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王松云是凤凰县笃信乡一带有名的风水先生,不过一家三口中,他知名度最低。他的妻子姚八妹,女儿王素娜机智勇敢,在三个邻居帮助下,曾一举生擒横行多年的悍匪唐汉云。
凤凰县地处偏僻,民风彪悍,自古匪患猖獗。据说当地的男孩长到十三岁,就要带一把刀出门,在路上总要杀一个活物,哪怕是一只鸡,一只羊都可以。
“刀出鞘,不见血不肯回鞘里睡觉”这是当地男孩特有的成人礼。为了谋生,当地人把上山为匪称作“打生意”,家里人并不会为此感到有任何的难为情。
唐汉云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家住凤凰县阿拉营教场村,1914年出生。
十七岁那年,家境贫寒的唐汉云,也离开家“打生意”去了。做了几年土匪,唐汉云变得心狠手辣,认钱不认人,也练就了一手好枪法。
1939年秋天,唐汉云所在的股匪,被国民党军收编,隶属暂编第5师第三团,团长吴光烈。
唐汉云受到吴光烈的赏识,成了一名贴身卫士,后来升任连长。
1943年11月,暂五师在常德会战石门保卫战中遭遇惨败,师长彭士量壮烈牺牲。暂五师的番号,也随之被取消了。
唐汉云回到老家重操旧业,继续做土匪。
恰好时任凤凰县长李宗祺大量招安土匪,唐汉云被李宗祺招安,担任了国民政府毓才乡(1956年更名为阿拉乡)乡长。
毓才乡乡公所,也成为藏污纳垢之地,收留了许多惯匪。其中比较出名的有两个杨和清、龙再兴。
这二位当土匪的时间,可比唐汉云长多了。早就过惯了“伸手五指令,抬手就要命”的土匪生涯,在乡公所虽然衣食无忧,可毕竟不如做土匪时那样挥金如土。
在杨和清、龙再兴的怂恿下,唐汉云决定联络川东匪首赖子方、永绥匪首陈连清等人,联手攻取乾县县城。
唐汉云带着这群一千多人的乌合之众,走到半路上收到消息,乾县县城里驻扎了一个团的正规军。
唐汉云在正规军里混过几年,知道哪怕是最弱的正规军,战斗力也比土匪武装强上许多。现在贸然去打县城,无异于是给人家送人头。
可就这样灰溜溜的打道回府,实在是心有不甘。本着“贼不空回”的原则,唐汉云带人洗劫了得胜营。
凌晨四点钟左右,得胜营的老百姓大多尚在睡梦里,根本没想到上千土匪不期而遇。突如其来的浩劫中,村里的财物被洗劫一空,房屋烧毁20多间,八名村民被土匪打死,还有82名男女村民,被土匪绑走当成了人质。
唐汉云在这次行动中尝到甜头,开始大肆的劫掠四方,烧杀抢掠,欺男霸女,无恶不作。
另外他还依仗乡长的名头,公然向当地百姓派款、派粮、派丁,苦不堪言的当地百姓稍有怨言,就会遭到杀身之祸。唐汉云俨然成为当地一手遮天的“土皇帝”。
凤凰县城和平解放以后,唐汉云股匪并未受到实质上的打击,他也更加肆无忌惮,招降纳叛,搜罗从前线溃败下来的散兵溃勇,拼命的扩充实力。
1950年4月,唐汉云勾结松桃县盘信乡匪首张长仲,大兴乡匪首向良,准备偷袭驻扎在盘信村的我军一个中队。
这是唐汉云第一次和我军主力部队交手,虽然唐汉云在兵力上占有绝对优势,可依旧被杀的落花流水。
唐汉云大败之余,竟然凶性大发,对盘信村周围的村寨,进行了大肆劫掠。老百姓的耕牛,就被土匪们抢走了13头。
不久前,我军一位姓王的连长,在剿匪战斗中不幸牺牲。烈士的遗体,就安葬在牺牲地不远的一棵大树下。
灭绝人性的唐汉云,竟然将王连长的坟墓刨开,把烈士的遗体挖出来分尸,随后又将尸体彻底焚毁。
1950年6月23日,唐汉云通过潜藏在我军内部的叛徒,得知有五辆满载布匹的卡车,从铜仁出发,运往松桃县。
唐汉云立即纠集500多名匪徒,在正大营阿沙塘尖坡一带设伏,准备将这批布匹据为己有。
就在同一天,我军贵州省军区文工团乘坐两辆卡车,在松桃县完成演出任务后,准备经铜仁返回贵阳。
两辆卡车上共搭载了84人,文工团里绝大多数都是女兵,除了几支道具枪以外,没有配发武器。
铜仁军分区为了保护文工团的安全,派遣排长贺国良带领十一名战士进行全程护送。同车随行的还有盘信区武工队长张清田,以及两名驻军出差干部,另外这辆车上还有文工团的几位男同志。
第2辆卡车上,除了司机以外,都是文工团的女兵。
两辆卡车相距200米左右,大家挤在一起又说又笑,并没有意识到危险已迫在眉睫。
第一辆卡车,毫无戒备的进入土匪的伏击圈,唐汉云指挥土匪们使用轻重机枪进行扫射,驾驶卡车的司机中弹牺牲,他在生命中最后一刻,竭尽全力将卡车停在路上,避免卡车冲下悬崖。
与此同时,三四百名土匪从山上冲下来。
卡车上的战士,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就在遇袭的一霎那,战士们纷纷跳下卡车,寻找岩石树木作掩护,对冲到近前的匪徒们进行还击。
贺国良排长临危不乱,开枪击毙两名匪徒后,利用三三制战术,试图抢占左侧制高点。
贺国良亲率突击组,冲在最前面。
唐汉云在山顶布置了两个机枪火力点,形成交叉火力,贺国良身中数弹,不幸牺牲。
班长许岩岭挺身而出,继续率领突击组,向山顶攻击前进,几分钟后,许岩岭也牺牲了。
武工队长张清田带领突击组,第3次向山顶发起攻击。
就在这个时候,第二辆卡车上的司机,见前面遇到危险,急忙掉头,准备返回松桃县城。
哪知忙中出错,由于山路狭窄,崎岖难行。卡车前轮卡在石缝里,进退两难。
不知所措的司机跳下车,招呼女兵们准备战斗。
这些没有多少战斗经验的女兵,危急时刻没有丝毫慌乱,她们捡起石块儿、树枝做武器,那几只打不响的道具枪也派上了用场,几个英姿飒爽的女兵手持道具枪,威风凛凛的把战友们挡在身后。
土匪们摸不清虚实,暂时没敢轻举妄动。
武工队长张清田意识到,如果山上的土匪们,发现第二辆车上都是女兵,肯定会把她们当成主要进攻目标。
张清田改变战术,放弃对制高点的争夺,而是命令战士们层层阻击,设法与女兵们汇合。
200多米的距离,战士们蒙受了很大损失,好在最后还是顺利的与女兵们兵合一处。
战斗进行了将近一个小时,唐汉云还固执的认为,他们现在拦下的,是剿匪部队的运输队,
现在第一辆卡车周围,已经没人守护,土匪们一拥而上,却发现车厢里空空如也。
趁此机会,张清田带着几名战士还有女兵们,已经冲上一个没有土匪据守的山坡。另外两名驻军干部,带着三名战士,登上不远处的一个山坡。
本来我军火力就严重不足,此时还兵分两路,从而引起许多人的抱怨。
土匪们从卡车上没有抢到东西,而文工团的女兵让他们更加疯狂,一窝蜂似的冲向女兵们守卫的小山。
战士们子弹不多,稀疏的火力,虽然给匪徒们重大的杀伤,却很难迟滞匪徒们的进攻,匪徒们越来越近,女兵们也投入战斗,找来石块,向敌人投下去。
可冲上山的匪徒越来越多,一些胆子小的女兵都吓哭了。
张清田怒斥道:“别哭了,谁在扰乱军心,立即执行战场纪律”。
就在这个时候,匪徒们身后响起冲锋号声,匪徒们身后,射来密集的子弹,土匪们顿时被打死十几个,其中包括两个在后面督战的匪首,他们是唐汉云的堂弟。
突如其来的打击,把土匪们打得晕头转向,他们以为中了剿匪部队的埋伏,抱头鼠窜的逃下山来。
张清田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对面山坡上的五名战友,早就看出这样一个孤零零的山包很难守住,于是他们登上侧前方山坡,两个山坡互为犄角,就算是来犯的土匪再多,也难以突破战士们的防御阵地。
唐汉云恼羞成怒,命令手下匪徒,连续向战士们守护的阵地,发起五次进攻,但很快都被打下来,地上横七竖八,铺满了匪徒们的尸体。
土匪们已经丧失了锐气,哪怕唐汉云气急败坏,吼叫的再凶,也没人敢上前一步。
唐汉云没有办法,只得改变战术,进攻变成防御,试图将山上的人困死。
天黑以后对面的山坡上响起联络号声,提醒女兵们趁着夜色突围。
女兵们抬着受伤的战友,在张清田等人的掩护下,冒着蒙蒙细雨,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跋涉,终于突出重围。
他们离开阵地不久,就听到对面山坡上响起激烈的枪声,五位不知名的战友,组成的防御阵地,将四五百名匪徒牢牢的堵住,双方一直对峙到天亮,五名战士失去了最佳的撤退时机,最终弹尽援绝,在白刃战中全部壮烈牺牲。
这次战斗,包括文工团团员在内,我军一共牺牲了23人,其中护卫班战士7人。
另外还有两名女文工队员被土匪掳走。几天后,她们奇迹般地归队了,原来这两个小姑娘,趁看押下她们的土匪不注意,一起跳下悬崖,在一个山洞里躲了两天后,等到枪声平息了,她们才悄悄的溜出山洞,历尽艰辛,最终回到战友们身边。
文工团遭土匪袭击事件发生后,剿匪部队的战士们,牢牢的记住了唐汉云这个名字。
消息传到我军剿匪指挥部,大家无不义愤填膺,立即密令前线各参战部队:唐汉云狡诈凶残,如不能活捉,可就地处决。
这次战斗,唐汉云所部土匪共伤亡一百多人,充其量算是惨胜,可架不住这厮自吹自擂,仿佛占了多大的便宜。
那些走投无路的惯匪,也纷纷赶来投奔唐汉云,很短的时间内,唐汉云所部匪众,就达到1000多人。
唐汉云将这些人编成所谓的“湘鄂川黔边区救国自卫军”,下辖三个支队,唐汉云自任总司令兼前敌总指挥,副司令杨和清。第一支队长龙再兴,第二支队长谭森,第三支队长谭德洪。
唐汉云感觉兵强马壮,开始四处出击,周围百里以内的匪首吴克惠、吴克信、龙恩光、龙皋如、陈靖熊等人,也纷纷表示,愿意唯唐汉云马首是瞻。
匪患猖獗,一时间风声鹤唳,包括阿拉营、总兵营、盘丝营(盘信)等村镇上刚成立不久的民兵,也发生大规模的叛变现象,至少有二三百民兵带枪叛变,投靠了唐汉云。
唐汉云不自量力,竟然准备攻取凤凰县城。唐汉云股匪在总兵营完成战术集结后,兵分两路,一路由唐汉云亲自带领,先行攻占得胜营。
另外一路由杨和清负责指挥,攻取阿拉营。
唐汉云股匪扩张太快,粮食不够吃,得胜营和阿拉营,都各有一座粮仓,唐汉云打算先把粮食抢到手,然后再去攻打县城。
唐汉云非常迷信,凡事都想有个好彩头。他带着600多匪徒,得知维新乡驻扎有剿匪部队一个排,便改变行进路线,准备攻取维新乡。
排长李子新是辽阳人,擅长打硬仗,他看到气势汹汹来犯的匪徒,没有固守待援,反而从正面发起反冲锋。
匪徒们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死伤了50多人,李子新排毫无伤亡,还抓了三个俘虏。
土匪们被打懵了,眼睁睁看着李子新排押解着俘虏,扬长而去。
唐汉云闻知消息后怒不可遏,下令立即追杀。
得胜营也只有我军一个排驻守,匪徒们这次有备而来,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我军主动撤离得胜营。
唐汉云于7月16日上午十时左右,进入得胜营,打开粮仓,抢走军粮28,000余斤。
匪首杨和清带领另一路匪徒600多人,强攻阿拉营,我军在这里驻守有一个连的兵力,双方展开激战。
三天后,阿拉营仍然牢牢的控制在我军手中,而杨和清所部匪众已经弹尽粮绝,不得不停止攻击。
当天夜里,我军沅陵军分区得到得胜营失守的情报后,立即命令驻守在麻阳的我军417团,星夜赶往凤凰县进行剿匪作战。
情况紧急,副团长丁原昌,带领4个连作为先遣营立即出发。
先遣营在经过连续15小时的急行军,终于在第2天下午六点左右抵达得胜营。
兵贵神速,先遣营顾不上休息,立即投入战斗。
我军炮兵排进行炮火准备,几发炮弹,准确的落入敌群中,土匪们被炸得尸横遍野,顿时溃不成军。
唐汉云的督战队,连杀十几名仓皇逃窜的匪徒,还是不能约束溃散的匪兵,再到后来,督战队也跑的一个不剩。
唐汉云见大势已去,也随着溃兵,逃往维新乡,我军先遣营顺利收复得胜营。
先遣营稍事休息,于第二天开始收复维新乡的战斗。
当时正值午饭时间,匪徒们正在举行“庆功宴”,很多人都喝得醉醺醺的,根本没料到剿匪部队会冒着酷暑发起进攻
。匪徒们毫无斗志,一触即溃,纷纷逃回匪巢总兵营。
当天下午,在阿拉营苦战三天的杨和清,也带人退回总兵营。
第二天,吴克惠、吴克信、李祥云、区光富等九名匪首,纷纷从各地赶来,口口声声要帮助唐汉云,固守总兵营。
总兵营群匪云集,人数达到三千三百多人。
唐汉云顿时又有了底气,准备再次攻打凤凰县城。
换汤不换药,这次出兵依旧是兵分两路,一路由唐汉云率领,先行攻打德胜营,得手后直逼凤凰城下。另一路由杨和清带领,攻取阿拉营,得手后再向凤凰县城进发。与唐汉云呈左右夹击之势,实施对县城的攻击。
上一次攻打阿拉营不克,杨和清将失利的原因,归结为兵力不足。这一次唐汉云给了杨和清2000多人马,他自己带了700多匪徒,另外还留下600多名匪徒,守护总兵营。
剿匪部队作战神出鬼没,要是匪巢总兵营兵力空虚,被剿匪部队趁机给端了,那土匪们就真成了游魂野鬼了。
7月23日,唐海云股匪在司门前镇,与剿匪部队一个连遭遇,双方随即展开激战,700多名匪徒被打得一败涂地,向牛岩一带逃窜。
剿匪部队乘胜追击,唐汉云见追兵人数不多,便在公路两侧埋伏下来,准备伏击追兵。
剿匪部队连长龙云松,发现了唐汉云的阴谋,命令战士们停止追击,躲在树荫下休息。
三伏天气,隐蔽在两侧山顶上的土匪们,被晒得头昏脑胀,饥渴难耐,进而放弃隐蔽,主动向剿匪部队发起进攻。
龙云松早有准备,三个排的战士,一个排防御,一个排游击,还有一个排,作为预备队,在树林里休息。
匪徒们有700多人,剿匪部队一个连,牙口再好,也无法一口将敌人全部吞掉,饭要一口口的吃,打土匪也要这样,给他们来个细水长流打消耗战。
就这样打打停停,一直到了傍晚时分,天终于凉快下来,唐汉云也狞笑着说:全体出击,胜败在此一举。
土匪们疯狂的嚎叫着发起冲锋,没想到背后响起激烈的枪声,剿匪部队另外一个连,闻讯及时赶到。
700多名匪徒被夹在中间进退两难,顿时溃不成军。
唐汉云损兵折将,最后带着100多人,逃回总兵营。
唐汉云惨败,另外一路杨和清似乎赌气一般,败的更惨。这一次他踌躇满志,带着2000多匪徒直取阿拉营。
哪知剿匪部队早有准备,事先占领了阿拉营镇外对制高点,摆出一个“口袋阵”,只等杨和清来钻。
杨和清带人稀里糊涂的钻进了“口袋阵”。他依仗兵多将广,打算强行冲出“口袋阵”,不料剿匪部队的战士们异常顽强,杨和清一连发动了20多次攻击,始终寸步难行。
杨和清终于意识到了危险,趁口袋阵还没有系口,他下达了撤退的命令。可惜为时已晚,剿匪部队两个营,经过100多公里的强行军,出现在杨和清股匪撤退的必经之路上。
7月25日,剿匪部队发起总攻,杨和清股匪几乎全军覆灭,杨和清只身逃脱。
8月3日,在常备队指挥长谭自平的劝说下。杨和清缴枪投降,被送进“改造队”改造学习。
一个月后学习期满,杨和清回到县城,当天夜里逃走,来到三岔村杨树保家中。
一个多月前,杨和清在这里藏匿了一大批枪支弹药。8月5日,杨和清召集了60多名旧部,再次上山为匪。本来他打算再去投奔唐汉云,可沿途剿匪部队戒备森严,杨和清一直没找到机会。
此时的唐汉云,龟缩在总兵营里养精蓄锐,身边很快又聚集了2000多名匪徒。
吃一堑,长一智,屡战屡败的唐汉云,再也不敢去找剿匪部队的麻烦。专找总兵营周围,那些缺少自卫能力的村寨下手。
例如建塘、毛坪、毛都塘、大码等三四十个村镇,都惨遭土匪洗劫。当地百姓怨声载道,请求大军出兵剿匪的呼声越来越高。
1950年11月上旬,我军417团主力,以及凤凰县大队,共集结16个连的兵力,开始对匪巢总兵营发起总攻。
经过激战,唐汉云苦心经营多年的匪巢总兵营,被剿匪部队一举攻克,2000多名匪徒被全歼,其中俘虏就抓了1000多。
匪巢中绝大多数匪首,被击毙或者是抓获。只有唐汉云和龙再兴等匪首,侥幸逃脱。
我军剿匪部队,随即展开大规模搜剿残匪行动。
在深山里游荡的杨和清股匪在劫难逃,又一次一败涂地,杨和清只身逃脱。
唐汉云也成了“孤家寡人”,他独自躲在笃信乡田寨庙附近山坡上的一座破庙里,这里人迹罕至,一个多月了,也没有被人发现行踪。
可是坐吃山空,唐汉云随身带的粮食早被吃光了,庙里的荒草,也被他给吃了不少。
只要坚持到明年春暖花开,风声没那么紧了,自己再离开破庙。可计划赶不上变化,从12月24日夜里开始,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下了一天一夜。
下雪不冷化雪冷,饥寒交迫的唐汉云蜷缩在破庙的角落里,禁不住悲从中来。自己能不能逃过这一劫,他心里一点把握都没有。
明亮的月光洒在雪地上,映的斑驳的神像清晰可见。
唐汉云眼前一亮,他心里有了主意,去找人算上一卦。
田寨庙村子不大,可村里有个挺出名的风水先生王松云,几年前唐汉云得势时,还请王松云给他算了一卦。
凌晨三点多,拿定主意的唐汉云,裹着一件破烂不堪的棉大衣,拄了根棍子,借着明亮的月光,脚步蹒跚的下了山。等他敲响王松云家的院门时,东方已经露出了鱼肚白。
王松云的妻子姚八妹,听到敲门声,起床开门把唐汉云让进里屋。
唐汉云这才知道,王松云外出不在家。
王松云和唐汉云见过面,这次剿匪部队找到王松云,请他帮忙,进山搜剿唐汉云去了。
现在家里除了姚八妹,还有她15岁的女儿王素娜,以及一
个十来岁的小男孩,蜷缩在被窝里不肯出来。
姚八妹早就听丈夫谈起过唐汉云,长长的鹰钩鼻子是他最大的特征,眼前这个身材高大,一头脏乱的长发,看上去有些落魄的家伙,会不会就是唐汉云。
姚八妹拿不定主意,她谈笑风生的将唐汉云留下来,谎称丈夫马上就要回来了。
唐汉云自持身上有枪,也没把姚八妹放在眼里,反而吩咐她给自己准备些吃食。
姚八妹让女儿去烧水,给唐汉云洗脸,她挑了一副水桶,去井台打水。
姚八妹出了家门,先来到住的不远的姐夫杨生昌家里,让他多找几个人来,看看家里那个等着算卦的家伙,是不是剿匪部队要找的唐汉云。
姚八妹挑水回到家,又开始张罗着给唐汉云做饭。
这时邻居王老送担了一担柴进了门,王老送是王松云的徒弟,上次给唐汉云相面时,王老送也在场。
唐汉云看了王老送一眼,假装不认识。
而王老送一眼就断定,这个蓬头垢面的人,就是唐汉云。
唐汉云洗过脸,开始狼吞虎咽的吃饭。
这时,杨生昌和邻居田喜干又肩并肩的进了里屋。
唐汉云眼看生人越来越多,不由得心生警觉,伸手去腰里摸枪。
田喜干机智伶俐,随口笑道:“家里来客人了”。然后装了一袋草烟,毕恭毕敬地用双手给唐汉云敬烟。
唐汉云可能觉得自己多疑了,尴尬的笑了笑,伸出两只手去接烟。
田喜干看准机会,牢牢的抓住唐汉云的两只手,杨生昌用胳膊勒住唐汉云的脖子,姚八妹和王老送每人扯住唐汉云的一条腿。
唐汉云拼命挣扎,试图把枪掏出来。
王素娜眼疾手快,先是把一支子弹上了膛的驳壳枪,还有五块大洋抢在手里,然后她跑出去,把枪和钱藏了,又拿进一根绳子来,打了个活结,套在唐汉云的脖子上。
就这样,唐汉云被大家七手八脚的绑了起来,用牛车拉着,送到阿拉营的剿匪部队手中。
当天下午,剿匪部队动用一个排的兵力,将唐汉云押解回凤凰县城。
1951年1月15日,这一天是农历的腊八节,在县城箭道坪,召开了万人参加的公审大会,唐汉云被判处死刑。
在刑场上,唐汉云看到另一个老朋友杨和清。
杨和清这段日子一直躲在白虎山的一个小窝棚里,多日前的那场大雪,也把杨和清逼得走投无路,只能冒大着雪来到烂泥坝,他有一个侄女嫁到这里。
侄女和侄女婿都深明大义,他们大义灭亲,找来村上的民兵。将熟睡中的杨和清生擒活捉。
看着刑场上垂头丧气的唐汉云和杨和清,县长宋子兴意味深长的说:自作孽,不可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25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