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投身中国深空探测15年,五次目送“嫦娥奔月”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4-06-26 05:17: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文汇报

嫦娥六号VLBI测轨分系统总指挥刘庆会昨完成自己“最后一班岗”

投身中国深空探测15年,五次目送“嫦娥奔月”

投身中国深空探测15年,五次目送“嫦娥奔月”

昨天,刘庆会完成了自己的“最后一班岗”。 本报记者 袁婧摄 ■本报记者 许琦敏

凌晨三点半观测鹊桥一号,五点多开始为嫦娥六号测轨,直至晚上七点,每隔一分钟向北京发送一个测轨数值……

自5月3日嫦娥六号发射升空至6月25日返回器安全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位于上海松江的天马望远镜与位于乌鲁木齐、昆明、密云的射电望远镜及上海VLBI中心所组成的甚长基线干涉(VLBI)观测网,圆满完成了为期53天的探月测轨任务。

昨天,嫦娥六号VLBI测轨分系统总指挥刘庆会完成了自己的“最后一班岗”。接下来,58岁的他将主动退让半步,“让优秀的年轻人来接班”。

自2009年回国加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刘庆会就成为天马望远镜总体技术组长,后又担任总工程师;从嫦娥二号起,几乎每一次“嫦娥奔月”的测轨,他都担任VLBI测轨分系统总体技术主任设计师;在天问一号奔赴火星的测轨任务中,他接下了VLBI测轨分系统总设计师的任务;在嫦娥六号任务中,他成为VLBI测轨分系统总指挥。

15年间,刘庆会欣喜看到,自己所在的团队成长起一批能挑大梁的年轻骨干,“未来的火星和小行星探测、建设月基VLBI,还有更多星辰大海的征途要靠他们去完成”。

53个日夜时刻紧盯“六姐”行踪

嫦娥六号一路“奔月”,离不开地面庞大的测轨导航系统为其精准定位。

5月3日凌晨起,由我国四台最大间距为3000多千米的射电望远镜所组成的VLBI观测网,就进入了紧张的测轨任务中。VLBI中心所在的上海天文台佘山园区,是这张巨型观测网的总指挥部。

“‘六姐’在地月转移轨道时,我们的测轨任务主要在白天。两周后,月球出现在地球的夜半球,测轨任务也会改到夜间。”刘庆会说,他们的日程表一直根据探测器的飞行阶段而调整。

嫦娥六号任务开始的几天前,刘庆会就搬到了佘山园区。53天任务期间,他有50天都住在离VLBI指挥大厅仅百米之遥的宿舍里,调度整个团队的百余名工作人员,全程参加并见证了嫦娥六号奔月、近月制动、四器分离、落月、采样、月背起飞、交会对接、环月,以及返回地球的全过程。

早在今年3月鹊桥二号发射升空时,VLBI网就停下其他天文观测任务,为这颗中继星“赴任”导航。其间,天马望远镜又接受了一次严格的全面“体检”,尤其对承重约2700吨的关键轴承进行了保养。

过去几年,天马望远镜堪称“劳模”,每年工作时长均超过7000小时,甚至有过一年只休息春节5天的纪录。这次“体检”正是为了保证它以最佳状态迎接长达50多天的繁重任务。

这一次,VLBI测轨分系统团队仅用一个VLBI网就完成了包括鹊桥二号与嫦娥六号在内的多个探测器的测定轨工作。

刘庆会透露,由于嫦娥六号是在月球背面采样,VLBI测定轨需要同时兼顾鹊桥二号中继星、上升器、轨道器等多个目标,还要捎带上天都一号和二号、鹊桥一号等探测器的测定轨。“我们只有一张VLBI网,经常要在一天内观测三个探测器。”由于分配给每个探测器的观测时间不多,就更要求每次观测必须成功。

由于事先对系统软硬件和流程进行了优化,这次执行嫦娥六号任务,团队明显感觉各分系统之间的配合更加默契,“任务要求我们一分钟传送一次数据,其实我们可以做到30秒一次”。

“赶快回国”投身中国深空探测

十几层楼高的天马望远镜下,临近傍晚的风已从5月初的微凉转为江南梅雨季的潮热。沿着望远镜旁的小河,刘庆会常通过散步来缓解连续十几小时工作的疲惫。

在天马望远镜追踪“六姐”身影的日子里,刘庆会的思绪时常飞回到2007年。那时,他正在日本参与“月亮女神”探测器的测轨任务。就在这个日本月球探测器升空后一个多月,中国发射了嫦娥一号。

“赶快回国吧!中国深空探测的机会更多!”几个月后,刘庆会接连收到了时任上海天文台台长洪晓瑜的三封邮件。

身在国外,刘庆会始终有浮萍之感,一直想用自己所学“为自己的国家做点事”。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让他看到了自己广阔的用武之地。于是,他毫不犹豫地来到上海天文台,加入探月工程VLBI测轨分系统团队。

2009年,正值天马望远镜开工,刘庆会担任起了总体技术组长,2013年起任总工程师。如同呵护自己的孩子一般,他从不掩饰对天马望远镜的爱。这台大望远镜,在他的微信朋友圈出镜率最高:春天桃花映衬,秋季余晖洒落,遭遇台风时维护,观测任务中值守……

这一次为嫦娥六号测轨,完成上升器与轨道器的远程导引和交会对接,是刘庆会觉得最值得记录的日子。他在朋友圈中将上升器与轨道器比喻成一对恋人,整个过程从靠近、相拥再到分离,“今后在使用样品的时候,可记起上升器的美丽笑容?”

一次次测轨任务中,刘庆会感到压力最大的一次,是担纲天问一号任务的VLBI测轨分系统总设计师。火星距地球最远4亿千米,以相同的测轨精度,在月球上可能误差不到100米,但用到火星上,误差也许会超过10千米。

无经验可借鉴,设计出的系统却要保证“万无一失”。那一年,刘庆会几乎天天在佘山园区值夜班、睡沙发,半夜跑去看火星,和团队伙伴一起,想尽办法把VLBI时延测量精度最高提升至0.1纳秒左右,比国家要求的还高出1个数量级,最终圆满完成任务。

主动传棒年轻人当好未来后盾

每一回绞尽脑汁,每一次如履薄冰,都会给刘庆会增添几丝白发。不过,令他欣慰的是,在一次次历练中,团队中的年轻人正迅速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骨干。这次嫦娥六号任务中,年轻人担起了执行任务的主力。比如,嫦娥六号VLBI测轨分系统总设计师陈中,从方案设计到任务执行,承担了大量的工作。

在频繁切换观测目标时,有的切换操作要在几分钟内准确无误地完成,这对系统可靠性和值班人员专注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夜间值班,年轻人更是经受住了考验。”他说,通过大家的努力,最终圆满完成了所有任务。

“以后,VLBI测轨分系统总指挥和总设计师的岗位要让年轻人来历练,我会当好他们的后盾。”刘庆会说,自己因心脏病已两次安装支架,如今河边散步也常感步履蹒跚,“我做好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但中国的深空探测事业还在不断向前”。

刚回国时,刘庆会与现任上海天文台台长沈志强一起,与一批年轻的硕士、博士组建起团队。转眼十几年,这个曾经青涩的团队中已经走出了11位优秀高级人才——李斌已出任长白山40米射电望远镜总工程师,王锦清则担纲日喀则40米射电望远镜总工程师,赵融冰编写的“全能”控制软件已用于十多台射电望远镜,仲伟业入选上海市英才计划……

每次看到这些年轻人的身影,刘庆会就觉得未来可期。转回身,他又走进VLBI测轨分系统的指挥大厅。他说自己已站好最后一班岗,这里将有更多年轻的身影,继续书写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6 09: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嫦娥六号月球样品首次开放!嫦娥七号、八号有新进展
...工程研制队伍分别介绍了嫦娥七号探测器系统、有效载荷分系统的研制情况,科学研究团队介绍了6个科学目标研究的进展情况。分会场结合前期科学相关研究取得的成果和进展,对有效载荷的定标
2024-11-07 14:42:00
...数传子系统、测距测速敏感器,为中继星提供的中继通信分系统、天线分系统及测控分系统等重要产品设备是嫦娥四号任务圆满成功的有力保障。为了安全落月,西安分院设计师们在嫦娥三号探测器
2024-01-26 14:24:00
大江东︱嫦娥六号月背采样归来,这个“追月兄弟连”献了哪些宝?
...。利用激光三维成像敏感器提供的地形图像,着陆器导航分系统就可以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自动选取安全着陆点软着陆,完美避坑。”在上海技物所实验室,黄庚华指着桌上的三台激光测量设备样机
2024-06-26 17:01:00
...空阶段,如何保证运载火箭飞行正常?答案来自外测安全分系统脉冲相参应答机,它是运载火箭的“眼睛”。该外测应答机,同样由中国电科十所研制。据介绍,外测应答机等设备与地面系统协同完
2024-05-04 06:17:00
...技含量究竟有多高?探测数据怎么传回来?六大地面应用分系统,能力有所提升嫦娥六号任务地面应用系统的总体架构充分继承前期工程基础,由运行管理、数据接收、数据预处理、数据管理、样品
2024-06-03 01:15:00
...速敏感器、激光三维成像敏感器是嫦娥六号姿态控制(GNC)分系统的重要单机,安装在着陆上升组合体上,在着陆下降段开始工作,持续为着陆导航分系统提供相对于月面的距离、速度信息,以
2024-06-02 23:18:00
...样品转移、深空测控网、月球样品科学研究等环环相扣的分系统项目组成的多学科高技术集成的、复杂的、规模庞大的系统工程。中国航天人秉持着“一盘棋”的思想,加强跨部门、跨领域的协同合
2024-10-08 15:16:00
中国长白山4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启动建设 将形成3800公里“等效口径”
...牵头建设的探月工程四期嫦娥七号任务测控系统VLBI测轨分系统获得国家正式批复,其中包括在西藏日喀则、吉林长白山建设口径为40米的大型射电天文望远镜以及配套观测站。至于长白山4
2023-10-11 15:06:00
中国载人登月发展稳步推进,这些关键技术已获突破
...面着陆器进行无人飞行验证阶段,通过实际飞行验证关键分系统的可靠性和总体方案的可行性;如果第二阶段任务一切顺利,随后我国载人登月计划将进入到第三阶段,也就是实施真正的载人登月飞
2023-06-08 10:44: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
出海再提速!锦江酒店(中国区)宣布旗下7天酒店出海,同日签约10个项目
锦江酒店(中国区)规模化出海再次迎来关键节点。10月31日,其于深圳正式宣布,国民品牌7天酒店将进军东南亚市场。这是继今年8月底
2025-11-01 10:02:00
10月28日,亚洲国际动力传动与控制技术展览会(PTC ASIA 2025)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启幕。近1800家海内外知名展商齐聚
2025-11-01 07:03:00
正式发布!视源股份牵头制定《娱乐用车载显示系统图像质量技术规范》团体标准
2025年10月23日,在全国音频、视频及多媒体系统与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42)商用显示标准研究组第六次全会暨标准研讨会上
2025-10-31 08:20:00
中感集团煤仓安全综合解决方案亮相中国国际煤炭采矿展,以系统性创新重塑矿山作业安全
在北京举行的第21届中国国际煤炭采矿技术交流与设备展览会上,中感集团创新展示的“煤仓安全综合解决方案”引发行业高度关注
2025-10-31 08:51:00
人工智能产业决胜与 Data&AI 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科杰科技于洋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主题演讲
2025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在石家庄国际会展中心开幕。科杰科技董事长于洋受邀出席2025首席数据官峰会论坛,并作主题为《人工智能产业决胜与 Data&
2025-10-31 08:51:00
■加快构建覆盖全域、经济适用、安全可靠的数字技术支撑体系,着力打通数据壁垒与业务断点,促进产业链各环节融通发展■建立功能完善
2025-10-31 09:05:00
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当下,图书馆的角色和功能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究竟什么样的图书馆更“聪明”?近日,第五届长三角公共图书馆发展论坛在上海举行
2025-10-31 09:05:00
Mutual妙趣艺:全球战略+资源整合,打造文娱IP数字资产化标杆
Mutual妙趣艺于2020年成立于美国加州,专注于文娱IP(知识产权)数字资产化领域。公司的核心定位是打造“数字资产领域的AWS”
2025-10-31 10:57:00
鲁网10月31日讯近日,“2025年第四届移动网络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北京盛大启幕。在本次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委托中国信通院权威发布了2024年“全国百城重点区域移动网络质量专项评测结果”
2025-10-31 11:43:00
人工智能(AI)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广西聚焦国家所需、广西所能、东盟所盼,正加快构建一条“北上广研发+广西集成+东盟应用”的特色发展路径
2025-10-31 11:46:00
aigo国民好物成为第32届WCGC全球总决赛官方唯一翻译类供应商——以中国智造共铸无界对话的全球盛事
上海,2025年10月 —— 备受瞩目的第32届世界企业高尔夫挑战赛(WCGC)全球总决赛于2025年10月19日至23日在上海东庄海岸高尔夫俱乐部隆重举行
2025-10-31 11:52:00
让检测全面拥抱AI!科学指南针2025产品服务发布会举行
让检测全面拥抱AI!10月30日,科学指南针2025年度产品服务发布会在杭州举办,来自高校院所、企业、分析测试中心等多方行业代表到场参会
2025-10-31 11:52:00
培育钻定制哪个品牌好?2025最新测评出炉,国产珠宝高性价比领跑榜单
曾几何时,钻石承载着“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的爱情神话,而天然钻石的稀缺性更被赋予了极高的市场价值。然而,随着实验室培育钻石技术的突破性进展
2025-10-31 12:14:00
在企业商旅管理从“费用管控”向“全流程智能管理”演进的关键时期,平台竞争力已不再局限于单一的预订功能,而是延伸至合规风控
2025-10-31 12:16:00
拓竹荣膺《时代》最佳发明,3D打印技术步入主流创新支撑体系
近期,《时代》周刊公布2025年度最佳发明榜单,揭示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在300项突破性发明中,仅有4项被明确标注为3D打印创新
2025-10-31 12: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