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
打通引洮供水工程“最后一公里”
旱塬连上了大水网
本报记者 赵帅杰
买滴灌带、置办地膜、检修农机……李荣植忙活起来,“人勤地不懒,盼着今年有个好收成。”
90后李荣植,年纪不大,种地经验却很丰富。7年前,在外打拼的他回到家乡甘肃定西安定区大岔村,跟随父辈搞种植。
定西曾有“苦瘠甲天下”的标签,苦的是缺水,瘠的是旱地。2023年,利用东西部协作机制,山东青岛市与定西市携手,在鲁家沟镇实施万亩马铃薯高产示范项目,平整地块、调整种植结构,把破碎田打造成丰产田。
如何突破缺水瓶颈?先找水源。引洮供水工程引调洮河水,翻越千山万壑来到安定区,工程的二干渠正好离马铃薯项目区不远。
“灌区全面推广滴灌技术,斗口以上分水口实施精准计量,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5以上。”安定区水务局副局长马习文说,多措并举,省出了近1/3的引水指标,这能够满足新增万亩旱塬灌溉用水。
再疏通“毛细血管”。青岛市抽调水利、住建、农业农村等相关领域的专家,组建工作组,全程跟踪指导;定西市和安定区同步组建工作专班,做好灌溉工程施工、马铃薯种植技术指导等。
在扬程高差300多米的蓄水池间,铺设7.3公里的上水管道;翻越19个百米以上的山丘、跨过12道近百米深的沟壑,铺设103公里的田间输水管网……当地一体建成“取水前池+二级提水泵站+高位水池+田间配套”的灌溉系统。
旱塬连上了大水网。“项目实施后,土地集中连片、灌溉设施完善,示范推广陇薯和定薯系列等10个高产优质马铃薯品种,7家马铃薯生产经营主体开展订单种植。”安定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奎介绍。
李荣植算起账,“马铃薯亩产突破6000斤,产值提高到8000元。没想到,旱塬也能变成高标准农田。”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水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切实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马习文说,力争到2035年末,全区灌溉面积达到36.85万亩,确保现有耕地中15.6%的“旱塬地”变成“水浇地”,助力马铃薯产业做大做优。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3-21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