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和亲公主为光复隋朝,出兵20万进军中原结战败被杀死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2-16 23:08:00 来源:戏说三国

每个朝代都会成就一个家族,同时也会毁灭一个家族。朝代更迭胜者为王,作为封建社会的统治者,只有坐上王位才是天下最大的胜利者。一旦倒台后不仅意味着一个皇族的毁灭,也是一个时代的重大变革,它不仅仅影响到皇族自身的利益,就连与皇族姻亲相连的其他国家,也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因为同气连枝的血脉链接,往往仇恨会让人头脑混沌,没有正确的判断和抉择。隋朝末世之时的腐朽是百姓最大的灾难,但是对于生于皇家远嫁异乡的公主来讲,却是不能失去的母族靠山。

和亲公主为光复隋朝,出兵20万进军中原结战败被杀死

就在李世民为唐朝的政权稳定而不懈努力之时,远嫁突厥的前朝公主,却在筹谋一场浩大的战争,她就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为隋朝复国,想推举皇室遗孤再夺江山,但是她却万万没想到,她遇到的是一位非常强大的对手,李世民被称作千古明君,后世最为称颂的就是他的军事才能和过人的谋略。所以从这位隋朝想要复国的公主,其实从刚一开始就注定了是自取灭亡,最后不但自己的家仇未报,还将婆家也置身于死地之中。

和亲公主为光复隋朝,出兵20万进军中原结战败被杀死

自古以来公主作为皇家的金枝玉叶,从小被万般呵护着长大,虽然没有争夺皇位的竞争压力,但是也难逃和亲远嫁的宿命。似乎这是她们与生俱来的使命,注定要为了国家的外交关系而牺牲自己。而往往中原的王朝与四方的邻国之间,也会因为和亲而使两国交好,最后因为这层姻亲关系,而兵不血刃和平相处。有时甚至还会因为这种特殊关系,而给彼此惹来大麻烦,甚至还会遭到灭顶之灾。

和亲公主为光复隋朝,出兵20万进军中原结战败被杀死

突厥一直以来都是唐宋最大的死敌,这还要从唐朝建立初期开始说起。在隋朝时期突厥与中原王朝的关系非常的友好,甚至可以说是亲密无间。这都要感谢一位公主,是她的自我牺牲换回了两国几十年的和平共处,但是就在隋灭唐起之时,也是因为这位隋朝的公主,给突厥带来了重大的打击,也因此使它和唐朝结下了血海深仇,从此以后世世代代都与中原势不两立,成为唐朝最大的边关隐患。

和亲公主为光复隋朝,出兵20万进军中原结战败被杀死

隋炀帝时期,为了说服突厥能够帮助自己对付陈,所以皇帝决定将义安公主嫁给突厥可汗为妻。因此却是有效的拉拢了一个帮手,义安公主嫁到突厥后,因为水土不服再加上思乡心切,竟然一病不起。两国刚刚建立交情,就传回了公主的噩耗。隋炀帝为此整日忧思不展,当时的义成公主刚刚13岁,但是得知皇帝的艰难时,她毅然决然的请求远嫁突厥,代替姐姐继续成为两国建交的纽带。

和亲公主为光复隋朝,出兵20万进军中原结战败被杀死

就这样一个13岁的美丽公主,放弃了锦衣玉食,开启了长途跋涉的远嫁之路。再一次娶中原的公主,这对于当时的启民可汗简直就惊喜万分。没想到大隋还为自己的续弦而如此周到,所以也拿出了诚意,与隋朝达成了永不交战的协议。但是当时的启民可汗已经是个迟暮老人,没多久就因病他的儿子咄吉可汗继承了王位。按照祖制,他还继承了尚未生子的继母义成公主。父死兄亡,新君继承后母兄嫂为妻,这是很多少数民族政权的规矩。

和亲公主为光复隋朝,出兵20万进军中原结战败被杀死

为了两国能继续友好和平,义成也只能摒弃汉族的传统伦理思想,甘愿的成为了新可汗的妻子。这是隋朝已经是隋炀帝的天下,此人虽然昏庸好色但是对于边境关系还是非常的有理智的。就在他派使节出访突厥之时,特意为自己的妹妹和可汗送去了大礼。

和亲公主为光复隋朝,出兵20万进军中原结战败被杀死

这让突厥看到了隋朝的示好,也更加稳固了两国的关系。但是之后却不知道因为何种原因,两国的关系开始紧张。就在两军交战准备殊死一搏之时,义成公主却及时的解决了这一危机。她谎称有敌军从北境侵入,这让可汗非常害怕,腹背受敌最后必然损伤惨重。所以就暂时撤兵与隋朝休战,因此缓解了隋朝的危机。

和亲公主为光复隋朝,出兵20万进军中原结战败被杀死

到了隋朝末年,杨广昏庸好色沉迷于享乐而不顾朝政,为了享受他大肆的修建宫殿,耗费的巨资只能从百姓身上克扣,所以导致说服过重百姓压力巨大,在这种强压之下各地的反抗声四起。一场浩劫随之而来。这是义成又因为可汗之死,又改嫁给了他的弟弟处罗可汗。这位突厥王是个典型的妻管严,对义成是言听计从。二人恩爱异常也让突厥成为了隋末时期皇族的最大倚靠。隋炀帝被宇文化及杀死,皇后带着太子偷逃成功,最后被人护送到了突厥,义成请求可汗收留隋朝遗孤,并且封杨道成为隋王。

和亲公主为光复隋朝,出兵20万进军中原结战败被杀死

这时的中原已经是李家的天下,所以毁灭隋朝的仇恨,一股脑的被公主全部记在了李家人身上。暗中她开始筹谋反击李唐收复江山的大计。但是就在她将一切都筹划好之时,她的第三任丈夫却也因病意外,这让她的计划被迫暂停。但是因为老可汗的宠爱,公主一直都参与政务的处理,所以此时的突厥是公主掌控朝局,但是她自知身为女子,在政治上根本就没办法有所作为。为了能够复国她根本就不稀罕手中的权利,所以她精心的挑选了一位新可汗的人选,并且以帮助隋朝反抗唐朝为条件,将可汗之位传给了颉利可汗。

和亲公主为光复隋朝,出兵20万进军中原结战败被杀死

为此这位新国王更是为公主马首是瞻,又一次嫁给新可汗的义成,现在所有的心思都在复国这件事情上。她不断的怂恿新可汗出兵攻打唐朝。果然突厥集结二十万大军进军中原,但是不幸的是遇见的却是刚刚登上皇位的李世民。这一仗惨烈异常,突厥几乎全军覆没,为了杀一儆百稳固江山,李世民决定对这个国家赶尽杀绝。可汗在战争中被暗中遣送隐藏,但是公主和隋王却成为了俘虏,而李世民对他们的裁决就是杀无赦。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17 05: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作战。后李渊企图造反被李靖发现,李靖被抓起来。但是李世民很欣赏李靖的能力所以又将他调到自己那里做了三卫。在李世民被封为秦王后,李靖也相继开始建功立业,灭掉萧梁、平定江南等,位
2023-08-26 16:09:00
就在李世民与刘黑闼进行决战时,大唐为了不被两面夹击,再次派使者带了大批金银珠宝前往突厥,表达愿改善双方关系。得到好处的突厥颉利可汗立即答应进行和亲,双方随即进行交换人质。不过,大
2023-03-15 21:23:00
最有血性的和亲公主是谁,嫁突厥可汗父子四人
...托在了他的身上。05中原的乱局没有持续多久,便被李渊李世民父子平定。唐朝自建立伊始,与突厥便纷争不断,且大多时候都占据下风。那个时候的突厥首领是处罗可汗的弟弟颉利可汗,也就是
2024-06-11 21:18:00
大唐攻灭薛延陀、开疆叶尼塞河,李世民拓展中原帝国的统治
...辽阔草原和瀚海大漠。01.东,突厥的自取灭亡公元626年,李世民遭遇渭水之耻。大唐的对手东,突厥,是强悍空前的草原帝国。控弦且百万,戎狄炽强,古未有也。但是,三年之后,十万唐
2024-06-22 21:31:00
...、西突厥。唐高祖李渊采纳了裴矩的建议,为以后唐太宗李世民消灭突厥奠定了基础。结语隋唐时期,中原连年混战不休,打成一锅粥,却没有北方游牧民族入侵,最主要是裴矩的功劳,他是出色的
2024-08-01 16:51:00
薛延陀国王想娶唐朝公主,唐太宗向他要四种动物,薛延陀因此灭国
...观三年,薛延陀国夷男可汗遣其弟前往长安,谒见唐太宗李世民,提出一事。谓诚心归附于大唐,愿以儿女之亲,加固两国情谊。曾几何时,薛延陀无非辽阔草原上一支小小游牧部落,如今已控制辽
2024-08-29 11:34:00
她在家族被屠尽殆灭后,担任起复国大任
...头最急、最猛、最具灭国性的是唐武德九年冬天。该年,李世民策动了玄武门事变,登上了帝位。颉利可汗趁大唐政权交接,亲率二十余万大军,势如破竹,一直杀到长安城外,在渭水便桥的北岸安
2023-06-26 11:24:00
流落六国,侍奉过六位帝王?揭秘萧皇后的真实人生
...及、窦建德、突厥的处罗可汗、颉利可汗的手中,最后被李世民迎回长安。由于上述人都曾称王称帝,于是有野史就说萧皇后一生侍奉了六位帝王。在此小编认为那些都是小说演义杜撰,做不得真,
2024-04-15 12:37:00
平阳公主是如何用智慧和勇气撼动帝国的命运的呢
...幼聪慧过人,深得父亲的宠爱。她与同为聪明过人的兄长李世民关系尤其亲密,两人不仅经常一起学习、玩耍、习武,李世民还经常与平阳公主讨论朝政大事,倾听妹妹的意见。据《资治通鉴》记载
2024-02-06 17:1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长白时评评论员 殷建光人类社会本应向着文明不断迈进,然而二战却将人类拖回野蛮的深渊。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所作所为,便是这段黑暗历史中最典型的例证
2025-09-15 11:21:00
座落在湖北襄阳的“长渠”(又名“白起渠”“百里长渠”),始于战国,兴于唐宋,沿用至今2300余年。2018年,入选第五批世界灌溉遗产
2025-09-15 17:44:00
今天上午,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正式官宣:第二届楚文化节将于9月20日在荆州开幕。千年古城,立刻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2025-09-15 22:57:00
“鬻子救国”写大义:一个广东籍南洋小贩捐输抗战的家族记忆
几十年过去了,九旬老人郑社心还记得父亲说过的话:国家国家,没有国,哪有家?他的父亲郑潮炯,原本是到东南亚打拼的普通广东人
2025-09-15 20:11:00
弘扬三大精神 奋力建成支点丨云岭之战:红四方面军浴血奋战杀出重围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陈熠林 喻波)鄂陕交界的云岭山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32年11月11日,实行战略转移的红四方面军到达上津镇云岭一带
2025-09-15 21:05:00
晋祠水系丰富,饮马泉虽算不上其中的佼佼者,却也是一眼常年不涸的井。这样的井在晋祠并不少见。此井得名“饮马泉”,源于相传有三位帝王曾在此饮马
2025-09-15 18:3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敬清青山埋忠骨,山河祭英魂。连日来,位于六合区的桂子山烈士陵园迎来一批批参观瞻仰的市民游客
2025-09-14 09:56:00
三面“杨靖宇支队”战旗已经抵达新民大街,途径新民大街126号,这里是伪满洲国国务院旧址,新中国成立后,原建筑被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接收
2025-09-14 10:10:00
“今天能来到现场我倍感荣幸。”通化市杨靖宇烈士陵园讲解员于洋说,“作为杨靖宇烈士陵园的一名讲解员,在知道这面战旗将送往陵园时
2025-09-14 15:56:00
净手、击鼓明志、正衣冠、朱砂启智……9月12日,山西太原百年唱经楼内,一场传统“开笔礼”正在进行。中新社给予关注报道。报道介绍
2025-09-14 19:20:00
杨靖宇后人马继志:看着“杨靖宇支队”战旗,仿佛看到爷爷带领抗联战士驰骋疆场的场景
迎接“杨靖宇支队”战旗荣归吉林的仪式上,杨靖宇将军之孙马继志望着鲜红的旗帜,心潮澎湃,仿佛看到爷爷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带领抗联战士驰骋疆场的场景
2025-09-14 23:49:00
七件扇作见证国画家张大千半世纪丹青情谊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杭州9月14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剑平)9月13日至14日,七件见证张大千与友人半世纪丹青情谊的扇作
2025-09-14 23:00:00
一代名相张英墓修缮工程通过用地预审
大皖新闻讯 9月9日,安徽省自然资源厅正式批复了张英墓修缮工程通过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张英(1638年~1708年),字敦复
2025-09-13 12:52:00
省内唯一! “艰苦卓绝十四年——东北人民抗战史实陈列”入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
近日,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发布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由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东北沦陷史陈列馆主办的“艰苦卓绝十四年——东北人民抗战史实陈列”成功入选
2025-09-13 16:19:00
“草鞋兵”出征,无数家庭破碎:“我们没打算活到冬天”的悲壮谁懂?
“在1937年到1945年这段时间里,我们贵州出兵的总人数接近64万,大家都知道川军出川是浩浩荡荡极为悲壮的,但是其实如果把我们黔军出黔的这64万左右的人数除以当时贵州的总人口
2025-09-13 16: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