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金谷园,是西晋富可敌国的石崇在洛阳郊外建立的私人别墅群(此地在洛阳郊外,具体地点已不可考),石崇以夸耀富贵名闻千古,所以这个别墅应该是非常奢华的。
所谓的金谷宴集,据说在贾南风当政的时候,石崇为了巴结权臣贾谧(贾南风的侄子)附庸风雅的需求,经常在此聚集一群文人雅士聚会,吟诗作对,逢迎贾谧,风光一时无两。
这群人被计入的有24人,称为金谷宴集二十四友。其中石崇、潘岳、陆机、刘琨、左思等人最为出名。下面只选石崇、潘岳、陆机、刘琨,介绍一番。
这几位风流人物总体上来说都是“俗人”,追求现世功名、锐意求进。
套用前面提炼出来的“进止退”三字经来说,基本上都是有进无退,或有进无止。
虽然一时风光,事后想来,由于不知“止”、“退”,也就缺了韵味,甚至为此丢命。
(1)石崇
石崇他爹是石苞,帮着司马氏平定淮南之乱有功发家,混了个西晋的开国元勋,石崇也就成了世家子弟。
但是他并非一般人印象中的纨绔子弟,此人好学不倦,腹有诗书,他哥哥杵逆了外戚杨骏,有司要重重治罪,石崇出面写了一篇文章申诉,直接把一场飞来横祸给平息了。
观其文,辞藻华丽,逻辑清楚。
史书上又说,石崇少敏惠,勇而有谋。以世家子弟入仕,当县令、太守。为司马炎器重。后来参与伐吴有功,加官进爵。
但让石崇更出名的是其追逐名利的世俗才能,借重祖荫,经营官场、商场,混得如鱼得水,遂成巨富。
富到什么程度呢?和司马炎的舅舅王恺斗富,司马炎帮着舅舅,都斗不过石崇。
只举一个例子,王恺拿着司马炎给的三尺珊瑚向石崇夸耀,被石崇直接挥锤砸掉,王恺气得直接失态了,
石崇却淡淡地说,上我家去吧,都如数赔给你,到了石崇家,只见库里放着好多珊瑚,都有五六尺以上,王恺茫然若失,默默地不吭声了。
石崇因斗富而“流芳千古”,成了历史上奢华豪阔的标签性人物。
外戚杨骏专权的时候,妒恨石崇,把他外放为荆州刺史,石崇在荆州,继承了他爹的不拘小节,而且更加贪婪、凶狠,居然干出抢劫行商的事情来。
石崇不拘小节,又爱任性斗气,为此而屡次丢官,但又屡次靠谄媚权贵东山再起。
贾南风当政的时候,石崇又大肆谄媚权臣贾谧,贾谧每次出门,石崇都在路边上望尘而拜,极尽卑佞之能事。
赵王伦发动政变废后,贾南风死,贾谧诛,石崇作为贾谧的党羽被免官。
赵王伦的谋主孙秀要抢夺石崇的宠妾绿珠,石崇不给。孙秀就找借口劝说赵王伦杀掉了石崇。
石崇一开始还以为自己的命运不过是被流放,结果没想到是被杀。石崇这才明白,人家贪图的是他的家产。
评论:石崇有勇有谋,又能屈能伸,是个追逐名利的好手。
但他的屈伸,还是离不开名利这根主线,至于说任性使气,仍然是以势力为俯仰,不仅不能令人心服口服,而且始终让自己处在人际关系的风口浪尖上,即使不遇到孙秀这样的苦主,也会遇到别人。足以为后人之戒。
(2)潘岳(247-300)
潘岳,字安仁。后世所谓“貌比潘安”,说的就是他。
潘岳长得帅到什么程度呢?少年时坐羊车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之者,皆联手萦绕,投之以果,遂满车而归。
潘岳又以聪明有才见称,号称神童,被乡里举荐为秀才。又写得一手好文章,为京城士子之冠。
潘岳才貌双全,又热衷于名利,但他的仕途却偏偏一辈子不顺。
有朋友评论说他“拙于用多”,就是说他富有天资,却反而为天资所累。
史书上说他才冠当世,遭人嫉妒,成人之后,长达十年没有得到称意的官职。后来才做了两任县令。在任期内,潘岳还是勤于行政的。
他出任怀县令的时候,朝廷认为各地的私人旅社,聚集盗贼和娼妇淫夫,藏污纳垢,既不安全,又败坏社会风气,决定全部废止,然后由官方出钱派人办国营旅社。
潘岳就此写了一篇奏折,极力为私人旅社辩护,条分缕析、头头是道。是一篇非常接地气又足以拔高到“民企国企孰优孰劣”的好文。
可见此人对政务还是挺走心的,绝非一般轻浮放浪文人的心态。朝廷也居然被说动了,收回了原来的政策。
但是,潘岳既然觉得自己有才有貌,却长期得不到升迁,心里难免怨望。
当时,山涛是当朝宰相、领着小兄弟王济、裴楷、和峤,忙里忙外,都为晋武帝所亲遇,潘岳心里面泛酸,编造童谣讽刺之。
【按:不要忽略了这个小细节,所有以功名为人生价值旨归的人,都不能真正沉入于事情本身,都会有此泛酸的心态,这是这类人的命门。】
后来,总算调补尚书度支郎,却又不知为何事被有司评为不及格,被罢免。
杨骏当政,把他选为高官,结果杨骏又倒台了,他跟着受株连,幸得好友相救,免去一死。
杨骏
贾南风当政期,潘岳开始活跃,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每候其出,即望尘而拜。
金谷宴集二十四友,潘岳是其中的魁首。又帮着贾谧写文章构陷湣怀太子,帮着贾谧确定《晋书》限断。潘岳母亲讽劝他:“不知足,没完没了奔竞,几时休啊?”
但是潘岳还是改不了。
【按:潘岳这样做就没操守了。但是既然以名利为旨归,还要什么操守。】
贾南风倒台的时候,潘岳这个老帅哥也有五十多岁了,终于不想折腾了,想当闲云野鹤了。但不幸的是,他不想找事了,事情却找上他来了。
赵王伦的谋主孙秀,卑微的时候,曾经做过潘岳父亲手下的小吏,潘岳见其又奸诈又自以为是,很瞧不上,数挞辱之,秀常衔忿。
现在,当年的苦主儿当国了,潘岳问孙秀,还记得我们当年的“交情”吗?
孙秀说:“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岳于是自知不免。俄而孙秀果然找了个借口,诬陷潘岳和石崇为贾后一党,阴谋叛乱,杀掉了。
评论:石崇和潘岳,与羊祜、杜预、张华、裴頠,基本上不是一个路数,羊祜这些人,沉入于事业,是有根基的人。而石崇、潘岳,是没有根基的人,尤其是潘岳,虽然很有才华,但是把虚名看得过重。不仅妨害他沉心于做事,而且他的自我矜高之气、幽怨之气,反而弄得人对他敬而远之,不愿意抬举他。这或许就是他“拙于用多”的原因吧。
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上的人,一定是做事有根基的人,一定是沉入的人。
(3)刘琨(270-318)
刘琨,范阳世家子弟,与哥哥刘與、范阳祖纳(祖狄的哥哥)、祖狄俱以雄豪著名。
刘琨26岁才到京城里去混仕途,日日参与贾谧、石崇的聚会,吟诗作对,文章也颇为时人所许。
赵王伦执政,刘琨与赵王伦有姻亲关系,被委任为军事首长,率军三万与成都王颖会战,大败而还。
等到赵王伦的对家齐王冏当政,还是器重他的名望,宽恕并且提拔重用了他。
齐王囧败,刘琨又被范阳王虓引为司马,先是跟着范阳王逃奔河北,随后领着一只队伍打了几个胜仗,迎回了被河间王顒劫持的傻子晋惠帝。算是个功勋之臣了,被封广武侯。
到了永嘉元年(307年),刘琨的人生高峰来了。
当时的八王之乱已近尾声,胡人入主中原,他被东海王越主持的政府封为并州刺史,一路向北,以晋阳为据点,招募流民,展开积极抗胡斗争。
当时胡人凶残,搞得满地生灵涂炭,刘琨受到惨烈场面的激荡,试图拯民于水火,依据晋阳破城,坚决与胡虏和各路盗贼作斗争。
他的勇敢、顽强、豪气干云,又仁慈、礼贤下士,几乎成为北方军民最后的希望,成千上万的百姓都奔赴到他的麾下。
但是刘琨善于招徕人,却拢不住人。
每天来数千人,同时又走掉数千人。怎么回事呢?
史书上说他在如此危难之际,不知道同甘共苦,本性奢华,嗜好声色,每次虽也自我砥砺一番,随后又放浪如初。人家一看心想,这家伙靠不住啊。
又不辨忠奸,有个叫徐润的,以音律投其所好,刘琨被他所迷惑,竟容许他对自己的政务也指手画脚了。刘琨手下大将令狐盛性格刚直,劝刘琨除掉徐润,刘琨不听。
徐润反过来诋毁令狐盛,刘琨不问是非曲直,把令狐盛杀掉了。刘琨的母亲骂他:你不善于统御部下,不辨忠奸,祸将及身。刘琨还是不听。
由于刘琨不辨忠奸、缺乏统摄才能,不会凝聚军心民心,不仅没能打击刘渊石勒部队,反而迫使属下背叛自己,引狼入室;又化友为敌,最终被原来的盟友段匹蝉杀掉了。
但,从307到318年,刘琨大致以晋阳为据点,招抚流民,实际上成为北方汉族的一支孤军,奋战长达12年之久。风流倜傥,可歌可泣。
史家为他留下这样一个侧影,令人扼腕:
在晋阳,常为胡骑所围数重,城中窘迫无计,琨乃乘月登楼清啸,贼闻之,皆凄然长叹。中夜奏胡笳,贼又流涕歔欷,有怀土之切。向晓复吹之,贼并弃围而走。
(4)陆机(261-303)
陆机是东吴名将陆逊的孙子、陆抗的儿子。
身长七尺,声如洪钟。少有异才,文章冠世,伏膺儒术,非礼不动。
成人之后,正好赶上东吴被灭,陆机退居旧里,闭门勤学十年。写了《辩亡论》,为东吴政权的兴废做了个总结。强调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是文学家的手笔,文采灿然,但是书生气比较重。
陆机终究认为自己有命世之才,不愿意自我埋没于草莽,带着弟弟陆云一起北上洛阳求售。张华重视他,认为他是东吴第一等人才,举荐给朝廷。
外戚杨骏当政,征聘了他。
贾南风当政,他又跟着贾谧混迹于金谷宴集二十四友。做太子洗马、著作郎。
赵王伦辅政,引为相国参军。参与诛贾谧,赐爵关中侯。赵王伦将篡位,以为中书郎。
赵王伦倒台,齐王冏认为陆机身居赵王伦要职,要治他的罪,侥幸逃脱。
八王之乱期间,城头变幻大王旗,东吴名士顾荣、戴若思都劝说陆机一起回老家避祸,但是陆机自负其才望,而志匡世难,不愿意离去。
终于,熬到成都王颖当政,礼贤下士,陆机认为值得托付的明主来了,写了《五等论》献给成都王颖。
这篇文章,把被历史车轮抛弃的西周封建制与秦汉以来的郡县制作对比,说了封建制的许多好处。从纯粹学术角度讲,还是颇有史识、颇有真知灼见的。
陆机此时献上这样的文章,似乎也试图为天下政局的重建,做些理论建构工作。但无奈,当时最重要的还是军事斗争。
成都王颖以陆机乃名将世家出身,又有才华,视为奇货可用,把手上的二十万大军全部交给陆机做大都督、总指挥。与政治对手长沙王乂决战。
成都王颖希望陆机放手一搏,建功立业,而陆机也说,只要你是齐桓公,我就能当管仲。
可惜的是,成都王颖并不是齐桓公,他自己也不是管仲。成都王颖手下一群旧臣亲信嫉妒陆机,在里面掺沙子、使绊子,各种不服。
陆机的老乡劝他推位让权,他不听;却又不能像他祖父陆逊当年一样,用一把尚方宝剑摆平众多骄兵悍将。
陆机无能御下,对手又是有勇有谋的长沙王乂,一战而被长沙王乂打得全军覆没,成都王颖的亲信乘机推卸责任,说他不忠,不辨忠奸的成都王颖只好把他杀掉了。
点评:陆机出身名将世家,又有匡济天下之志,可惜乃祖乃父的军事才能,在他身上已经剩下的不多,读陆机的文章,更像个书生学者,而不是个实干之才。可惜陆机一味求进,既不能认清形势,更不能认清自己,糊里糊涂把命丢了。
回看西晋一代名士风度
依笔者对老庄的理解,从“有无论”这个根本线索来说,道家的重心落实在“无”上,但是大前提却是“有”。这一点,王弼已经论述得够清楚了。
可惜西晋名士,号称崇尚庄老,却基本上没有沿着王弼指引的加以实践的开拓,而是走了竹林七贤的路子,放弃了有,只谈无。但是,失掉了有,无便无从寄托。
羊祜、杜预、张华、裴頠等人,都是事功派;金谷宴集二十四友,是名利派。暂且统称之为“有派”。
前述逍遥派和放浪派,暂且统称之为“无派”。有派VS无派,做个比较,就可以看得十分清楚。
事功派有社会责任担当,埋头沉入于事功,为西晋的肱骨之臣。他们是一群负重前行者。而放浪派则成日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成日清谈、口称谦退、与物无杵,他们是一群岁月静好者。
但如果没有事功派的负重前行,哪来逍遥派的岁月静好?他们口称谦退,实际上却在坐享朝廷俸禄,不是显得很虚伪么?
名利派和事功派虽然都是有派,但二者相较,名利派是舍本逐末,他们的名利始终缺乏根基,命运总是掌握在别人手里。这是他们的命门。
放浪派是无派,不争名逐利,却沉入于个人物欲的麻醉。
放浪派不在乎名利,却成日游走在权门的边缘上混吃混喝,尤以阮孚为代表,最是无赖。他们的哲学和作为,不符合为人处世的逻辑自洽,仍然是虚伪的。
但是,无论是逍遥派和放浪派,也不算“毫无建树”,他们以虚伪的形式,彰显了老庄“无”的光环。
与事功派相比,尤其是与事功派的张华相比,逍遥派彰显了退的价值。
与名利派相比,放浪派因其不在乎,少了些许人生的畏畏缩缩。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04 18: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