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刘天民:深耕“一篮菜”,富裕一方人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5-04-11 10:11: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刘天民:深耕“一篮菜”,富裕一方人

刘天民在大棚里查看作物长势。 (粜粮务村村委会供图)

早上7点,天津市武清区南蔡村镇粜粮务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天民就已经在大棚内转悠,心里盘算当天要办的要紧事。“干农活就得勤快,不多出点力咋行呢?”他笑呵呵地说。

抬眼望去,大棚里,一颗颗鲜红的草莓点缀其间,诉说着丰收的喜悦,一株株嫩绿的青菜舒展身姿,带来了蓬勃的希望。这些大棚蔬菜,凝聚着刘天民的心血与智慧,也是粜粮务村的致富“金钥匙”。

一间大棚,

成为城市“1小时果蔬园”

全村2350亩土地,九成以上都建成了现代化大棚,这是粜粮务村的鲜明特色。

“发展农业,我们村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刘天民介绍,粜粮务村始建于辽代,曾是粮米交易的重要场所,村名“粜粮务”便由此而来。粜粮务村地处京津冀三省市交界处,距离北京、天津市区都是一小时内车程。“这里不仅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也蕴藏着现代农业发展的无限潜力。”

2009年,在外事业有成的刘天民选择回到家乡,“小时候家里穷,左邻右舍没少帮忙。如今我自己生活好了,看着乡亲们还在为生计发愁,心里不是滋味。”正是这份对家乡的牵挂,让他下定决心回村,用行动改变家乡面貌。

搞农业,光凭一腔热血还不够。“起初,我们大规模种桃,但发生了病虫害;后来改种西瓜,又因为品种是‘大路货’,卖不上价。”刘天民的思路逐渐清晰起来,“说到底,还是得靠科技。”粜粮务村与天津农学院、天津市农科院等单位建立联系,精挑细选优质品种,引进自动化育苗设备、无土栽培设备等。

走进草莓大棚,记者惊讶地发现,这里的草莓竟“住”到了离地1米多高的架子上。“这源于我们村的‘黑科技’——基质种植,就是通过人工配制的营养液来满足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养分,属于无土栽培。”刘天民笑着向记者解释,“这种方式种草莓,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率,产出的草莓更加绿色、健康。”

草莓根部还安装有一排排小巧的喷头,正以精准的水量为每一株草莓“注水”。刘天民告诉记者,这是最新的节水灌溉设施,通过实时采集温室内环境和作物信息参数,实现“私人订制”般的精准灌溉。“相较于传统的大水漫灌,使用水肥一体化的滴灌系统,节水率可达50%以上,节肥20%以上。”刘天民说。

路子找对了,效益就出来了。在刘天民的带领下,粜粮务村已成为京津冀都市圈“1小时果蔬园”,每天向北京、天津两地供应新鲜蔬菜水果超过4万斤。2024年,村集体收入达到137万元,村民人均收入突破4万元,村庄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刘天民本人也相继获得“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全国十佳农民”称号。

一个项目,

串起48个村共富梦想

午后,温暖的阳光洒进园区果蔬大棚,47岁的村民张友金正弯腰细心地打理着芹菜。“以前找不到好工作,总是发愁。自从2019年到园区种菜,月月都能拿工资。”他笑着说,“家里买了车,盖了房,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60多岁的村民王文起和老伴儿也在园区务工,他算了一笔账:“我们老两口一年能挣10万元以上,这笔收入对我们普通家庭来说,可真不是个小数目。”

“流转土地得租金,园区务工得薪金。”刘天民介绍,如今园区已安置本村及周边村庄剩余劳动力300多人。“不少家庭都是老两口在园区打工,孩子在外面上班,一大家子一年能挣十几万元。”他感慨道,“这改变了过去农村家庭‘老人在家种地、年轻人出门打拼’的单一模式,让更多家庭实现了收入多元化。”

不远处,4栋排列整齐的小洋楼格外引人注目,这是尚农智谷项目所在地。该项目一期占地14.08亩,总投资约6700万元,是去年武清区首宗成功出让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我们计划将这4栋楼出租,吸引高科技企业入驻,开展农业相关研究。”刘天民介绍,“目前,我们已经与齐禾生物等多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预计5月底正式入驻。”

企业的入驻为村庄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以齐禾生物为例,这家专注于先进技术的公司,能够改良农作物口感。“有的番茄吃起来会带点涩味,我们希望通过新技术,把那股涩味‘去掉’。”刘天民笑着解释道,“通过技术手段改良后,我们会先进行试种,确保口感和品质达标,再进行大规模推广种植。”科技与农业的深度融合,不仅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也让粜粮务村的果蔬产业迈上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台阶。

尚农智谷项目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更成为周边区域抱团发展的“催化剂”。项目建成后,产权由11个镇的48个经济薄弱村按出资比例共同所有。“我们估算了下,年租金能达到410余万元。届时我们会根据各村出资比例分配租金,为经济薄弱村注入持续发展的动力。”刘天民表示,尚农智谷不仅是一个项目,更是一条共同富裕的新路径,让乡村振兴的梦想照进了现实。

一家餐厅,

开启乡村旅游崭新篇章

春日的阳光洒满村庄,一座巨型阳光玻璃房静静矗立,在日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

“这是我们村的‘大运河生态餐厅’,可以同时容纳300多人就餐。”刘天民自豪地介绍道。餐厅以运河文化为主题,墙壁上绘有多幅生动的壁画,重现了昔日大运河武清段漕运的繁忙景象。这一设计不仅丰富了游客的体验,也进一步延伸了大运河畔都市农业的游览链条。

餐厅也是一座室内植物园,满眼都是郁郁葱葱的绿色植物,食客们可以近距离观察植物从播种、成长到开花、结果的全过程。“每到周末,来自天津市区和北京的游客就会过来,先在大棚采摘,然后到餐厅一边品尝美食,一边欣赏植物,既放松身心又充满乐趣。”刘天民笑着说。餐厅自去年国庆节开业以来,营收已突破10万元。

除了餐厅,村里还建有一座科普展馆,展示农业种植知识,并配备儿童游玩设施,深受游客欢迎。

粜粮务村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绿色大棚蔬果产业,正逐步走上乡村旅游的发展道路。“我们村实施了人居环境积分制,通过网格考核评优、奖励环境卫生突出户等方式,调动了村民自觉维护村庄环境的积极性。”刘天民介绍,“我们还明确了网格内保洁员的职责,确保垃圾日产日清,让村庄始终保持整洁美丽。”

漫步在粜粮务村,村道两旁的树枝发出了新芽,大棚里的果蔬在暖阳下茁壮成长,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刘天民站在村口,心中满是感慨:“从一间大棚到一个项目,再到一家餐厅,我们一步步摸索,一步步前行。如今,村庄变了模样,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我也不负当初的选择。”

本报记者 汪秋萍 尹丹丹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4-11 12: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种好都市“菜园子” 鼓起村民钱袋子
...民日报天津市武清区粜粮务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天民——种好都市“菜园子” 鼓起村民钱袋子本报记者 李家鼎见到刘天民,并不容易。一大早,他先是召集村干部一同检查村容村貌,研
2024-05-17 06:49:00
合作经营托起特色果蔬产业富民梦
...起特色果蔬产业富民梦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林单丹刘天民(右一)与粜粮务村村民查看农作物长势。“场面很壮观!我们这最适合无人机过来拍摄。”如今,天津市武清区南蔡村镇粜粮务村村委
2023-07-01 06:08:00
土地入市为发展铺路
...冷库,致富有门路。记者来到武清区南蔡村镇粜粮务村的天民田园,园区中1500平方米的冷库,十分显眼。打开库门,“小鹊登枝”口感番茄、“不知愁”白草莓、萝卜、奶油生菜、黄瓜等果蔬
2024-01-27 05:25:00
想帮助别人,没想到我却受益了
本文转自:鲁中晨报李天民正在献血。 坚持无偿献血16年家人住院多次享受血费减免李天民:想帮助别人,没想到我却受益了“我献血是想帮助别人的,没想到我个人受益这么多。”近日,在滨州市
2024-02-02 07:21: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郭晓龙记者从清风双鸭山获悉,双鸭山市岭东区养老护理中心主任贾天民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2024-05-25 19:39:00
市值超4亿元!山大接受建校以来首笔股权捐赠!来自华熙生物赵燕
...生化药学家、“中国透明质酸之父”——山东大学教授张天民在引领生物科技、生物医药创新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和卓越成绩。此次捐赠的股票数量占华熙生物总股本的1%,对应股数为4,816
2023-10-16 23:04:00
武清首场品鉴会!惊艳味蕾~ 扫码阅读手机版
...家庭农场的桃原味冻桃干、傲然家庭农场的优质蟹稻米、天民蔬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口感番茄等农产品精彩亮相,相关负责人陆续上台,介绍各自产品的特色优势和先进技术。现场试吃、品鉴、交流
2024-01-27 11:37:00
“小民宿”写好“大文章”解密广元朝天民宿产业如何持续破圈
“我2021年到曾家山创作,每年都要居住两三个月,深切体会到这里的民宿不仅独具特色,而且能够满足各种消费群体,到了夏季,常常一房难求……”前段时间,在成都举行的2023年广元市民
2023-06-16 16:35:00
广播剧《台北姑娘》第一集——台北有风,台北有雨,落叶霜天,连角吹寒
...,日本殖民时期的台北“敕使街道”(今中山北路),侯天民父母因反抗日本殖民统治、教授邻居中文,被日本兵杀害。童年的侯天民被明在德收养,后随明在德、明华父女辗转前往上海。因抵达上
2025-05-28 06:35: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中国网11月3日讯 据国家移民管理局网站消息,国家移民管理局11月3日发布公告,决定实施支持扩大开放服务高质量发展10项创新举措
2025-11-03 11:02:00
东南网11月3日讯 近日第二十三届毛竹王评选结果揭晓,共评选出毛竹金奖1名、银奖2名、铜奖3名。通过毛竹王评选活动,将进一步引导永安市竹农提升科学育竹水平
2025-11-03 11:07:00
《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工商界合作郑州倡议》发布
大河网讯 11月3日,第十八届中国—拉美企业家高峰会在郑州开幕。开幕式上,《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工商界合作郑州倡议》以下简称(《倡议》)发布
2025-11-03 11:07:00
架起合作“金桥”!第十八届中国—拉美企业家高峰会在郑州开幕
大河网讯 11月3日,第十八届中国—拉美企业家高峰会(以下简称“中拉企业家高峰会”)在郑州开幕,这场为期2天的国际盛会再次将世界目光引向河南
2025-11-03 11:07:00
厦门召开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暨机关食堂反食品浪费现场经验交流会
垃圾分类成日常 绿色办公看得见我市召开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暨机关食堂反食品浪费现场经验交流会60余家市直相关单位、各区机关事务管理部门负责人深入市公安局多场景观摩
2025-11-03 08:25:00
德州市宁津县津城街道:筑牢三秋防护网 守护群众钱袋子
鲁网11月1日讯(记者 吴美琳 实习记者 费书慧 通讯员 张占朋)当前,“三秋”生产进入关键阶段,上周持续阴雨天气给秋粮收割
2025-11-03 08:25:00
【文化社区建设】德州天衢新区新区服务管理办公室红色书院开展“新新向荣青年说”镇街干部齐宣讲系列活动
鲁网11月1日讯(记者 赵洪斌 实习记者 李安琦 通讯员 谢昕纾)为进一步激活辖区居民参与新区建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凝聚起共建共享的治理合力
2025-11-03 08:28:00
承德为灾区群众筑牢“温暖防线”
确保取暖物资储备充足、电力保障措施到位、燃煤报警装置全覆盖承德为灾区群众筑牢“温暖防线”10月26日,滦平县红旗村村民许勤正在装修一新的家里整理家务
2025-11-03 08:32:00
许俊富:高速刑侦“破局者”
省公安厅高速公路公安局一分局刑侦治安大队负责人许俊富高速刑侦“破局者”10月30日,许俊富(右)与同事在分析案情。 河北日报记者 桑珊摄抓捕
2025-11-03 08:32:00
2025年河北赛事资源策划运营对接洽谈会观察:推动河北赛事经济迈入2.0版
推动河北赛事经济迈入2.0版——2025年河北赛事资源策划运营对接洽谈会观察9月14日,2025京津冀国际铁人三项公开赛在保定易县举办
2025-11-03 08:33:00
记者走基层|北京老书商 香河安“新家”
10月28日,香河县京津冀共享文化产业港“淘知轩”书店内,总经理齐成良(左)正在整理图书。河北日报记者 刘英摄金秋十月
2025-11-03 08:33:00
据秦皇岛新闻网最新消息,2025-2026年度采暖季即将启动,秦皇岛市热力有限责任公司将于11月5日正式供热。为保障广大热用户在今冬明春能享受到稳定供热
2025-11-03 08:34:00
我省建立55个县级儿科质控中心河北日报讯(记者赵泽众)从日前召开的第三届京津冀儿科医疗质量控制管理会议上获悉,近年来,河北省逐步构建省—市—县三级儿科质控体系
2025-11-03 08:35:00
全省生态环境系统推动涉企检查减量提质省市县每级每年度最多入企2次河北日报讯(记者马朝丽)10月27日,从省生态环境厅召开的“规范涉企行政检查
2025-11-03 08:35:00
我省推出“户外在河北”季节性子品牌,玩法多样冬季到河北来玩雪2024年,河北省谋划开展了“户外在河北”系列活动,今年又全面推出“燕赵好山水 户外在河北”品牌和“户外在河北 越野一起来”等10个子品牌
2025-11-03 08: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