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防灾减灾有真招 科技手段挑大梁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3-08-02 02:16: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兵团日报

电磁监测卫星、生命探测仪、无人机……

防灾减灾有真招 科技手段挑大梁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研发水平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被应用于防灾减灾领域,一大批科技含量极高的防灾减灾设备投入实战。

地震预测、火灾救援、台风预报……在灾害来临的紧要关头,一批“黑科技”冲在最前线,发挥着重要作用,最大限度地避免、减轻了灾害对经济社会造成的损失,有力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卫星监测地震

降低震灾损失

地震预测一直是世界性难题,其中一大困难在于现有技术手段很难探知从震源到地表的全过程。虽然人类目前仍然无法深入地球的“内心”,但当我们从太空望向地球时,观察、研究其磁场的变化情况或许将为地震预测提供新的视角与思路。

第35届全国空间探测学术研讨会上,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张衡一号”卫星计划首席科学家兼工程副总设计师申旭辉,介绍了2018年发射的我国地震立体观测体系天基观测平台首颗卫星“张衡一号”在轨运行5年取得的进展。

5年时间里,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已经观测到全球约60次7级以上地震、近600次6级以上地震、数万次5级地震。

卫星监测突破了传统地震科学研究的限制,电磁波可以从地下到太空跨圈层传播。统计数据表明,空间电磁扰动与地震发生具有明显相关性。科学家通过卫星可以将电磁观测范围拓宽至全球尺度。从震例观测、收集的角度来讲,“天上一年等于地面二三十年”。卫星监测可以让科学家开展大样本统计研究,为检验各种方法和模型提供了基础。

“张衡一号”能够发挥空间对地观测的大动态、宽视角、全天候优势,通过获取全球电磁场、电离层等离子体、高能粒子观测数据,对中国及周边区域开展电离层动态实时监测和地震前兆跟踪,弥补地面观测的不足,开辟了探索地震监测预测新途径。

申旭辉表示,现有空间卫星技术手段还无法实现时间、地点、强度三要素具备的精确地震预报,要想真正实现地震预报不能单靠一颗卫星,还要依赖地震学、电磁学、大地测量学、地球化学等多学科、多手段相结合。

探测仪“能摸会闻”

搜救废墟被困人员

在2022年4月发生的长沙居民自建房倒塌事故中,一款由应急管理部上海消防研究所和中南大学联合研发的基于多输入多输出(MIMO)雷达的人体目标辨识与定位装备和多模融合生命探测仪大显身手。

救援人员利用MIMO雷达人体目标辨识与定位装备,成功探测到3名被困人员的具体位置,为后续精准救援提供技术支撑。同时,救援人员借助多模融合生命探测仪,通过视频系统深入到废墟缝隙中,确定了2名幸存者的被困位置及周围环境,帮助救援人员科学决策、精准施救。

应急管理部上海消防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李震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这两款新型生命探测装备是“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复杂灾害条件下生命搜救装备研究与应用示范”的最新成果。

基于MIMO雷达的人体目标辨识与定位装备具有探测距离远、定位精度高、识别数量多的功能特点,可以准确搜索定位废墟下被困人员位置,实现多个目标的三维定位,降低误报率,提高探测结果的置信概率,使灾害救援现场搜救效能得到显著提升。多模融合生命探测仪则能够综合利用多种传感器对废墟内被困人员进行探测,并将雷达回波、图像和声音等信息无线传输到手持终端进行综合判断分析,其可有效克服单一传感器探测的技术缺陷,提高生命搜救效率。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陶虎团队受星鼻鼹鼠“触嗅融合”感知启发,将嗅觉、触觉传感器与机器学习算法融合,研发出了“触嗅一体仿生智能机械手”(以下简称智能机械手)。该装置可以在人体被瓦砾石堆覆盖的场景下,协助开展应急救援。在模拟救援中,智能机械手对包括人体在内的11种典型物体进行了识别,准确率达96.9%。

智能机械手内部的触觉传感器通过接触抚摸感知压力的变化,采集物体的硬度、轮廓和局部的样貌信息。智能机械手的嗅觉传感器中装有特定的气敏材料,它们在接触特定气体后会产生电阻变化。特定的气体组合又代表特定的物质,例如硫化氢、氨气等就是人体的特有气味。救援人员只需让智能机械手进行触摸,结合传感器采集信息,智能机械手就能够快速判断出被救人员的位置。

给台风“做CT”

提升气象预报能力

台风带来的主要灾害有暴雨、大风和风暴潮等。作为一个多台风影响的国家,几乎年年夏天,我国沿海省份的群众都会紧张地关注着台风动向,相关部门也严阵以待。

在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莲头半岛东南方6.5公里外的海上,矗立着一座铁塔,这是我国首个海洋气象综合观测平台——博贺海洋气象野外科学试验基地(以下简称基地)海上综合观测平台。

这里是我国观测台风的最佳地点之一。近年来,该试验基地已经发展成为我国海洋灾害性天气研究最重要的野外观测试验基地,为认识和理解台风、海雾和冬春季海上大风等天气过程的边界层过程和致灾机理,积累了一批宝贵的实测数据,在台风预测、海洋灾害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海洋气象观测研究组首席黄健介绍,台风本质上是在海上生成的超大涡旋,当台风快要登陆时,利用观测平台上先进的海洋气象观测设备,可以给台风“做一个综合CT扫描”,从而得到关于台风的一些数据。这些数据可以用来优化现有台风预报模型的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进一步提升数值模式对台风路径和强度的预报能力,为防治台风带来的次生灾害提供参考。

目前,依托该平台,相关研究团队已经进行登陆台风观测试验研究29项,包括威马逊、天鸽、暹芭等。不仅如此,基地还首次对华南沿海海雾开展综合观测试验,迄今共观测到30多个典型华南海雾。

无人机“天降神兵”

迅速控制森林火情

“森林火灾往往发生在干旱、气温较高的季节,且具有火势大、扩散快、点多面广的特点。而且不少森林火灾发生在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极大增加了灭火的危险性。”中国低空安全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无人机产业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孙永生说。

无人机可以帮助解决森林消防中“盲区多、危险性强”等问题。

此前在北京延庆区的一场森林防火实战演练中,无人机应急救援团队率先用无人机飞达消防员无法到达之地,化作“天降神兵”,展开全面无死角侦察。其搭载的多种摄像头实时对灾害现场进行画面直播,观察灾害现场情况。无人机一旦发现燃点,迅速报出准确坐标,并绘出火场3D态势图,辅助决策者进行指挥调度,快速执行精准救援计划。

森林消防对无人机的基本要求是发现早、反应快、决策准、效果实。森林火灾的起因往往是复杂的,不同的火情需要针对性的灭火方案和灭火设备。无人机可以装载多种类型的灭火剂,并根据现场情况进行使用。

航天科工仿真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无人机灭火系统设计师杨兴光表示,对于森林消防来说,单一的无人机由于载重、处理能力等限制,难以直接有效扑灭火灾。为了消除隐患,将火灾尽量遏制在初生阶段,通过采用无人机蜂群战术,将智能算法注入无人机群,形成层次化布局、协同作战,能够大大提升森林火灾的灭火效能。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02 09: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水文“智”测 防灾减灾护清流
本文转自:绵阳日报无人机、无人船等先进设备“助阵”水文“智”测 防灾减灾护清流本报讯(记者 王何力 尹秦 文/图)近日,在涪江桥水文站,绵阳水文中心工作人员赵磊正在调试无人船,准
2024-04-19 07:56:00
...新在地质灾害防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要充分用好卫星、无人机、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手段,研发普适型智能化实时监测预警装备,提升地质灾害风险评价能力水平,助力基层提升
2024-08-08 04:58:00
...开辟了探索地震监测预测新途径。“翼龙”-2H应急救灾型无人机“翼龙”-2H应急救灾型无人机不仅具备远航程、长航时、大载重的优势,还拥有环境适应强的特点,其可在8-10级风中飞
2023-06-25 01:25:00
成功破译山洪灾害防治密码
...决口险情,该团队成员始终第一时间奔赴汛情一线,应用无人机组网观测、卫星遥感等新技术,获取大量实时、精准的现场资料,有效支撑了险情处置、灾情研判、堤防巡查、灾后评估等工作。在2
2024-05-21 04:56:00
“人人讲安全 个个会应急——着力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青岛地质院开展“防灾减灾”系列主题活动
...随后,应急救援队迅速行动,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测绘无人机、车载三维雷达系统、新型大深度地质雷达等多手段观测勘察,对受灾区进行稳定性评估,排除险情。在整个应急处置过程中,队员之
2024-05-12 15:33:00
...密,没法人工打药。还好县里植保站调来了5架植保机,无人机打药是又快又省事!”看着无人机飞防作业,衡水市景县安陵镇的粮食种植户张洋连连称赞。衡水市景县农业农村局植保站站长蔡晓玲
2023-08-15 10:43:00
多措并举,山东省地矿局严防地质灾害助力防灾减灾
...6-8月份,联合山东高速集团,采用卫星遥感、人工巡检及无人机航拍等技术手段,对省内相关高速公路、铁路沿线50米范围内区域,开展了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并完成了高速公路沿线50-1
2024-11-19 11:59:00
...星观测技术提前预警;大数据、人工智能提供智慧方案;无人机、动力舟桥、遥控智能挖掘机等“黑科技”硬核救灾……从建筑材料、监测预警、智能装备等,全面培育发展防灾减灾救灾领域的“新
2024-06-18 11:26:00
护航世运,五度穿云!“海燕”无人机完成关键气象保障任务
...省气象局部署下,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自主研制的海燕Ⅱ型无人机已高质量完成了5架次成都世运会气象保障任务,成功获取关键气象数据,为赛事精准预报提供重要支撑。据悉,世运会赛事举办期间
2025-08-12 20:21: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
9月8日,一位客户神色匆匆地来到行唐联社只里信用社,称需为父母办理社保卡开通业务,且次日就要报送账号用于打款。临柜工作人员接过相关资料
2025-09-18 11:19:00
【儒商巡礼】德州彩诗禾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波: 深耕纺织,“织”出新篇
鲁网9月18日讯(记者 吴美琳)从贸易领域起步,到自建实体工厂,再到打造差异化绿色纺织品牌,他始终以“进取”“守正”“仁爱”为底色
2025-09-18 11:28:00
本报讯 日前,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市场研究与督导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跨界赋能・智创未来”专题研学活动,在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举办
2025-09-18 11:40:00
□ 左 鲤日前,上海博物馆以“清雍正粉彩蝠桃纹橄榄瓶”为原型设计的蝠桃瓶发光冰箱贴引发争议。有网友认为该文创产品的瓶底开孔与发光设计
2025-09-18 11:40:00
当前,人工智能、虚拟现实(VR)、超高清、多模态等新科技,正以“体验重构者”“需求激活者”“边界拓展者”的角色,为旅游新消费注入强劲动能
2025-09-18 11:45:00
第三届#SpainFoodNation峰会推动西班牙美食参与中国市场
近日,西班牙对外贸易发展和投资局(ICEX)携手西班牙农业渔业和食品部(MAPA)在上海举办了第三届#SpainFoodNation峰会
2025-09-18 11:46:00
山东九羊集团携钢铁大模型亮相全省“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工作会议
9月17日,山东省“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工作会议在济南举行。作为“人工智能+钢铁”领域的企业代表,山东九羊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九羊集团)受邀现场演示钢铁大模型应用实践
2025-09-18 12:27:00
浪潮助力四川教育大数据平台荣获IDC中国未来企业大奖·智慧城市特别奖
9月5日,2025 IDC中国未来企业大奖优秀奖名单正式揭晓,由四川省教育信息化与大数据中心主办,浪潮软件技术支持的“四川省教育大数据平台”建设项目荣获“2025 IDC中国未来企业大奖优秀奖”
2025-09-18 12:28:00
“痛金”让年轻人“上头” 黄金消费刮起“二次元风”
消费日报网讯(记者牛夏风)从“痛车”“痛包”到“痛衣”,“万物皆可痛”的风又吹到了黄金饰品上。“吉伊卡哇”联名款、《天官赐福》联名款
2025-09-18 13:17:00
海南三亚信兴超级体验店重装开业 多重优惠惠及消费者
消费日报网讯(记者郑红梅)9月19日至21日,海南三亚信兴电器超级体验店将迎来重装升级后的盛大开业。此次开业活动以“多重优惠叠加”为核心
2025-09-18 13:18:00
深信服AD以技术之力铸业务之基,稳居IDC市场份额第一
近日,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最新报告,深信服AD斩获2025Q2中国负载均衡市场占有率第一。这已是深信服AD连续多个季度领跑市场
2025-09-18 13:51:00
不差钱的腾讯,也开始借钱了?
A时隔四年后,腾讯再次发债,首发点心债。腾讯控股在港交所公告称,于2025年9月16日,公司已与经办人就根据计划发行本金总额90亿元的票据订立认购协议
2025-09-18 09:01:00
从“客户”到“伙伴”,济宁银行全周期金融服务构建财富管理新生态
鲁网9月18日讯济宁银行坚守“金融为民”初心,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完善服务渠道,努力为客户提供更加专业、更有温度的金融服务
2025-09-18 10:53: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林露虹)作为2025厦门国际动漫节配套活动,第三届游戏创业者路演系列活动(简称“游路演”)将于10月29日至30日举行
2025-09-18 08:20: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沈彦彦)近日,厦门市商务局发布2025年家电以旧换新、3C产品购买补贴及家装厨卫“焕新”(智能家居)补贴第六批参与企业的汇总名单
2025-09-18 08: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