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大众网记者 王悦豪 通讯员 李英华 邱鹏翔 济宁报道
眼下,正值毛木耳种植的高峰期,鱼台县王庙镇昌建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菌包车间一派繁忙景象,工人们正加紧生产,推动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工人们正在包装木耳菌包
近日,走进鱼台县王庙镇昌建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菌包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在各自的生产线上有序地进行套袋、整理菌包、运输等工作。合作社新引进的食用菌绑袋机,有力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和质量效益的提升。据了解,菌包生产从去年11月份开始,1月底前结束,两个月的时间订单生产菌包2200万袋。
“现在我们合作社有5个现代化车间,过去70个人生产5万袋,现在18个人就能生产7.5万袋。设备改造后,大大提高了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鱼台昌建木耳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马汉友介绍。
木耳菌包生产车间
据了解,鱼台昌建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创建于2014年,合作社运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初期建设320个木耳大棚,免费租给木耳种植户,为种植户减轻了经济负担。合作社提供菌包、免费管理技术和销售渠道,形成了集约化生产模式,走出了一条“育、产、销”的发展路子,提高了木耳产量,同时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我们种的大棚是合作社免费提供的,不用我们自己再投资了。我种了7个棚,能装25万袋,一年能收入20万左右,比出去打工强多了。”村民奚志辉说。
合作社不仅为种植户解决了后顾之忧,还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木耳种植、采摘、菌包生产等工作每天可以为1200人提供家门口的就业机会。据估算,仅提供就业方面,合作社每年可为村民增收1000余万元。
“我主要是干套袋的活,一天套一万两千多袋,挣200多块钱。在家干活很方便,还能照顾家里小孩。”村民武红丽说。
经过十年发展,目前合作社占地1500亩,建设700个大棚,种植户102户,总产值达5000万元,成为鲁西南最大的菌种繁育基地。
“我们合作社目前的经营状况非常好,现有社员102户,种植规模已达到2200万袋,产值达到5000万元,全年利润达到2200万元。”马汉友满脸笑容地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2-13 11: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