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娱乐

造一座“楼”,做一个“梦”

类别:娱乐 发布时间:2024-08-30 06:04:00 来源:四川日报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肖姗姗

2024年7月,四川作家罗伟章全新长篇小说《红砖楼》登上著名文学杂志《收获》(2024年第4期),并作为该期目录头条刊发。这不是罗伟章的作品第一次出现在《收获》,2023年,他的中篇小说《戏台》也首发在《收获》第2期上。

大型纯文学期刊《收获》创刊于1957年,被誉为“中国当代文学史的简写本”。在很长一段时间,能登上《收获》,是对一个作家创作实力的认可。但罗伟章很淡定:“《收获》是令人尊敬的刊物,在上面发作品,当然是好事,但也就是发个作品而已,作品好不好,还需要读者和时间评判。”

《红砖楼》写了个什么故事呢?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东轩市的作家、艺术家聚集于一幢显眼的红砖楼,前来拜访的文艺青年络绎不绝。红砖楼中有一位“失意人”——前辈作家冉强,他与同样“失意”的年轻人盛华相遇,像是荒原上两头偶然会合的狼。冉强只在意东轩的天,但盛华无法做到只望见东轩的天。当他想逃离出来,却发现其中掺杂着恐惧、惰性和利益考量……红砖楼是一幢醒目的谎言,即便有繁盛之时,亦有荒芜之际。到头来,那一代知识分子终究像一匹匹孤狼,独自踏上精神流浪之旅。

罗伟章写出这样的故事,是不是有点意外?此前,罗伟章更多的是关注乡村、底层,被文学界视为“四川乡土叙事传统的传承者与变革者”。但好的作家,从来不会被定型的主义、观念和主题所束缚,罗伟章就是其中之一。他一边写乡村题材,一边也创作像《太阳底下》《月光边境》《镜城》这些发生在城市里的故事。所以,《红砖楼》的出现,并非偶然,也不是什么转型之作,用罗伟章的话来说,就是“作家不管写什么题材,都一定投射着时代的影子”。他关注的还是人性,探究时代大背景下隐秘繁杂的人心。

著名评论家陈培浩在看过《红砖楼》后说:“题材其实不新,所述之事也不奇,‘回心’的精神叙事,才是使小说超拔之处。”而所谓“回心”,陈培浩的解释是——鲁迅式的主体自新,一种兼具文化自觉和自我反思的更新之道。

是的,更新。这个词,比转型更贴切罗伟章如今的创作。从《饥饿百年》到《声音史》《寂静史》《隐秘史》,再到《谁在敲门》,现在的《红砖楼》,罗伟章的“更新”速度是很快的,他仿佛从来就没有创作瓶颈,因为他从不会为创新而焦虑。“由焦虑而来的所谓创新,本身就难言创新。”罗伟章认为,“创新不是否定,是开拓。”真正的创新不是否定,而是超越,创新也是另辟蹊径,各成山峰。

著名评论家翟业军说:“罗伟章创造出一切人的冉强老师的意义,堪比老舍写出Mr. No Problem,张天翼写出华威先生。”如此类比,罗伟章这次的开拓,其深其广,可见一斑。

在《红砖楼》中,罗伟章从最熟悉的群体作家出发,这并不是一次讨巧的创作,毕竟身在其中远不如保持距离看得清楚。但罗伟章出手了,因为他对作家这个群体,包括自己,长期积累的失望感,促使他要写点儿什么。

陈培浩曾想过把《红砖楼》定义为“文坛现形记”,不过,他又用了“不光是”这个前缀。因为,再读下去,他觉得这个故事有A、B面,A是批判现实主义,B是主体精神反思,B面比A面重要。“A面拿着小刀,剖析世界;B面拿着小刀,对准自己。”

通俗点说,罗伟章没有放过自己。他没有急迫地去揭露、去批判,他的拿手好戏,是人心叙事,是探寻灵魂深处的自我与他者。所以,不要害怕阅读《红砖楼》,尤其是一些同样身为作家的读者,《红砖楼》里的主人公,冉强、盛华、孙云桥等,不是某个人,大可不必对号入座。

罗伟章说:“没有一部小说是单凭经验完成的,也没有一部小说是单凭想象完成的。《红砖楼》是写一群作家的故事,是作家们生长和堕落的故事,是沉陷、反省和逃离的故事,当然又不只是作家的故事。”

谁知道那个身着正装、戴白手套的冉强是谁呢?被指抄袭的孙云桥是谁呢?还有那个苦苦挣扎的盛华又是谁呢?权当读一场罗伟章的“梦”吧。

这个在多部作品中频频写“梦”的作家,又拿“梦”为《红砖楼》开场:“就在那个慢慢凉爽下来的夜里,我做了个梦:梦见自己死了。”罗伟章直言:“这证明,许多所谓的事实,在我看来并不是那么清楚,它还有被遮蔽的部分,还有深层结构。”

读小说,是需要适度的勇气和胸襟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30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人、艺术家参加天府书展,举办700余场阅读活动。阿来、罗伟章等知名作家,《本巴》作者刘亮程、《回响》作者东西等新晋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王仁湘、王保顶等知名学者,袁庭栋、卢一萍、
2023-10-20 06:18:00
阿来:30年前我是怎样写出《尘埃落定》的?
...形象以及对人性的深刻剖析,成为了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优秀的作品如同悠扬的旋律,即使时间流逝,那些感动人心的力量依然会在读者心中久久回荡。在现场,大家仿佛回到了30年前
2024-10-13 12:12:00
童星罗伟宸《归队》断腿少年演技获赞 正剧 “小戏骨” 正长成
...倪大红等戏骨云集的演员表中,一个年轻的名字——童星罗伟宸,凭借“铁梁”一角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让 “正剧小戏骨” 的名号愈发响亮。《归队》与胡军飙戏 戴假肢送别抗联父亲戏份看
2025-09-05 12:08:00
在古厝红砖中听寻那段岁月,燃拳拳爱国情丨朗读福州 e起来
...是郁达夫的《闽游滴沥·于山》,在于山南麓半山处,有一座典型的福州古厝,坐北朝南,面阔三间,进深五柱,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马鞍式山墙。祠宇横立在五老岗上,四周岗峦起伏,花木扶
2024-10-23 16:55:00
《尘埃落定》创作完成30周年,阿来:这本书会活得比我久
...成30周年,今(12)日下午,阿来与评论家李明泉、作家罗伟章一同来到天府书展,共同探讨了《尘埃落定》这部文学经典的诞生历程和成长轨迹。“我那时认为这是我最好的作品。”作为作者
2024-10-13 11:32:00
书生襟抱,家国情怀
作家鲍盛华先生的长篇历史文化随笔《先生向北》一书,在我的案头闲翻已一年有余了。这期间,不仅人间世事如白云苍狗,我个人的际遇与心境亦几度波澜,中年况味杂陈于肺腑之时,幸有良友佳册宽
2024-11-16 10:02:00
普通人和名作家一起,以微故事闪耀生命中的文学时刻
...文学中国跨年盛典”现场。作家李洱、李清源、罗日新、罗伟章、铁流、王跃文,庞余亮、祁智微、畀愚,评论家张莉,翻译家李尧,艺术家李云中、白茶,科普大咖李永乐等十多位特别的文学爱好
2024-01-05 16:29:00
...天一课时。并制定了“足球小明星”“篮球小明星”“小作家”等16项“小人才”培养目标,加强校本课程规范化管理,定期检查考核,确保目标实现。“春笋计划”厚植了育人土壤,在学生实现
2023-10-15 08:13:00
一座打动过无数网友的写满“心事”的农村小院,在春节前有了它的“数字分身”,打开小红书上家史博物馆“福青小院”的页面,“家”的味道一下子浓了起来。这是张宏刚、张宏英两兄弟送给过世父
2025-01-22 11:32:00
更多关于娱乐的资讯:
亮相巴黎时装周,山东服装职业学院学子闪耀国际T台!
鲁网10月17日讯2026春夏纽约与巴黎时装周相继落幕,一个闪耀的东方面孔多次出现在各大时尚品牌秀场,她就是第十八届中国超级模特大赛全国总决赛冠军——山东服装职业学院时尚表演与传播专业2025级新生赵孜琪
2025-10-18 10:19:00
电影《小山河》:一封写给故乡的“味觉情书”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林洁)10月16日,广东优秀电影观影推介会——《小山河》专场在广州珠影星寰国际影城举行
2025-10-18 19:16:00
梨园戏《红眠床》受邀参加2026香港艺术节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李桂杰)香港艺术节近日公布2026年演出剧目,其中,来自福建省梨园戏传承中心的梨园戏《红眠床》将于2026年3月21至22日在香港文化中心上演
2025-10-19 00:17:00
电影《731》累计观影人次突破5330万
据网络平台数据,截至2025年10月18日12时,电影《731》累计观影人次突破5330万。53300000次见证,53300000份铭记
2025-10-18 21:28:00
超甜!他们在福州牵手了!
福州新闻网10月18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杨玉娟 文/摄)当军装的坚毅遇见红妆的温柔,一场专属于军地青年的浪漫邂逅上演了
2025-10-18 23:00:00
鲁网10月18日讯(记者 赵鹏飞 通讯员 汤靖)近日,荣成市少年宫第一届艺体科技嘉年华暨四周年庆典圆满落幕!四载耕耘,童心绽放
2025-10-18 21:07:00
现代京剧《土地长歌》持续上演:以国粹之韵讲好黑土地振兴故事
10月16日至17日,吉林省戏曲剧院京剧团创排的现代京剧《土地长歌》在大众剧场上演。该剧作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吉林省重点打造的新时代舞台艺术作品
2025-10-18 21:59:00
就在今晚!毕节市2025响水滩音乐季即将迎来最终章
10月18日晚7:30,毕节市2025响水滩音乐季即将迎来最终章——“音你而来 乐动毕节”主题音乐会将在七星关区同心城市公园热情上演
2025-10-18 20:53:00
《非凡的你》致敬“人工天河”设计师,红旗渠精神闪耀银幕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劈开太行山,引来漳河水”,红旗渠的潺潺流水不仅滋养了豫北大地,更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
2025-10-18 19:47:00
10月17日,2025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现场,人形机器人跟着节奏跳起热舞,吸引了观众围观。
2025-10-18 08:32:00
话剧《我这半辈子》“大剧场版”上演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沈杰群)10月17日-19日,原创话剧《我这半辈子》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上演。话剧《我这半辈子》改编自老舍一系列自传性质文学作品
2025-10-18 19:16:00
青春华章丨“苏超”短剧即将上线!历史名将“穿越”,用兵法叱咤球场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夏思宇汉代名将韩信跨越两千年时空,闪现万众瞩目的“苏超”赛场?刘邦、项羽等历史人物齐聚绿茵场
2025-10-18 09:21:00
南昌保利大剧院一年举办167场艺术演出活动
大皖新闻讯 2025世界VR产业大会召开前夕,南昌市红谷滩区委宣传部组织了“活力红谷滩 智启新未来”主题媒体行活动,带领媒体探访商业及文化地标
2025-10-18 16:57:00
《依依向北风》,回首金陵岸年代大剧周日登陆央视,取景地包括260多个南京场景□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静故事跨度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
2025-10-18 09:21:00
冲击文华奖河北两作品亮相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河北日报讯(记者韩莉、史晓多)10月16日,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在成都开幕。本届艺术节由文化和旅游部
2025-10-17 08: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