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有这样一群科研工作者,他们扎根科技一线,数十年如一日地深耕于防汛抗旱减灾和智慧水利事业;他们合力攻坚科研难题,在山洪灾害防治、防旱抗旱等领域不断勇攀科技高峰。
这群平均年龄仅33岁的科研工作者,来自江西省水利科学院智慧水利研究所,该团队先后获得全国、省级青年文明号及“江西省工人先锋号”等荣誉。4月28日,他们获颁“全国工人先锋号”表彰,荣誉的背后有着哪些动人故事?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何华丹、中国江西新闻网全媒体记者郑周贇/文
坚持不懈
成功破译山洪灾害防治密码
见到江西省水利科学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许小华时,他儒雅的风度、和蔼的笑容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的话语中展现出这群科技工作者深耕水利的“工匠”精神。
江西自然环境复杂,多丘陵山地,水系稠密,汛期暴雨频发,山洪灾害几乎每年都有发生,是历史上山洪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防治任务艰巨。
“山洪灾害的形成机理非常复杂,如何构建防控技术体系,团队曾一度无法突破瓶颈,这也更加坚定了我们要攻克这个重大难题的决心。”作为团队负责人,许小华感觉重任在肩。
为摸清山洪灾害危险区分布“底数”,10余年间,该团队跑遍全省94个县域、1万余个沿河村落与集镇,掌握了全省9728个山洪灾害危险区详细数据,构建了山洪灾害风险防控精细化数据库,实现了危险区动态管理与预警,成功破译山洪灾害防治密码。
得益于他们的努力,江西因山洪灾害死亡人数大幅减少,该团队完成的“山洪灾害风险防控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项目获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这也是全国首个山洪领域省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开拓创新
有效推动科技防灾减灾救灾
“作为水利科技工作者,防洪减灾就是我们的使命与责任。如何运用科技手段让百姓少受旱涝之苦?是我们一直在思索的问题。”许小华真挚平实的话语,道出心系民生的情怀。
无论是2020年鄱阳湖流域发生超历史大洪水,还是2023年丰城市清丰堤发生决口险情,该团队成员始终第一时间奔赴汛情一线,应用无人机组网观测、卫星遥感等新技术,获取大量实时、精准的现场资料,有效支撑了险情处置、灾情研判、堤防巡查、灾后评估等工作。
在2022年鄱阳湖流域特大干旱期间,团队应用自主研发的旱情研判系统和卫星遥感技术,实现了旱情实时监测与“三个10天”预测,助力全省历史罕见干旱结论的精准研判。
在水利防汛防洪科技领域,该团队的“鄱阳湖洪涝灾害风险防控技术体系创建及应用”和“复杂防洪区实时洪水风险模拟与动态评估技术及应用”项目分别获得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
不仅如此,该团队还通过“四进”等系列科普宣传活动,深入基层开展系列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活动,涉及全省1万余个乡村,受益群众超5000万余人次,极大提升了人们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1 09: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