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廊坊日报
“电子墓碑”是积极生活的体现
钟 颐
提及“电子墓碑”,很多人会想到逝者的社交账号。但你可能不知道,如今也有人用它来祭奠没有生命的物品。据报道,豆瓣有个“遗失之物墓园”小组,不少成员在此为校园卡、水杯等物品“立碑”,并写下墓志铭。
年轻人中总不乏新奇的“行为艺术”。对于“电子墓碑”,可能有人要问:谁没有丢过东西,为一个物件“立碑”,会不会有些小题大做?的确,站在局外人的角度来看,这种做法似乎有些幼稚。但不得不说,情感有时是不易相通的:别人眼里毫不起眼的东西,于己却无可替代。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从那些洋溢着真性情的文字中不难看到,另类怀旧不是在表达对现实的不满,也并非为了复原过去,而是体现为一种自我审视,以及对“遗失的美好”的追忆,从而提醒自己:在未来的路上且行且珍惜。正如《小王子》中所言:“当我们开始寻求,我们就已经失去,而我们不开始寻求,我们根本无法知道自己身边的一切是如此可贵。”事实上,每个人或多或少、或深或浅都曾经历这样的时刻,只是情绪阈值和表达方式不同:有人可以自我消化,有人需要一些“仪式感”。
显然,通过社交媒体这个“树洞”,情感更易得到共鸣,找到新的出口。记忆之所以难忘,往往是叠加了情感,情感有时虽难以言说,但至少有人倾听。就像有的“立碑人”说:“一旦讲出来,执念就会慢慢消失。”
对于这种将物拟人化的“数字埋葬”,可能还会有人质疑:会不会流于形式,消解了“祭奠”的严肃性?这种担心不无道理,但对于新鲜事物,还是不妨多一些宽容——无论怎么说,年轻人更关注自己的生命历程,更细致地记录曾经的小细节,更主动地化解昔日的小缺憾,这也是一种积极生活的体现。毕竟,为物品立“云墓碑”虽然小众,但怀旧和记录,却在我们身边时刻发生。(据《南方日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16 12:44:5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