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拥有胡人鲜卑族血统的李世民,称帝前说汉语吗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2-23 19:36: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说历史的女人——897期)一个人说什么话,说什么语言基本取决于他父母的语言。比如一个北方人,他即便去南方打工生活许多年了,他的北方方言也是不会忘的,甚至他的儿女从小也是说的北方话,只要他不故意教他南方话。语言是一种很顽固的东西,特别是在古代,不推广普通话,基本上是哪个民族说哪个民族的方言。

今天的话题跟语言有关。众所周知,唐朝的皇帝,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并非纯粹的汉人血统,他拥有相当的胡人鲜卑族的血统,那么李世民究竟说什么语言?尤其是,他在称帝之前说的是汉语吗?这个显然不好判断,咱们听听有关专家怎么说。

拥有胡人鲜卑族血统的李世民,称帝前说汉语吗

首先要确定李世民的民族归属,再来判断他讲什么语言。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王朝李唐的血统并非完全是汉人的,甚至有很大的非汉族即胡人(胡人并非贬义,是非汉人的其他少数民族的统称)成分。据现代著名历史学者徐江伟等人考证,唐王朝的血统属于突厥阿尔泰游牧民族。当然这里说的突厥人是当时北亚蒙古人种、信仰萨满的突厥,也就是后世蒙古人的前身,而并不是现在伊斯兰化的长相波斯化的那些突厥旁支。

唐高祖李渊父系的七世祖名叫李暠(hao),他就是晋末张掖地区(月氏故地)西凉国的“凉武昭王”,西凉国是“鲜卑·秃发”建立的,后被南匈奴单于沮渠·蒙逊吞并。据《魏书·列传》记载,西凉灭后,李暠的后裔李翻投奔了阿尔泰山的柔然:“翻,字士举(休屠),小字武疆,奔伊吾(阿尔泰山),臣于蠕蠕(柔然汗国)”。这样李翻的后代就带上了柔然的基因。

李翻的儿子后来投奔了拓跋北魏,为“镇西大将军”,从此在北魏一朝世袭贵族名号。而北魏是属于鲜卑族的。这样李唐王朝的血统里又有了鲜卑人的基因。

唐高祖李渊的祖父名叫李虎,是李翻的后代,他是西魏“八柱国”之一,另有“唐国公”称号。李虎的妻子就是“独孤氏”,鲜卑族人;李渊的父亲李昞的妻子,即李渊的母亲是也姓“独孤”,她是著名的大将军独孤信的女儿,也是鲜卑族人。所以李渊和其父亲李昞应该说鲜卑语。那么做为李渊的儿子李世民应该说什么语言?这还得取决于他的母亲,即李渊的妻子的民族归属。

李渊的妻子史称窦皇后。窦皇后是谁?是否属于汉人呢?据历史专家徐江伟考证,她也不是汉族人,也是鲜卑人。“窦“姓貌似汉人姓氏,实则不然,而是取“独孤”姓的第一个字“独”字的谐音,成了“窦”。也就是李世民的父亲、祖父、曾祖父都不是汉人,至少不是纯粹的汉人;而李世民的母亲、祖母、曾祖母都是鲜卑族人,那么李世民自小学说的话会是汉语吗?很可能是鲜卑语。

拥有胡人鲜卑族血统的李世民,称帝前说汉语吗

不过传统的说法是,唐高祖李渊是西汉大将军李广的二十三世孙,李广是汉人,也就是说李世民的父辈的一支是汉人了。但是,这种说法还是基于李渊的七世祖李暠来说的,李暠自称是汉朝李广的16世孙。不过这种说法已经无可考,李暠(351年—417年),字玄盛,小字长生,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十六国时期西凉政权建立者。据后世专家推测,他当时为了跟汉人靠近,故意给自己找了个汉人祖宗,其实他是鲜卑人。

即便这种推测不成立,即李暠确实是李广的后代,那么他的后人李翻投奔了阿尔泰山的柔然;李翻的儿子又投奔了北魏拓跋氏(鲜卑人);后代李虎(李渊祖父)又做了西魏的权臣,李渊的血统已经很鲜卑化了。事实上李渊就有鲜卑名字,叫“大野”,这个名字很不汉族,是标准的胡人姓氏。再加上李渊父亲李昞、李渊本人都又娶了鲜卑女子为妻,那么李世民的血统也早已深深打上了鲜卑人的烙印。所以他的汉人血统的成分已经很小了。那么他小时候应该是说鲜卑话了。

鲜卑族是继匈奴之后在蒙古高原崛起的古代游牧民族,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魏晋十六国时期,鲜卑各部落趁中原混乱不堪,建立慕容氏诸燕、西秦、南凉、代国等国家。385年,拓跋部建立北魏,并在439年统一北方。493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557年,北周取代西魏。鲜卑族共建立十个国家。另外在青海、甘肃一带,还有由鲜卑慕容部分化出来的吐谷浑政权。

581年,杨坚称帝,改国号隋,北周亡。之后,以鲜卑族作为主体建立的鲜卑国家不复存在。不过鲜卑族的后裔还是很多,后来开始跟汉族融合。这个融合跟唐朝的兴起关系极大。

不过在唐朝前期,鲜卑人的民族习惯,或者语言习惯可能还很鲜明地表现出来,因为古代并不推行普通话。只要李唐王室的血统里有顽固的鲜卑人特性,语言上肯定也是鲜卑风格的。不过以上只是从李世民的出身和民族归属上推论的,只能证明李世民至少会说鲜卑话。至于他说不说汉语,会不会说汉语,还不好判定。得从其他方面分析。

一是从李世民妻室上说,李世民的结发妻即长孙皇后,据《新唐书·长孙皇后传》记载:“太宗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河南洛阳人。其先魏拓拔氏,后为宗室长,因号长孙”。长孙家族因是北魏宗室,在孝文帝时,赐姓长孙。据考证,长孙家也是鲜卑族人。李世民为何要娶鲜卑女子为妻?当然原因众多,不过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好沟通,即语言相通。这从一个侧面也可以证明李世民小时候很可能是说鲜卑话的。

据《旧唐书》记载,626年,突厥颉利可汗率兵入侵大唐,兵锋直指长安,并占领了离长安不远的武功城。颉利可汗派遣帐下大将军执失思力进长安城威胁唐朝朝廷,并同时率大军进逼到长安城外的渭河北岸。唐太宗李世民扣留了执失思力,然后率长孙无忌、房玄龄、侯君集等六人到长安城外的渭水南岸,隔河责问东、突厥背信弃义。当时李世民屏退左右,单独一人“与颉利可汗隔津而语,责以负约”,“太宗独与颉利临水交言,麾诸君却而阵焉”。

李世民一方面同颉利谈判,另一方面派大将尉迟恭率领一支军队于泾阳迎战突厥军。尉迟恭率军大败突厥的左翼军。面对李世民的责问,颉利可汗自知理亏,又因为他的侧翼遭败仗,大将被扣押,他不得不服输,并相约几日后于渭河便桥同李世民再会。此后,双方如约而至,李世民与颉利可汗在便桥上斩白马为盟,突厥人正式宣布退兵。李世民能单独同颉利可汗约谈,可见他对突厥语言多么熟悉,他肯定经常说突厥语。

史书记载,李世民非常喜欢狩猎,曾经“狩于尧山”“狩于岐山”“狩于骊山”等,这些都是游牧民族喜欢的生活方式。

拥有胡人鲜卑族血统的李世民,称帝前说汉语吗

还有,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时,最主要的谋划者有四人,他们是长孙无忌、房玄龄、尉迟恭、屈突通等。其中长孙无忌是长孙皇后之兄,鲜卑人;房玄龄的曾祖父房翼,是北魏镇远将军,与长孙氏是同宗关系;尉迟恭民间传说他本姓胡,据专家考证也是突厥人,有戎狄背景,唐代新疆和田地区还出现过“尉迟国”;屈突通先世为库莫奚种人,也是标准的胡人,突厥人。也就是说,同李世民策划玄武门之变的最主要的四个人都是胡人,都说突厥语,李世民不说突厥语是不可能的,因为像这样的密谋,不可能有过多的人参与,再来个翻译是绝不允许的。

另外李世民东征、西征时的不少猛将,像阿史那·杜尔、阿史那·弥射都是胡人;还有,契苾何力是突厥铁勒部一酋长,是鲜卑人;思摩是颉利可汗宗亲,后投降李世民,征东时被流失所中,李世民曾为之吮血。这四位胡人猛将死后都陪葬昭陵,这是胡人的民族认同。

唐王室屡次出现的“乱伦”现象,如李世民杀其弟李元吉后,纳其妃杨氏为妾;李世民去世后,李治以太宗妃嫔武则天为后;李隆基又纳杨贵妃;以及后来的唐宪宗李纯的妻子,郭妃也比他大一辈。这些在后人看来是“乱伦”,但在唐朝看来很正常,因为唐朝王室的胡人血统,胡人“妻其后母”是传统习俗。

唐太宗本人号称“天可汗”,与胡人的“可汗”“大汗”是一样的渊源,这都是血缘决定的。因为即便是让匈奴称臣的汉武帝都不曾叫“汗”的。

立于蒙古高原深处的《阙特勒碑》,详细记载有唐朝跟突厥人跟胡人的关系。碑上的汉文碑文是唐玄宗所撰,碑文中有“结为父子”之语,反映了唐室对胡人血统的认同。从《新唐书》可知,唐王朝还把当时建于阿尔泰山西北地区的坚昆认作本家,而《汉书·匈奴传》则明确指出坚昆是“匈奴种”。唐朝之所以开放,就是因为唐王朝本身的胡人血统,使他们不会轻视胡人,同时还大力重用胡人,不会把目光只限于中原地区。这是唐朝之幸,中华民族之幸。

上面这些论述证明唐王朝的胡人血统,也是李世民本人的血统,而这些正是决定了他的语言。所以以徐江伟为代表的学者们认为,李世民是不说汉语的。然而果真如此吗?其实这只能证明李世民小时候不会说汉语,很可能说胡人的语言,比如鲜卑语,或突厥语。甚至会持续到他称帝之前。因为他称帝之前经常上战场的(玄武门之变也是一种战场),也许没有功夫去学习语言。况且,打仗不像做生意时,似乎用不上太复杂太明确的语言,主要是凭武力的较量。

战场上,主帅只要意见确定,士兵们跟着干就是了,不用太多语言的交流。比如现在的球赛,就说足球吧,不管是皇马还是巴萨,都是不少外援,一个球队就是一个“多国部队”,没必要去统一语言,那样大家还不累死。比如皇马在银河战舰时代的七大巨星,齐达内、罗纳尔多、贝克汉姆、劳尔、菲戈等分别来自法国、巴西、英国、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大家肯定不会懂多种语言,但照样配合的很默契。

不过李世民在继位之后,就是两码事了,他不再上战场,也许有充分的时间去学习汉语,他再笨,只要有好老师也不难学会。好老师自然多了。唐朝时的语言天才还是不少的。比如后来的安禄山、史思明等都是语言天才,都能说6种语言。李世民学会一种“外语”恐怕不是难事。事实上,他在朝堂上,跟魏征等大臣议政或者吵架时,都不曾有翻译官的出现。这证实了他当皇帝之后,应该是说汉语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3 23:45:1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隋唐皇室都混有鲜卑血统,为什么有鲜卑血统就不正统
...会,杨李都不是门阀出身,对这种统治很是不利,尤其是李世民不被天下门阀认可,编自己是陇西李氏的,结果人家不承认。为了让皇帝认输还编了个《天下氏族志》编的明明白白,陇西李氏就没李
2023-01-28 17:15:00
一代天之骄子李世民真是鲜卑后裔吗
其实李世民一生征战从未有过败绩,除了他的哥哥在后面保障粮草供应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有突厥军队时常帮助他们。难道李世民真的会是一个鲜卑人?对于李世民混血的说法,首先得看看
2023-05-02 13:25:00
李世民是鲜卑人吗?这个谣了很久的谣言,始终被一些人拿来虚无化你的历史,抹黑你的文明,割裂你的民族,他们并不是不懂,他们就是单纯的坏。唐太宗李世民不可否认,李世民家族母系确实有鲜卑
2024-04-24 16:03:00
为何说唐太宗有胡人血统?祖父和弟弟的名字就揭示了一切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位23年。繁荣有坚实的基础。这位英明的皇帝,自然会引起不少人的注意,但争议最大的还是他的血统问题。传统观点认为他其实是汉人后裔,说他是
2024-02-29 21:49:00
评价一个封建王朝是不是胡人政权,最关键的是要看他的文化认同
...喜欢以汉喻唐,所以唐朝毫无疑问是属于汉人王朝。此外李世民的胡人血统成分很低,最起码比清朝顺治皇帝血统里的蒙古血统低多了。你要是非得按血统论的话,那清朝岂不成了蒙古政权了吗?康
2024-10-31 08:53:00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是如何缓和父子关系的?
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弑兄杀弟,逼父退位,把皇权背后的血腥演绎得淋漓尽致。李世民和李渊父子之间已经变成了刻骨的血仇,李渊贞观9年去世之前,就没给过李世民好脸色。不过在《资治通鉴》
2022-12-15 21:16:00
李世民娶弟媳,唐玄宗娶儿媳,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现象?
...奇怪的现象,前面几位皇帝对待爱情似乎并不是很认真。李世民娶了弟媳兼表妹的杨妃,李治娶了老爸的女人武则天,李隆基则娶了自己的儿媳。先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三个故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
2023-04-23 12:25:00
魏征的祸患预言到底有多准
...唐高李渊不得不采取权宜之计——向突厥称臣。当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民生、积累国力之后,立即发兵攻打突厥,展现大唐帝国圣神不可侵犯的天威。唐太宗招降10万多胡人
2023-05-11 20:10:00
聊聊唐朝女性服饰特点与演变
...与民族文化融合有关,也与李唐皇族的推动有关。唐太宗李世民画像 唐朝很多皇帝都明确的表示过,“拒绝种族歧视,推动民族融合,千万民族为一家”。可见唐朝早期君主对民族文化融合的大
2024-03-26 16:5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镖不喊沧”的江湖铁律曾响彻武林:凡镖车行经沧州地界,必放下镖旗、悄然而过,以示对沧州武林的敬重。江湖远去,武侠精神传承至今
2025-10-05 07:02:00
“河北五超”第八轮辛集赛区,“辛”鹿战“秦”龙,精彩对决,即将上演!
2025-10-04 18:28:00
当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的第一缕晨曦中冉冉升起,当华夏文明在五千年长河静静流淌,当东方民族守望躬耕于乡土家园。一则古老预言
2025-10-04 23:29:00
国庆假日,杏花岭区精心打造了红色游、古建游、府城游3条线路,串联起15处具有代表性的不可移动文物,从承载革命岁月的国民师范旧址
2025-10-03 08:36:00
河北省国防动员文化行·档案里的国防动员故事|走进抗战名将甄凤山:“双枪李向阳”的壮志豪情
(视频脚本:张玉超、闫馨雨、赵少甫 视频拍摄:刘天宇 王宏飞 视频剪辑:刘昀 出镜:张晓晴 配音:张恩博)(海报设计:梁玉)2025年7月1日
2025-10-03 08:40:00
古代中秋福利居然是发肉?还有这些“古法”习俗玩趣中秋
大河网讯 天上月圆,人间梦长,又是一年中秋将至。现代,一些企业的中秋福利有月饼、水果等,你知道吗,古人过节的福利竟然直接发肉
2025-10-02 10:42:00
“今月曾经照古人”明代晋藩墓志拓片展,10月1日在山西考古博物馆开展。25套墓志拓片与30余套文物,再现明代晋藩宗室的荣耀与日常
2025-10-02 17:39:00
国庆中秋长假到来,太原成为旅游市场一大热门目的地。游客迫切想知道:太原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走进太原看什么,玩什么,吃什么
2025-10-02 17:39:00
2025国庆·你不知道的保定|直隶总督署大堂上的三块匾额到底怎么读?
2025-10-02 07:21:00
南报网讯(记者李子俊)1936年,早期共产党人杨萍如在南京牺牲。在杨萍如后代的持续追寻及南京、河南等地党史部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合力推动下
2025-10-01 07:41:00
雨花台新征集到雨花英烈刘亚生珍贵史料包括烈士北大学籍和发表的十余篇文章 南报网讯(记者李子俊)近期,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在文物史料征集中
2025-10-01 07:42:00
淮军公所看大戏,听戏的时候别忘抬头看看戏台这里!
2025-10-01 13:26:00
淮水楚韵——廖亚辉、穆道林、李贺书画印学术观摩展开幕
大皖新闻讯 10月1日上午,由淮南市文联主办的淮水楚韵——廖亚辉、穆道林、李贺书画印学术观摩展在该市1952美术馆开幕
2025-10-01 14:04:00
有声书|郎官巷里的“中国西学第一人”
迈过东街口前气派的南后街大门,往前步行十余米,举身向左,可见郎官巷静静等候的身影。在中华民族最风雨飘摇的年代,这短短百余米的小径旁
2025-10-01 16:03:00
河北省国防动员文化行·档案里的国防动员故事|雁翎队:白洋淀的“水上奇兵”
(文案:曹秦雨、吴文婷、靳彤 拍摄:马会波、赵仕嘉 出镜:张晓晴 剪辑:冯钰娇、刘昀 配音:张恩博)(海报设计:梁玉)清晨的白洋淀
2025-09-30 21: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