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清帝逊位后谁第一个在紫禁城内剪去辫子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5-08 14:03: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溥仪,年号宣统(1906年-1967年),是清朝第十二位君主,入关后的第十任皇帝,也是中国清朝的末代皇帝。通称宣统皇帝,也被称为清逊帝,史称“清废帝”。道光皇帝曾孙,醇亲王载丰长子。光绪死后继位,是清朝和中国历史上的末代皇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改造成为新人,患肾癌而死,终年62岁。火葬,骨灰安放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第一个在紫禁城内剪掉辫子的恰恰是溥仪。1920年的一天,因为他的“洋帝师”庄士敦告诉他,西方人嘲笑中国人的辫子是“猪尾巴”,溥仪“立刻毫不犹豫地把它剪了,跟谁也没商量”。

“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用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之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

1912年2月12日,由隆裕太后颁布的这道诏书,结束了清朝入关以来267年的统治,也终结了秦始皇以来周而复始的王朝轮回。

隆裕太后在下达退位诏书时,伤心地对大臣们说:“予三年中深居宫中,不预外事,一般亲贵,无一事不卖,无一缺不卖,卖来卖去,以致卖却祖宗江山。”说到这里,失声大哭。当天,徐世昌、那桐、绍英、荣庆这些大臣的日记中,都只是简略地记下了这个事实,似乎波澜不惊,平静得出奇。对于这一天的到来,他们早有了心理准备。幼帝溥仪曾经发出一个疑问,为何民国的官员都是如此熟悉啊?连那些王室贵胄都以穿军服、挂指挥刀,担任袁世凯的总统府侍卫为荣。

溥仪的一生中只见过一次袁世凯,那是他作为皇帝的最后几天。年仅6岁的宣统皇帝,对皇朝最后的惊涛骇浪懵懂无感,只留下些许凌乱的记忆。长大以后的溥仪这样回忆和描述当时的情形:有一天,在养心殿的东暖阁里,隆裕太后坐在靠南窗的炕上,用手绢擦眼,面前地上的红毡子垫上跪着一个粗胖的老头子,满脸泪痕。我坐在太后的右边,非常纳闷,不明白两个大人为什么哭。胖老头很响地一边抽缩着鼻子,一边说话,说的什么我全不懂。后来我才知道,这个胖老头就是袁世凯。如果别人没有对我说错的话,那么正是在这次,袁世凯向隆裕太后直接提出了退位的问题。

《退位诏书》发布的当晚,袁世凯剪掉了脑后的辫子,一夜之间,由清朝权臣变成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辫子被满清政府视为国体象征,当年入关时曾强横地要求“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到了辛亥革命风起云涌时,清政府只能在1911年12月7日宣布国民可以“自由去辫”。没等到国民把辫子剪完,这个腐朽的政权已经轰然倒塌。

不过,根据“大清皇帝退位后优待之条件”,皇族成员仍可以“暂居宫禁”,受到“中华民国以待外国君主之礼相待”,也没有被要求改换民国服饰、发型。清帝退位数年后,紫禁城内依旧是辫子世界。

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回忆,从民国二年起,民国政府内务部就几次给内务府来函,请紫禁城协助劝说旗人剪辫,语气都非常和婉,但都没有提及到他和大臣们的头上。内务府用了不少理由去搪塞内务部,甚至辫子可做识别进出宫门的标志也作为一条理由。

最后,第一个在紫禁城内剪掉辫子的恰恰是溥仪。1920年的一天,因为他的“洋帝师”庄士敦告诉他,西方人嘲笑中国人的辫子是“猪尾巴”,溥仪“立刻毫不犹豫地把它剪了,跟谁也没商量”。

有溥仪带头,几天工夫,紫禁城内千把条(除了几个内务府大臣和三位中国师傅)的辫子全不见了。

到了1924年底,溥仪被冯玉祥部队驱离故宫,后潜往天津寓居。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皇族的历史完结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08 15: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溥仪为什么要剪辫子?
...逊帝溥仪,按与民国政府签订的《皇室优待条件》,住在紫禁城中,仍然做着小朝廷里的皇帝。虽然与外界少有往来,但溥仪的消息却很灵通。因为他从小就有读报的习惯,所以,民间发生的事情他
2023-08-18 19:09:00
你知道清朝灭亡后,末代皇帝溥仪还有多少钱吗
...待条件》的保护。作为前朝皇帝的溥仪不但可以继续住在紫禁城的内廷中,保留皇帝的尊号,民国政府每年还要向其拨发四百万两作为生活费。此外,清帝私产由民国政府特别保护。所谓“清帝私产
2023-01-11 14:28:00
末代皇帝溥仪如果没有被赶出紫禁城结局会如何
1924年11月5日,末代皇帝溥仪被冯玉祥下令从紫禁城里赶出来,从此紫禁城里再也没有出现新的君主,而这也是末代皇帝溥仪最后一次以皇帝的身份离开紫禁城。当溥仪再次走进紫禁城时,早已
2023-01-11 14:22:00
聊聊张巡复辟时期,当时文人记载的“康圣”康有为的一些趣事
...无奈之下,他逃往上海,长期隐居茅山。溥仪后来被逐出紫禁城。他住在天津时,康有为去看望他。1927年3月31日,康有为在青岛病逝,结束了他备受争议的一生。
2024-05-04 15:50:00
冯玉祥驱逐溥仪,到底是为了什么?
...室优待条件》,彻底废除了清帝的名号,并责令清室迁出紫禁城。在很多人看来,冯玉祥驱逐溥仪,是彻底断绝了王朝复辟的可能,他理应被尊为“民族英雄”。而另有一部分人认为,冯玉祥将溥仪
2023-08-15 06:12:00
张勋为什么如此忠于慈禧?
...辟运动,并逼迫黎元洪解散国会。随后,张勋扶持溥仪在紫禁城复辟称帝。然而他的倒行逆施引发了全国的声讨,各地官军发起护国运动。在大家的声讨中,溥仪复辟仅12天便宣告退位。张勋也遭
2023-08-16 20:50:00
末代皇帝溥仪是怎么被赶出紫禁城的
...。按照《清室优待条件》的规定,溥仪不但可以继续住在紫禁城的内廷中,保留皇帝的尊号,民国政府每年还要向其拨发四百万两作为生活费。此外,清帝私产由民国政府特别保护,这些私产在当时
2023-01-11 14:51:00
溥仪是怎么从皇帝变公民的
...的尊重,一直对他们很是宽容,在溥仪结婚时,他还是在紫禁城举办的婚礼,但是民国政府还有各地军阀首领和政客们都到场庆祝,这时的溥仪虽然没有皇帝的称号,但还是很风光的。其中北洋为了
2022-12-29 16:12:00
溥仪在街上买了一个烧饼,刚吃一口就大喊:为何烧饼会这么热?
...,坐在龙椅之上的溥仪居然都没吃过一口热的烧饼。居然紫禁城里的奴才都敢对溥仪这么放肆吴丽,可以看出他过着非常凄惨的生活。成为老百姓以后,溥仪也是自给自足,过着特别好的日子。本来
2022-12-21 22:0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河北五超”第九轮开战在即,石家庄VS保定,强强对决榜首争霸,“板面驴火之战”悬念今晚揭晓!
2025-10-11 17:02:00
笔墨间的垦荒征程——《南泥湾途中》佳作赏析
“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展览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苏联卫国战争为主线
2025-10-11 21:17:00
太行风|巍巍长城
10月3日,金山岭长城。 郭中兴摄长城,是镌刻在中华大地上的不朽史诗,是熔铸于民族血脉的精神图腾。它横贯万里,是承载历史
2025-10-10 08:44:00
以家族记忆还原英雄本色,让抗联精神代代相传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杨靖宇将军诞辰120周年、殉国85周年的特殊节点,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我的爷爷杨靖宇》一书不仅登上了央视《新闻联播》
2025-10-10 17:30:00
秋日的蔚县尖山村,漫山层林褪去葱郁,红黄绿点缀其间,将山野打扮得斑斓夺目。拍摄|赵永辉、王建海制作|吴晓萌
2025-10-10 07:51:00
发现200余处遗迹,出土各类文物标本400余件(套)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日前,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会在张家口市宣化区举办
2025-10-09 08:38:00
孙敬会笔下的孙立,钢鞭造型是最大亮点
水浒人物,36天罡的地位高于72地煞,而画水浒人物的画家,也多把创造的精力和巧思,用于前者。不过孙敬会先生画梁山108好汉
2025-10-09 11:32:00
杜梦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每逢八月十五,当一轮圆月悬于中天,中国人便知,这是属于中秋的时刻。这个承载着团圆期盼的节日
2025-10-09 11:32:00
家国记忆·暖月流晖|明月映泉城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千百年来,无数诗人用笔墨描绘这一轮明月,也用月色寄托思念。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道
2025-10-09 11:33:00
杜梦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当月光穿透千年云层,既照亮了文人墨客案头的诗稿,也温暖了寻常巷陌的烟火。中秋的魅力,在于它既是“诗言志”的情感载体
2025-10-09 11:33:00
人文|白居易与唐代的香衣文化
文|刘永加秋风乍起,天气渐渐转凉,人们会添加衣物,讲究的此前可能会在衣箱或衣柜里放上樟脑丸,也是为了防虫,所以拿出的衣服带着淡淡的香气
2025-10-09 11:33:00
有一种热爱,叫做“我和国旗合个影”!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国青有一种红,叫做中国红;有一种热爱,叫做“我和国旗合个影”。国庆期间,济南战役纪念馆设置的“我在济南英雄山和国旗合个影”打卡点
2025-10-09 11:33:00
池沙鸿绘观音展现生活气息
这是池沙鸿于2018年所绘的一组观音与善财童子题材的扇面作品,共有30幅。其中,这幅《卧莲观音童子嬉水》,在气质上和其他作品明显不同
2025-10-09 11:34:00
琅琊王氏始祖身份最显赫的学生,墓里藏着“文艺青年”的多少意难平
鲁网10月9日讯 (记者 杨成喜)公元前74年,汉昭帝驾崩,饮马瀚海、勒石燕然的强汉在这一刻出现了动荡,深幽的长安长安城里波诡云谲
2025-10-09 16:28:00
国庆中秋长假里,山西博物院开启“延时模式”,丰富的展览与精彩的活动吸引观众在博物院里过双节。8天假期,山西博物院(含山西青铜博物馆)累计接待观众16
2025-10-09 19:4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