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詹继成 任志芳
夏至时节,定南县龙塘镇湖江村灵芝种植基地,溪水潺潺,一垄一垄地块上冒出朵朵小伞似的灵芝,只见工人们挽起裤腿,俯着身查灵芝的长势。
“灵芝,俗称芝草、仙草,是一种药食兼用的菌类,营养价值较高,市场前景好。”该基地负责人刘因其说,湖江村的良好生态环境是灵芝生长得天独厚的条件,2019年投资200多万种植了32亩灵芝,2个月后这一茬灵芝就可采收了,预计今年灵芝收入可达上百万元。
小小灵芝撑起村民致富伞,这是龙塘镇依托生态优势发展绿色农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镇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立足资源禀赋,全力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经济,闯出了一条借“绿”生“金”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在离灵芝种植基地不远处,茂密的林木下生长着成片的草珊瑚。草珊瑚是有极高药用、食用及观赏价值的一种植物。
胡小红是这片草珊瑚种植基地的负责人,他说,湖江村四面环山,树木葱茏,树木不能砍伐,致使以前村民总是面临守着青山难致富的尴尬,如今,林下套种草珊瑚,不砍树村民也能致富。
“今年是种下草珊瑚的第2年,明年开始就可以陆续采收,待进入丰收期,每亩年产可达1500斤左右,而且是一次种植可多年采收,产业后劲足。”胡小红介绍道,目前基地种植规模达1500亩,同时还吸纳20多位村民务工就业。
“年纪大了,外出找工作不容易,幸好村里有这个草珊瑚种植基地,在家门口就能就业,一天有150元收入,还能照顾家里,在这干活非常好。”谈及在基地务工,村民刘志山满心欢喜。
青山不但育“富路”,也酿造“甜蜜”新生活。
在湖江村,养蜂是不少村民的“手艺”。走进林间的一片空地,只见散布林下的蜂箱传来蜜蜂的嗡嗡声响,时下正是蜜蜂产蜜的旺季,戴着网罩的村民刘友生,小心翼翼地吹开蜜蜂,只见蜂脾上露出金黄欲滴的蜂蜜。
刘友生养了20箱蜜蜂,在村里他养的数量并不算多,但一年下来,他靠卖蜂蜜一年也有近2万的收入。如今,在湖江村,像刘友生这样的蜂农有18户,依靠生态养蜂产业,他们每年都有一笔可观的收入。
青山可望,绿水可亲。近年来,龙塘镇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除了发展“钱”景广阔的特色种养产业,还在农旅融合上下足功夫,让不少村民看到了吃旅游饭的希望。
在刚过去的端午节,龙塘镇洪洲村“东江水驿”景区项目尚未正式运营,但部分已建好的体验项目已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打卡。
洪洲河位于洪州村内,河岸两侧古树参天,远远望去,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铺展田园。正是得益于此,洪洲村“东江水驿”景区项目便应运而生,该项目总投资约1500万元,建有龙鳞坝、观景桥、健身栈道和水上乐园等供游客游玩的设施。
“以前只知道家门口的河水很清澈,没想到,一条河经过‘打扮’,还能成为大家竞相来游玩的景区,这让我们也吃上了乡村振兴的旅游饭。”村民郭振添是脱贫户,家住景区边上,尽管景区还未正式开放,但慕名而来打卡的游客已有不少,端午假期,靠着卖饮料和儿童玩具,他一天的收入过千元。
生态的魅力在乡村,乡村的活力靠生态。从青山到绿水,从卖绿色农产品到“卖风景”,龙塘镇始终把“绿”字贯穿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始终,成为定南县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中的一个生动注解。
2022年,该县大力实施绿色品牌塑造工程,深入实施河(湖)长制、林长制,森林覆盖率稳定在83.07%,获评省级森林乡村3个。同时,将绿色对接产业,生态注入民生,高标准建设脐橙示范基地18个,新(改)造油茶林1.02万亩,成功申报省级林业龙头企业3家,生态优势正源源不断赋能定南的高质量发展。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27 23: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