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以勇敢善战著称。原为公孙瓒的部下,后归刘备。一生征战无数,屡建奇功,后拜翊军将军,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公元二二七年随诸葛亮进攻关中,失利于箕谷,退回汉中,不久病死,享年七十三岁。
《三国演义》在塑造赵云形象的时候,着力表现了他高强的武艺和出众的人品。小说写了他一系列赫赫战功:
刘备被曹军打败于当阳长坂坡,赵云在曹操百万军中七进七出,救出了甘夫人与阿斗。刘备东吴招亲,赵云领军护卫,后拦江截救阿斗,粉碎了东吴挟持人质要挟刘备的图谋,在争夺汉中的大战中,一杆长枪,神出鬼没,赢得了“子龙一身都是胆”这样的赞誉和“虎威将军”的美名。小说还大胆虚构了他在年过七十的时候随诸葛亮出征,在凤鸣关联斩曹魏五员大将的光辉事迹。正如沈伯俊先生指出的那样:“赵云年龄小于刘、关、张,此时应为六十岁左右。
但为了突出他老当益壮,作者不惜给他增添了若干年岁。尽管历史上真是的赵云年龄已经不可考,但此次战役距当阳之战不过十九年,如果此时的赵云年过七十的话,长坂坡救阿斗的时候他岂不就已经是年过半百的老将了?
赵云是《三国演义》中与诸葛亮一起最受读者喜爱的人物。不仅因为他的英勇,同时还有他一身的智慧与胆量。霍雨佳先生认为,《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中,大多都是一分为二的,只有两个是特列:一个是只有缺点没有优点的董卓,一个是只有优点没有缺点的赵云。
历史上的赵云与《三国演义》的记载最大的不同在于,历史上并无“五虎上将“这一封号,而赵云仅仅是杂牌将军!刘备所册封的只有四大将军是前将军关羽、左将军张飞、右将军马超、后将军黄忠,相比而言,赵云的品级是要低于这四位的。只不过,《三国志》中有《关张马黄赵传》,罗贯中便据此虚构了“五虎上将”的头衔。而在《三国志》中,赵云的传记也是位居第五的,演义中将他在五虎上将中的地位排在第三,完全是出于对他的喜爱。不过小说中,也残留有史书内容的痕迹。
忽报张昭自建业而来。权召入问之。昭曰:“今主公损了关公父子,江东祸不远矣!此人与刘备桃园结义之时,誓同生死。今刘备已有两川之兵;更兼诸葛亮之谋,张、黄、马、赵之勇。备若知云长父子遇害,必起倾国之兵,奋力报仇,恐东吴难与敌也。”(《三国演义》第七十七回)在张昭口中,除了关羽之外,其余四位将领的排序成了张、黄、马、赵,因为不是在叙述蜀汉方面,所以作者不经意间写出了赵云排在末尾这一事实。
在作品中,赵云不仅是武艺出众,还是一位深识大体之人,刘备刚刚平定益州时,打算把益州的有名田宅分赐诸官,赵云及时进谏:“益州人民,屡遭兵火,田宅皆空;今当归还百姓,令安居复业,民心方服;不宜夺之为私赏也。”(《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刘备为给关羽报仇,打算兴兵伐吴,赵云又提出:“国贼乃曹操,非孙权也。今曹丕篡汉,神人共怒。陛下可早图关中,屯兵渭河上流,以讨凶逆,则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若舍魏以伐吴,兵势一交,岂能骤解。愿陛下察之。”(《三国演义》第八十一回)两次进言,写出了赵云的远见卓识。而前一次刘备欣然采纳,后一次刘备置之不理。而最终结果却完全不同。也从客观上看出赵云的意见是多么正确。
小说中的赵云,事迹不合于史籍的很多。比如长坂坡只身救后主是确有其事,但并非像《三国演义》写的那样精彩刺激。而取计桂阳、据守汉水、截江夺阿斗、激战凤鸣关等情节或者于史无据,或者只是在史书的只言片语基础上的虚构。不过,“史料少,历史演义小说的作者进行艺术虚构的空间自然就比较大了。但怎样虚构,虚构的目的是什么?作为《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不能不慎重考虑重塑赵云形象的文化价值取向,力求将中华民族崇尚的忠、勇、仁、义、礼、智、信等诸多美德集于赵云一身,使之成为后世将帅的楷模。”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09 10:45:3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