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走进老人“在线精神养老”的真实世界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3-31 05:59: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解放日报

他们用“发博客”这种已被大多数人遗忘的方式,十几年如一日沟通彼此精神世界

走进老人“在线精神养老”的真实世界

周丹旎

走进老人“在线精神养老”的真实世界

视觉中国 本报记者 周丹旎

平日里,在不少线上线下的讨论中,年轻人的挣扎、中年人的苦闷被频繁提起,而老年人显得相对失语。我们习惯性地定义老人,单方面地给予,却很少真正走入老人的内心。

78岁的范先生,是记者在小区偶然邂逅的一位普通老人。现实生活中,他沉默寡言。当衰老、病痛与死亡迫近,当时代的浪头重重打过来,他将翻涌的心事,全数写进18年来的6000余篇网络日记里。透过这些日记,记者闯入一个未曾想象的微观宇宙。那些不为人知的生命片段真实而锐利,揭开了老年群体不曾袒露、不被言说的悲欣,也向人们展示了一份珍贵的、关于“人如何迈向老去”的生命样本。

持续更新的博客

与范先生相识,是在两年前。记者上网搜索沪上景点复兴岛,偶然打开一篇私人博文。该文作者描画岛上神秘建筑内景,又谈到些前尘往事,笔触细腻、引人入胜。再看网站,设计古早、配色老土,似乎还停留在web1.0,实际上帖子发布日期却是新的。

这年头,还有人在更新博客?记者心生好奇,“闯”进这位ID叫“范先生”的网友主页。一看,原来是一位老先生,恰巧和记者同住一个小区。

在这个叫“老小孩”的网站,他笔耕不辍。一位陌生老人的面孔和他的生活,慢慢具象化地浮现在眼前:范先生,今年七十有余,喜欢读书、画素描、听西方古典乐,也喜欢吃四川北路食品店的鸡仔饼,与妻子育有一儿一女。清晨6时半,他会准时携妻子外出散步、买菜。每周三上午,他要去睦邻中心学唱戏。

看到记者的留言,老先生很兴奋,“你是我在网站上遇到的第一个年轻人”。

网络是一个“出口”

范先生说自己应该是最早一批接触互联网社会的老年人。他在60岁退休的第一天,就到打虎山路上的电信营业厅办了宽带,买了一台奔腾486电脑。前不久他发文庆祝自己发帖6000篇,“如果按每篇500字估算,应该有三百万字以上了”。

一位生活里沉默寡言的老人,在网络上“开口”表达,会说些什么?“无非就是生活琐事,柴米油盐。”范先生说,“有时候,心里有些想法或苦闷,不方便讲的、别人不愿意听的,我在这里讲出来,情感都释放了,心里会舒服点。”

和许多年轻人一样,网络是他的一个“出口”。三百万字,一五一十地记录着老人家那些无从道起的欣喜与难堪、酣畅与失意、甜蜜与苦闷。

聊到这儿,记者觉得很多时候,年轻一代并不了解老人:你知道他们为了进一个商场,都要心理建设好久吗?你知道“衰老”真切地在自己身上一天天放大、一点点不可逆,究竟是什么感受吗?你知道他们面对“数字鸿沟”,最害怕的不是不会,而是身边人的目光吗?你知道“父母最需要陪伴”的“陪伴”二字,其实是多么容易被忽视的深度心理需求吗?许多子女只是物质给予,但老人更需要的是精神交流。

成功链接“新新世界”

出入商场,对年轻人而言是稀松平常的事。但范先生说,自己很少走进商场,偶尔踏入,也是为解决内急。因为“像我这样的年纪,走在商场里,周边都是俊男靓女,总觉得自己格格不入”。范先生用“陌生隔离”来描述这种微妙的心理,“豪华新潮的装饰让我时常搞不清南北,总感觉这里是年轻人消费的地方,像我们这样年纪的人在这里有点‘另类’”。

来自外界的审视,似乎进一步挫败了他,“在市中心一家商场,有店员用奇怪的眼光看着我,我心里就有数了”。他没再逗留,头也不回地逃离了。

应不应该?合不合适?年轻人怎么看我?人们的想象和定义,像无数个标签层层附着在“老年人”这个特殊身份上。与“新新世界”成功链接,自然是欢欣鼓舞的事。但在不少一心只顾讨好年轻人的世界里,老人置身其中,局促踟蹰如影随形。

在一篇日记里,范先生完整记录了第一次踏进奶茶店时的小心翼翼。“连锁店,专门卖那种‘珍珠奶茶’饮料。我提议到里面看看,得到老伴的允许。真是年轻人的市面,市场上那么多的‘奶茶店’我从未走进过,更不要说买了。真是‘刘姥姥第一次走进大观园’,一时不知所措。实在不知道买什么品种,看到有一种里面含有巧克力的饮料,在店员的协助操作下勉强完成扫码、选购、付款三步,拿到两杯饮料走出店外,坐在椅子上开始享受甜蜜的滋味。我们一边品尝,一边看店里进进出出的人,感叹自己跟不上形势。”

年轻人的饮料,到底还是让老两口有些“水土不服”。喝下奶茶不久,老伴血压飙升。在日记结尾,范先生无奈地自我调侃:“这是第一次走进这家店喝这种饮料,看来今后也不会去了。”

觉察并应对“老去”

在晚年完成的著作《论老年》中,波伏娃说:“我们不会在刹那之间成为老年人。老年是一种命运,当它逮住我们自己的人生时,它让我们讶异不已。当全体通用的时间流逝导致个人起变化时,会使得我们张皇失措。老年教人特别难以承担,因为我们向来把老年看作异种生物。”

被“老”逮住人生,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从2007年到2024年,整整18个年头的网络日记,忠实记录着范先生从60岁走向78岁的生命历程。日常凡俗的细节中,能看到一位老人如何觉察并应对“老去”。

起初,刚满60岁的范先生没把自己当老人。在公园锻炼的队伍里,他谈笑风生、精力充沛。渐渐地,衰老的感受变得细微而具体。迈向70岁,范先生双手震颤日渐严重,刷牙时最为明显,“手里拿着杯子,里面的水起码要晃掉一半”。近几年,牙齿会毫无征兆地脱落。“牙神经暴露受伤,一点点刺激就会疼痛不已,甚至眼泪也会掉落下来。”后来,连寻常的步行都要花更大力气。从前半小时路程,现在要花三刻钟以上,中途必须停下来按摩一下膝盖,才能勉强走完。

一生钟爱音乐,唱歌却开始力不从心,时常出现五音不全的情况。“是不是老了的缘故?无奈呀!”自小写得一手好字的他,逐渐开始害怕签名,“手抖不听使唤,写的字异常扭曲,我感到相当失望”。

老人就该安于老去?实际上,衰老的降临是如此猝然,往往让人来不及做好心理准备。73岁那年,有朋友建议范先生买根拐杖,以防摔跤。他只当玩笑,“自己毕竟还没有到那个地步”。隔年,他觉得头晕,走路偏了道,不得已第一次拄拐杖出门,偶遇邻居,“羞得面孔涨红”。如此种种,让他惊觉,自己已到了垂垂老矣的境地。

范先生夫妻和睦、儿女孝顺、生活无虞,在外人看来,已是很幸运的那类老人。但想到“以后的事”,他依然会流露出一种凝重。他忧心养老问题,“岁月不饶人,总会到走不动的日子。到那时,怎么办?想到此,心里总有惶惶不安的感觉”。

少年夫妻老来伴,他却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失散”那天。“如果我先倒下,老伴肯定无法独立生活;反之,如果老伴先倒下,我也难以应对。”他特意去养老院考察,垂暮老人的晚景给他留下深深的印象,“他们可能并不穷,但很少有人陪同他们说说话,可谓是独自凄凉”。

“数字难题”冒个不停

世界呼啸向前,衰老,加深了人与时间之间的裂痕,即便是范先生这样一位在生活里生机勃勃、充满好奇心与探究欲、一退休就买电脑上网的人。手机支付刚火起来,范先生心里便起了波澜,“对新生事物小心翼翼的,真的显得‘老土’”。

他让儿媳为自己的手机安装了支付宝,向孩子们讨教使用方法,还安慰自己“慢慢来,每天操作总会逐渐领悟的”。

初次实践很顺利,他在日记里称之为一次“质的飞跃”:“今天早上,在菜场头一次使用‘支付宝’购买豆制品,感慨自己总算起了个头,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开始从现金交易到手机支付了。”

尝到了甜头,范先生信心倍增,决心攻克“共享单车”。儿子远程指导,他一番摸索,成功开锁,骑上车出行了。出行顺利,返程却磕磕绊绊。“一会儿要我办卡,一会儿要我结算,又支付了2.5元,还是打不开锁。请教了客服,弹射出来的消息,我看了也不知如何操作……”复杂的操作界面让人望而却步,范先生却心有不甘,他重新操作,稀里糊涂地,车锁被他鼓捣开了。范先生在日记里兴奋地记录:“喜悦冲走了沮丧,回家的路骑行的劳累好了许多。”

数字世界日新月异,范先生蹒跚学步、气喘吁吁。去某个生鲜超市买菜,“到收银台了,才知道必须用App付钱”,他急得冒汗,好在旁人热情帮忙。出门在外,“数字难题”冒个不停。

但他尽量避免开口求助,因为怕给人添麻烦。“让年轻人帮忙,也是浪费人家的时间,还不知道人家肯不肯。能克服的,我就自己解决。”遇到问题,他留心观察,别人是怎么操作的?然后默默记在心里。手机截屏,就是这样“看”会的,“边上的人‘咚咚’两下,图就保存好了,原来这么简单。”

最触动人的是“陪伴”

第一次向范先生发出采访邀请时,他讶异道:“你一个年轻记者,为什么会对我们‘老小孩’感兴趣?”

范先生和老伴所住的楼栋,邻居几乎都是老人。去采访,要穿过空旷狭长的走廊,未及记者敲门,范先生就敏锐地提前扭开门锁,“我听到你的脚步声”。交谈结束后,他执意要披上外套下楼,目送记者走远。

这么多日记、好几次深聊,最触动人的是他谈到“陪伴”。他会怀念30多年前住老房的日子。儿女环绕身边,一家四口挤在一室半小屋。虽说艰苦,倒也温馨。刚上初中的女儿当了班长,傍晚放学,总是带一群同学冲进家里,又旋风般涌去楼前嬉戏。热闹非凡的画面在范先生脑海留存至今。

现在,孩子们的嬉闹声消失了,屋子里静悄悄。大段空白的时间里,两位老人相对,“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所以,每一次家庭聚会,都是范先生翘首以盼的节日——他会提前很久在日记里预告,仔仔细细地记录自己为聚会所备的菜式,散场后还要品味咂摸好些时日。

有一年春节,女儿、儿子两家人来团聚,那一晚范先生感受到“儿孙绕膝的味道”,看着年幼的孙辈们相拥、嬉戏,“让人感觉有一种久违的童真”。他记述儿女间“说话温暖热烈”,又写下自己事后的懊恼不已:“在短短的不足两小时里,想看想说的事情全部忘了。孩子们走了,我的心也随之空落落的。平时想念他们,而看见了,又没有什么话可以说。”

一位老人看了评论:“太真实了!”

一张虚拟却坚固的网

范先生家阳台窗边,将将容下一人的书桌上,稍显局促地摆着一台电脑、一只鼠标。“键盘在哪?”记者问。范先生一笑,俯身打开书桌抽屉,从书柜取下键盘架到抽屉上。

视力衰退、手抖得厉害,但每天清晨7时,他雷打不动到电脑前坐定。每逢因故上不了网,他会特地打声招呼:“我要暂别几天,再见,朋友们!”回来后又第一时间报到。往来留言的大多是熟面孔,范先生只要看一眼头像就能迅速报出网名,清楚对方多大年纪、住在哪、有什么爱好……

在这里,时钟好像被拨慢了。老人们用“发博客”这种过时的、已被大多数人遗忘的方式,十几年如一日地沟通着彼此的精神世界,共同织就一张虚拟却坚固的网。

成立于21世纪初的“老小孩”网站步履蹒跚走到今天,听来像商业奇迹。但其实背后没什么精妙的商业运作,前年夏天网站经营困难、几近关闭,老人们纷纷捐出养老钱笨拙地扑身营救。有人身在外地,弄不明白手机转账,错拿着微信二维码赶到银行汇款,往返碰壁几次总算成功。36摄氏度的高温天里,范先生乘一小时地铁,将自己的捐款交给负责人。他在日记里的一段话,解释了这场营救:“老人们的生活追求已经不在于吃、穿、用,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温暖。”

这是他们的“在线精神养老”。翻看范先生帖子的评论区,大家交流时互相敬称“您”,许多评论以“问好”开头,句子很长,但标点规范,末了要特地写上“谢谢分享”,附以“身体健康”“家庭幸福”的祝福。与时下网上一些快速、炽热的社交潮流不同,这里维持着一种克制、充满礼数的社区氛围。

在范先生的描述里,大家“君子之交淡如水”。他们身在不同地方,过着迥异的晚年生活,现实中很少见面,却循着一条无形的网线,每日相逢于此。他们中有人这样总结:“我们素不相识,却见字如面。”

前不久,一向活跃的网友“晨兰之珠”断更。大家知道她老伴过世,担心出事,奔走打听,方知她突发急性脑梗塞。寒潮天里,年过八旬的“霜木”和腿伤初愈的“占峰”赶去探望。他们分享自己战胜病痛的经历,开解她“正确对待疾病,勿急,勿躁”,又演示“如何使用手机预约挂号”。两人走后,“晨兰之珠”才发现,药盒里偷偷塞进了1500元。

有人感怀:“人生的下一秒谁也无法预料……我们都年龄不小了,大家多保重,在这里相伴多一些、久一些,让友情与爱温暖彼此。”

两年前,范先生的网友、邻居“双口吕”先生,突然一病不起。床榻上,他强撑起来发帖,向牵挂的网友们告假:“身体状况一天天坏下去,至今快要挺不住了……从今天开始,我不再坚持每天发一篇帖子的习惯,请网友们原谅。”这是“双口吕”留下的最后一篇日记。三个月后,老先生病逝。

范先生在日记里记录了他们的最后一面:病中的“双口吕”已经无力查看网站和手机。范先生将网友们的网名及留言内容,全部抄录到一张纸上,到床前一一读给他听。“我读得慢,他也听得仔细。最后,我将写满网名的纸给他。‘双口吕’小心翼翼地接过,回到床上,慢慢浏览,缓缓地转过身来,将这张纸片压在枕头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31 09: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本文转自:半岛都市报老人在养老院摔伤后病亡养老院应承担什么责任半岛问法热线昨聚焦养老、继承纠纷,两位律师在线为市民答疑解惑 文/图半岛全媒体记者尹彦鑫蒋凯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
2024-01-10 12:01:00
...美”“远亲不如近邻”等观念,也为现代邻里互助、社区养老提供了深厚基础。参看去年入选的社区案例,为老年人提供优质多元服务是个共同点:一日三餐,社区食堂能解决;日常诊疗,家庭医生
2023-02-25 08:46:00
当“老龄化”成为两会热词,哪些观念需要重新思考?
...国两会期间,澎湃新闻对多位全国政协委员、人口学家及养老院长进行了访谈。他们普遍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离不开社会心态的调整和认知观念的更新,如“老年人是社会有机的一份子,而
2023-03-14 09:03:00
“长寿时代”来临,泰康“重仓”武汉
...康展区。泰康保险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陈东升。“做养老、医疗,是我人生、商业生涯中最正确的事。”4月7日,2024年(第六届)世界大健康博览会的“2024健康中国建设”论
2024-04-09 04:22:00
老人患病失能,兄妹仨为谁当监护人闹翻
...人患病失能,兄妹仨为谁当监护人闹翻半岛问法热线聚焦养老继承纠纷,两名律师现场解答市民疑惑10月24日上午,杨帅律师和李秀坤律师在线解答市民疑惑。 文/图半岛全媒体记者尹彦鑫
2023-10-25 00:13:00
养老院床铺护栏没装 94岁老人摔伤半月后离世
本文转自:新民晚报养老院床铺护栏没装94岁老人摔伤半月后离世事发后院方称“养老院不是‘保险箱’”市民束先生向“新民帮侬忙”反映,自己94岁高龄的母亲住进静安区临汾路1513弄45
2024-05-10 15:49:00
102岁老人“闭环式”医养服务“漫游”记
...迎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人民群众对社会医疗与养老服务的需求显著增加。近年来,淄建老年医院通过与街道办事处紧密联合,深入街头巷尾,对居家养老人群开展入户服务、体检、义诊咨
2023-08-11 06:04:00
希望老年生活更便捷
...本文转自:河北日报全国两会时间,老年人最关注的还是养老。前几天,石家庄市新华区馨梦苑小区的独居老人吕洪祥突感身体不适,于是按响了自家安装的一键呼叫系统,新华区智慧养老信息平台
2023-03-07 05:05:00
养老护理,难在哪里
本文转自:吉林日报随着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养老护理日益成为越来越多家庭面临的问题。养老护理现状如何?面临着怎样的困境?记者走访多个家庭、家政公司和人才市场,探寻养老护理究竟难
2024-03-25 01:29: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