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刚官宣恋情,嘲讽他俩的“缺德段子”就先火出圈了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11-10 00:02:00 来源:VISTA看天下

早就已经在舆论场中缄默不言的文艺青年们,最近突然迎来了一场久违的线上团建。

契机是听说高分日本电影《花束般的恋爱》即将在国内翻拍。

刚官宣恋情,嘲讽他俩的“缺德段子”就先火出圈了

《花束般的恋爱》剧照

原片讲了两个志趣相投、品味契合的东京男女,在社会压力的磋磨下逐渐变成平庸的普通人,被影迷们概括为教科书式“文青爱情的死掉”。

一听说要翻拍,多少自嘲“前文青、真社畜”的网友已经按捺不住,纷纷发挥聪明才智写起了国内各个城市翻版。

刚官宣恋情,嘲讽他俩的“缺德段子”就先火出圈了

“在北影节的资料馆午夜场相识,在金谷园的饺子馆分手”(北京版);

“以前看完午夜场后在光谷大道上打车,在因为光谷太远拒绝去看柏(bǎi)林电影周”(武汉版);

“一起在梧桐路租房,分手多年后在街拍号上看到两人去安福路逛街的倩影”(上海版)……

刚官宣恋情,嘲讽他俩的“缺德段子”就先火出圈了

在外人看来,这些地名罗列在一起仿佛报菜名般荒唐。

但不耽误曾经短暂当过几年“下班看小说周末逛展览、熬夜抢音乐节票的文艺青年”的当事人们狠狠代入。

哪个年轻人聚集的大城市,没有几个被誉为“文青圣地”的地方呢?

或许是每个月都要按照老板品味重整书架的独立书店,是只邀请小众乐队Livehouse,甚至是某个市中心公园的安静角落。

别人嘲笑年轻人没钱还要穷溜达,却不知道尚未在大城市站稳脚跟的年轻人多需要这种“精神老家”。

“挤早高峰地铁时觉得自己是庞大机器里的零件,但在这里,只感觉整座城市都是我的。”

01

每个大城市,

都曾有文青的快乐老家

能不能被“花束般的恋爱(xx城市版)”里的地名戳中,第一取决于你有没有当过文青,第二取决于你是否在这个城市生活过。

一位毕业后在成都定居的网友就表示,“上海版看得莫名其妙,成都版看得我要流泪。”

那些看似拗口的地名,原本是当代文青用来筛选同类的暗号。

如今却构成了一幅“城市文青周末路线图”,国内每个大城市都有自己的画像。

刚官宣恋情,嘲讽他俩的“缺德段子”就先火出圈了

北京的版本大概是这样的——

在中国电影资料馆看十几年前的经典老片,去798逛展览遛弯、万圣书店买书,在胡同里呆一晚上听地下乐队声嘶力竭;

上海的版本是去浦东美术馆看脱口秀、话剧,租房一定要住梧桐区,晚上在长乐路的马路牙子上蹲着喝酒,每天早上去苹果花园排队买隔夜面包;

成都文青爱去纽空间看乐队拼盘,武汉文青热衷于参加本土电影策展“独放”的观影活动。

刚官宣恋情,嘲讽他俩的“缺德段子”就先火出圈了

深圳文青……啊不好意思,深圳好像没有文青,大家都在专注搞钱。

刚官宣恋情,嘲讽他俩的“缺德段子”就先火出圈了

能成为“大城市文青们的心灵老家”,大多要具有两个必要条件。

第一个是花不了多少钱,但可以体验感拉满。

比如几年前的Livehouse票价标准是50块正常、260元封顶;随便一场美术展览,花几十块能逛一整天;

脱口秀只要演员不是大咖也能百元内搞定票价,时不时还有可以不花钱的开放麦。

只有话剧和音乐剧相对较贵,但咬咬牙省出一张后排座位的钱还是有的。

不像如今人满为患的网红咖啡店,动不动就“不消费不让拍照”。

你大可以在藏在巷子里的黑胶唱片店、独立书店里旁若无人地逛它个七八次,才视若珍宝地捧回一张喜欢的光盘。

刚官宣恋情,嘲讽他俩的“缺德段子”就先火出圈了

每到周五就挤满刚毕业打工人的小酒馆里,一杯三四十块的酒可以打发整整一个晚上。

反正年轻人虽然囊中羞涩,但却总共有大把大把的时间。

另一个必要条件是,这类地点往往不能太封闭、但也不能太开放,要有一种“私人的公共感”。

其公共属性在于低门槛,是在大城市没人脉、没渠道的年轻人可以轻而易举接触并加入的。

而私人性,体现为满足了年轻人精神共振的需要——

是合口味的书单也好、喜欢的乐队也好、爱看的电影也好,总之是一些能够彰显品味、爱好的事物,让人产生一种“自己人”的归属感。

这种归属感有时来源于某个独立书店的老板选书品味,跟自己不谋而合。

比如武汉著名“跳星星书店”,因为每月都会根据不同主题上架书籍、更换陈列、搭配歌单,被很多粉丝亲切地描述为“人和书的相遇”。

刚官宣恋情,嘲讽他俩的“缺德段子”就先火出圈了

有时候来源于空间内一种“遍地熟人”的安全感。

比如北京的跳海酒吧、成都的家吧酒吧,踏进去仿佛就进入了年轻人的同好狂欢现场。

“很像十几年前的青旅大厅,大家年纪差不多、受教育程度差不多、平时的精神消费也差不多,哪怕是陌生人也能迅速聊起来。”

虽说归根到底都是消费行为,但年轻人在这些“文青精神据点”里获得的,显然是更复杂、更私人的体验。

02

“精神据点”一火,

我再也消费不起了

“精神据点”说起来挺花哨,但细想想也不算是文青限定。

有不少人回忆,自己虽然跟“文艺”俩字从来不沾边,但刚毕业在大城市独居的那几年,也照样会关注一大堆艺术展览、电影策展类帐号,在独立书店或者私人咖啡厅一呆一下午。

去年北京的朝阳公园成为年轻人的野餐圣地,今年大学生扎堆在市民公园、公共广场里玩猫抓老鼠。

从某种程度上,这些“精神据点”是年轻人跟一个陌生大城市保持联系的方式。

也是他们想以各种方式,把自己的世界从贫瘠出租房扩充出去的一些的努力。

在同龄人、相似背景、重合爱好构建起的场域里。

哪怕只是最最浅层的那种精神共振,依然能够让人产生一种“在生活而不是生存”的感受。

刚官宣恋情,嘲讽他俩的“缺德段子”就先火出圈了

在某个小众影展现场跟身边的陌生人在同一秒发出爆笑,在某个天气晴朗的周末约个互勉拍照……

有这样的时刻,就不会觉得自己只是无情的工作机器,陷在日复一日的琐事与独自一人的孤独里。

如今很多人会羞于提起自己也曾是个“有点精神爱好”的人。

总觉得对面会似笑非笑地说一句,“啊,文青嘛,我懂得”。

靠读什么书、看什么电影来构建自我样貌的叙事,在互联网上早就被解构了无数遍。

就像那些被编进段子里的地名——北京的蜂巢剧场、上海田子坊、武汉的Vox Livehouse。

这些曾被冠上“精神据点”“快乐老家”的文青乌托邦,如今都在迅速消解。

刚官宣恋情,嘲讽他俩的“缺德段子”就先火出圈了

有的消解是物质层面的。

比如前两年的独立书店关闭潮:北大门外的万圣书店迫于人力和房租成本,这几年来一搬再搬;跳星星书店也在今年2月宣布暂时休业……

多抓鱼之前在线下书店增加卖衣服、出租工艺品摊位的业务,也被不少人批评“太网红化”。

但大城市越来越高的生活成本,决定了这些精神据点注定靠情怀支撑不了太久。

也有的消解是在精神上的,或许也是更“致命”的。

这几年国产综艺的发掘、社交平台的发展,让很多曾带给年轻人“私人感”的小众爱好,变成人人争相打卡的流行文化。

地下乐团成员、喜剧演员一个接一个的爆火,电影节、话剧演出也变的一票难求。

当这些原本的“精神寄托”成为由商业规律主导的生意,也就注定了他们无法再用年轻人付得起的价格,提供安放心灵的公共空间。

文青、前文青们是什么时候发现自己的“精神老家”已经崩塌?或许是突然发现自己根本抢不大电影资料馆的票。

刚官宣恋情,嘲讽他俩的“缺德段子”就先火出圈了

或许是好不容易想去Livehouse看场拼盘,发现价格已经涨到了自己难以承受之重。

刚官宣恋情,嘲讽他俩的“缺德段子”就先火出圈了

又或许是好不容易在胡同发现了一家很有意思的小店、某个摇摆舞派对,想着以后可以周周都来交朋友、发泄压力、消磨时间。

结果两周之后就成了某书必打卡网红项目,里面挤满了举着手机拍照、拍短视频的博主们。

原本年轻最珍贵的地方就在于虽然没钱,但也不太在意物质上的相对窘迫。

喜欢的书和电影、常去的小店、有一棵好看银杏树的街角,都是不用花太多钱、只需付出心力就能够获得的东西。

大城市丰富的文娱活动,曾经接住了这样的需求。

但随着“精神据点”一个接一个坍塌,找到新的似乎越来越难了。

03

大城市向年轻人开启的门缝,

正在悄悄合拢

记得我刚毕业的时候,曾认为一线城市对年轻人是充满“温情”的。

尽管生活是张冷酷无情的大网,但大城市这张网的空隙足够大,足以暂时安放年轻人的肉体、精神和友情。

上周演员马修派瑞去世,有人提到《老友记》中那个楼下有咖啡店的公寓,至今仍是他心中最完美的都市生活。

远离催婚的父母、恼人的亲戚,身边只有同事、密友、合租室友、约会对象……一个年轻人凭自我选择建立起来的社会关系体系。

刚官宣恋情,嘲讽他俩的“缺德段子”就先火出圈了

当然,很快大家就意识到自己根本租不起剧里那么大的公寓,于是这场“逐梦北上广”的憧憬又出现了降级版本。

比如像《失恋33天》里的黄小仙儿那样,就算永远也买不起新天地里的东西,也不耽误在商场天台上享受灯火璀璨的好风景。

刚官宣恋情,嘲讽他俩的“缺德段子”就先火出圈了

或者更像是没那么市侩的《北京女子图鉴》。

哪怕居住在终年不见太阳的8平米北向次卧里,但走出房门后有风景美妙的市民公园,有几十块钱就能看一场的演出,有随便翻阅不会被老板赶人的书店。

每一样都比那间合租房重要多了。只要还有这些廉价的幸福存在,你就不能说这座城市跟自己毫无关联。

这种关联当然是脆弱的、有期限的。就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做不到甘愿手头拮据,一辈子靠着头脑里的文艺浪漫泡泡活下去。

22岁影迷的快乐是不错过大城市里的任何一个电影节,32岁影迷的快乐是在自己几千块一平米的宽敞客厅里,用投影仪播放收藏了几个T老片的硬盘。

更多人变成了平庸的个体,甘愿让有限的精力被工作、家庭等“正事”瓜分。

不再凭借着最纯粹的爱好来驱动生活,也不再需要那些从爱好中寻求到的精神共振。

刚官宣恋情,嘲讽他俩的“缺德段子”就先火出圈了

但原本每一代年轻人都需要这样务虚的时光。

那是象牙塔和真实社会之间的缓冲地带,在里面尝到的甜头和苦头都是稀释过的。

他们在这里享受任性的特权,也寻找人生的方向。

直到有一天试用期满,或是丝滑地被这座城市接纳,或是融入不了最终离开。

可如今不只是城市里可以安放精神的公共空间变的奢侈。

年轻人本身都已经轻盈不起来了,压力早在他们走进社会之前就已经真实可感。

刚官宣恋情,嘲讽他俩的“缺德段子”就先火出圈了

青旅里已经找不到几个跑遍世界的年轻人,反而挤满了找工作的社畜;

相比于横跨半个城市看一场演出,大学生多刷两套题才是正经事。

从这个角度来说,这场有关国内版《花束般的恋爱》的段子狂欢,或许也是对那种轻盈生活的最后一场缅怀。

毕竟相比于鲜切花束,普通人早就把日子过成了一盆仙人掌——虽然打从一开始就灰突突,但还得努力活着。

刚官宣恋情,嘲讽他俩的“缺德段子”就先火出圈了

不过在最后还是不死心想问一句,你在生活的城市里是否有自己的“精神家园”,只是呆着就很安心?

欢迎在评论区跟我们分享,给所有人一点拥抱生活的希望。

· 一 周 热 点 回 顾 ·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10 05:45:1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文青女神陈绮贞沦为被告人,与前夫钟成虎对簿公堂,18年爱情终究成恨
...当归还,并且再一次对陈绮贞霸凌同事做出了指责,“对年轻人应该多一点温柔少一点咄咄逼人”。钟成虎还表示,既然已经分手了,就不会在像以前那样,无条件地呵护着陈绮贞,不会包容她的小
2024-01-12 10:59:00
追求“精神疗愈”年轻人爱上听相声
...淄博日报喝茶、大笑、接“包袱”——追求“精神疗愈”年轻人爱上听相声演出现场□本报记者 耿雪“哎,那同仁堂啊,开的本是老药铺,先生好比这个甩手自在王……”1月1日晚7点半,在位
2024-01-05 02:01:00
云南这次被挤爆,刘亦菲全责
...。试问还有谁,比云南更young &peace,更适合卷麻了的年轻人跑去静静躺平喘口气。谁不想在上网课时、考研失败、考公落榜、跟上司闹掰、干了一年也没拿到一个钢镚年终
2023-01-24 23:03:00
《花束般的恋爱》翻拍,想不“装腔”很难
...爱》就是一部日常又犀利的电影。影片大部分情节是两个年轻人吃喝逛、聊天、同居的日常,没有推拉,更没有情感修罗场,单纯凭借对白和生活场景的氛围感来抓住观众注意力。这些特点意味着,
2023-11-09 16:38:00
中华经典诵读大会(第一季)云南站正式启动
...青年一代在遗产保护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和文化旅游中来,可促进年轻人树立对遗产地的正确认知态度。“‘中华经典诵读大会’(第一季)云南站
2023-09-08 17:53:00
宋祖儿的瓜根本比不上她的留言炸裂…
...讽地恭喜中老年女性痛失偶像?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年轻人开始“厌老”了????秀才的直播间,藏着多少爱渴求? 首先,秀才是谁?在账号被封之前,他是短视频赛道里老年女性心中的
2023-09-11 11:21:00
“年度最佳是部小妞电影”,国产片终于回到10年前了
...够同时指导王菊写作,参与孔连顺的直播,和老板蒋易聊年轻人的培养。下了班,关心女儿在校的人际关系,吩咐钟楚曦不要倒贴。这期间,还见缝插针地和章宇暧昧,美其名曰“要给年轻人机会”
2024-11-27 11:36:00
江浙沪版阿那亚,抚慰无数打工人
...样“在大城市无处安放肉身,在小城市无处抚慰灵魂”的年轻人来说,乌镇和这里轮番上演的戏,是从工作中喘口气的时机,也承载着他们对生活的热情。10月29日,乌镇戏剧节闭幕,这个戏剧
2023-11-02 16:18:00
互联网都在玩的热梗,我却笑不出来
...中这样宣传大冰的小屋的结账方式:先喝,再结账,方便年轻人逃单。年少轻狂不可耻,为你买单可还行。由此带火的,还有丽江。丽江作为“文青圣地”,连丽江本地号都无法忽视大冰携带流量的
2024-01-11 10:07: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受强降雨影响 9月18日起西安铁路局停运部分普速列车
华商网讯 9月18日,据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消息,因持续强降雨,为确保客车运行安全,自9月18日至19日,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计划对襄渝线
2025-09-18 10:55:00
河南5起成功避险避灾案例被应急管理部通报表扬
大河网讯 9月18日,大河网记者从河南省应急管理厅获悉,今年汛期,驻马店、济源、南阳等地5起成功避险避灾案例近日被应急管理部作为典型案例通报表扬
2025-09-18 10:53:00
【金融教育宣传周】节庆照妖镜 藏在传统里的现代骗局
广告责任编辑:刘亮亮
2025-09-18 10:53:00
大皖新闻讯 “培训机构”来电,声称要为你办理学费退还。面对这样的“意外之喜”,请务必保持警惕!9月17日,大皖新闻记者从马鞍山警方获悉
2025-09-18 09:43:00
以刀为笔 以石咏怀 扩展千年洮砚文化新内涵
大师简介李江平,国家级非遗项目洮砚制作技艺州级代表性传承人,出生于“中国洮砚之乡”——甘肃省卓尼县洮砚镇,是藏域李砚的第6代传人
2025-09-18 10:37:00
9月15日下午,由山西省产教融合促进会主办的“山西省产教融合创新发展研讨会”在太原市中博信息产业园召开,推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
2025-09-18 06:54:00
“您已欠物业费超过26761.93元,请尽快缴费。”自今年7月起,广州市花都区好美华庭小区的业主,频繁在小区门禁处听到这样的播报
2025-09-18 07:41:00
绑有晾衣绳的水泥杆断裂 路过的5岁女童不幸被砸中身亡
华商网讯 9月17日,湖南益阳市赫山区龙光桥街道办事处通报该辖区内发生的一起女童死亡事件。通报称,2025年9月13日18时45分左右
2025-09-18 07:42:00
9月16日,陕西省医疗保障局发布关于全面推行将生育津贴发放至职工本人的通知,自2025年10月1日起,各统筹区须实现生育津贴线上直接发放给参保女职工本人
2025-09-18 07:42:00
全球首次证实树种多样性可显著提升森林光合能力引入“太空望远镜” 南大团队解锁“森林密码”南报网讯(记者何洁实习生黄佳琪)南京大学张永光教授团队突破传统研究局限
2025-09-18 07:45:00
积分可兑换健康服务,用药按需送到“家门口”家医服务“创新加码” 健康保障“触手可及”□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婕妤“没想到每月按时测血压
2025-09-18 07:45: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孙秉印中秋节将至,月饼市场迎来销售高峰。9月16日,记者走访南京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以下简称“众彩市场”)
2025-09-18 07:46:00
南报网讯(通讯员溧公宣记者张彪)近日,在溧水区223路公交车上,一名八旬老人突然晕厥。紧急时刻,司机周立新立即对昏迷老人展开施救
2025-09-18 07:46:00
警方通报“谢某某穿警服直播带货”:依法对其处以行拘7日
中国网9月17日讯 据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公安局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日,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公安局接群众举报称:“有人穿警服直播带货
2025-09-18 07:31:00
剪纸非遗润童心 匠师学子巧剪“福”——山口镇总工会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
鲁网9月17日讯9月16日,泰安市岱岳区山口镇总工会联合泰安第二十中学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特别邀请泰山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2025-09-17 17:4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