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孙殿英最后是如何摆脱麻烦的,其后代的结局如何呢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1-14 12:19: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清朝晚期,慈禧太后掌握实权,她善于争夺权力,却没有办法治理好国家。围在她身边的人,大都是没有能力的酒囊饭袋,只是靠着慈禧的青睐不断晋升,其能力根本配不上自己的职务。这些人尸位素餐,光拿好处不干活,以至于本来就在走下坡路的清政府,不可逆转地走向了灭亡。慈禧太后去世的时候,清政府已经日薄西山,可还是花了几百万两白银,为她修建了一个极其奢华的陵墓。慈禧太后尽管祸国殃民,可在清朝末年依旧有着非常特殊的地位。民国时期,有一个叫孙殿英的土匪,他成为军阀后,带人挖了慈禧的陵墓,结果遭到了无数清朝遗老的怒骂。那么,孙殿英最后是如何摆脱麻烦的,其后代的结局如何呢?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其儿子因为贡献卓越,成了万人敬仰的大人物。

孙殿英最后是如何摆脱麻烦的,其后代的结局如何呢

孙殿英是河南省永城市马牧乡人,其实父亲是一个比较仗义的人,早年因为跟旗人发生争执,被抓到监狱之中,结果惨遭杀害。孙殿英继承了父亲豪放的性格,他长大以后行侠仗义,接触了一些市井游侠。在那个乱世之中,普通人连吃饭都有一些困难,可孙殿英却看到了发家致富的机会,他到上海贩卖各种商品获得大量利益,在底层摸爬滚打的过程中,他接触了三教九流的人物,不管是军警胥吏,还是流氓恶棍,他都能从容应对。后来,孙殿英投靠一个军阀,挂名当了营长,不过他并没有一直在部队发展,而是另立山头,成为了普通人眼中的土匪头子,在这之后他积极扩张队伍,还自称是旅长。1924年,第2次直奉战争爆发,驻扎在豫西地区的直系军赶赴前线,孙殿英利用这个机会继续招兵买马,其部队很快就发展到了几千人。

孙殿英最后是如何摆脱麻烦的,其后代的结局如何呢

1925年春,孙殿英被豫陕甘剿匪副总司令憨玉昆收编,成为第5混成旅的旅长,后来他又投靠到国民三军副军长兼第二师师长的叶奎手下担任旅长,过了一段时间晋升为师长。国民三军赶赴陕西时,孙殿英没有跟着离开,而是继续在豫西和皖北一带攻城略地,扩张自己的势力。孙殿英的这种行为,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军阀孙传芳直接对他进行追缉。孙殿英没有被打垮,1925年秋他带领部队流窜到山东济宁,投靠到奉系军阀张宗昌的手下,被列入第35师,继续担任师长。1926年春,孙殿英在河北沧州一带,跟随张宗昌等人进行反攻,还袭击了国民三军所属的徐永昌部队,为张宗昌立下了一次战功。1927年秋,张宗昌派遣孙殿英赶赴豫北,让他跟冯玉祥的部队战斗。后来,孙殿英因为在战斗中接连失利,退到了天津一带,最终被国民政府收编,成为第六军团第十二军的军长。

孙殿英最后是如何摆脱麻烦的,其后代的结局如何呢

1928年春,原本被奉系军阀收编的土匪马福田率领部队叛逃,一行人直奔清东陵企图挖坟盗宝。这时候国民革命军已经抵达了河北地区,所以直接派遣孙殿英前去剿匪。一路上,孙殿英看到了清东陵的富丽堂皇,他知道里面肯定有很多宝贝,若是挖掘开来能大赚一笔,他带人迅速抵达指定地点后,直接赶走马福田等人,然后四处张贴告示,以军事演习为理由,暗中进行盗墓行动。清政府当年退位时,其皇陵周边其实保留了一部分护陵人员,他们驻扎在周边负责守护,不允许别人随便靠近。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内局势逐渐发生变化,清政府逐渐失去了皇陵的掌控权,那些负责护陵的人,不仅没有保护陵墓,反而还经常串通其他人,从里面偷盗宝物进行倒卖。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企图全面挖掘皇陵,偷盗宝贝的人有很多,孙殿英只不过是其中一员。即便是他当年不采取行动,清朝皇陵最后还是会被挖掘开来。

孙殿英最后是如何摆脱麻烦的,其后代的结局如何呢

孙殿英打开陵墓之后,从慈禧太后的陵墓中,找到了大量珍贵的宝物。为获得更多的宝贝,他又挖开了乾隆皇帝的陵墓。挖掘活动结束后,孙殿英从遵化县调来了30辆车,将里面的宝贝,一股脑地全部带走。这件事被曝光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热议。清政府遗留下来的王公贵族们集体抗议,要求严惩孙殿英等罪犯。遭到审问时,孙殿英泰然自若,为自己的行为辩解。孙殿英声称,自己祖宗三代被清朝杀害,不得不报仇革命。同盟会当年革命推翻清朝,冯玉祥拿着枪杆子逼宫,赶走末代皇帝溥仪,他自己枪杆子没几条,只能革死人的命。他知道自己的行为会被认为是盗墓,但是他不在乎,他自认为对得起祖宗,对得起自己的同胞。孙殿英认为挖掘陵墓至少有两个好处,第一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清朝入主中原时,迫害了很多人,有些人甚至被开棺戮尸,以牙还牙算是为大家出气。第二清朝搜刮无数财宝,这些东西放在陵墓中没有任何价值,挖出来可以同财货丰藏国库。

孙殿英最后是如何摆脱麻烦的,其后代的结局如何呢

我们姑且不论孙殿英的辩解有没有道理,他这样的话确实得到了不少认可。比如冯玉祥就表示,孙殿英的精神他很佩服,他们算是好朋友和好同志。除了辩解之外,孙殿英还拿出了大量的宝贝上下打点,到处疏通关系,最后孙殿英非但没有遭到惩罚,反而还被加官进爵,当上了安徽地区的主要领导。抗日战争爆发后,孙殿英错误的投靠到了日本人那边,跟抗战队伍作对。日本宣布投降后,孙殿英改头换面,标榜自己是一个曲线救国的忠臣。随后他被国民政府任命为先遣总司令。在跟革命组织对抗的过程中,孙殿英遭到抓捕,最后被送到战犯收留所进行改造。1947年,孙殿英在收留所因病去世,走完了人生最后一段路。

孙殿英最后是如何摆脱麻烦的,其后代的结局如何呢

孙殿英的儿子名叫孙天义,他因为父亲的影响,在成长的过程中,确实受到了一些磨难。不过,他没有被困难打倒,而是坚持学习,最后成了一个优秀的学者和教育家。他在西安外国语学院的英语系,担任过主任、教务处长、院长等职务,任职40多年在岗位上兢兢业业,他讲课时很有特色,深受学生的喜爱,很多人都愿意跟他学习。此外,他还代表西安外国语学院跟二十多个外国院校建立合作关系,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外语人才。值得一提的是,孙天义还是黄帝陵基金会的会长。他后来跟别人说,自己在1959年时第一次去黄帝陵,被那郁郁葱葱的景象震撼了心灵。此后,他经常去黄帝陵祭拜,为自己是炎黄子孙骄傲和自豪。

孙殿英最后是如何摆脱麻烦的,其后代的结局如何呢

1992年,国家决定整修黄帝陵,孙天义响应号召加入黄帝陵基金会。当了两年副会长后,他因为贡献比较大,接任了会长的职务。他负责基金会的工作后,从社会各界募捐了大量资金,不过他自己没有领过一分钱的工资,也没有私自动用过,其资金只会用于黄帝陵的整修工作,或是表彰贡献比较突出的人。他主动接受有关部门的审计,定期向社会各界公布募集情况和资金使用明细。黄帝陵一期整修工程竣工时,孙天义激动地表示,每次看到海内外的同胞,来黄帝陵上香祭拜时,他都会非常欣慰。看到大家同气连枝,认同古老的人文初祖,他觉得自己所有的付出,都特别值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4 14: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历史上的孙殿英是怎样的人?
...能够做些什么有益的事情呢?1992年,陕西省政府决定对黄帝陵进行大规模整修,并成立黄帝陵基金会。孙天义长期以来一直关心黄帝陵的保护工作,做了不少贡献,因此被任命为基金会的副会
2023-08-05 17:50:00
历史龙脉上埋葬三个人,一个挖不开,一个不敢挖,一个不能挖
...的地方就是龙脉之上,这也是文化概念的理解。还有就是黄帝陵,这是除秦始皇以外的另一个可以被称为祖龙的人,也可以称其为华夏闻名的是始祖。其实在文明这个角度上我们还有一位祖龙,这个
2024-12-21 23:34:00
孙殿英先做土匪后挖清陵,其儿子却成为守陵人
...,竟然安排了他的儿子成为了“守陵人”。他的儿子便是黄帝陵基金会会长——孙天义。孙天义不仅仅是黄帝陵基金会会长,还是西安翻译学院的名誉院长、西安外国语学院的院长。退休后还身任陕
2023-01-06 16:45:00
孙殿英后人今何在
...部上交给国家,1994年,经中共中央组织部批准兼任中国黄帝陵基金会会长。孙天义老先生在担任西安外国语学院院长期间,他曾经改革创新,并为西安外国语学院争取更多的发展机会,为中国
2023-02-15 19:14:00
慈禧陵墓为何寸草不生?是自然形成还是其他原因?
...成为一处风景优美的园林,草木繁盛也寓意墓主人的子孙后代绵延不绝。最初慈禧的陵墓也是基于这个设计理念进行设计和施工的。结果慈禧问身边的太监陵墓的工程进展情况时,得知自己的陵墓也
2024-02-19 06:09:00
孙殿英盗挖清东陵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对中国有了更深的了解。除了学术上的成就,孙天义还是黄帝陵基金会的会长。之所以孙天义会担任这项职务,一是因为他对历史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二是在1959年,大学毕业后不久,他曾有
2023-08-18 19:11:00
...难以得手。同时,古人相信风水学,认为墓地会影响子孙后代的运势,甚至是国家的命运。因此,皇帝对陵墓的建设格外重视。此外,陵墓也是身份的象征,皇家的墓称为陵,普通人的坟墓称为坟。
2023-11-17 10:15:00
...熙帝到房山金朝皇帝陵一看,四处都是庄稼,根本看不到黄帝陵一丝踪迹。1950年和1980年左右,有相关考察队来此考察,大概确定了金朝黄帝陵范围,但是具体身在何处,尚未得出结论。
2023-08-26 13:23:00
慈禧与武则天:帝国背后的女性统治者与她们的陵墓
...的坚固。其三,武则天的葬入,会惊扰高宗的神灵,导致后代国祚不稳。这一点虽然严善思引经据典,貌似很有道理,但是却过于牵强附会。令人诧异的是,作为儿子的唐中宗看过奏疏后,居然心里
2023-10-19 16:0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