅普
2025-03-17 13:00:00
2023年买什么?这是你必读的投资「兵法」丨智氪VIP(限时免费)
...一点,是资本市场预期今年房地产市场将边际转好。随着信用暴雷的阶段性结束,在保项目、保主体等宽信用的措施下,预计房地产对经济的拖累将得以减轻,为今年的经济复苏创造条件。在适当的
2023-02-20 19:02:00
...讯“如果今年孩子考上大学,可以申请12000-16000元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手续简便,上学期间国家贴息。”今年高考期间,在宁明中学考点家长等待区,宁明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工作
2023-06-21 09:23:00
...答的精准度等方面大幅提升,可以24小时在线为企业提供政策解读、办事指南、创业咨询等多种多样的智能应答服务。截至目前,“西小服”已提供智能问答超3万条。值得一提的是,“西小服”
2024-07-28 08:04: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本报记者 葛孟超近期,有不少读者收到银行发来的短信提示,提醒其关注名下“沉睡账户”的情况,并及时处理。什么是“沉睡账户”?如何处理自己的“沉睡账户”?去年10月
2024-07-13 06:07:00
甘肃:税收执法刚柔并济 税收公平正义可见可感
...企业发票领用需求明显增加。“我们连续3年被评为纳税信用A级企业,公司可以一次领取3个月的普通发票,税务局还为‘3连A’企业提供‘绿色通道’,省去了排队等候的烦恼,作为诚信纳税
2023-08-02 13:05:00
更多关于财经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