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贵州:万桥飞架 将千沟万壑“织”成“高速平原”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02-15 15:33: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

贵州:万桥飞架 将千沟万壑“织”成“高速平原”

资料图:在建的乌江特大桥。瞿宏伦摄

中新网贵阳2月15日电 (记者 张伟)贵州作为中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截至目前,建成公路20余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8000公里,已建和在建桥梁近3万座。世界前100名高桥近半数在贵州,囊括几乎所有桥型,是名副其实的“桥梁博物馆”。

初春时节,贵州德余高速公路乌江特大桥进入桥面系施工阶段。乌江特大桥位于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铜仁市思南县和石阡县的交界处,大桥全长1834米、主跨504米,为世界最大跨径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

贵州:万桥飞架 将千沟万壑“织”成“高速平原”

资料图:北盘江大桥。唐哲 摄

乌江特大桥系德余高速键控制性工程。上述公路建成后将切实加快贵州省高速公路网的形成,推进贵州交通强国西部示范省建设,进一步提高贵州省区域交通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推动沿线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带动沿线区域经济发展,有效提高沿线民众生活水平。

地处中国西南腹地的贵州,是西南陆路交通枢纽。地势西高东低,境内重峦叠嶂、沟壑纵横,贵州山地和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93%,喀斯特地貌占61%。“连峰际天兮,飞鸟不通。”500多年前,被贬谪贵州的王阳明曾感叹贵州交通的闭塞。

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了交通畅通在贵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总工程师许湘华说,贵州的地形唯有逢山开隧、遇水搭桥,才能冲出重山阻隔。

贵州:万桥飞架 将千沟万壑“织”成“高速平原”

资料图:大发渠特大桥。瞿宏伦 摄

贵州桥梁建设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贵州现存最早的桥梁为南宋时期的遵义普济桥,为川黔古驿道桥梁。明代葛镜桥堪称地形利用的典范,其为三孔石拱桥,桥在绝壁之上起拱,借江心一礁石下脚,历经400多年,坚固如初,被中国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西南桥梁之冠”。

贵州桥梁还见证着历史。明代彝族女政治家奢香夫人为维护国家统一,建设“龙场九驿”。施工中,部下朵妮为修桥劳累而死,遂以“朵妮”作桥名,至今仍矗立在黔西市。作为滇缅公路咽喉的盘江桥,曾被日寇炸毁,修复后确保了战时物资运输生命线的畅通。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是如今贵州大道通衢的真实写照。以目前世界第一高桥——北盘江大桥为例,其建成通车后,云南宣威城区至贵州六盘水的车程从此前的5小时缩短为1个多小时。

“看到的第一眼如同笔直的巨龙穿梭在云雾间。”骑机车环游大陆的台湾同胞陈文仁途经北盘江大桥时内心震撼不已而感叹,“相当于200层楼高的大桥让我一眼看不到底。大桥连接高山峻岭的北盘江大桥中间没有桥墩,犹如一条巨龙腾空架在尼珠河峡谷之中,行驶其中就像在天上飞一样,特别雄伟壮观。”

在建的贵州六安高速的主要控制性工程——花江峡谷大桥,全长2890米,主桥为跨径1420米的钢桁梁悬索桥,桥面距北盘江的垂直距离达625米,这也意味着该桥建成后将超越北盘江大桥,成为世界第一高桥。

听闻世界第一高桥的纪录将被刷新时,陈文仁说:“有机会一定再去世界第一高桥打卡,带家人和台湾朋友们去领略‘桥梁博物馆’的壮美。”

贵州是中国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桥梁建设在兼顾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中不断创造新的“奇迹”。贵州首座“提篮”式公路桥梁——G320线花鱼洞大桥被授予桥梁界“诺贝尔奖”——古斯塔夫斯·林德撒尔奖。花鱼洞大桥在原桥的基础上进行拆除重建,获得11项国家专利技术、1项省级工法,尤其是中国首创的“边建边拆”的改建方式,成为桥梁改建典范。2021年6月29日,花鱼洞大桥建成通车,实现“水源零污染、景区零干扰、废料再利用、景观新地标”的预期目标。

伴随着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桥梁和不断延伸的公路、铁路,千沟万壑间,贵州已天堑变通途。

许湘华表示,贵州桥梁是贵州交通建设跨越式发展的生动缩影和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显著标志,同时也是贵州走出大山与外部世界进行对外交流的一道亮丽风景和最具自信的独特文化符号。

万桥飞架不仅见证贵州的发展足迹,也映照民众蒸蒸日上的幸福生活。2022年12月15日,仁遵高速公路大发渠特大桥建成通车,大桥与“大发渠”交相辉映,让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的村民们更加便捷地“走出去”,让更多的资源更快“跑进来”,为乡村振兴提供重要保障,也是“时代楷模”“七一勋章”获得者黄大发“一生只为一清渠”奋斗精神的传承。

从万桥飞架看中国奋斗。贵州桥梁不断刷新纪录,不仅见证了国人敢为人先的奋斗精神,还展现了国人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的干劲。万桥飞架,大道纵横,交织起的“高速平原”,为中国内陆开放新高地的贵州汇聚起强大力量,成为奋力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缩影”。(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15 16: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90年沧桑看巨变|乌蒙磅礴壮征程 万桥飞架成“平原”
...遍布3万多座桥梁,全世界前100座高桥近一半在贵州,“万桥飞架”造就“高速平原”,突破山水阻隔,演绎发展奇迹。“最美天空之桥”的平塘大桥先后荣获了古斯塔夫金奖、菲迪克全球工程
2025-01-04 02:23: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贵州省立体式开发桥梁资源万桥飞架 百业兴旺本报记者 黄 娴《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2月29日 第 10 版)“旧说天下山,半在黔中青。”八山
2024-02-29 04:25:00
桥瞰黔景·桥景共生|“世界桥梁博物馆”生成记
...作的歌曲《脊梁》MV发布,磅礴大气的歌曲,唱出了贵州万桥飞架的恢宏与壮美。从秦开“五尺道”到汉通“西南夷”,从明代王阳明发出“飞鸟不通”的慨叹到如今万桥飞架越黔山的交通盛景。
2025-09-27 17:05:00
世界第一高桥,建在哪里?将有多高?
...贵州实现了从“地无三里平”到高速平原的历史性转变。万桥飞架,千沟万壑变坦途;没有平原,贵州人却如履平原。相关报道请看:贵州花江大峡谷建造世界最高山区桥梁——桥高路畅促发展(新
2023-01-28 10:12:00
贵州万桥飞架蕴含的科技力量
...的山地贵州变成了“高速平原”。交通科技创新赋能贵州万桥飞架,使贵州桥梁呈现出“高、大、新、美”的特质,折射贵州交通基础设施跨越发展实现质的飞跃。科技创新成就桥之大黔贵展新颜,
2023-08-18 11:56:00
【聚焦2025科技节】“桥”见贵州“高速平原”建设奇迹
...体。‌作为全国唯一一个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贵州用“万桥飞架”造出了“高速平原”。它们不仅用坚实的身影承载经济发展的重任,也凭借精巧的设计,尽情展现着建造艺术的魅力。“不让一滴
2025-06-04 00:22:00
讲好贵州桥梁故事——《万桥飞架——山水间的人类奇迹》贵州导演组访谈
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 杨婧)这几天,大型纪录片《万桥飞架——山水间的人类奇迹》,在互联网端引发热烈关注,获得观众好评如潮。这部纪录片有什么“好看”?《万桥飞架——山水间的人类奇
2023-10-02 13:57:00
12位代表12张名片,亮出一个奋进的贵州
...,物流车直接开进村。”龙里河大桥 高速平原通四方,万桥飞架越山河。这不仅是地理意义的连通,更是城乡要素流动的“超导体”,让“黔货出山”与“海货入黔”实现同频共振。这不,贵州
2025-03-11 16:36:00
...州日报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动故事纪录片《万桥飞架——山水间的人类奇迹》好评不断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赵相康9月29日,4集纪录片《万桥飞架——山水间的人类奇迹》在贵
2023-09-30 03:10: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期陆续刊发援疆经验做法,供各地参考借鉴。其中包括山西对口支援新疆典型经验做法。科技创新求发展,推进产业援疆提质增效
2025-11-07 08:01:00
我市的国际合作又有新进展!乘着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东风,11月6日,太原市招商引资对接交流会在上海举行,各方嘉宾齐聚一堂
2025-11-07 08:02:00
10月29日,由平安集团驻浙江地区统管党委举办的“绿动钱塘·聚力前行”公益健步行活动在杭州滨江艺术望江台正式拉开帷幕。活动以党建引领为核心
2025-11-07 08:03:00
近日,“2025国际友谊小姐全球总决赛中国行·巡游贵阳站”活动在贵州贵阳落下帷幕,来自世界各地的60多位国际佳丽齐聚贵阳
2025-11-07 05:59:00
江西日报社大江大数据显示,11月5日,大江新闻《问政江西》栏目共计收到帖文198条,其中,丰城市河洲街道办事处、井冈山市城市管理局
2025-11-07 06:50:00
飞线充电、高空抛物、燃气泄漏、电梯故障……这些潜藏在我们身边的安全隐患,往往容易被忽视。为切实筑牢安全防线,破解安全治理痛点堵点
2025-11-07 06:50:00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杨文超)近日,由江西日报社(江西报业传媒集团)、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江西省交通运输厅、江西省农业农村厅
2025-11-07 06:50:00
摘要:当前,数字化转型、知识经济崛起与员工需求多元化对企业内部管理提出了全新挑战。传统意义上,企业行政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相对独立
2025-11-07 06:50:00
宜春守护群众出行“安心路”
近日,宜春市交通运输执法支队直属执法一大队联合江西省交通运输执法局十支队一大队、高速交警四支队五大队、宜春收费站及畅行宜春服务区等多部门
2025-11-07 06:50:00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陈志燕)“以前骑电动车20分钟就能到镇上,现在得花40多分钟步行,稍不注意就会摔跤!”近日,贵溪市塘湾镇金源村村民在大江新闻《问政江西》栏目发帖反映
2025-11-07 06:50:00
南京深入开展“校园餐”专项整治 让孩子的一餐一饭都晒在阳光下□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祝东秀 通讯员赵姜苏日前,记者来到中华中学兴隆校区食堂
2025-11-07 07:49:00
南报网讯(记者许玉洁高洁)近日,在杭州举行的2025全国协作帮扶交流对接活动上,南京商洛对口协作推动打造的“丹凤厨工”“镇安月嫂”两大案例入选全国典型
2025-11-07 07:50:00
从“管企业”向“管空间”延伸全国首个“以房管安”系统在南京上线南报网讯(记者王国俊杨欣通讯员李鸿雁)11月6日,全国首个“以房管安”信息化系统(一期)在南京正式上线试运行
2025-11-07 07:50:00
墨竹工卡文旅推介会在宁举行 宁墨两地携手“资源共享 客源互送”南报网讯(记者李子俊刘安琪)11月6日,第六届“格桑花开·南京墨竹周”墨竹工卡县文化旅游专场推介会在南京举行
2025-11-07 07:50:00
□裴桐金秋时节,在浦口区永宁街道,风吹稻浪,大地金黄,全国首款公证“开镰米”迎来开镰时刻。与往年不同的是,本次收割全程由5名南京公证处公证员现场见证
2025-11-07 07: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