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沧州日报
任丘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科教融汇 按需培育创新人才
本报记者 赵玉洁 本报通讯员 王洪志 郑朝耀
学生对科技创新项目进行实践测试
任丘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始建于1991年7月,是公办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国家级首批重点职教中心。学校坚持“素质为先、技能为重、就业为本”的办学方针,融中专、职高、中高职贯通培养、技工、成教为一体,目前拥有18个专业,其中,计算机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为省级骨干专业,会计事务、幼儿保育为市级骨干专业。学校不遗余力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
三代师生共研发
专利斩获国赛季军
在任丘市职教中心建校30年之际,学校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一件长20厘米、全金属材质的机械加工部件。
这个名为“虎钳用可调角度辅助夹具”的加工部件,不仅成功申请了国家专利,而且以省赛第一名的成绩出战全国第四届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夺得季军。
它的背后,还隐藏着一段三代师生薪火相传的动人故事。
徐世杰是2019级数控专业的学生,在企业实践中,他发现进行机械零件加工时,经常需要把工件以不同的角度装夹到虎钳上。常规的办法是用组合夹具或专用工装,但是,组合夹具价格昂贵且装卸不便,专用工装费时又费力。于是,徐世杰开始琢磨,能不能发明一个辅助工具来解决这个问题?
带着这个“加工角度难题”,徐世杰找到了专业课老师杨光辉。杨光辉马上想到了当年自己在任丘市职教中心上学时的专业课教师丁红杰,又召集了高向鹏、许浩存、郭百涛三名勇于创新、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就这样,一个由三代师生组成的发明小组诞生了。
那段时间,无论是专业实践课上,还是课间、放学后、节假日,师生几人不是在头脑风暴,就是在画图纸、改图纸、加工零件、组装调试。经过数易其稿、反复调整部件细节,半年后,这款简便实用的辅助夹具终于展现在了大家面前。
成立创新工作室
项目引领激发动力
今年9月,由任丘市职教中心创新工作室自主研发的在线题库和在线考试系统正式上线。经过3个月的稳定运行,如今该系统已顺利完成2万余人次的在线测试任务。
为了不断激发师生的创新和研发热情,2017年学校成立了创新工作室,由省特级教师、河北教学名师王洪志领衔,采取项目、课题引领的工作模式,筛选和孵化创新项目、创新课题,并根据项目和课题的需要选拔团队成员。
创新创业首先立足于教学教研成果的培育。学校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创新工作室的教研课题三获河北省教学成果奖。6年间,创新工作室孵化教师技术专利3项,2个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获得省科学技术厅经费支持,指导学子们在省级和国家级创新创业大赛上屡创佳绩。
深入企业解难题
按需育才促发展
前不久,任丘市职教中心教师高建德再次来到任丘市大藏水厂,对改造后的灌装设备电气控制系统进行技术回访。工厂原先的灌装设备控制系统由普通工业电器控制,不仅生产效率低,而且经常出故障。高建德在深入企业调研时发现了这一情况,通过对灌装工艺以及灌装设备的详细分析,他采用PLC控制系统对原来的灌装设备进行改造,同时对灌装工艺进行适当优化,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设备运行至今再也没有出现电气故障。
在任丘市职教中心,很多老师都会利用业余时间走访当地企业,了解企业的用工需求,帮助企业解决一些棘手的技术难题,提高经济效益。
在助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任丘市职教中心还瞄准雄安新区的人才需求。未来在专业建设方面,学校将重点打造3D打印、人工智能和数控加工技术,不断为雄安新区培养和输送技术型基础人才。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25 12:45:5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