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提出的“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近日,江苏省农科院在南京举办小麦赤霉病、优质食味粳稻研究中心建设方案论证会暨启动仪式。会上,小麦赤霉病研究中心、优质食味粳稻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成立,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许为钢两位院士受聘成为中心顾问。
我国粮食安全战略提出,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其中,作为中国人主要的两大口粮——水稻、小麦安全,更是重中之重。因此,江苏省农科院集结本院精英分别围绕水稻、小麦组建研究中心开展研究攻关,主要聚焦突破农业领域关键核心技术,集聚专业所和地区所优势团队、优秀人才,以突破农业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为重点,以重大科技攻关任务为牵引,以形成重大科研成果为目标,进行协同创新,形成定位清晰、目标明确、优势互补、长期稳定、互利共赢、深度融合的科研攻关团队。
“今天我们启动成立两个研究中心,就是希望聚焦一个领域,变‘单打独斗’为‘集团军作战’,找准发力点、突破点和落脚点,坚决承担好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责任和使命。”江苏省农科院院长、党委书记易中懿表示,研究中心将真正体现联合协作,奔着最紧要最紧迫的问题去,奔着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技术卡点、区域农业发展必须突破的瓶颈努力奋斗。
据介绍,目前在小麦生产上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小麦赤霉病,它是对小麦产量和食品安全危害最大的病害,被称为小麦的“癌症”,不仅造成大幅度减产,同时产生的多种毒素积累在籽粒中,对人畜健康造成巨大威胁,因此小麦赤霉病防控是一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2022农业农村产业发展重大技术需求》更是将“抗赤霉病高产小麦新品种”排在第一位。
虽然政府、科研和生产部门高度重视小麦赤霉病防控,但靠单个品种、单项技术、一个单位或单一学科不能解决生产上的所有问题,需要从全链条出发,集中种质(基因)、品种、综合防控、毒素管控等不同学科的科研人员围绕赤霉病防控中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开展协同创新,由点到面取得重大突破。
江苏省农科院在小麦赤霉病研究发面积攒着丰硕成果:鉴定出一批抗赤霉病地方品种、发掘和定位了抗赤霉病位点、育成并推广了“扬麦33”等一批高产抗病品种、小麦赤霉病综合防控技术连续两年列入全国主推技术、镰刀菌毒素风险污染评估与管控技术研发消除小麦“丰收带毒、有害无用”的产业痛点。同时,多年来,省农科院专业所和地区所的科研团队共同围绕抗赤霉病种质创制和新品种选育协作攻关,具有较好的合作基础。因此,组建“小麦赤霉病研究中心”,有利于集聚与整合省农科院系统优势资源,集中力量挖掘新抗病资源/基因,解析现有主推抗病品种的抗性遗传机制及毒素积累机制,研发协同提高抗性和产量的途径,培育低毒素抗赤霉病高产品种,研发综合防控技术,解决赤霉病危害,保障粮食和口粮安全。
“小麦赤霉病研究中心”将围绕和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围绕选育抗赤霉病高产品种,研发高效综合防控技术开展研究,为解决小麦赤霉病危害提供一体化、全链条解决方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13 16:26:2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