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鲁网6月21日讯(记者 吴美琳 通讯员 张钧柯)“现在剪个纸都能学法律,上次志愿者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里邻里纠纷处理,正好帮我解决了家里的小事!”6月18日,在德州市宁津县保店镇山花剪纸产业园里村民张乐乐展示刚完成的法治主题剪纸。今年以来,保店镇将志愿服务深度融入“非遗传承+普法宣传”工作,以剪纸为媒、以志愿为桥,让法治精神在传统技艺中焕发新生机。
“非遗阵地+志愿力量”打造普法“活课堂”
在张长俊特色工作室,非遗传承人张长俊正带领普法志愿者们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主题剪纸作品。“我们把法律条文剪成窗花,志愿者再给大家讲背后的故事。”保店镇依托山花剪纸文化展馆,组建了由非遗传承人、法律工作者组成的志愿服务队,开设“剪纸普法党课”“非遗法治讲堂”等特色活动。志愿者们不仅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主题剪纸创作,还化身“法治讲解员”,在7场党课中为400余名党员、2000余名参观群众现场解读法律知识。如今,剪纸展馆已成为集艺术展示、普法教育、志愿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阵地。
“非遗培训+志愿普法”铺就乡村“共富路”
“培训时志愿者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太实用了,现在我在工坊干活心里更有底了!”参加完剪纸培训的王俊英说。在山花剪纸产业园“普法微课堂”已成常态——志愿者们利用非遗培训间隙,针对性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等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法律知识。通过“非遗培训+志愿普法”模式,保店镇累计开展活动24场,发放资料2000余份,300余名群众在志愿者帮扶下实现就业,人均年增收8000元。志愿服务队还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为工坊从业者提供法律咨询,让法治成为乡村振兴的“护航员”。
“线上线下+志愿联动”织密普法“立体网”
创新打造“线上+线下”双阵地,线上在短视频平台开设山花剪纸账号,志愿者们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案例融入剪纸创作,发布视频357条;线下在黄河大集、百年梨园等景点设立“流动普法点”,志愿者们带领游客参与剪纸问答,赠送法治文创礼品。从校园到幸福食堂,从直播间到旅游景点,志愿服务让普法宣传从“单向灌输”变为“双向互动”,构建起覆盖全镇的法治文化传播网络。
下一步,保店镇将持续探索和实践更加多元化的普法模式,丰富法治文化内涵,积极开展更加贴近群众和生活的法治宣传活动,不断加强法治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责任编辑:霍艳英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6-21 14: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