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谁一辈子为国家打江山,如今却被当成卖国奸臣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28 10:36: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你厉害,你辉煌,可是在一个阴暗的角落,总是有那么一小撮人在盯着你,想方设法弄死你。他们跟你没有什么仇,仅仅是因为嫉妒,他们不明刀明枪的跟你动手,常常是借助一个拥有权利的蠢货去干这事儿。看到这样的冤案我们常常会无明火起,拍案痛骂。这也许是历史的另一种魅力:让人愤怒,悲凉和无奈。

一、开国功臣,颇受赵匡胤器重

论出身、地位,潘美倒真比杨业高几个层次。

首先,杨业是降将,潘美是赵匡胤的老部下,属根正苗红。

杨业在北汉刘继元手下当差的时候,潘美就跟着赵匡胤打天下,陈桥兵变那些老伙计中,潘美就是其中之一。

从龙之功,历来都是臣子的一道“护身符”。当然,有时候也会成为催命符。不过在潘美这里,那就是晋升的保障。

公元970年,赵匡胤将目光投向了南汉。

南汉地少人少,不过也有些兵马,彼时已将后蜀、荆湖收入囊中的赵匡胤,对南汉势在必得,因此下令征伐。

潘美被任命为行营诸军都部署,负责主攻。

虽说南汉羸弱,不过宋朝四处征战,落在他手上的兵力也不多。南汉这边得知宋朝来攻,乱了阵脚,哪怕无兵无将,总得派人御敌。

东拼西凑,凑了一万多人。

结局吗?自然是败了。

潘美顺势攻下贺州、昭州、桂州,南汉其他几州也相继投降。凭着这些战功,潘美当然升了官。

反观杨业,处境就不太好了。

就在宋朝攻打南汉前一年,杨业才因抵抗宋朝不力,被北汉皇帝刘继元褫夺兵权,并不受刘继元器重。

不过杨业为人倒是不错,即便北汉大势已去,刘继元不得人心,他依旧没有选择投靠赵匡胤,反倒是继续效忠刘继元。

一边加官进爵、一边被褫夺兵权,端是同样人间不同命。随着连州、西江各州相继投降,南汉就只剩下韶州据守。

这最后一道屏障,南汉还是下了血本——派了十万人固守。可拦得住潘美大军吗?那自然不能。

南汉十余万大军总是没挡住宋廷威武雄狮,南汉被灭,潘美功不可没,被升任为山南东道节度使。

赵匡胤陈桥兵变后,担心再度上演“黄袍加身”,上演了一出杯酒释兵权,武将权利大大被削弱。原本节度使掌管一州乃至多州军政大事,如今也就是个荣誉虚衔,不过好歹象征着“荣誉”。

单论此时功绩,杨业显然比不上潘美。一个是他国被猜忌的武将,一个是宋廷当红武将,二者完全不能比。

974年,宋朝计划征伐南唐。

备受器重的潘美,领兵先头抵达江陵。南唐秦淮之地,据水以为天险,宋兵来攻匆忙,未能准备好船只。

他却说:“骁勇之兵数万,岂能因一条‘浅水’畏惧不前?”

骁勇之师,当一往无前!

在潘美指挥下,宋兵果真战无不胜。

南唐旋即以十万大军迎战,势头正盛的宋军继续猛攻,早已失了必胜之心的南唐军队犹如散沙,一触即溃。十万大军也未能挡住宋廷巍巍雄师,南唐后主李煜彻底慌了阵脚,只能派人向赵匡胤求和。

求和?刀在手,案板之鱼肉岂有谈判的资格?

自此,南唐灭亡。

凭此战功,潘美升任为宣徽北院使。

二、降将杨业,大将潘美

公元979年,宋廷征伐北汉。

继南汉、南唐之后,北汉如今也朝不保夕。北汉皇帝刘继元也不是什么硬骨头,见敌不过宋廷,也就张罗着投降。

皇帝都投降了,其余文武大臣也没顽抗下去的必要,不过有一人例外,此人正是早先被刘继元褫夺了兵权的杨业。

杨业对北汉算得上忠心耿耿,也是个猛将,他有个绰号,叫“无敌”。

早年跟随北汉世祖刘崇,凭着骁勇善战,经多次升迁到建雄军节度使。如果要论地位,潘美和杨业各自在宋廷和北汉,地位相差无几。

不过宋廷终究占了大势,杨业再“无敌”也难抵百万雄师。

到底北汉有恩于他,即便再难抵挡,他也甘愿以死相抵。赵光义是听说过杨业这个人,不免生了爱才之心,便让刘继元去劝降。

自家皇帝都派人来劝降,杨业实在没有继续坚持的必要。煌煌大势下,归降宋廷也不是件丢人的事。

乱世之下,本就是英雄混战,赵光义是最大的英雄,其余人只能当绿叶。不过能当这样一个英雄的绿叶,那也是值当的!

降了宋廷后,赵匡胤为其赐名“杨业”,任左领军卫大将军。

考虑到其对边境作战很有经验,又让他改任代州知州。代州也就是今天的忻州市代县,位于山西东北部。

公元980年,辽人来犯,以十万精兵攻打雁门关。

彼时戍边将领便有潘美、杨业,且潘美还是杨业上司。见敌人来犯,潘美下令杨业率领数千铁骑与之合击。

杨业领命,率部绕道雁门关以北,由北向南突袭辽军,潘美则由南向北突袭,二者合击之下,辽军大败。

这算是潘美和杨业第一次在战场上联手,且潘美作为主将,自然不存在所谓“杨业功大,盖过潘美”一说,潘美也不至于妒忌。

他倒是不妒忌,其余镇戍边疆的主将可就嫉妒了。

区区一个降将,凭什么能如此威风?气不过的边疆将领,暗中给宋太宗写信,诽谤杨业有不臣之心、行为不检。

杨业是宋太宗派人劝降的,好歹也算是他的人,旁人这般随意置喙,岂不是说宋太宗识人不明?

皇帝不可能承认自己的错误,既然边疆将领如此不识好歹,那就不必留着面子,于是将将领送上来的弹劾奏章审阅后,干脆直接送到杨业手上,足以看出对杨业的信任。

至于潘美?宋太宗也未厚此薄彼。

大破辽军之后,潘美改任忠武军节度使,改封为韩国公。

能看出来,潘美、杨业二人同为武将,都深受宋太宗器重,也没有《杨家将》中演义那般,有太多矛盾。

至于演义中所描写,潘仁美被杨业标中落马、被佘太君射伤左腿等,无不是为塑造潘仁美这一奸贼形象,杜撰而出。因此潘仁美为报私仇、罔顾国家,公报私仇,导致杨业遇难一说,也就是无稽之谈。

那为什么会衍生出潘仁美害死杨业一说?毕竟文学创作总有原型,这就不得不说到986年,宋太宗北伐辽国、收复燕云十六州一事。

三、雍熙北伐、杨业战死

燕云十六州,一直是中原王朝之殇。

自从石敬瑭将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之后,辽国疆域一直延伸至长城沿线,严重威胁了北宋政权的稳定性。

北伐辽国、收复燕云十六州,也就成了宋廷常挂在嘴边的事。

986年,宋太宗决定北伐。

潘美担任西路军主将,杨业为副主将,王侁为监军。

从西路军这套配置来看,倒也合理。无论是潘美、杨业,亦或者王侁,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些军功,对行军打仗并非一窍不通。

可问题就出在这里,这每个人都懂一些行军打仗的道理,到战场上该听谁的?潘美作为西路军主将,听潘美的?那肯定不行,因为潘美还受王侁钳制,因此遇到关键问题,王侁的话语权反倒大些。

北伐大军出发后,各路大军相继攻克云州、应州等四州之地,也算是出师告捷,西路军随后驻扎在桑乾河边。

就在这时候,东路军在岐沟关之战惨败。

虽说东路军败了,西路军战力并未受损,王侁还有着“与敌一战”的熊熊斗志。不过东路军战败后,朝廷就下令各陆军相继回撤。

西路军接到任务,要保护所攻克四州百姓迁徙回内地。

这任务也不算多难,顶多需要防止敌军偷袭。

恰在此时,辽人携十万大军再犯寰州。西路军不过几万人,况且还要护持四州百姓回到内地,实在不应正面交战。

杨业提议:“辽军士气正旺,不应交战。”

潘美深以为然,表示只需按计划将四州百姓有秩序护送回到内地,就算完成了任务,避战才是良策。

王侁有反对意见,他十分自傲的说:“我们有几万精兵良将,岂能如此畏惧怯懦!”

他是不同意避战的,还主张大军直奔雁门关北川。

如果敌人来犯,那就战!

杨业颇为反对,说:“这样做一定会失败!”

北宋初期的宋兵战斗力并不弱,可辽军实力也不差,况且大军还需护持四州百姓,一旦和辽军正面交战,只怕危在旦夕。

潘美很支持杨业的观点,也不同意正面迎战。

王侁颇为不服,甚至借杨业降将身份,趁机攻讦:“将军号称‘无敌’,这次却畏缩不前,难不成别有想法?”

此言一出,杨业当场被气得面红耳赤。

他确为降将,幸得宋太宗恩宠,当年北汉一战并未要了他性命,反倒让他做了将帅,给予兵权。

常言“士为知己者死”,宋太宗对他有恩,他自当知恩图报、报效国家。如今敌人强势,绝不是出击的好时机,他也绝非贪生怕死之辈,只是在等待时机。

这些年降了朝廷,他虽没有多少功劳,苦劳总是有的。皇帝器重,没成想有人会认为他别有所图。

思来想去,也就只有以死报国。

杨业指着进军路上的一个关隘所在,让各路兵马在此摆开阵势,借以援助左右两翼,而他则主动作饵、诱敌深入。

本来计划万无一失,唯独漏算了王侁!

王侁和潘美按杨业计划,在谷口布阵,等敌人来犯,再配合杨业,对辽军进行前后夹击。当初雁门关一战,杨业和潘美就是用这招大败辽军。

结果这次碰上个草包王侁,此人实在急功近利,眼见敌人迟迟未来,还以为杨业率兵打败了敌人,打算趁机收割战场、赚个军功,于是率兵离开谷口。

谁知并非杨业立下战功,而是被辽军牵绊,王侁率兵出击,等同扩大了战场,让原本的诱敌深入的计策变成了正面战。

早先王侁就拿杨业是降将这事大做文章,如今两军交战,早已精疲力竭的杨业,也顾不得自身安危,只管奋勇杀敌,最终战死!

杨业一死,西路军阵脚大乱,只好撤退。

潘美作为主将,对杨业之死负有一定责任,而王侁则负有直接责任,若非他一意孤行、急功近利,杨业岂能战死?

听闻杨业以身殉国的消息后,宋太宗悲痛莫名。特别是在知道整件事原委后,潘美、王侁俱都难逃惩戒。

潘美负有部分责任,被削秩三级。

王侁负有主要责任,坐罪除名,流放金州。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8 16: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他是一代开国名将,却因杨家将被民间骂得最得,被历史抹黑千年
...美和杨业都为北宋的名将,但杨家将原先是北汉的军队,宋太宗灭北汉后,收降了杨业,任命他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在考虑到他久居北汉,对于镇守北部边关的重要作用后,太宗皇帝就把他留在雁门
2024-10-16 13:16:00
影视剧中他是陷害杨家将的元凶,真实历史上他的功绩高于杨家将
...边疆。潘美被后世塑造成奸臣的一战雍熙三年(986年),宋太宗赵匡义打算北伐辽国,夺回燕云十六州之地便任命大将曹彬、潘美、杨业等人分三路北伐。但是由于东路的曹彬部队出师不利导致
2023-02-02 17:36:00
简介北宋开国名将之一潘美
...攻北汉都城太原,两军在汾河上交战,宋军大破北汉军。宋太宗太平兴国初年(976年),改任南院使。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宋太宗赵光义加封潘美为开府仪同三司。 太平兴国四年(
2024-07-01 21:14:00
被黑化的最惨的历史人物,忠臣被污蔑成奸臣
...作的坚佞臣子?这就要说到与辽国的另一场战役。986年,宋太宗决定北伐辽国,兵分三路收复燕云十六州。潘美和杨业以及曹彬等人分部进军。作为监军的王侁虽然没有潘美的官位高,但却代表
2023-06-30 14:24:00
宋朝名将潘美战功赫赫,是难得的忠臣,为什么被后世丑化成奸臣?
...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荣升为宣徽北院使。978年,潘美跟随宋太宗赵光义平定北汉,兵伐太原,完成中原统一大业。班师回朝后,潘美兼任三交都部署,留守在北边守卫北宋边境地区。可以说一直
2023-04-25 05:23:00
...续率部进攻北汉都城太原。宋太祖驾崩后,潘美被继任的宋太宗任命为北路都招讨,继续攻击北汉。平定北汉后,潘美被留在北方驻守。潘美凭赫赫战功“封代國公......進封韓國公”,成为
2024-06-04 11:12:00
杨家将与潘仁美的真实历史
...呢?这一切都要从公元986年的雍熙北伐说起.......那一年宋太宗赵光义想要光宗耀祖,收复燕云十六州,来确定自己的历史地位。他派出了三路大军曹彬为东路军,潘美和杨业为西路军
2023-11-29 13:54:00
聊聊北宋初期武将的整体战力,可与汉朝持平
...北汉是十国中最后一个割据政权,主要依靠辽经常南侵,宋太宗赵光义亲征北汉,由于之前征北汉都是因为辽支援而失败,所以宋太宗就决定在北汉周围部署大军阻止辽支援,最终大军包围太原,北
2023-06-06 11:00:00
宋朝名将潘美的故事
...万“唐军”。国主李煜成为俘虏,押送京师开封。979年,宋太宗御驾亲征,灭亡北汉,随即征讨契丹(辽)。高梁河之战,宋太宗指挥失误,被耶律休哥、耶律斜轸逆袭,宋军阵亡数万,惨败而
2023-08-22 06:0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抗战中的太原:舍身护村的阎有来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阎有来烈士的家乡娄烦县范家村。(图片由作者提供) 在娄烦县汾河水库上游的石峡沟中,有一处著名的自然景观——“石峡温泉”
2025-08-08 08:10:00
连环画·我家住过八路军⑤|家家都是堡垒户
策划:刘成群监制:张文君 梁海涛统筹:张洪杰 杨佳薇审核:陈红梅 侯艳宁插画:赵燕杰 张培培 宋瑶
2025-08-08 08:27:00
“续元金方”的兴起地 · 心意行药号
心意行药号始于清朝光绪十四年(1888年),由清代医药大师李长灵创立。一百多年来,历经四代传承,以药酒技艺著称于世,是我国中医药领域的一块金字招牌
2025-08-08 10:18:00
山河铭记|桐城发现新四军伏击战关键电报,实证歼灭意大利人史实
大皖新闻讯 近日,桐城市委史志室发现一则新四军在桐城歼灭意大利人的电报,该电报对发生在桐城的范家岗伏击战有详细地描述
2025-08-08 15:14:00
大禹文化①丨大禹是神还是人?
【编者按】大禹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与人文价值。德州是大禹治水重要区域,禹城市因与大禹治水的历史渊源而得名
2025-08-08 16:50:00
“逃”暑热
《逃暑帖》《暑热帖》任淡如绍圣二年(1095)的盛夏,米芾不堪酷热,逃暑于山,他给好友章惇写信,道:“我今避暑于山中,甚为安心舒适
2025-08-08 17:18:00
五代显德五年舍利铜塔
萧山博物馆馆藏文物显德五年舍利铜塔之一五代显德五年舍利铜塔是萧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这两座铜塔分别于1966年、1967年出土于萧山祇园寺的东
2025-08-08 17:19:00
长留学士住西湖
西泠印社“岁青岩”西泠印社“四照阁”孤山“四照亭” 孤山岁寒崖《新建苏文忠公祠记》吴山“感花岩” 净慈寺东坡问茶亭孤山“白苏二公祠”杭州历史上能被称作“西湖长”的
2025-08-08 17:49:00
“这一站,济南!文物研学游”系列活动 第六期精彩回顾
8月8日,由济南市文物保护利用中心精心策划的“这一站,济南!文物研学游”系列活动第六期顺利举行。走进张养浩纪念馆,展厅内的古籍拓片
2025-08-08 22:39: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彦明初定都南京,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都城建设,对今天的南京依然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在大历史的叙事中
2025-08-08 07:46:00
十余年访古积累大量一手资料 100张照片,打开南京“成长史”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从山脉到水系,从古建筑到石刻,从秦汉以前到近现代……古都南京,文学昌盛、人物俊彦,各种历史遗迹如珠玑般散落在大街小巷
2025-08-08 07:46:00
潍县集中营被关押侨民后代向潍坊捐赠集中营日军指挥官手杖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吴昊 王钟玉8月7日,潍县集中营实物捐赠仪式在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博物馆举办。英国籍人士保罗·基尔布莱德及家人将其岳父——潍县集中营被关押侨民罗伯特・杰里米
2025-08-07 23:41:00
激荡八十年的山海回响 | “为人民而战”,汪口蹈海七烈士的如山誓言
大众网记者 宁晓洁 林啸 威海报道在胶东半岛最东端,荣成市宁津街道办事处东南,那片惊涛骇浪的汪口海域,七名八路军战士曾以身躯守护黎明
2025-08-07 10:44:00
李丹平长诗《北海道山神》出版,礼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鲁网8月7日讯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前夕,潍坊高密诗人李丹平根据二战劳工刘连仁生前经历创作的长篇叙事诗《北海道山神》由新加坡浩宇出版社出版
2025-08-07 15:01:00
电影《长安的荔枝》看来像一场紧凑又扎心的“职场历险记”,把一个小吏李善德为杨贵妃送荔枝的荒诞任务,写得既充满烟火气,又藏着对人性和当时体制的叩问
2025-08-07 15: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