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开国功臣的悲剧:皇权与个人智慧的冲突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2-06 15:31:00 来源:戏说三国

从夏商周时期开始,古代史就进入了王朝时期,到了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就进入了封建王朝时期。那么在历朝历代中,都会出现开国功臣,无论是秦朝还是汉朝以及其它朝代,都是如此。在历史上,出现了很多朝代,这些朝代已经是数不胜数了。

时至今日,对于古代出现了多少朝代是存在争议的。每个人对朝代的开国皇帝都是不确定的,其次辽朝、金朝等等,这些朝代大部分是没有算入古代史中的,因此也就出现了很多问题。所以每个人对朝代的定义都是不同的。

开国功臣的悲剧:皇权与个人智慧的冲突

更为不好计算的是,在历史上的大乱世中,出现的朝代更是数不胜数。这时候的中原地区就是一个四分五裂的局面,面对这样的局面,朝代的更替也是非常频繁的。所以说历史上的朝代是难以统计的。不过在这些朝代中,每一个朝代都会有开国功臣。

无论是大一统王朝还是乱世中的王朝,都是有开国功臣的。这些开国功臣大部分是没有善终的。朝代的不断更替,出现了很多开国功臣,但是这些开国功臣中,能够得以善终的几乎寥寥无几。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现象呢?

开国功臣的悲剧:皇权与个人智慧的冲突

现如今看来,一句话就可以解释,就是"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人们是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利益。两个人可以成为朋友,但后面却也可以成为敌人,或者与此相反。历史上无论是哪一个朝代,开国皇帝都需要借助他人的辅佐。

开国功臣的悲剧:皇权与个人智慧的冲突

无论是秦始皇一统六国还是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他们都不是一人能够建立天下的,反而是有一群谋士和武将共同辅佐。刘邦建立西汉之后,开始论功行赏,这时候的开国功臣韩信万万想不到,自己的人生竟然会在西汉建立之后走向了死亡。

开国功臣的悲剧:皇权与个人智慧的冲突

众所周知的是,韩信最终被吕后和萧何设计害死。在这样的过程中,刘邦肯定是授意了吕后,之后吕后才敢害死韩信。否则一个妇道人家,敢在刘邦在位期间铲除西汉的开国功臣?这显然是不可能的。由此说来,这肯定是刘邦授意的。

开国功臣的悲剧:皇权与个人智慧的冲突

明朝的一位开国大将蓝玉,在攻城略地方面可以说他是个不折不扣的杰出将领。可问题是蓝玉与韩信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在为人方面出了问题。韩信一向是恃才傲物,有时候会将刘邦都放不放在眼里,那么蓝玉也是如此。这就给他们的死埋下了伏笔。

开国功臣的悲剧:皇权与个人智慧的冲突

明朝还有胡惟庸,不可否认的是,在朱元璋起义的前期,胡惟庸是最重要的谋士。就连朱元璋自己都承认胡惟庸的重要性要比刘伯温重要。胡惟庸出任宰相之后,开始肆无忌惮了。胡惟庸经常性地不经过朱元璋便批阅奏折,调派军队。最终是免不了惹来杀身之祸的。

开国功臣的悲剧:皇权与个人智慧的冲突

现如今看来,秦朝的开国皇帝秦始皇是非常厉害的,不过在秦朝时期,秦朝的开国功臣大部分都得以善终。比如说秦国的老将王翦是名利双收而又得以善终,其实这是一种做人的智慧。这种智慧是很多开国功臣不具备的。

开国功臣的悲剧:皇权与个人智慧的冲突

历朝历代的开国功臣中,大部分都是不懂得进退的,反而是仗着位高权重开始为所欲为,这就导致了皇帝的忌惮,由此招来杀身之祸。一个人再有才能,也要懂得适时收敛,不然只会招致损失。开国功臣身为皇帝集团中的一员,开国功臣不懂得进退,就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

现如今总结来看,历朝历代中没有得以善终的开国功臣有五个共同点。第一就是功高盖主,让君王感到害怕;第二人际关系较差,伴君如伴虎;第三自敖高调,不知收敛;第四不懂示弱;第五不懂装傻,也就是不懂得大智若愚。

总的来说,这些开国功臣被杀害,主要原因就是威胁到了皇权。"功高盖主"这一词也绝对不是信口说来,能够成为领导者,肯定是有优秀的一面。当我们功成名就时,一定要谦卑谨慎。同时行事小心翼翼,做人如履薄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06 17: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皇权下的生存智慧:功臣如何明哲保身
...可谓是他的福星。然而他们当上皇帝之后,性情大变,对皇权的重视程度,已经超过了想象。功臣们,甘愿为皇帝出生入死,还拥戴皇帝,但皇帝反过来怀疑功臣,理由是功高盖主。这就是民间养狼
2024-03-19 06:18:00
...在某些特殊时期,这种制度似乎又被暗中恢复,特别是在皇权更迭的关键时刻。郭贵妃的殉葬,可能并非单纯因为宗教或传统的原因,更多的可能是新上位的皇帝——朱瞻基,要借此机会剪除潜在的
2024-06-09 15:03:00
傅友德:明朝开国大将的悲剧命运
...让人心酸。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为了子孙扫除障碍,加强皇权,高高在上的帝王却又总让人那么心寒。然而在其位谋其职,历史上的对与错谁又能说的明白。
2024-02-15 19:01:00
刘邦为什么不用韩信去打匈奴,而是选择自己亲自上阵?
...佛在那洁白无瑕的雪花中寻觅着什么答案。在帝制时代,皇权至高无上,任何威胁皇权者皆需铲除。此乃必然之果,却铸就了一个悲剧性的循环。能臣若表现出色,易遭猜忌;表现欠佳,则受责罚。
2024-12-31 08:59:00
杯酒释兵权:赵匡胤的智慧与情义,开创不杀功臣的帝王先河
自古帝王多薄情,帝王为了稳固皇权、加强统治,在顺利登基之后,会对位高权重的功臣大开杀戒,韩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伴君如伴虎,很多人说开国皇帝几乎无义气可讲,但凡他们不开心就会赶尽
2024-02-16 14:08:00
最终究竟是什么让康熙含泪放过了鳌拜
...会遭到严惩,冤案频生。鳌拜的这种行为,无疑是在挑战皇权。作为辅政大臣,他理应协助皇帝治理国家,但他却将自己的利益置于国家之上,肆意妄为。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清朝的声誉,也严重动
2024-04-18 16:34:00
朱元璋与蓝玉:皇帝的冷酷与将领的悲剧命运
...尽管蓝玉曾是明朝的得力干将,但朱元璋认为,为了维护皇权和国家的稳定,他必须果断地采取措施。蓝玉的命运将在历史的舞台上写下新的篇章,而这一章将充满挑战、权谋和决断。在明朝的早期
2023-09-10 01:57:00
李世民登基之后是如何对待那些功臣的
...并不是嫡系不嫡系的问题。而是这个功臣的权力,是否对皇权产生了影响。只要有影响,就算是嫡系也会杀。但李世民却为何没有杀呢?我认为,李世民没有杀功臣,是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原因的。在
2023-06-20 20:56:00
为什么开国皇帝坐稳皇位之后要杀开国功臣
...没有留下。铲除开国功臣也有很大的原因是为了子岁后代皇权的巩固,因为开国功臣的功劳过大,除了开国皇帝可以镇的住,恐怕自己的子孙后代没有办法管理这些开国功臣。害怕自己死后,那些开
2023-04-22 14:0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何谓“山水精神”?如何领会“象外之意”?山水,远超自然景观的有形之身,蕴藏中国文人世代相传的精神追求。何谓中国人的“山水精神”
2025-04-03 11:23:00
菏泽,这座镌刻着千年牡丹魂的芳华之城,自唐宋以来便是文人墨客心驰神往的牡丹王国。当春风唤醒百亩花田,姚黄魏紫次第绽放,菏泽便成了流动的国色天香诗卷
2025-04-03 11:47:00
历史上的今天 | 中国近代女画家陆小曼逝世
陆小曼(1903年11月7日-1965年4月3日),名眉,江苏常州人,出生于上海,中国近代女画家、社交名媛。陆小曼师从刘海粟
2025-04-03 12:39:00
描摹,另一种祭奠
大众网记者 孙顺科 邓慧慧 宁晓洁 威海报道清明节前,走进背倚青山的荣成市革命烈士陵园,百余级台阶引向肃穆的纪念场馆与烈士陵墓
2025-04-03 10:53:00
曾国藩给咸丰帝上了一道折子,惹恼了皇帝,肃顺却告诉他好事将近
爱新觉罗·肃顺,此人在道光,咸丰帝在位期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能臣,尤其是到了咸丰皇帝的时候,对于肃顺更是信赖有加,每每有军国大事之时
2025-04-03 10:55:00
重温英雄故事 缅怀革命先烈丨沂水县四十里堡镇初级中学举行《热血》情景剧展演
为缅怀革命先烈,弘扬英烈精神,4月2日上午,沂水县四十里堡镇初级中学举行《热血》情景剧展演,借清明之际重温英雄历史,了解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
2025-04-03 08:59:00
徐则臣:大运河勾连了历史、现在和未来
近日,根据徐则臣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北上》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在央视一套黄金档落下帷幕。也是从3月起,徐则臣正式升任《人民文学》杂志主编
2025-04-03 09:53:00
南宋孝宗赵眘的精彩人生
宋孝宗赵昚(shèn)(1127年11月27日-1194年6月28日),初名赵伯琮,后改名赵瑗,赐名赵玮,字元永,籍贯秀州(今浙江嘉兴)
2025-04-02 21:57:00
曹操临终前的遗憾,竟然是没有把这四个女人收入自己的后宫
曹操一生喜好人妇寡妻,这是历史上众所周知的事情;为了秦宜禄的老婆杜氏,还惹得关羽极不开心最后离曹而去;为了张绣的婶娘坑死典韦和曹昂
2025-04-02 22:20:00
家训:内外兼修的智慧(读书有味)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韩 昇《良训传家:中国文化的根基与传承》:韩昇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清明时节,人们在缅怀与追思中
2025-04-03 06:12:00
冲冠一怒为红颜:得知初恋女友被人强奸,男子愤怒之下杀死强奸犯
冲冠一怒为红颜:指的是吴三桂和陈圆圆的事情,当年李自成起兵,从吴三桂手上抢走陈圆圆,于是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兵入关
2025-04-02 14:20:00
传世名剑“七星龙渊”:持有者皆王孙贵胄,唐朝后便下落不明
引言宝剑,是中国古代尚武文化的代表性器物。无数的文人墨客都曾写下了关于宝剑的名篇,譬如郭震的《宝剑篇》:“昆吾铁冶飞炎烟
2025-04-02 14:27:00
北宋有八十万禁军,为啥却被几万金兵灭掉?原因让人尴尬
在小说《水浒传》中,梁山好汉林冲曾任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因此许多人认为北宋禁军人数众多。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北宋军力如此雄厚
2025-04-02 14:37:00
菏泽,这座镌刻着千年牡丹魂的芳华之城,自唐宋以来便是文人墨客心驰神往的牡丹王国。当春风唤醒百亩花田,姚黄魏紫次第绽放,菏泽便成了流动的国色天香诗卷
2025-04-02 17:15:00
鲁网4月2日讯清明节前夕,74岁的莫洪文在家人的期盼目光中,整理着装,自重庆市梁平区出发,准备去“看望”四伯。目的地是1400多公里外的泰安市宁阳烈士陵园
2025-04-02 19: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