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临沂日报
田中有稻 水中有蛙 一田双收
太平街道 郭家寨子村:“稻蛙”共生奏响乡村振兴致富曲
本报讯 (临报融媒记者 邵慧 通讯员 黄西展)“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河东区太平街道联合社社员单位郭家寨子村党支部领办生态农业合作社的“稻蛙”养殖基地热闹非凡,绿油油的稻苗随风摇曳,成群的青蛙在稻田里蹦来蹦去,好一幅“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田间美景。
谈起稻蛙生态种养,郭家寨子村党支部书记、合作社理事长郭波滔滔不绝:“这是一种绿色环保的种养结合模式,通过水稻遮荫,可以为稻田蛙提供良好的生长栖息场所,同时保持稻田蛙原有的色泽和口味。”田中有稻,水中有蛙,一田双收。稻田蛙又是稻田的捕虫能手,它的排泄物可作为稻田肥料,种出来的稻谷无化肥、无农药、原生态,煮出来的米饭特别香甜。
2022年12月,村合作社与驻村第一书记张兆峰、刘璐璐整合“第一书记”产业项目资金30万元,与罗庄区振元特种养殖合作社签订黑斑蛙订单养殖协议,组织村“两委”成员多次到罗庄册山考察,学习养蛙技术。从流转土地、工人雇佣,到挖掘蛙池、拉设防盗网,整整花了大半年的时间。
郭波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亩“稻蛙”年利润在2至3万元,集体流转了18亩土地进行种养,年总利润近50万元。引进“稻蛙生态种养”技术,让“稻蛙”经济产值不断攀升,村集体年收入增加30多万元。他们养殖的青蛙以黑斑蛙为主,可以饲养和销售。目前,市场上供不应求。
走在郭家寨子村“稻蛙”基地的路上,一个个防盗网围起来的青蛙饲养区里,风吹稻低,蛙声一片,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种养结合的模式下,收获了有机稻、生态蛙,还见证了稻田生态环境的变化。“杜绝了化肥、农药,好几年没见过的野生黄鳝、龙虾、甲鱼又在田里出现了,随时下网都能捕到。”望着眼前的生态美景,郭波充满信心,“我们村集体还需深入学习‘稻蛙’种养技术,待成熟后再扩大规模,带领更多乡亲共同致富。”
一方水田,两份收获,“稻蛙”种养为乡村带来了“1+1>2”的生态效益,让村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郭家寨子村将持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带领村民走上生态致富路。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2 11: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