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侯春胜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城北院区创面修复与烧伤整形科主任医师
门诊来了一位14岁的年轻患者,小玲。她是个爱美的姑娘,一个月前在街边小店打了耳洞。但耳洞并没有如她期待的那样顺利愈合,反而持续流脓,疼痛难忍。
情急之下,小玲的母亲想到了“民间偏方”,将茶梗插入耳洞试图“吸脓”。结果,不仅没有缓解症状,茶梗还意外地留在了耳洞里,拿不出来,导致感染进一步恶化。小玲来门诊时创面已经严重感染、流脓。
在检查中,我从她的耳洞中取出了几粒碎茶梗和一个耳钉的硅胶帽。小玲的耳洞直径约3毫米,肉芽组织增生活跃,显然已经遭受了不小的创伤。经过仔细的清创处理,伤口逐渐开始恢复。
我发现打耳洞这件事看似很小,其实存在不少误区。
误区一:认为打耳洞很简单,随便找个地方就行。
打耳洞的方法直接影响愈合效果。小玲的耳洞可能是通过激光烧灼的方式打的,这种方法会导致局部皮肤缺损,阻碍上皮化,从而增加感染和瘢痕的风险。理想的打耳洞方式应是通过穿刺形成一个小洞,内壁迅速上皮化,以减少感染和瘢痕的可能性。
我强烈建议大家选择正规机构进行打耳洞,确保操作人员经过专业培训,工具严格消毒。街边小店的卫生条件、操作技术差异很大,如果打耳洞的器械未经严格消毒或操作过程不规范,可能会感染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引发耳部感染等疾病。
误区二:感染后用“民间偏方”处理。
打耳洞后的护理非常重要。除了保持耳部清洁干燥外,还要定期用碘伏等消毒剂对耳洞及周围皮肤进行消毒,并轻轻转动耳钉以防止其与皮肤粘连。同时,要密切观察耳洞有无红肿、渗液、疼痛等异常情况,如有问题应及时就医。
民间偏方往往缺乏科学依据,可能引入更多细菌或造成物理损伤,因此不建议使用。像小玲这样用茶梗吸脓的做法,不仅无效,反而加重了感染。
误区三:认为耳洞流脓是正常现象,不用管。
耳洞流脓是感染的明显信号,需及时处理。如果忽视,可能导致局部瘢痕化,甚至形成瘢痕疙瘩(俗称“疤痕增生”),严重影响美观和健康。
打耳洞后一定要进行科学的护理。每天用生理盐水或医用消毒液清洁耳洞,避免用手触碰;避免耳洞沾水,洗澡时可用防水贴保护;定期轻轻转动耳钉,防止粘连;选择合适的耳钉,如医用钢、钛合金或纯金耳钉,以减少过敏反应。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3-03 11: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