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南湖晚报
奏响南湖畔的自强之音,描绘红船旁的助残画卷
五个逐梦故事,带你回顾嘉兴残疾人事业这五年
残奥会嘉兴首金获得者张天鑫
嘉兴市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现场
盲人运动员和他的领跑员在赛道上奔跑
N晚报记者 苗楠钰 通讯员 陆霄霞 图片由市残联提供
嘉禾大地上,生活着25.5万残疾人。近年来,在各级残联组织“娘家人”般的指引和帮助下,广大残疾人朋友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自豪感不断增强。
他们虽身残,但志不残。五年来,“201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朱丽华,“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人物”乐文,“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获得者徐利锋,“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戏曲类一等奖”获得者朱徐娜,“全国技术能手”陈良杰,嘉兴首枚残奥会金牌获得者张天鑫等人物不断涌现,凭借自己的努力书写了无愧于时代的精彩人生。
衷心祝愿每一位残疾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获得更多出彩的机会,谱写出更精彩的人生。今天,就让我们通过五个逐梦故事,回顾嘉兴残疾人事业这五年。
牵着蜗牛去散步
“给大家报喜了,我家匡匡得了一块金牌!”10月13日,孤独症儿童的母亲许军梅,在微信朋友圈里分享了13岁儿子匡匡取得全国残疾人跳绳线上挑战赛男子智力组全国第一名的消息,引来众多好友点赞。
匡匡是一名自闭症儿童,同时伴随严重的智力障碍。在他很小的时候,爸爸就选择离开这个家庭。在妈妈许军梅的悉心照顾下,匡匡不仅健康长大,基本实现生活自理,还学会了羽毛球、乒乓球、独轮车等技能。
“匡匡太棒了!”“恭喜你,冠军妈妈!”……看完评论,许军梅关掉朋友圈。当微信停留在“我”的页面时,上方醒目的“牵着蜗牛去散步”7个字,将她的记忆拉回到2018年。那时,匡匡才刚刚接触跳绳。
许军梅打开一个拍摄于2018年的视频。视频里,9岁的匡匡面对跳绳这项运动,只能用力地将绳子从身后甩到身前,再把两只脚一起跳到绳子前面。
和每一个初学者一样,匡匡面对新运动充满了好奇;但和其他初学者不同,作为一个“星星的孩子”,匡匡的学习速度要比常人慢得多。仅仅是甩绳这一个简单的动作,匡匡就练习了上千次。
于是,许军梅当起了匡匡专属的“特教老师”。她将“跳绳半小时”规定为匡匡每天要完成的任务之一,久而久之,习惯成为自然,匡匡逐渐喜欢上了这项运动,并在不断突破自我的过程中强化技能。
“妈妈!”匡匡10岁时,一声饱含深情的呼唤,让许军梅至今难忘。她告诉记者,“星星的孩子”存在沟通障碍,很难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感,在那之前,匡匡叫妈妈更多的是没有感情的单纯发音。
“我取名‘牵着蜗牛去散步’,就是希望提醒自己不要着急,陪着孩子慢慢走。”许军梅说,“慢慢走,不倒退,总有一天可以看到希望。”
功夫不负有心人。从简单的普通跳绳到复杂的花式跳绳,匡匡以“蜗牛”般的速度缓慢进步着。2020年,匡匡在全国残疾人跳绳线上挑战赛男子智力组中取得全国第二名,今年,他又获得了全国第一名的好成绩。
“现在我们在训练双摇跳还有乒乓球。”许军梅对记者说,“我希望匡匡将来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带着蜗牛去散步,是她的初心,更是她的信念。11月12日,许军梅被选为南湖区孤独症协会主席,将带领更多“星星的孩子”在成长道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光。
在指尖绽放人生精彩
一张桌子,一台电脑,一个人,一整天。这是海宁听障小伙宋天宁最近的生活日常。为了在明年3月的第十届国际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中取得好成绩,他正在紧张地备战。
今年30岁的宋天宁,患有先天听力障碍,是听力残疾一级。借助电子耳蜗,他才能听见外界的声音。然而,透过指尖,他找到了和世界连接的方式。
从小,宋天宁就是个上进的孩子,数学总能考到90多分,奖学金也拿了不少。上大学时,宋天宁第一次接触网页制作。虽然这门课的难度大,知识体系和逻辑架构非常严密,但他的成绩不错,因此对这门课的兴趣也越来越浓。
很快,一条条代码伴随着“嗒嗒嗒”的键盘敲击声出现在显示器上,但这与全国顶尖水平还有不小的差距。
之后的日子里,宋天宁开始钻研网页制作。如果遇到难题,他就到网上查相关资料和技术文档,然后反复练习,直到会做为止,实在解决不了的再去问老师。
“我的心得就是多看别人做的优秀网页,自己多做网页、多学新知识,熟能生巧。”宋天宁说。
从2014年开始,宋天宁先后参加了市级、省级比赛,均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2019年,宋天宁在第六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网页制作项目中夺得第一名。那时,他便期盼着征战国际赛事。
然而,出国比赛可不是换个场地这么简单,读懂英文题目就是最先要迈过的门槛。此外,国际比赛的规则、评分细则、操作键盘、网页审美、编写代码的框架等,都与国内有很大不同。
今年11月,嘉兴技师学院开展了为期两周的第十届国际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集中封闭式培训。作为选手,宋天宁参加了英语、礼仪、专业课、国际手语等项目的培训。
“框架比较难,命名函数的规范也不一样……”宋天宁说,集训中,老师的督促指导让他收获良多。丰富的比赛积累,以及3年多从事网站前端开发工作的经验,让他在这次集训中取得很大进步。
虽然备赛压力不小,但宋天宁说,比赛只是一个挑战自我、锻炼能力的机会,以平常心对待即可。
“我想,每位残疾人朋友都能选到自己擅长和感兴趣的专业,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好技能,一定会有收获。”宋天宁告诉记者,参加完国际比赛后,他会继续从事网页设计开发方面的工作,不断学习新技术,努力跟上市场潮流。
把艺术“送餐到家”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12月15日,平湖市当湖街道塘桥村残疾人小郭的家中传出了悠扬的合唱声。原来,平湖市残疾人艺术队的队员们又为他送上了大米、面粉等物品,以及他最喜欢的“精神大餐”——音乐。
“谢谢你们总来看我,这首歌是不是新排练的呀?”一曲唱罢,小郭笑得合不拢嘴,和残友们亲切地聊了起来。
小郭原本是一名健全的泥水工,十几年前,下班途中的一场意外,让他永远地失去了自由行走的能力。小郭被鉴定为一级瘫痪,从此卧床不起,只能由83岁的老母亲照顾起居。
2016年,平湖市残疾人艺术队队长江雪宝得知小郭一家的情况,于是召集几名队员一同前来看望。交流过程中,他们得知小郭非常喜欢音乐,一个大胆的想法由此萌生——能不能把艺术送到残疾人朋友家里?
这个想法的出现,让江雪宝自己也吓了一跳。首先,团队的成员都是残疾人,本身行动就不便,还要带着乐器走这么远,会不会太过奔波?其次,队员们辛苦排练,是希望能在更大的舞台上展示自己,这场只为一个人单独开设的演出,大家会不会不愿意参加?
几经纠结,江雪宝决定把问题摆出来,和大家一起商量。令她感到意外的是,队员们都很赞同她的想法,并且纷纷表示希望参与这场特别的演出。
考虑到小郭家的场地限制,江雪宝最终挑选了5名队员和她一同前去表演。几天后,小郭家再次迎来一群残疾人朋友,简单的交流后,他们纷纷拿出“家伙什儿”,在小郭家现场演奏京剧《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感动,太感动了!”自立自强的残友们,用充满真情的表演打动了卧床的小郭,这份“送货到家”的“精神大餐”,让小郭倍感温暖。后来,队员们定期前来,在为他带来生活用品和食物的同时,总不忘记带来他最爱的“文艺盛宴”。
平湖市残疾人艺术团“送艺到家”的“闸门”,也从那时正式拉开。以艺术为媒介,队员们带领不少像小郭一样的残疾人朋友重拾生活的自信。近几年,他们更是走进敬老院等场所,将自强的精神风貌传递给更多人。
“我们虽然是一个小小的社会组织,但是队员们个个都是热心肠,也一直记挂着身边困难的残疾人。”江雪宝告诉记者,团队成立18周年以来,从最初的5人,到现在的20余人,平均年龄越来越大,却一直活力十足,充满阳光。
如今,团队已获得嘉兴市第十九次“全国助残日”第四届残疾人艺术汇演比赛金奖,嘉兴市残疾人艺术汇演比赛金奖、银奖等各类荣誉30多项。
让“颐养梦”照进现实
服务老年人70938人次,走访空巢老人13368人次,助餐配送餐78440人次,提供高龄服务8715人次,提供长期护理保险服务58088人次,慰问90周岁以上老年人420人次……这是2021年,胡萍及其团队护理员用行动写下的为老服务“成绩单”。
胡萍出生在嘉善天凝镇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周岁时被医生诊断为视神经停止发育,造成视力四级残疾。“要像张海迪一样自立自强,更要像雷锋一样无私帮助别人。”胡萍时常这么说,一直以来也是这么做的。
2010年,胡萍成立旺佳家政公司。一个人,既是老板又是员工,白天上班晚上接单,就这样开启了自己的创业生活。挺过初创的“阵痛”,她将目标瞄准了想从事家政服务的求职者,不断壮大自己的团队。2015年,胡萍登记成立了旺佳社会服务中心,为求职者、社工和志愿者提供系统培训。
政策的春风,一直眷顾有准备的人。2017年7月,嘉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颐养云”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开始通过建立老年人信息库、强化养老服务分析研判,全天候为老人协调提供助医、助洁、助餐等“十助”服务。
“这是实实在在的数字赋能。”胡萍说,“‘颐养云’能够为每一位老人建立‘画像’,为实施个性化服务提供依据,让我们的服务更加精准,服务资源调配更加降本增效。”
“魏塘新增1例长期护理保险服务”“天凝新增2例送餐服务”“姚庄新增3例生活照料服务”……如今,胡萍定期更新责任片区的“颐养云”需求信息。
因为胡萍,越来越多的老人受益。胡萍代理运营的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增加至33家,提供的居家养老服务包括助餐送餐、生活照料、长期护理保险服务等方面。护理员实现就近护理,10分钟左右就能赶到老人家里,在业内树立了好口碑,也赢得了服务对象的理解和信任。据初步统计,仅2021年,胡萍团队就收到锦旗20面、感谢信27封。
面对“最美浙江人”“最美嘉兴人”“嘉善县杰出青年”“孝亲敬老之星”“最美残疾人”“嘉善县志愿者扶残助残先进个人”“最美女性”等荣誉,胡萍保持着一份淡然,“每个人都了不起,应该感谢家乡给了我舞台,让我的‘颐养梦’照进现实。”
带着一群人走向远方
“《舞动人生》以夸张的手法表现了人们舞动身体时的不同姿态;《快乐的建筑工》运用多元材料和方法展现了建筑工地上热火朝天的景象;《山间趣事》则以稚嫩的笔迹描绘出了山村农家的快乐生活。这些都是很好的作品!”
7月23日,第四届中国幼儿原创艺术展在北京开幕,嘉兴市阳光乐园选送的35幅优秀作品以其斑斓的色彩、流畅的线条、创意的造型,受到了专家的一致好评。
“为了这场展览,我们准备了近一年……”看到孩子们精美的画作在首都“绽放”,嘉兴市阳光乐园园长张月新回想起了自己的特教初心:带着一群人走向远方。
时间的指针拨回到2017年2月,那是张月新职业生涯中的转折点,在学前教育岗位上执教20年的她,走上了陌生的特殊教育岗位,从而开启了她的学前特教之路。
“特殊儿童在智力、感官、情绪、肢体、行为、言语等方面都与健全儿童存在差异。”张月新对记者说,新的工作环境、新的教育对象,让她觉得这份工作充满了挑战,“但我坚信,幼教与特教是相通的。健全幼儿和特殊幼儿都是儿童,都具备天真、活泼、可爱的天性。”
作为一名资深教育人,张月新的心中拥有“诗和远方”。她认为,特殊幼儿提早融入健全幼儿群体,可以促进特殊幼儿身心发展。于是,担任园长之后,她开始着手增设普特幼儿融合的班级。
在园所“环境融合、伙伴融合、方式融合”的“三三融合”模式顶层架构下,阳光乐园确定了“融合美术”行动路线,并将行动从一日教学活动延伸到家庭教育,甚至扩展到社会层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为了让更多孩子的作品登上全国舞台,2021年9月起,张月新就组织孩子们创造自己的“杰作”。
草画、修改、放大、调整、定稿、上色……在老师的引导下,全园180名儿童共创作出300余幅作品,其中35幅入选北京展览。
“带着一群人走向远方,是我对学前特殊教育的期待。”今年8月,张月新获得2022年“浙江省特教园丁奖”。五年来,在她的带领下,阳光乐园多名老师先后被评为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
“一条路,一个人走,或许会孤独;一份工作,一群人做,一定温馨如春!”张月新说,“未来,我将在特教的道路上深耕,带领更多人走向远方。”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19 08:11:2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