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大皖新闻讯 10月31日8时11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介绍,7时21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发出返回指令,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之后,飞船返回制动发动机点火,返回舱与推进舱分离,返回舱成功着陆,担负搜救回收任务的搜救分队及时发现目标并抵达着陆现场。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搜救分队装载的机载卫星通信设备是由中国电科38所自主研制的ka频段卫星终端设备,其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传输距离长、信号带宽宽、机动性强等优势,实现直升机机载终端设备的语音和数据通信,第一时间将东风着陆场的实时高清视频和多路语音通过卫星传回任务指挥大厅,实现了东风着陆场与指控中心的实时通信。
从2011年到2023年,从神舟八号到神舟十六号,中电博微和中国电科38所机载搜救通信保障团队没有缺席,每一次都能顺利完成既定任务,迎接航天英雄回家。这十二年,该机载搜救通信保障团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持之以恒地保障好每一次载人航天搜救任务,守护着我们的航天英雄顺利返乡!
神舟飞船返回舱从太空中返回地面速度很快、时间很短,而测量雷达只能从地图上了解到飞船返回舱的实时位置,地面上最先肉眼找到飞船返回舱的是直升机搜救队,装载在直升机上的“眼睛”正是中继卫星通信终端,它让直升机成为 “火眼金睛”,第一时间看见、捕捉到飞船返回舱的实际情况。
为什么我们不能拿一部手机去直播返回舱回家的盛况呢?通常,手机用来直播上网的都是地面移动通信,需要一个个基站建立彼此的连接,让我们能看见彼此。为避免对人员居住区域造成影响,载人航天工程在选择飞船着陆地点时,通常选在戈壁草原等无人区。广袤无边的无人区,可想而知,在那样的特殊环境下,像手机这样的普通通信终端就成了一个“看不见的瞎子”,此时,作为直升机载的卫星通信终端便挺身而出!
飞船返回舱着陆后,如何在无人区中,迅速找到小小的返回舱成为载人航天任务的最后考验,如何实时掌握返回舱在返回过程中的状态信息?如何将过程信息第一时间传输到指控中心?如何在着落区域较大的范围内及时搜索到返回舱?这关系着飞船返回舱内航天英雄的生命安全、也关乎整个载人航天任务的成败。
直升机载中继卫星通信终端是针对载人航天工程自主研制的一款高速卫星通信设备,安装于搜救直升机,用于着陆场搜救通信保障。在直升机舱外安装的是机载的天线系统。天线,顾名思义,信号发射、接收的装置平台,安装在直升机的尾翼部分,是整个中继卫星通信终端的重要组成部分。怎么样保证直升机在飞行的过程中建立可靠的通信链路,让直升机的“眼睛”看得清清楚楚,这就需要天线实时高精度对准卫星,这对天线系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对于直升机舱内的卫通终端设备来说,比较复杂多样,较为关键的两个系统是伺服控制系统和信号处理系统。伺服控制系统简单来说就是由于直升机在飞行过程中会产生位置和姿态变化,伺服控制系统可以自动获取直升机在飞行过程中的位置和姿态信息,不断调整天线指向,使天线一直对准卫星,保持通信链路畅通,保持直升机“眼睛明亮”。信号处理系统主要负责对视频和语音等信息进行处理,把业务信息变成信号,然后通过天线变成发射到卫星的电磁波信号,同时,天线接收卫星发来的电磁波信号,通过信号处理系统还原出指控中心的语音和指令。在多个系统共同努力下,茫茫无人区里的直升机从一个看不清的“盲人”变成了一个稳定可靠的“火眼金睛”,观众也能从各个平台通过这双“眼睛”观看到飞船返回舱回家的最后一里路。
大皖新闻记者 殷志强 马杨
编辑 彭玲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31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