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周瑜临终前告诫:此人不除,东吴必危!结果孙权不听,酿成大祸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2-27 07:48:00 来源:精彩生活

前言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着一段令人唏嘘的故事——周瑜临终前深知其中一人的威胁,不顾生命嘱咐孙权:此人不除,东吴必危!

然而,孙权却选择了听而不闻,结果却是一系列的波澜和大祸。这个不除之人到底是何等身份,他的存在竟然能左右整个东吴的命运?

周瑜临终前告诫:此人不除,东吴必危!结果孙权不听,酿成大祸

一、两家奠基者情同义兄

周瑜与孙策,两人可谓是“佳话本生共,江东自断腕”。周瑜生于家族世袭的士族,自小就颇有抱负,渴望建功立业。幸运的是,他认识了同龄的少年孙策。两人志趣相投,很快成了知己。

孙策天资过人,又有将相之风,当时就有“小霸王”的美誉。有了周瑜这样的良师益友,他得到了极大的启发和帮助,逐步崭露头角,在江东地区逐鹿中原,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势力。

两人感情甚笃,就如同亲兄弟一般。周瑜总是恭恭敬敬地喊孙策一声“孙兄”,从不敢越雷池一步。孙策也十分器重周瑜的才华与胆识,有时甚至会忘记自己的身份,与他喝酒论天说地到深夜。

周瑜临终前告诫:此人不除,东吴必危!结果孙权不听,酿成大祸

一时间,孙策势如破竹,称霸一方。他旗下不仅有文武双全的周瑜,还聚集了不少豪杰,如张昭、程普、韩当等。这些出色的谋士和勇将,为日后东吴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看似衣锦还乡的美满局面,却在转瞬间化为泡影。公元200年,孙策不幸遇刺,英年早逝,终年仅26岁。此时此刻,周瑜内心无比悲痛。他亲眼目睹了知音好友生命的消逝,自己也跟着一起堕入了黑暗的绝望深渊。

当得知噩耗的那一刻,周瑜只觉天旋地转,脑海中一片空白。他颓然跪倒在地,浑身打颤,久久不能言语。

周瑜临终前告诫:此人不除,东吴必危!结果孙权不听,酿成大祸

二、手足情深不负所托

临终前,孙策托孤于年仅17岁的孙权。这么重要的位置,本该由周瑜来担当,但他明白以望族自居,终究难以服众。于是周瑜毅然决然站到了孙权一侧,以至死不渝的誓言,成全这个有潜力的少年,并一如既往地尽心辅佐。

当时正值乱世,各路英雄并起。北方曹操势力强大,虎视眈眈;刘备也在江南地区逐渐崛起,野心勃勃。周瑜心知东吴正面临来自四面八方的巨大压力,必须团结一心,才能突围重生。

为了给这个幼主创造足够成长的时间和空间,他奔波于各路豪强之间,广结英才;又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与各路对手周旋。任劳任怨。

周瑜临终前告诫:此人不除,东吴必危!结果孙权不听,酿成大祸

期间,周瑜曾亲自与北方使者谈判,面不改色;也曾身先士卒,亲自督战,大败来犯之敌。这样的忠心耿耿,让众将领对他刮目相看、敬仰不已。

在他的全力相助下,孙权逐渐成长为一名明君。东吴的根基也因此日益稳固,实力大增。即便北方曹操屡次拉拢,周瑜也毫不动摇。与此同时,作为江东名士的他,也受到了来自各方的关注与敬重。当真可谓一代枭雄!

周瑜临终前告诫:此人不除,东吴必危!结果孙权不听,酿成大祸

三、识大体明大局

英雄辈出的这个年代,诸侯混战,局势错综复杂。然而周瑜的眼光与众不同,从容不迫,洞察先机。公元210年,也就是孙策死后的十年,周瑜因积劳成疾,病危在床。临终之时,他难掩哀伤之情,将一个沉甸甸的担子托付给了孙权——防范刘备蜀汉。

其时的刘备,正是起步阶段,在孙权看来并不足虑。然而周瑜却敏锐地意识到,这个似乎温和儒雅的竞争对手,胸中自有一番宏图大略。他必将成就一番伟业,与曹操鼎足而立。

周瑜判断刘备的潜力和抱负,不仅因为后者有学富五车的玄德之称,而且更在于,这个人深具韬略,善于隐忍布局。表面看他屡屡,实则正伺机而动,步步为营。

周瑜临终前告诫:此人不除,东吴必危!结果孙权不听,酿成大祸

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中,周瑜虽大败曹军,但也亲眼见证了蜀汉军的骁勇。刘备用兵如神,有关羽张飞等猛将相助,隐藏的实力绝不输于己方。想到这里,他不由得脑海中警铃大作。

如果放任刘备坐大,那么东吴势必会在未来遭受巨大压力。于是周瑜建议孙权,趁现在刘备还没有完全坐稳荆州,采取积极对策,限制其发展。此言一出,让人深感他的识大体、知天命。遗憾的是,当权者孙权丝毫没有把这句忠告放在心上。

周瑜临终前告诫:此人不除,东吴必危!结果孙权不听,酿成大祸

四、存亡关头不被采纳

多年之后,东吴的实力渐盛,已经可以与曹魏和蜀汉抗衡。然而,两家的关系也在积怨中日益恶化。周瑜的预言成为了现实,而孙权还一无所知。当他再次收到刘备大军来犯的急报时,还惊呼“刘备不会这样背信弃义吧”,显然依然被表象迷惑了眼睛。

因荆州之争,小辈孙权屡次羞辱关羽,激起了蜀汉皇帝刘备的愤怒。周瑜生前的忠告成为了现实,而孙权还一无所知。公元219年冬,在得到曹操默认的情况下,孙权命吕蒙率军偷袭襄阳,生擒关羽并斩之。这无疑是直接打在了刘备的脸上。

刘备震怒不已,誓言要为二弟报仇。次年,他亲率大军攻打东吴,一雪前耻。双方展开了激烈决战,直至公元222年。

周瑜临终前告诫:此人不除,东吴必危!结果孙权不听,酿成大祸

根据谍报,刘备此次亲率精锐大军来犯,号称8万,气势汹汹。孙权朝野为之震动,然而要命的是,军心明显涣散,几乎无人敢应战。

此时此刻,孙权脑海中终于想起,周瑜曾经那句“有似养虎”的忠告。然而为时已晚,刘备大军如入无人之境。若不是有年轻统帅陆逊力挽狂澜,恐怕东吴枯树逢春的好景不保。

据说,当初陆逊挺身应战之时,手下都在瑟瑟发抖。唯有他不惧艰难险阻,沉着应对,最终以逸待劳,大破蜀军。从此一战成名。想到这里,孙权不禁为当年的轻敌而叹息。也难怪周瑜临终时忧心忡忡,再三叮嘱后人防范蜀汉,原来他早已看到了这一层。

周瑜临终前告诫:此人不除,东吴必危!结果孙权不听,酿成大祸

五、结语

人生最难,莫过于预知。周瑜那句“刘备有似养虎”,警示意味深远。他在有生之年,奋力撑起了东吴这片沃土;更在终老之际,放眼千里,确保大好河山不至于覆灭。

而我们确实也从这段历史中获得了宝贵启发。无论何时,都不可掉以轻心,小觑在野的强敌;亦不可只醉心于眼前利益,而忽视了长远发展。

人之所作为,自有其道理。我们若能长远考虑,深思熟虑,也许就能如周瑜一般,不留遗憾。唯有紧握这份历史的教训,方能引以为鉴,不重蹈覆辙。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7 0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周瑜临终预言此人不除,东吴必危,12年后终酿成大祸
...而这其中如此聪慧的周瑜却在临终之前,千叮咛万嘱咐让孙权除掉一个人,那这个人又会是谁呢?两兄弟肝胆相照一直以来,周瑜都是忠心耿耿去对待东吴的事业,而且他的能力也是有目共睹的,这
2023-01-19 17:07:00
周瑜是如何看出刘备深藏不露的野心呢
...怕大部分人都有所不知,因为这是周瑜在临死前再三嘱托孙权要注意的事情,只是却被一时糊涂的孙仲谋搁浅,差点酿成大祸,让后人唏嘘不已。众所周知,周瑜早些年就追随孙策南下江东,创立了
2023-05-05 06:24:00
公元210年,周瑜向孙权提出,自己想去打益州,孙权点头同意。不过这并不是周瑜第一次向孙权提这事,那么之前孙权为啥没同意呢?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因为赤壁之战刚打完,东吴内部还有很多事
2024-08-01 15:53:00
历史上真实的周瑜,是“完美男神”吗
...的误解。与电视剧截然相反,历史上的周瑜尽心辅佐幼主孙权,智慧丝毫不逊孔明,更是“未卜先知”,预言一人终成东吴祸害。十二年后,果真应验,是巧合还是另有原因?冥冥之中的君臣之缘出
2023-02-03 20:35:00
...吴政权的战略大师,只有他的眼光是最长远的。鲁肃投靠孙权时,孙权只有19岁,鲁肃就已经跟孙权谈论天下大势,在著名的榻上对中,鲁肃告诉孙权:要全据长江以南,称帝后与北方政权争夺天
2024-07-15 16:40:00
刘备拐走孙尚香,诸葛亮诈取荆州,三气周瑜
...州。周瑜回柴桑养病,麾下大军由程普统领,去合肥协助孙权迎战张辽。诸葛亮接着派赵云攻占桂阳、张飞夺取武陵。关羽负责攻占长沙,和黄总苦战三场,两人惺惺相惜,互相手下留情。郡首韩玄
2023-02-22 14:09:00
孙权、周瑜、吕蒙的抉择与东吴的命运
...蜀吴中曹操和刘备,也多是自身起家的新势力,只有吴国孙权是继承了父辈的先业,是吴国的继承人。在东吴早期,对于以后三国鼎立的预设来说,更多的是希望与曹操南北相望,相安无事的主持自
2023-10-07 15:56:00
周瑜临死前提醒孙权注意哪3个人
...更多的传奇。值得一提的是,在周瑜去世之前,他曾提醒孙权要警惕三个人。只是,孙权关注了两个,却漏掉了一个,最终还酿成了大错。周公瑾的一生三国中段,曹操敢说第一,无人敢说第二?当
2024-04-07 19:16:00
关于东吴的战略,鲁肃与周瑜谁更合理,72年后才知道他的高明
...来说,东吴最优秀的战略家是鲁肃,鲁肃早在公元200年,孙权刚刚接手江东政权的时候,就给孙权提出一个著名的榻上策战略,起因是19岁的孙权问29岁的鲁肃:我现在刚刚接手父亲和兄长
2024-12-03 10:1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