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悲惨无极限,明朝的卫所与军户制度有多黑暗?超乎你的想象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8-20 11:37:00 来源:戏说三国

悲惘无极限,明朝的卫所与军户制度有多黑暗?超乎你的想象。我国古代历史辉煌灿烂,但在明朝统治时期,却存在着一个令人发指的黑暗制度。那就是被朱元璋创立的卫所军户制度。这个制度看似是为了减轻农民的负担,实则将数百万军人及其家属囚禁于无尽的痛苦之中。他们被剥夺了基本的人身自由,仿佛比奴隶还不如。这些可怜的军户们到底经历了怎样的悲惨命运?让我们一探究竟,听听他们的呐喊与控诉。一.军户生而注定:户籍制度的枷锁

咱家是淮安卫所的军户,可怜我九代祖上就是这个命了!自从朱元璋垄断了一家老小的出路,我们便生来就注定成了军户的身份,世世代代当差卒。

最早是祖上一不小心被太监们拽上了战场,就自此一去不复返。从那之后,我们家就永远是军户了,牢牢拴在卫所上。婶儿也是被指婚给人家的军户,未来下一代孩子都得先赶着当童生。

回想朱元璋初年虽有军屯政策出台,也只是为了自己好过,根本无视我们的死活。哪有农民被贬做军户的道理?就这样,他钉死了我们的身份,让我们一代代全家扮演马伽着那无休止的责任。

往事不堪回首啊。我们这些平民怎敢对着官员随意逃离呢?一旦跑路,朝廷非把我们亲眷抓回充数不可。逃也逃不掉那命中注定的宿命,只能任由枷锁将整个家族生生锁死。二.无归无依:逃亡成为唯一出路

悲惨无极限,明朝的卫所与军户制度有多黑暗?超乎你的想象

那些年在辽东边境屯垦的日子,屡屡遭受倭寇袭扰,战火纷飞。我们这些军户拿着家伙钱,在阵前拼死一战,立下汗马功劳。可朝廷却将重赏悉数据为己有,我们这些陷于水火的军士连补给也是捉襟见肘。

当年皇上御笔赐锦旗于我,说是表彰卫所功勋。谁知那锦旗竟成了权贵们狼吞虎咽的借口,我被趁机夺去祖上数代相传的田产,踢打辱骂凌辱。无家可归,无亲无故,只有在大山里逃亡为生。

曾有同袍私下里招我一同逃往山西老家,那儿聚集着不少逃亡军户。只可惜我们刚走出几里,就遭到了军婆追击,我被枪毙,同袍则被活活打死。

从那时起,我就成了唯一的逃亡者。流落于外,靠打零工度日,躲藏于乡野间。一转眼就是几十年,我这把老骨头活着,也只是等待着最后一口气的到来。逃亡固然凄惨无依,却也不失为一条出路,好过留在卫所遭受剥削欺凌。

许多逃亡的同袍就没这般好命运,有的被通缉追击,有的在逃亡过程中冻馁而死。其实我们这些平民本就无处容身,生来就是罪人,被朝廷牢牢掌控人身自由,甚至连死路一条也被剥夺了。三.军户为奴:剥削与惨状无以伦比

在宣德年间,我被派驻守卫京城外围。那时卫所官长对我们虐待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只因为我一时疏忽,就被狠命责打数十棍,浑身是伤。有个官长更是喜欢随手抓起木渎往我头上砸,把我打得头破血流。

我们这些军户就是他们眼里的奴仆,任他们摆布。日夜操练苛役,一点小错小失都会被责打。每个月虽然有俸禄,但早就被官长占去大半,只给我们一些可怜的残羹冷馥。

悲惨无极限,明朝的卫所与军户制度有多黑暗?超乎你的想象

更绝情的是,有谁生了重病或受了伤,卫所里根本没有药品医疗,也没人管。生了病就只能自生自灭,死了连材劳费都无,只能把尸体丢在荒野。

我们出外征战也不给钱,军装军马自费。每回征伐我们往往空手而回,什么劳资也没有。可反过来,就要向我们无度征收田赋。有个挂牌小吏,一年就从我们这里榨取了好几百石粮食。

若有谁敢多嘴顶撞,立时遭到毒打,有的甚至被处以极刑。我有个战友就因为向督抚官禀告军饷被克扣这件事,竟被活活打死。实在是太惨了,我们这些穷鬼不但身不由主,就连生命都不由自己掌控了。

人比禽兽还不如,还不如做个有尊严的奴隶呢!可是就算想逃跑,有谁会再收留我们这些罪人呢?饱受摧残折磨,我们只有在卫所里渐渐凋零,默默听任惨剧上演,生死都被官府掌控。四.妻儿干系:子嗣注定承受家族宿命

我和妻儿原是民户,过着安稳日子。可那一年,我二十出头的独子偷了邻家一把粮食,被告发给了太监,就这么莫须有的罪名,竟被强行征充为新编旗人。

从那以后,我们一家三口便成了军户,被迫迁入驻扎地狼山卫所。儿子入伙后就与我们断绝了音讯,听说是被开除军籍,遭到严惩。我妻儿只能和其他军眷一道,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每隔一段时日,官府就会突然进行查户,将年龄合适的丁壮拉走充军。那些年幼的孩子更是遭殃,被定为"幼丁",长大后就注定当差卒。我们家有个五岁的侄儿就这么被认定,日后也难脱军户的宿命了。

悲惨无极限,明朝的卫所与军户制度有多黑暗?超乎你的想象

更惨的是,像我这样的老军眷,官府对我们彻底放任不管。我们既无法返乡,又难以在外找活计,只能靠化缘为生。妻子不堪贫困操劳,先年就捱不住病故了。我独自一人,年老无依无靠,也时日无多。

我有个远亲家眷,就在上次战阵还平安无恙,谁知转眼间全家被残酷杀害,尸骸无主,这是因为她家的大儿子逃荒出走,惹祸上身。前不久,临终之人的遗言是,但愿来世别再做这穷苦的军户了。

苦命的军户啊,饱受朝廷欺凌和世人唾弃,一旦被征充为军就疏远了亲人,孤立无援。儿女后嗣更被生生拖入这无边的泥潭,永世不得翻身。这是我们生来注定的宿命,是无法改变的命运的枷锁!五.绝望的挣扎:反抗与示威不绝于耳

那是一次舆情汹涌的反抗事件,被后人称为"张家口军户之乱"。当年张家口卫所的军户们,受尽了摧残和剥削,决定豁出去一搏,发起了暴动。

起因是有个不学无术的新任官长,对付军户格外残暴。他利用职权,将属下缉拿手下,绑在所里任意虐打。有的被割去鼻子,有的被打断四肢。我就曾亲眼目睹,有军户被加了枷锁,抬上木驴,遭到暴雨打击,惨死在驿站前。

张家口军户们实在忍无可忍,于是集体起义,将肇事官长团团围住,举起棍棒将其痛殴致死。紧接着,他们烧了官舍,掘开监狱大门,纵放了被关押的同袍。

六七百人骚乱成一团,杀向各官衙门,将卫所焚毁一空。有几十户甚至逃出驻地,准备与朝廷决一死战。消息很快就传遍京师,引起了极大恐慌。朝廷急忙调遣大军赶往镇压,在路上遭到顽强阻拦,双方激战不停。最后朝廷出动了数万师旅,才将叛乱彻底平息下去。

悲惨无极限,明朝的卫所与军户制度有多黑暗?超乎你的想象

这起反抗虽然遭到残酷镇压,但也让统治者看到了军户的不满和愤怒。朱元璋后来不得不下令,减轻了军户们的一些负担。可即便如此,军户制度依旧是个桎梏,我们依然无法摆脱宿命的枷锁。

类似的示威事件其实还有很多,比如宁夏卫所叛乱、德钦卫所暴动等等,无一不折射出军户们的悲惨遭遇。他们用行动昭示天下,我们这些贱民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虽然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但至少体现了一股不屈的精神。

我们绝望地挣扎着,希望能让统治者意识到,我们也是生命,也是人!即便命运如此黑暗绝望,我们依然会用血肉之躯去维护那最后一丝人性和尊严。这就是一个屈辱的民族,用自己的方式展现出高贵的灵魂!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20 14: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唐宋元明清,哪个朝代后期最腐败黑暗?
...皇帝更像是傀儡。农民起义频发,后来被朱元璋给终结。明朝刚刚开国,针对官员的贪污腐败,朱元璋建立了一套惩治腐败的严密法律体系,施展铁腕,用残酷的屠刀和人头打击腐败。在古代中国,
2023-03-03 12:55:00
大明王朝的世袭罔替制度有多黑暗?
今天读到一篇介绍明朝世袭罔替制度的网文,才知道明朝宗室制度之黑暗,难怪明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明朝灭亡势在必然!唯一世袭罔替宗室朝代,明朝世袭罔替皇族圈地有多严重?你们知道历史唯一
2023-06-29 10:49:00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明朝后期军力的衰落呢
明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其历史地位不言而喻。然而,明朝后期的军力却令人惋惜,不堪一击。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明朝后期军力的衰落呢?本文将从政治、经
2024-11-13 19:35:00
大明王朝:对外强硬与残暴统治的矛盾体
...性,但也正是这些制度,最终让大明消失在历史烟波中。明朝最挣钱的职业是什么?应该是服务员,而且是为皇亲贵族服务的服务员。为什么这样说?这和明初一项制度有关。朱元璋为防止宗室篡夺
2023-10-20 22:38:00
1644年,清朝入关,取代大明朝。清军入关之初,面对各地风起云涌的反清斗争,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残酷杀戮和无情镇,压手段,在封建历史上写下了黑暗的一页。不过在大局稳定之后,清朝皇
2023-09-02 16:52:00
朱元璋肃贪失败的原因
引言古时候反对贪污最猛的朝代,就是在明朝初期朱元璋执政的时候。幼年的朱元璋家庭十分贫穷,在他很小就辍学了,在他七岁的时候就开始给村里地主放牛。元朝末年,自然灾害不断,朱元璋的父亲
2024-01-31 21:05:00
明朝末年的政治腐败与东林党的崛起
...些派别褒贬不一,有些派别则被人广泛同情。东林党作为明朝后期党争中的关键派别,在历史上的评价普遍偏正面,民间舆论对这一派别也非常友好。诚然,这和东林党本就属于民间舆论的代表有一
2023-12-12 15:02:00
朱元璋的卫所制问题到底在哪
明朝初年,开国皇帝朱元璋参照隋唐的军事制度“府兵制”,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做出了一项巨大的军事改革,制定了核心制度——卫所制度!这项改革深度影响了明朝将近300年的历史,在明朝的中
2023-07-16 20:04:00
明朝发行的纸币,创下世界面积最大的记录
明朝这个朝代向来都是一个有争议的朝代,其因为铁血的作风而积累了不少的粉丝,不过呢,又是因为其黑暗的政策,极大的贫富差距,而让不少人为之诟病,但是嘛,咱们看历史,向来都得看两面,你
2023-09-09 00:3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