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新华网
近日,宣武医院贾建平团队在《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阿尔茨海默病杂志》)在线报道了一名19岁的阿尔茨海默病(AD)病例,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该病例让很多人担心阿尔茨海默病是否呈现年轻化趋势。阿尔茨海默病离我们有多远?防控面临哪些挑战?如何推进阿尔茨海默病的早筛早诊?……这些话题成为关注焦点。
2月15日,在第二期“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系列沙龙”上,医药和卫生经济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及业界代表围绕“构建阿尔茨海默病防治体系 提升创新药物可及性”这一主题把脉建言,专家们认为,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构建阿尔茨海默病防治体系,且重点在预防。
会议现场
迎战阿尔茨海默病,关键在预防
如何有效遏制阿尔茨海默病蔓延的严重趋势?专家们一致认为,迎战阿尔茨海默病,关键在预防。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人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识不足,甚至认为这是岁数大了出现的正常现象。还有很多人对于‘老年痴呆’这个字眼不太认可,包括老年人本人及其子女不太认同,对于初期记忆力减退、不爱说话等症状不太重视,也缺乏识别能力,等到老年痴呆的症状很明显了,再想逆转很难了。”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主任、北京医院原院长王建业认为,加强提升阿尔茨海默病防控,首先要提升健康教育水平。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李珍教授建议加强对于阿尔茨海默病的健康宣教,通过健康教育,可以让老百姓知晓阿尔茨海默病,知道了才可能重视。知晓了还不自律,就要考虑建立一套慢病的管理体制,帮助改善人们的不良生活方式,提升用药的依从性。她还建议,要科学测算阿尔茨海默病的患病人数、疾病负担。
关口前移,重心下沉,将防控重心放到基层
“目前我国对于阿尔茨海默病的诊疗以治疗为主,其服务体系主要集中在三甲医院,依靠抽脑脊液、PET-CT进行早期诊断,而复杂的过程、高昂的费用也造成了老百姓的接受度不高,诊断率很低。”中国卫生经济学会会长饶克勤表示,目前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率、就诊率、治疗率均偏低,就医问题比较严峻。
如何有效提高阿尔茨海默病的早筛、早诊、早治率?
“无症状期诊断提供了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良好的窗口期,是逆转阿尔茨海默病的关键。”贾建平建议,要重视无症状期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加强阿尔茨海默病外周血生物标志物的诊断研发,争取能通过简便手段对其进行诊断,这是提高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率的关键。
王建业建议,要科学评估阿尔茨海默病风险,拿出我们自己的筛查标准和诊断路径,充分控制阿尔茨海默病的危险因素;另外要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加强平台建设,建立标准化的认知障碍、高危人群的登记和随访制度,提升疾病管理水平。
“构建阿尔茨海默病防治体系的一个核心举措就是关口前移、重心下沉。患者都到大医院那是不可能的,但是基层医生识别诊断能力有限,很多患者到了大医院就晚了。”饶克勤提出,应加强对基层社区医生的专项培训,在社区里推广阿尔茨海默病早筛量表并将其作为老年健康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将量表早筛与医院血液生物标志物检查有机结合。同时,他建议把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筛查、早期干预列入公共卫生服务包,从而提高早筛早诊率。
阿尔茨海默病新药研发挑战很大但前景广阔
目前,已有的部分阿尔茨海默病相关治疗药物效果有限,只能短期控制症状,无法延缓和逆转病程进展。所以该病的药物研发是各国医药企业关注的焦点。
那么,如何快速提高药品创新研发能力,填补目前市场上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医药缺口?
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执行会长宋瑞霖建议,应加强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基础研究力度,采用更多市场手段激励企业创新,从而促进科研生态链形成良性循环,加速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弥补目前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药品的缺口,让患者能够有药可治。
“在I期临床试验安全性基本有保障的前提下,建议国家药监局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研发采取开放监管政策。”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罗永章表示,目前阿尔茨海默病在临床上缺医少药,要努力推动创新药物早日获批上市、早日用于临床治疗。
“药物研发的关键在于企业和科研人员。”国家卫健委卫生药物与卫生技术综合评估中心研究员赵琨表示,要通过各项优惠政策让企业获得适当的利润,推动企业持续投入新药研发。同时要为从事脑健康研究的科研人才、生物医药专家搭建实验基地,提供保障机制,让其安心从事科学研究,从而推出重大原创科研成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27 12: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