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开国功臣的悲剧:皇权与个人智慧的冲突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2-06 15:31:00 来源:戏说三国

从夏商周时期开始,古代史就进入了王朝时期,到了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就进入了封建王朝时期。那么在历朝历代中,都会出现开国功臣,无论是秦朝还是汉朝以及其它朝代,都是如此。在历史上,出现了很多朝代,这些朝代已经是数不胜数了。

时至今日,对于古代出现了多少朝代是存在争议的。每个人对朝代的开国皇帝都是不确定的,其次辽朝、金朝等等,这些朝代大部分是没有算入古代史中的,因此也就出现了很多问题。所以每个人对朝代的定义都是不同的。

开国功臣的悲剧:皇权与个人智慧的冲突

更为不好计算的是,在历史上的大乱世中,出现的朝代更是数不胜数。这时候的中原地区就是一个四分五裂的局面,面对这样的局面,朝代的更替也是非常频繁的。所以说历史上的朝代是难以统计的。不过在这些朝代中,每一个朝代都会有开国功臣。

无论是大一统王朝还是乱世中的王朝,都是有开国功臣的。这些开国功臣大部分是没有善终的。朝代的不断更替,出现了很多开国功臣,但是这些开国功臣中,能够得以善终的几乎寥寥无几。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现象呢?

开国功臣的悲剧:皇权与个人智慧的冲突

现如今看来,一句话就可以解释,就是"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人们是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利益。两个人可以成为朋友,但后面却也可以成为敌人,或者与此相反。历史上无论是哪一个朝代,开国皇帝都需要借助他人的辅佐。

开国功臣的悲剧:皇权与个人智慧的冲突

无论是秦始皇一统六国还是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他们都不是一人能够建立天下的,反而是有一群谋士和武将共同辅佐。刘邦建立西汉之后,开始论功行赏,这时候的开国功臣韩信万万想不到,自己的人生竟然会在西汉建立之后走向了死亡。

开国功臣的悲剧:皇权与个人智慧的冲突

众所周知的是,韩信最终被吕后和萧何设计害死。在这样的过程中,刘邦肯定是授意了吕后,之后吕后才敢害死韩信。否则一个妇道人家,敢在刘邦在位期间铲除西汉的开国功臣?这显然是不可能的。由此说来,这肯定是刘邦授意的。

开国功臣的悲剧:皇权与个人智慧的冲突

明朝的一位开国大将蓝玉,在攻城略地方面可以说他是个不折不扣的杰出将领。可问题是蓝玉与韩信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在为人方面出了问题。韩信一向是恃才傲物,有时候会将刘邦都放不放在眼里,那么蓝玉也是如此。这就给他们的死埋下了伏笔。

开国功臣的悲剧:皇权与个人智慧的冲突

明朝还有胡惟庸,不可否认的是,在朱元璋起义的前期,胡惟庸是最重要的谋士。就连朱元璋自己都承认胡惟庸的重要性要比刘伯温重要。胡惟庸出任宰相之后,开始肆无忌惮了。胡惟庸经常性地不经过朱元璋便批阅奏折,调派军队。最终是免不了惹来杀身之祸的。

开国功臣的悲剧:皇权与个人智慧的冲突

现如今看来,秦朝的开国皇帝秦始皇是非常厉害的,不过在秦朝时期,秦朝的开国功臣大部分都得以善终。比如说秦国的老将王翦是名利双收而又得以善终,其实这是一种做人的智慧。这种智慧是很多开国功臣不具备的。

开国功臣的悲剧:皇权与个人智慧的冲突

历朝历代的开国功臣中,大部分都是不懂得进退的,反而是仗着位高权重开始为所欲为,这就导致了皇帝的忌惮,由此招来杀身之祸。一个人再有才能,也要懂得适时收敛,不然只会招致损失。开国功臣身为皇帝集团中的一员,开国功臣不懂得进退,就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

现如今总结来看,历朝历代中没有得以善终的开国功臣有五个共同点。第一就是功高盖主,让君王感到害怕;第二人际关系较差,伴君如伴虎;第三自敖高调,不知收敛;第四不懂示弱;第五不懂装傻,也就是不懂得大智若愚。

总的来说,这些开国功臣被杀害,主要原因就是威胁到了皇权。"功高盖主"这一词也绝对不是信口说来,能够成为领导者,肯定是有优秀的一面。当我们功成名就时,一定要谦卑谨慎。同时行事小心翼翼,做人如履薄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06 17: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皇权下的生存智慧:功臣如何明哲保身
...可谓是他的福星。然而他们当上皇帝之后,性情大变,对皇权的重视程度,已经超过了想象。功臣们,甘愿为皇帝出生入死,还拥戴皇帝,但皇帝反过来怀疑功臣,理由是功高盖主。这就是民间养狼
2024-03-19 06:18:00
...在某些特殊时期,这种制度似乎又被暗中恢复,特别是在皇权更迭的关键时刻。郭贵妃的殉葬,可能并非单纯因为宗教或传统的原因,更多的可能是新上位的皇帝——朱瞻基,要借此机会剪除潜在的
2024-06-09 15:03:00
傅友德:明朝开国大将的悲剧命运
...让人心酸。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为了子孙扫除障碍,加强皇权,高高在上的帝王却又总让人那么心寒。然而在其位谋其职,历史上的对与错谁又能说的明白。
2024-02-15 19:01:00
刘邦为什么不用韩信去打匈奴,而是选择自己亲自上阵?
...佛在那洁白无瑕的雪花中寻觅着什么答案。在帝制时代,皇权至高无上,任何威胁皇权者皆需铲除。此乃必然之果,却铸就了一个悲剧性的循环。能臣若表现出色,易遭猜忌;表现欠佳,则受责罚。
2024-12-31 08:59:00
杯酒释兵权:赵匡胤的智慧与情义,开创不杀功臣的帝王先河
自古帝王多薄情,帝王为了稳固皇权、加强统治,在顺利登基之后,会对位高权重的功臣大开杀戒,韩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伴君如伴虎,很多人说开国皇帝几乎无义气可讲,但凡他们不开心就会赶尽
2024-02-16 14:08:00
最终究竟是什么让康熙含泪放过了鳌拜
...会遭到严惩,冤案频生。鳌拜的这种行为,无疑是在挑战皇权。作为辅政大臣,他理应协助皇帝治理国家,但他却将自己的利益置于国家之上,肆意妄为。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清朝的声誉,也严重动
2024-04-18 16:34:00
李世民登基之后是如何对待那些功臣的
...并不是嫡系不嫡系的问题。而是这个功臣的权力,是否对皇权产生了影响。只要有影响,就算是嫡系也会杀。但李世民却为何没有杀呢?我认为,李世民没有杀功臣,是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原因的。在
2023-06-20 20:56:00
朱元璋与蓝玉:皇帝的冷酷与将领的悲剧命运
...尽管蓝玉曾是明朝的得力干将,但朱元璋认为,为了维护皇权和国家的稳定,他必须果断地采取措施。蓝玉的命运将在历史的舞台上写下新的篇章,而这一章将充满挑战、权谋和决断。在明朝的早期
2023-09-10 01:57:00
为什么开国皇帝坐稳皇位之后要杀开国功臣
...没有留下。铲除开国功臣也有很大的原因是为了子岁后代皇权的巩固,因为开国功臣的功劳过大,除了开国皇帝可以镇的住,恐怕自己的子孙后代没有办法管理这些开国功臣。害怕自己死后,那些开
2023-04-22 14:0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
康熙生父是洪承畴?乾隆、光绪身世也成谜?清史专家:均是谣言
大皖新闻讯 连日来,一则“康熙生父可能是洪承畴”的消息在网上广泛流传,并引发热议。对此,11月7日,大皖新闻记者专访了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2025-11-07 19:5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日前,在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六周年之际,茅盾文学奖与鲁迅文学奖双奖得主、著名作家徐则臣携新作《域外故事集》做客南京世界文学客厅
2025-11-07 07:50:00
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
南京市档案馆物证还原英烈隐秘岁月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吴石烈士户籍卡。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杜文双 摄南报网讯(记者祝东秀苍淑珺通讯员王伟朱亚东)热播剧《沉默的荣耀》凭借对吴石将军潜伏历程的真实还原
2025-11-07 07:50: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嘉祥县孟姑集镇岳楼村的岳氏家祠。这座祠堂始建于康熙二十五年,康熙皇帝为表彰岳峰秀的清正廉洁
2025-11-06 09: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