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走出战争23年后,科索沃再度面临危机。连续多日来,科索沃境内的塞族人士持续举行抗议示威。这次危机的导火索看似微不足道,局势却愈演愈烈。巴尔干半岛这个“欧洲火药桶”,又一次被推到危险边缘。
1
2022年12月16日,数百名抗议者聚集在塞尔维亚总统府大楼前,表达他们对科索沃塞族人的支持。
从12日起,科索沃北部塞尔维亚族聚居区内,塞族示威者走上街头,用重型车辆封堵道路,在主干道中搭起露营帐篷。示威者还与警察发生交火,欧盟维和部队也遭到手榴弹袭击,两个边境口岸继续关闭。
此次冲突的导火线是12月10日一名科索沃前塞族警员被捕。该警员被指控参与袭击安全部队和选举委员会的恐怖主义罪名。
时事评论员 何亮亮:
“科索沃境内,塞族绝对是个少数民族,按照科索沃塞族及塞尔维亚政府的说法,他们一直遭受不公正、不平等的待遇。”
此次冲突再往前溯源,来自今年8月的换车牌事件。科索沃当局要求塞族人在两个月内把1999年以前塞尔维亚政府颁布的车牌更换成科索沃当局重新换发的车牌。
另外,所有持塞尔维亚身份证件及护照的人士,则需申请额外文件才可入境,这与塞尔维亚对科索沃入境人士的政策类似。
时事评论员 何亮亮:
“从塞族人的角度来说,这是你想同化我的第一步。所以塞族人以及支持他们的塞尔维亚是不会同意这个要求的。”
2
为表示抗议,11月6日,科索沃约600名塞族公职人员集体辞职,包括地方法官、北部城市市长等,此次被控犯下恐怖主义罪名的前警员也是其中一位,这名警员辞职后腾出来的警队空缺,则由一位阿尔巴尼亚裔警员填补。
塞族官员集体辞职事件发生后,在欧盟主持下,11月21日,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和科索沃领导人库尔蒂在布鲁塞尔会晤,讨论“使双方紧张关系加剧”的车牌争端,然而8小时会谈后,僵局并无突破。
塞尔维亚总统 武契奇:
“我们完全没有达成任何协议,塞尔维亚方面是完全建设性的,我们接受了修改了十次的文本,但是阿尔巴尼亚人方面不想接受任何东西,一秒钟也不想。”
车牌争端的余波又在本届世界杯上再次发酵,11月24日,塞尔维亚足球队在与巴西队进行比赛时在更衣室内悬挂旗帜,声明科索沃是塞尔维亚一部分。11月28日,塞尔维亚队与喀麦隆队比赛前,一些塞尔维亚球迷在赛场外高喊“科索沃属于塞尔维亚”。
截至本周,示威仍在持续,科索沃与塞尔维亚僵持不下,只能依赖第三方调停“解决”。
香港珠海学院 一带一路研究所所长 陈文鸿:
“欧盟不会调停的,它的目的是将塞尔维亚包括南斯拉夫联邦的残余消灭。”
3
塞尔维亚2009年提出了加入欧盟的申请,目前申请尚未通过。而在争端未决之时,12月15日,科索沃当局又正式申请加入欧盟,成为西巴尔干地区最后一个申请加入欧盟的成员,并立下初步目标:试图在2030年加入欧盟。
然而,欧盟内部,西班牙、罗马尼亚、希腊、塞浦路斯及斯洛伐克5个成员国尚未承认科索沃独立,同意科索沃加入欧盟则有更漫长的道路要走。
同在12月15日,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立即发表声明指责科索沃加入欧盟,同时,武契奇引用联合国安理会第1244号决议,要求北约维和部队允许其向科索沃派遣1000名军警以保护当地塞族人安全。这是塞尔维亚首次根据联合国相关决议提出在科索沃部署军队的要求。目前,北约在科索沃尚有3700名维和人员。
时事评论员 何亮亮:
“世界上绝大部分冲突的地区都有联合国的维和部队,只有科索沃的维和部队是北约的,虽然塞尔维亚不是北约的成员国,它也不想成为北约的一个成员国,科索沃想加入北约,也想加入欧盟,但是现在条件不成熟。”
4
局势紧张之时,美国也动作频频。13日,美驻西巴尔干地区特使埃斯科瓦尔与欧盟代表莱恰克访问了科索沃的普里什蒂纳,表示美国不会支持在科索沃部署塞尔维亚军队。14日又访问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对此,塞尔维亚总理布尔纳比奇在推特上抨击道:“埃斯科瓦尔一人就想代表美国取代安理会,和欧洲政客一起,试图废除安理会第1244号决议。”
香港珠海学院 一带一路研究所所长 陈文鸿:
“美国是北约的灵魂,北约东扩,将塞尔维亚周边的国家变成了北约国家,设立武装,譬如美国在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都有军队,所以对塞尔维亚是一个围堵。”
目前,塞尔维亚尚未向俄罗斯求助。俄罗斯外交部12月12日表示将根据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帮助塞尔维亚捍卫其在科索沃的合法利益。同时,俄罗斯声明,美国应为科索沃政治以及安全局势恶化负主要责任。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 白伊维:
“在科索沃问题上,俄罗斯是塞尔维亚在国际舞台上的有力支持者,尽管有很多人,特别是来自科索沃方面,他们甚至称塞尔维亚是俄罗斯在巴尔干地区的特洛伊木马。”
巴尔干半岛三面环海,位于亚得里亚海、地中海和黑海之间,是东欧和中亚的十字路口,历史上各方势力缠斗,战火频仍,又被称作欧洲大陆“火药桶”。
虽然科索沃战争已经过去23年,但留下的导火索却并未拆除。如今俄乌战事销烟未散,外界对欧洲 “火药桶”的担忧更与日俱增。
香港珠海学院 一带一路研究所所长 陈文鸿:
“但问题是,这次科索沃和塞尔维亚的冲突是西方做出来的结果,与塞尔维亚无关,始终是西方角力的问题。”
5
巴尔干半岛地处欧洲东南隅,向来存在诸多矛盾,其中既有宗教矛盾,也有领土争端,素有“欧洲火药库”之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也在这发生。
6世纪末、7世纪初,斯拉夫人中的一支──塞尔维亚人,从中东欧南下抵达科索沃地区。他们与当地人融合,形成一个南部斯拉夫民族。而科索沃一词也来源于塞尔维亚语,意为“黑鸟的土地”。
而阿尔巴尼亚人的祖先则是巴尔干半岛上的伊利里亚人。远古时期,他们生活在科索沃地区,后来归顺古罗马帝国,信奉基督教。
15世纪末,奥斯曼帝国征服塞尔维亚和科索沃,开始长达五个世纪的统治。为了不交赋税和提高社会地位,阿尔巴尼亚人改信伊斯兰教。而不愿改变宗教信仰的塞尔维亚人被迫离开科索沃,附近地区的阿尔巴尼亚人迅速填补了当地的人口真空。到了18世纪,阿尔巴尼亚人已成为科索沃地区的民族主体。
时事评论员 何亮亮:
“奥斯曼帝国全力在推广伊斯兰教,做的最成功的就是阿尔巴尼亚,因为阿尔巴尼亚是一个相对孤立的山谷,它的语言、民族跟巴尔干其他地区不一样,比方说同样是巴尔干地区,为什么奥斯曼帝国统治塞尔维亚?但是塞尔维亚人他们信东正教,它没有因此就改信伊斯兰教。”
6
二战结束后,科索沃重归南斯拉夫,铁托政权将科索沃设立为塞尔维亚的自治区,并给予当地阿族人地方自治。
时事评论员 何亮亮:
“南斯拉夫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就是铁托,他本身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他奉行的是共产主义,但是他却能够把克罗地亚人、塞尔维亚人,把斯洛文尼亚人,还有黑山等等,把天主教、伊斯兰教还有东正教的人,给融合在一个南斯拉夫大家庭里。”
20世纪60年代中期,科索沃经济发展依然缓慢。1957年,当地的社会总产值仅仅是南斯拉夫平均水平的42%,1962年更下降至33%。
1980年,铁托去世,以独立为目标的科索沃民族主义运动逐步兴起,并得到阿尔巴尼亚的支持,阿族与塞族的矛盾日益尖锐。
时事评论员 何亮亮:
“铁托去世之后,这个国家就开始出现民族矛盾,一位大人物不是只有铁腕,也有融合,也有柔性的手段。总之他活着,能够维持同盟联盟,但是他不在了,联盟慢慢就崩溃了。”
1981年,科索沃阿族学生举行大规模示威并导致流血冲突,七人死亡,超过四千人被捕。1989年,塞尔维亚领导人米洛舍维奇取消科索沃省的自治权。1996年,阿尔巴尼亚族激进分子成立“科索沃解放军”,以暴力手段推进独立运动。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 白伊维:
“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这支科索沃解放军的成立,才真正开始让事情更接近战争。”
7
面对阿族人的反抗,以米洛舍维奇为首的南联盟和塞尔维亚,派遣塞族军队和警察进驻科索沃。1997年以后,科索沃地区冲突不断,约30万人流离失所,沦为难民。
时事评论员 何亮亮:
“米洛斯维奇为人比较强硬,塞族的军队有屠杀,克罗地亚还有穆斯林的军队也都有类似的行为,可以说是兄弟相残。”
1999年3月24日,科索沃战争爆发,整场战争维持了78天。北约在美国的牵头下,出动超过一千架次飞机,对南联盟进行轰炸,超过两千名平民死亡。
1999年6月10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1244号决议》,成立科索沃特派团,并授权派驻当地,作为临时行政机关;南联盟军警被逼撤出科索沃地区。
2008年2月17日,科索沃议会通过独立宣言宣布脱离塞尔维亚,至今已经获得超过110个联合国会员国的外交承认。但始终无法以独立身份加入北约或联合国。
2013年4月,在欧盟斡旋下,科索沃政府与塞尔维亚政府达成《布鲁塞尔协议》,这是双方就关系正常化所签订的第一个正式协议,但塞政府始终不承认科索沃是一个主权国家。
2022年12月15日,塞总统武契奇要求北约允许塞尔维亚向科索沃派遣上千名军警,以维护科索沃当地塞族人利益。这个“欧洲火药桶”,又一次走到了危险边缘。
科索沃2008年单方宣布从塞尔维亚独立,多年来双方关系一直没能正常化,如今科索沃和塞尔维亚都在申请加入欧盟,欧盟则把承认科索沃“独立”作为接纳塞尔维亚的谈判条件之一,但塞尔维亚是否会接受这种条件或者胁迫呢?
时事评论员 何亮亮:
“乌克兰战争已经把俄罗斯和美国西方的精力牵扯进去了,目前还看不出他想要挑动科索沃和塞尔维亚之间的战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20 19:10: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