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巍巍锦屏 忠魂犹自壮山河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0-10 03:10: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成都日报

巍巍锦屏 忠魂犹自壮山河

1914年,德国人恩斯特·伯施曼绘制的大邑赵子龙祠墓图

巍巍锦屏 忠魂犹自壮山河

子龙祠大殿的“常山正气”牌匾

□杨庆珍

“赤胆永佑江原父老,忠魂犹壮蜀国山河。”这是镌刻在大邑县城东锦屏山麓子龙墓前的一副填金对联,篆体大字,古朴庄重。蜀汉名将赵云去世1800多年后,子龙墓冢依然完好无损,大如小丘,依山而建,气势雄伟,四周有石砌女墙,桢楠高耸,古松森森。子龙墓前有子龙祠,是一座木结构三进四合院建筑,附带影壁、戏台、荷花池等。

大邑人称呼赵云为“子龙爷”,赵云不仅是大邑人心中偶像级的人物,在历史与记忆的不断重构中,赵云已经成为中国人心中完美武将的化身。他形象英俊,《三国志·云别传》载其“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他武艺高强、战无不胜,是武神的化身;他尊崇道义、赤胆忠魂,是忠贞勤勉的良将;他廉洁奉公,两袖清风,面对赏赐的金银财帛毫不动心,“其物悉入赤岸府库”,诸葛亮亦“大善之”……

赵云出生于河北真定(今正定),建兴七年(229年)病逝于成都。因赵云曾多年在大邑戎兵驻防,故后主敕葬锦屏山麓,并“建立庙堂,四时享祭”。也正因子龙祠墓的存在,赵云与大邑的不解之缘,有了坚实依托。

屯兵江原 归葬大邑

赵云追随刘备三十多年,出生入死,屡建功勋,博望生擒夏侯兰、怀抱阿斗战长坂、从平江南领桂阳、截江夺斗破吴计、谏先主田宅还民、夺粮草汉中退曹、据箕谷全军而退……这些传奇经历,为他赢得一世英名。

赵云对蜀汉的建立和稳定功绩昭彰。《三国志》载,214年,刘备夺取成都之后,封赵云为翊军将军(相当于今天的首都卫戍司令),这是对赵云的肯定和嘉奖,更是对赵云的信任与托付。那么赵云在何处屯兵防守呢?就是在汉代的蜀郡江原县(今成都大邑、崇州等地)的锦屏山(今大邑城东)一带。

明代曹学佺《蜀中名胜记》引《本志》(明《大邑县志》)云:“静惠山,一名东山。山下土城,相传是蜀汉将军赵云筑。盖云尝防羌于此。”

清嘉庆《邛州志·古迹》:“望军楼,一作将军楼,在县东三里(今银屏乡伯乐村境内)山中,旧传蜀汉顺平侯赵子龙镇守是地,为演兵之所。”乾隆、同治及民国印行的《大邑县志》和《大邑乡土志》,所载均同上说。还有离望军楼一里许的寨子山,相传亦是赵云当年防羌时扎寨屯兵的地方。

蜀汉后主建兴七年(229年),赵云溘然长逝,将星陨落,飞龙归天。后主刘禅大恸,哭喊:“朕昔年幼,非子龙则死于乱军之中矣!”敕葬于大邑锦屏山麓,并“建立庙堂,四时享祭”。按汉代习俗,大臣武将去世后,一般敕葬于出生地或主要活动地。既然回不了曹魏集团占领的常山真定,自然归葬于山清水秀的大邑锦屏山。大邑,从此成为英雄的长眠安息之地。

蜀汉后主景耀四年(261年),在赵云去世后32年,他被追谥为顺平侯。《三国志·赵云传》记载:按谥法,“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谥顺平侯,实至名归。

斯人已去 地名犹存

西岭雪山下的大邑县,雪山之水一路流淌,串联起一个个璀璨的古镇。县城所在的晋原镇,背靠锦屏山,斜江河如玉带环绕。城里有子龙街、箭道街,这是两条熙来攘往的商业街,每天甚为热闹。城东的静惠山公园有望羌台、平云亭,可供登临游赏。此外,当地许多古老地名,如望军楼、寨子山、堵兵沟、白马沟、石马沟、马落河、石马嘶、双柏村等,这些地名都与赵云有关。

史载,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基本形成后,赵云曾在大邑锦屏山扎营驻守多年。为什么要驻防大邑一线呢?蜀汉时,青衣江上游有汉嘉郡,郡治汉嘉县(今芦山县),人口以青衣羌为主,当时的大邑为蜀郡江原县,与汉嘉郡临界,羌汉时有摩擦发生……

为防御异族侵扰,赵云当年在锦屏山上修筑了望羌台。今天沿着大邑静惠山公园里的山间小路蜿蜒而上,山顶上裹着缕缕白云,仿建的深红色望羌台就掩映于杂树林中,登高可俯瞰县城全貌。望羌台下有长长的垛墙,分布着锯齿状的垛口,被茂密的蕨类植物遮掩。

大邑民间流传着大量关于赵云的传奇掌故,据说赵将军依山势设防,在锦屏山建立九寨连营,连绵20余里,是一道进可攻、退可守、驻可防、打可变的天然屏障,并与马岱驻防的崇州街子、诸葛亮屯兵的邛崃山脉浅丘一线形成呼应。

为加强驻防力量,赵云还在锦屏山下修筑土城。据明朝万历二十三年进士曹学佺撰《蜀中名胜记·上川南道》》(卷十三)记载:“静惠山(银屏山麓的第一座山),一名东山,山下土城,相传是蜀汉将军赵云筑,盖云尝防羌于此,有云墓及庙存。”历史沧桑变迁,今日繁华的大邑县城,仍保留有东壕沟、西壕沟、三义庙等古老地名,抚今追昔,一座城池的今生后世,令人生发思古之幽情。

值得一提的是,赵云留下的许多故事中,其中一个堪称大邑版本的“七擒孟获”,展现了赵将军攻心为上、攻战为下的智慧,这正是诸葛亮“西和诸戎、南抚夷越”战略思想的具体实践。

据说羌族的一支部落力量渐强,有一年,首领焚布召集一万多人马先取邛州,直逼成都。赵云早已摆好阵式,两军大战起来,焚布很快败退,但他不肯投降,对赵云说,这不算,我要与你比箭,若你赢了,我才服输。赵云应允,遂放了焚布,双方约定择日论箭。

那一天阳光明亮,静惠山顶竖立多个箭靶,双方将士分列靶场两边,助威加油。一身白袍的赵云出现,他与焚布先后比试了骑射、背射、走射、跑射、斜射、跪射、正射、仰身射等,胜负未分。将士们忙着运箭,静惠山前的荒草坡被踏出一条路来。最后,双方互换靶位。赵云一箭飞出,穿透焚布箭靶。焚布大惊,跪下叩头归降,保证不再滋扰。

为了表示结盟,两人还共同栽植了两棵柏树,作为友谊常青的见证。如今在大邑城南的苏家镇王幺店子,还有一个地名叫双柏村,传说就是当年栽树的地方,可惜千年古柏今已不存。

再后来,人们将当年赵云、焚布两军运箭踩出的小路命名“箭道街”,并在子龙墓前修建了一条宽长的马路,取名“子龙街”,还建起子龙街小学、平云酒店等。

大邑城东 青山有幸

世事如白云苍狗,如今依山而建的子龙墓依然完好,在历代文献上亦有确凿的记载。《大清一统志·邛州》(卷三百十)载:“赵云墓,在大邑县东三里。”《四川通志·陵墓》(卷二十九上)亦载:“汉赵云墓在大邑县东二里,有石碑,上刻汉将赵子龙之墓。”

1961年,子龙墓被大邑县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被成都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被四川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子龙墓封土高2.3米,呈半圆形;形如小丘,周长29.1米。整座墓园依山而建,红墙环绕,四周广植翠柏、修竹。

子龙墓正中竖有宽1米、高2.5米的墓碑,上刻七个篆体大字:“汉顺平侯赵云墓”,两侧刻有填金对联:“赤胆永佑江原父老,忠魂犹壮蜀国山河”,上有匾文“永烈千秋”。当年墓前建有神道,民间已发现残损的神道碑,专家考证,其封土底部是用四层条石渐进式围成圆形,上部为夯土筑成。

子龙墓前有子龙祠,也就是群众口中的“将军庙”,为木结构三进式四合院建筑,历史上几毁几建。每当衰败之时,总有人出面倡导修复振兴。明末张献忠起义军入川,子龙祠毁于兵燹。清康熙四年(1665年),大邑知县李德耀重新主持整修,六年后,即康熙十年(1671年),子龙祠修复落成,李德耀亲书“汉顺平侯赵云墓”。乾隆版《大邑县志》收录了李德耀撰写的《汉顺平侯赵将军墓祠碑记》,文采斐然,情殷意切。

后来,乾隆、嘉庆间又进行过3次大的修葺,道光、咸丰年间又加以维修和扩建,基本确定了子龙祠的规模和格局。

清光绪年间,德国著名建筑学家、摄影师恩斯特·伯斯曼(1873年—1949年)带着摄影器材造访大邑县子龙祠,深入考察后,他亲手绘制了详尽的布局图,并配以摄影图片和文字介绍,相关资料见于他所著的《中国祠堂》一书(重庆出版社,2020年8月)。相关记载作为珍贵的史料,为后人修复子龙祠提供了佐证和参考。

1930年,时任大邑县长的解汝襄将子龙祠划作郊外公园,再次培修大殿,增建荷池、筑月台、坪梅亭、小沧洲、飐荷亭等楼台亭榭,让子龙祠更为宽阔优美。每年农历三月,子龙祠会举办为期10天的庙会,远近游人熙来攘往,盛极一时。当地群众至今流传着“三个军长争挂金匾”的故事……故事不胫而走,在大邑地区广为流传。

20世纪60年代,子龙墓、子龙祠被“重新利用”,城关镇半工半读技术学校迁入……2008年后,学校从子龙庙迁出。2023年初,总投资3.8亿元的子龙祠墓修复项目正式启动,除了对子龙祠的正殿、厢房、因山阁等进行修葺,一度消失于民众视线中的荷花池、飐荷亭、小沧州等也将全部修复,作为景点开放。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但子龙故事依然在这座城市传唱不绝,创造出独特的人文精神。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0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赵云陵墓的历史
...生地或主要活动地”的葬制,后主刘禅“敕葬赵云于成都锦屏山之东(今大邑县银屏山麓),建立庙堂,四时享祭”,其墓地60亩。延熙四年(公元241年),蜀汉追谥赵云为顺平侯。由于历史
2023-08-30 19:31:00
赵云墓都经历了哪些磨难
...之中矣!”即下诏追赠大将军,谥封顺平侯,敕葬于成都锦屏山之东;建立庙堂,四时享祭。后人有诗曰:“常山有虎将,智勇匹关张。汉水功勋在,当阳姓字彰。两番扶幼主,一念答先皇。青史书
2023-05-17 16:47:00
常胜将军赵云,死后被刘禅葬在哪里
...七个篆体大字,两侧刻有填金对联“赤胆永佑江原父老,忠魂犹壮蜀国山河。”匾文“永烈千秋”。赵云追随刘备,征战一生,两扶幼主,同时,也立下了赫赫战功。赵云先后参加了博望坡之战、长
2024-01-31 14:08:00
...该回头来看赵云墓前的对联了:“一身赤胆卫蜀国,满腔忠魂保江山。”成都市大邑县城东银屏山下赵云墓前的“子龙庙”又叫“将军庙”:子龙庙几经兴废,清康熙四年(1665年)知县李德跃
2023-07-24 21:11:00
长征文化园、赵子龙祠墓保护修复项目..成都大邑县27个重大项目今日动工|新春走基层
...自:封面新闻封面新闻记者 杨芮雯 摄影报道 部分图片由大邑县委宣传部提供1月28日,是农历新年后首个工作日。作为红军长征重要的途经之地和全省81个革命老区县之一,成都大邑县规
2023-01-28 22:06:00
...了。这个说法记载于《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四川成都大邑县卷》内。尽管这仅仅是个故事,但却反映着赵云已然被神话。按照这个故事的版本,赵云实际上是灯笼星下凡,身上有一层不透气的“
2024-05-25 19:26:00
为何得知赵云病逝,诸葛亮真哭,刘禅假哭
...之中矣!”即下诏追赠大将军,谥封顺平侯,敕葬于成都锦屏山之东;建立庙堂,四时享祭、这里个人感觉诸葛亮应该是真哭,而刘禅是假哭,为什么怎么说呢!因为对于诸葛亮来说,赵云属于蜀国
2024-02-27 23:20:00
赵云:三国常胜将军,一身是胆的智勇双全名将
...至被认为是三国时期的完美人物。在其死后,赵云被葬于大邑县城东1公里银屏山下,冢大如小丘,依山而建,气势雄伟。后世的历任县令每年都要到前祭拜,并且一年一度的庙会也是在这里举办。
2024-05-09 21:20:00
...战功的他,可谓忠贞、义情的模范,耗尽心血只为蜀国的山河社稷。但即便如此,赵云的官职却始终很低,抛开其显赫战功不说,还有两次拼命救主儿刘禅,可拼到最后却也只是个“杂牌将军”。这
2024-06-22 06:1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豫味儿月饼!快来品品
中秋是跨越千年的文化共鸣文物是历史馈赠的璀璨瑰宝当中秋月饼遇上河南文物每一款都是时光与美味的交融每一口都饱含中原大地的深厚底蕴这个中秋让我们来一场月饼与文物的浪漫邂逅吧 这
2025-10-06 08:19:00
万家共盛世,灯火话团圆,今天中秋节,最圆的月亮是家国同庆,最美的团圆是国泰民安。
2025-10-06 13:10:00
开栏语白山松水,藏百年风骨;林海雪原,记千秋英魂。当科技的光影唤醒尘封的记忆,那些镌刻在吉林史册上的名字便有了鲜活模样
2025-10-06 20:48:00
巾帼卫山河 丹青诉忠魂————《八女投江》佳作赏析
在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用血肉之躯筑起民族脊梁,留下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八女投江”就是其中之一。1938年10月
2025-10-06 22:54:00
《老单走福州》第二季第九集《船政英雄》:跟着老单游船政,探访近现代工业文明梦开始的地方。
2025-10-05 11:08:00
铭记历史的水墨历史肖像——《九一八》赏析
“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展览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苏联卫国战争为主线
2025-10-05 11:17:00
国庆期间,蒙城博物馆推出皖北精品拓片展
大皖新闻讯 国庆假期,蒙城县博物馆推出“碑石墨韵 拓古传今”皖北地区精品拓片展”,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参观,感受石刻艺术与传统文化的魅力
2025-10-05 18:34:00
10月4日,“河北五超”第八轮沧州对阵保定,球场内观众全体合唱《歌唱祖国》。(摄制:王宏飞、吕熠、王青峰)
2025-10-05 21:26:00
“镖不喊沧”的江湖铁律曾响彻武林:凡镖车行经沧州地界,必放下镖旗、悄然而过,以示对沧州武林的敬重。江湖远去,武侠精神传承至今
2025-10-05 07:02:00
“河北五超”第八轮辛集赛区,“辛”鹿战“秦”龙,精彩对决,即将上演!
2025-10-04 18:28:00
当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的第一缕晨曦中冉冉升起,当华夏文明在五千年长河静静流淌,当东方民族守望躬耕于乡土家园。一则古老预言
2025-10-04 23:29:00
国庆假日,杏花岭区精心打造了红色游、古建游、府城游3条线路,串联起15处具有代表性的不可移动文物,从承载革命岁月的国民师范旧址
2025-10-03 08:36:00
河北省国防动员文化行·档案里的国防动员故事|走进抗战名将甄凤山:“双枪李向阳”的壮志豪情
(视频脚本:张玉超、闫馨雨、赵少甫 视频拍摄:刘天宇 王宏飞 视频剪辑:刘昀 出镜:张晓晴 配音:张恩博)(海报设计:梁玉)2025年7月1日
2025-10-03 08:40:00
古代中秋福利居然是发肉?还有这些“古法”习俗玩趣中秋
大河网讯 天上月圆,人间梦长,又是一年中秋将至。现代,一些企业的中秋福利有月饼、水果等,你知道吗,古人过节的福利竟然直接发肉
2025-10-02 10:42:00
“今月曾经照古人”明代晋藩墓志拓片展,10月1日在山西考古博物馆开展。25套墓志拓片与30余套文物,再现明代晋藩宗室的荣耀与日常
2025-10-02 17: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