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拂晓报
这届学生我从一年级开始带,共两个班,其中一个班我只上课,不担任班主任。那天的英语课,学生正在做单元练习,我巡视时经过小志身边,他抬头对我说:“老师,我没有餐巾纸了。”然后他吸了吸鼻子,大概是因为感冒在流鼻涕。我走回讲台抽取了几张面巾纸递给他。他什么话也没有说,拿起纸巾一边擦鼻子一边看题目,擦完鼻子就继续答题。
我站在小志旁边不走,也不说话。他答完一题,意识到我还没有走,抬头对我说:“那个……老师,谢谢你。”我很认真地回复他“不用谢”。
第二天我再次想起这个场景,认为有必要跟小志家长深入沟通。我不是第一天关注小志。他日常与同学、老师的交往是略有问题的,常常让对方觉得自己不被尊重。虽然他的学习成绩很好,但每学期的期末评优都不能得到足够的好评。
所以我拨通了小志妈妈的电话,开场白依旧是表扬孩子,给家长宽心,然后才进入主题:“刚巧想起前一天课上的一个场景,想跟您沟通一下。”我用轻松、和善的语气描述了昨天的场景。小志妈妈听后脱口而出:“他觉得别人帮他都是理所应当的。”
了解了家长的观点,我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小志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但他已经四年级了,还没有养成接受别人帮助后道谢的习惯,我比较担心。作为一个成年人以及小志的老师,我不会计较他是否道谢,之所以故意在他身边不走,等他说“谢谢”,是想用这种方式委婉地提醒他、教育他。小志总有一天要离开学校,将来走上工作岗位,领导和工作伙伴会欣赏一个有礼貌的人还是没有礼貌的人呢?
其实,孩子身上的不少问题都是从家庭衍生出来的。于是我追问小志妈妈家庭成员之间是否有道谢的习惯,小志妈妈的回答是否定的。好习惯不是训练出来的,而是熏陶出来的。所以我建议小志妈妈避开孩子,回家后召开家庭会议,从今天开始大人之间首先示范互相道谢。然后再当着孩子面,妈妈感谢爷爷每天接送孩子,爸爸感谢妈妈每天把房间收拾得干净整洁,让孩子听见、感受到家人在为彼此的付出真心道谢。久而久之,他会慢慢从对家人开始道谢,进而对同学、老师以及所有帮助过他的人都心存谢意。
最后,我还建议小志妈妈不要对孩子提起我打电话一事,这次沟通不是想给孩子压力,而是希望家长重视这个问题。无论父母还是教师,都希望多年以后为社会培养学业优秀、懂得感恩的孩子。抱怨孩子不懂礼貌或者当面说教并不会让小志养成道谢的习惯,家校协同才能更好地助力孩子成长。
听了我的建议,小志妈妈很激动,而且勇敢承认自己在这方面也有问题,今后会调整自己的言行。
其实,我只是小志班级的英语老师,但我给自己的定义“首先是教师,其次才是英语教师”。课堂内外,除了学科知识的教学,教师还应关注每个孩子作为“人”的成长。我希望学生、家长能够从我这里获取更多的成长建议与支持,而不仅仅是学科知识。知识学习也许会告一段落,成长却是一辈子的事。
■ 沈丽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04 11: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