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4月的武陵山腹地,满目青翠。在重庆市黔江区黄溪镇新民村,随着最后一批黑猪仔发放到农户手中,“家家饲养武陵黑猪”项目交出亮眼答卷。新民村驻村第一书记丁立告诉记者,两批157头仔猪覆盖64户农户,预计实现全村生猪产值70万元,带动农户增收超35万元。这一“企业做市场+村集体搭台+农户得实惠”的联农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小山村做大产业”样本,更是探索联农带农新路径的一次成功实践。
从“散养困境”到“四统一”突围
新民村驻村第一书记丁立至今还记得2023年走访时的场景:村里生猪散养户虽多,但品种杂、防疫弱、销路窄,养殖收益长期徘徊在低水平。“产业振兴必须打破‘单打独斗’。”丁立带领团队调研后,身为中信集团派驻黔江的驻村书记,第一个就是想到找“娘家人”。通过多次沟通,在集团和中信银行重庆分行的帮助下,促成新民村与重庆尚晨牧业达成合作,推出“四统一”标准化养殖方案——统一提供武陵黑猪优质种源、统一防疫技术、统一科学配比饲料、统一对接商超及电商平台销售,并开通24小时技术服务热线。

针对农户顾虑,帮扶团队创新“三包两免”机制:企业包仔猪供应、包技术指导、包保底收购,免除防疫费、免除运输费,村委会再为每头仔猪补贴200元。这一模式让农户实现“零风险入局”。2024年11月首批仔猪发放后,黑猪平均增重达200斤,按企业保底价回购,单头利润突破2000元,农户户均增收5000元。“以前养两头猪赚千把块,现在科学养殖两头半就能增收5000元!”养殖户黄作尧感慨道。
从“卖肉”到“卖品牌”的升级棋
“产业振兴不能只盯着养殖端,更要延伸价值链。”中信集团挂职干部介绍,新民村正同步推进四大产业协同:依托黑猪养殖产生的粪污资源,发展中药材、青菜头种植及桑蚕养殖,形成种养循环体系。另外,帮扶团队下一步还将启动“青年小店”计划,通过直播带货、电商旗舰店等渠道,将武陵黑猪打造成地域品牌,目前产品溢价已达普通猪肉的1.2倍。
更深远的意义,在于推动了更多人才回流乡村。35岁的返乡青年黄正恒加入养殖合作社后,考取了动物疫病防治员资格证,如今带着10余户村民开展标准化养殖。“以前觉得村里没出路,现在看到品牌能卖高价,年轻人愿意回来搞技术、拓市场。”黄正恒说。
实现乡村振兴,“造血”是关键
“从输血到造血,关键要让产业扎根。”丁立算了一笔长远账:在帮扶单位提供的激励政策支持下,新民村通过“家家饲养武陵黑猪”、种植中药材、青菜头和摘桑养蚕四大产业振兴计划,预计可带动全村百姓增收达180万元以上。

新民村这种“特色产业精准嵌入+多方资源高效整合”的模式,为山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范式。为三个难题的破解提供了借鉴:一是通过龙头企业带动解决小农户对接大市场难题;二是以标准化体系突破农产品质量参差痛点;三是用全产业链思维提升附加值。
“产业振兴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丁立望着远处连片的养殖基地,“下一步我们将推动成立武陵黑猪产业联盟,让更多深山好货走出大山。”
上游新闻记者 牟峰 通讯员 丁立
编辑:陈晓责编:郭承斌 审核:罗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5-01 11: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