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田间“把脉搏” 现场“开良方”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05-05 04:05: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甘肃日报

【乡村·新聚焦】

田间“把脉搏” 现场“开良方”

——甘肃农科专家深耕科技兴农观察

田间“把脉搏” 现场“开良方”

农科专家向种植户讲解病虫害防治知识。

田间“把脉搏” 现场“开良方”

农科专家向农户讲解食用菌种植技术。图片由甘肃省农科院提供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李满福

四月的陇东,绿染塬峁,春意盎然。

从昔日的脱贫攻坚挂牌督战村,到如今的乡村振兴示范村,产业转型升级越来越深入人心;无论是田间种的、棚内栽的,还是圈里养的,都需要“老把式”们转变思路,他们表达了对农业科技的期盼,也尝到了科技带来的甜头。

以科技兴农为己任的农业科技人员,正走出实验室、试验站,把论文写在陇原大地上,在田间地头寻找成果转化的最优答案。

暮春四月,记者跟随省农科院“农科专家陇上行”科技服务团队前往庆阳市镇原县和平凉市崇信县蹲点采访,不管走到哪里,“科技兴农”都是关键词;无论与谁交谈,“产业振兴”都是热门话题。

农科专家“传经送宝”

1972年,省农科院一批农业专家远离亲人,住窑洞、吃派饭,扛起革命老区粮食增产和解决温饱的大旗,在镇原县上肖乡设立试验站,开启了全省旱作农业发展研究的探索与实践。

51年来,甘肃农科人踏着老一辈农业专家的脚印,秉持着服务“三农”的初心,一次次来到这块黄土旱塬。

“农科专家陇上行”科技服务活动,是省农科院紧盯农业主战场、践行强科技强县域行动、聚焦我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科技需求而启动实施的品牌项目。活动以省农科院“三区”人才和科技专家为支撑,组建科技服务专家团队,推广展示科技成果,培训指导农技人员,示范应用技术成果,将科技送到农业生产第一线,为我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产业振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科技支撑。

此次,省农科院遴选了该院8个研究所的20余名老、中、青专家加入团队,他们大多都是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专家组成员或是相关领域的学术带头人。

在为期一周的科技服务中,专家团队深入镇原、崇信两县的产业化重点村镇,把课堂留给最需要的农技人员和农户,讲授全膜粮食种植、食用菌栽培、肉牛肉羊养殖技术,分享苹果矮化密植高效栽培、设施蔬菜绿色高效栽培、陇东旱塬马铃薯复种栽培管理等技术。其间,专家团队还分成若干个小分队,分头在两个县的旱作农业综合示范点、肉牛繁育基地、山羊养殖基地、蔬菜大棚等,面对面开展实地技术指导。

正如省农科院院长马忠明所言,农业专家既要把论文发表在期刊上,更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他们)就是一场‘及时雨’!”镇原县随行工作人员说,正值春耕春管关键期,不仅农业管理部门期盼,农民更期盼专家们的到来。他说,大家早早把需要咨询、解决的问题整理了“一箩筐”,等着对接。

田间地头“问诊把脉”

无论在镇原,还是在崇信,都安排了“农科专家陇上行”在当地的启动仪式,但仪式都控制在15分钟之内,更多的时间留给了成果推介活动。

设在会场周围的50多块科技成果展板,介绍了省农科院新近研发、培育的新技术、新品种,内容基本涵盖了我省农业科技重点领域的诸多前沿技术及其成果转化、示范推广情况,每个展板下方都留有二维码,手机一扫即可了解详情。

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活动不再安排会议室里的座谈。省农科院科技成果转化处处长田斌说,在田间地头谈,技术人员或农户有啥困惑,卡点、堵点在哪儿,直接和专家对接。

距离镇原县城17公里的开边镇,食用菌和设施蔬菜是这里的“两张名片”。在偌大的智能温室内,培育着各种蔬菜幼苗。负责运营的张小宝指着穴盘中的生菜幼苗说,采用同样的水肥技术,苗子为啥长势有差别,手机上查了好多次,还是找不出原因,让人头疼!对此,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兰州综合试验站站长、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所长侯栋研究员从育苗基质的使用、营养液的配方以及光温控制等方面对症分析,提出了技术改进建议。一直致力于马铃薯育种研究的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张武研究员,从手机中调出自己绘制的雾培箱流程图,给张小宝进行讲解,希望能给他带来新思路,从技术上解决育苗困惑。

在崇信县锦屏镇枣林村方盛食用菌种植基地,一座座黑色大棚整齐有序,这里一年可生产80万个菌棒,出菇超过500吨,产值可观。但基地负责人张宏勋有他的烦心事,商品菇产量上不去,棚内的温度不好控制,尤其到高温季节商品菇出菇率更低。

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成员、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副研究员杨建杰给出建议,对香菇生产的季节作适当调整,选用一些长菌龄菌种,每年3到4月份制棒,避开高温季节。

“这次农科院专家来,对我启发很大。我们以前是在7到8月份最高温时出菇,通过专家指导,发现原来是出菇时间有问题,接下来要尽快调整生产时间,每年争取在4到5月份出菇,避开高温季节,提高经济效益。”张宏勋说。

“这里适宜种啥?”“技术难题如何解决?”“如何提高产量和品质?”……种植大户们抛出的一个个问题,都得到了现场答复。农科专家们也坦言,有些问题实践中已有解决方案和成功经验,有些则是此前未曾遇到的新问题,需要在科学研判后给出解决路径。

产业插上“科技翅膀”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在精准落实产业配套支持政策方面,科技支撑至关重要。这就决定了今年“农科专家陇上行”科技服务的重点,依然在产业。

镇原县方山乡,方圆都是山。位于方山乡东南部的贾山村,曾是国务院挂牌督战的贫困村。说起昔日家乡的面貌,村民杨光耀直摇头,“几乎看不到往前走的希望。”这些年来,在各方帮扶力量的共同努力下,而今的贾山村面貌一新,2021年被确定为东西部协作乡村振兴示范村。

在专家团队到达镇原县的第二天,省农科院就在贾山村召开驻村帮扶工作推进会,并为贾山、关山、张大湾和王湾4个帮扶村带来了1500公斤玉米良种、600公斤甜高粱良种和200公斤胡麻良种。

“省农科院送来的良种,是我们收到的最珍贵‘礼物’。”杨光耀扳着指头算账:以前老品种的玉米,每亩产800斤,现在用上新品种种子能产1200斤以上。去年他种了80亩玉米、黄豆、胡麻等,养了4头牛、50只羊,还有9箱蜂,保守估计产业收入在10万元以上。

张大湾村村民吴丽粉每天要到她家的牛舍里转好几趟。在省农科院的帮助下,从当初养2头普通黄牛,到如今养了14头西门塔尔新品种肉牛,她的日子让村里人羡慕不已。经省农科院驻村科技人员指导培育,张大湾村推行“种饲草-养肉牛-粪还田”的循环农业模式,不但形成了富民产业,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也富了村民口袋。

在王湾村,53岁的苏安明看着“浑身是宝”的绒山羊,喜形于色。去年,省农科院资金支持他家从辽宁引进了16只绒山羊种羊,在饲养过程中,省农科院驻村科技人员在饲料配方、防疫措施等环节,全程给予了技术帮扶指导。老苏说,农历四月初八就出绒了,收益应该好着哩。

据介绍,仅去年,省农科院向4个帮扶村发放小麦、玉米、胡麻等良种9300余公斤,建立撂荒地复垦种植饲草示范田320亩,冬小麦良种繁育和品种示范田540亩,饲草、胡麻、中药材、马铃薯等新品种示范田870亩,示范粮饲兼用型玉米4200亩,建设牛羊养殖科技示范户12户。比如在王湾村示范推广的“冀张薯”和“陇薯”系列马铃薯品种,配套复种、春播等种植技术,亩收入达到3000元以上。因产量高、上市早、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受到群众欢迎和当地政府认可,被列为方山乡扶持发展的重点产业。

记者手记

送科技,也要“种”科技

李满福

走出实验室,他们带着农民朋友最需要的科技“大礼包”,走进田间地头。

省农科院秉承服务“三农”初心,积极服务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主战场,在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上,找到了新抓手。此间启动的“农科专家陇上行”,为专家与农民搭建起了一座连心桥。

农时不等人,春耕正当时。崇信县锦屏镇新丰园蔬菜基地,等待领取“陇椒11号”种苗的农户排起了长队。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所长侯栋是基地里的熟面孔,他说每年要来这里七八趟,因为种菜也是个“技术活”。这些年,院里植保、畜草、林果、旱农、中药材等方面的专家,几乎每年一半时间都要到田间地头开展产业调研、现场技术指导、专场科技培训、科技成果推介路演等。科技的力量,已逐渐深入人心。

在送科技下乡的同时,也应在产业振兴中播撒下科技的种子。既要讲给农民听,做给农民看,还要教会农民干。让他们在享受科技成果的同时,葆有科技兴农的意识,主动参与其中。此次“农科专家陇上行”活动中,专家们每到一处,都成了农户的微信好友,农户期盼专家们能随时随地给予指导、交流。“以后咱就是亲戚了!”成了大家的共识。

农业与科技拉手,农民和专家结伴,让科技在服务县域产业发展,助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上走得更远、走得更实。播下科技的种子,注定收获丰硕的果实。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05 05: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博士田间“开良方” 农民种田心不慌
...中心牵头组织的一场油菜春季田管培训会上,来自江西省农科院博士杨平和当地油菜种植大户面对面,现场解决农民提出的各种问题。实际上,自去年10月份起,杨平博士及其团队就频繁地走进南
2025-03-25 16:10:00
省级科技特派员 到田间“开良方”
...稻研究所副研究员张上都召集贵州大学农学院罗春丽、省农科院果树科学研究所齐勇、省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周玮等组成指导团,共赴碧江区指导农业生产。碧江区瓦屋乡司前大坝是铜仁市最主要
2023-08-27 10:58:00
专家上门“问诊”送“良方”
...响,提升中药材种植企业和农户的种植效益,连日来,州农科院专家奔赴一线,为冻伤药材上门“问诊”。2月7日,州农科院药物园艺所专家团队深入宣恩县晓关侗族乡湖北奇迹农业有限公司、宣
2024-02-26 15:41:00
...雪,是麦田的祈盼。我市迎来今年冬季首场飘雪当天,市农科院院长田国英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去田里看看麦子!他立刻联系有关科研科室,对接农作物生产、设施蔬菜生产等基地、联系点。降雪次
2023-01-19 07:35:00
省级“特派员”到黔南三都县“把脉开方”
...课堂”,六十余名农户齐聚田间学“良方”。来自贵州省农科院的农业专家围绕辣椒的栽培技术、田间管护、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开展现场指导培训,并就农户的种植难题进行面对面答疑解惑。通过培
2024-04-23 08:21:00
科技赋农,万象“耕”新
...本文转自:黄冈日报科技赋农,万象“耕”新——黄冈市农科院10支科技志愿服务队奔赴各县市区开展春耕备耕技术指导掠影油菜飞防作业技术指导 记者 余涛 摄编者按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
2024-03-17 09:45:00
...迎 通讯员 陈琛)眼下,正是春耕的关键时期。日前,市农科院小麦研究室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送物资、开良方,把新技术送到田间地头。在丹徒区世业镇卫星村的镇麦18示范推广基地,镇江
2023-03-16 09:31:00
农技服务到一线 “把脉问诊”开良方
...时节。近日,陕西省魔芋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安康市农科院副院长周高新,岗位专家段龙飞等深入产业一线,为魔芋春耕生产“把脉问诊”(如图)。在旬阳市棕溪镇自然家庭农场魔芋种植基地
2024-04-30 08:59:00
省里来了“特派员”
...堂”,当地60余名村民齐聚田间学“良方”。来自贵州省农科院的农业专家围绕辣椒的栽培技术、田间管护、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开展现场指导培训,并就农户的种植难题进行面对面答疑解惑。据了
2024-04-19 15:40: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太和夜话 | 十年“腹腔重担”,一朝卸下!61岁阿姨在太和医院重获生命轻盈
听众朋友,晚上好。这里是十堰广播电台晚间节目《太和夜话》,我是文艺。当城市的灯火次第亮起,有一个关于生命接力的故事,正在太和医院的深夜悄然上演
2025-11-05 18:03:00
敏感肌用什么洗面奶温和不刺激?适合男生用的洗面奶推荐
《2025中国皮肤健康产业白皮书》(中国皮肤科协会与某电商平台联合发布)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敏感肌人群已达2.5亿,其中男性占比40%
2025-11-05 11:41:00
告别色斑用什么产品好?2025年十大祛斑品牌测评
每天早上化妆时,看着镜子里那些顽固的色斑和暗沉,费尽心思用粉底遮盖,可一到下午阳光直射下,斑点又隐隐浮现,脸颊和额头就像打了一层灰蒙蒙的滤镜
2025-11-05 11:41:00
四川友谊医院王小辉医生:舌癌临床表现与转移特点
舌癌作为头颈部常见恶性肿瘤,早期症状多样易被忽视,晚期则侵犯范围广、转移风险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四川友谊医院肿瘤科王小辉主任凭借其在头颈部肿瘤领域的丰富诊疗经验
2025-11-05 11:43:00
强效防晒、温和护肤的高口碑防晒霜推荐
据《2025中国皮肤健康与防晒市场调研白皮书》(中国皮肤科协会与美容科学研究中心联合发布,样本量n=9800)显示,18-40岁人群中因防晒不足导致的色斑发生率达48
2025-11-05 11:44:00
什么产品淡化纹路好?分类型选对成分更高效
换季时眼周细纹卡粉、穿低领衣显颈纹、产后妊娠纹难遮挡。这些纹路困扰着不少人,大家挑选淡化产品时总犯愁:到底什么产品淡化纹路效果好
2025-11-05 11:44:00
控油洗面奶如何选择?十大好用的油皮洗面奶推荐
油性肌肤总被“洗后快油”的问题困扰。其实油皮的核心问题是“皮脂腺活跃、毛孔堵塞、皮肤屏障弱”,只有精准解决这三点,才能真正实现长效清爽
2025-11-05 11:44:00
什么品牌的护手霜比较好:排名第一的护手霜是哪款?
针对干燥、粗糙、裂纹、老化等手部核心问题,护手霜的成分配方并非简单叠加,而是基于皮肤生理学与分子生物学设计的精准方案——以下从机制拆解
2025-11-05 11:44:00
7款抗皱紧致眼霜推荐:分型护理眼周衰老难题
《2025 眼周肌肤老化修护临床指南》由牛津大学医学院皮肤研究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 医院)皮肤科联合发布
2025-11-05 11:45:00
哪款眼霜性价比高?几款值得购买的国货眼霜推荐
最新调研显示,全球18-45岁人群中,约90%面临眼周肌肤问题,其中68%受黑眼圈困扰(血管型占41%、色素型37%)
2025-11-05 11:45:00
去头痒、头屑选择哪款洗发水?2025年精选几款控油去屑洗发水推荐
头痒、头皮屑多,加上出油扁塌,成了许多人日常护发的共同困扰——早上精心清洗后头皮清爽,到了下午就忍不住抓挠,肩头落满白屑
2025-11-05 11:45:00
央视网主持人走进英氏米粉高效安全生产车间,“101方针”筑安全防线,“五共体系”推产业升级
2025年10月21日14:00,央视网《超级工厂》栏目走进英氏,在主持人常婷的带领下,千万观众跟随直播镜头深入英氏浏阳超级工厂
2025-11-05 11:46:00
无菌操作三部曲:每个环节都不能少
在医疗环境中,无菌操作是保障患者安全、防止院内感染的重要基石。清洗、消毒、灭菌这三步在医护人员日常工作中极为重要,每一步都不可或缺
2025-11-05 06:42:00
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管理:走出阴霾,重焕生机
血液透析患者常常会感到疲惫、乏力,稍做活动就气喘吁吁,这些症状大多与贫血有关。贫血就像隐藏在身体里的“小怪兽”,悄悄影响着生活质量与透析效果
2025-11-05 06:42:00
成年男性贫血:不容忽视的健康警示与系统性诊疗路径
在临床实践中,贫血常被公众误认为是女性的“专利”。这种观念源于女性存在周期性的生理失血,使得育龄期女性贫血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2025-11-05 06: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