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安史之乱时,王维为何在安禄山手下做官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5-15 13:46: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旧唐书王维传》:禄山陷两都,玄宗出幸,维扈从不及。为贼所得。维服药取痢,伪称瘖病。禄山素怜之,遣人迎置洛阳,拘于普施寺,迫以伪署。

公元756年,安禄山攻陷洛阳,几个月后,叛军又攻陷了长安,唐玄宗向南逃往蜀地,王维来不及跟从,被叛军俘虏,王维吃药假装生病的样子,安禄山听说后,很同情他,派人把王维安置在洛阳,软禁在普施寺,逼迫其接受官职。

王维被迫出任安禄山建立的大燕政权的给事中一职,有一次安禄山在凝碧宫开宴会,王维也在座,在宴会上伴奏的乐工都是原唐朝梨园的弟子和教坊工人,有个叫雷海清的乐工不愿意为安禄山演奏,把乐器丢在地下,伏地向西拜并且大哭。

安史之乱时,王维为何在安禄山手下做官

王维

安禄山手下将雷海清捆绑在戏马殿,杀死并肢解了他,将尸体示众,看到的人无不悲痛欲绝,王维一时心生悲伤,于是暗中写了一首诗,诗名很长(下文简称凝碧诗),但内容只有4句话。

《菩提寺禁裴迪来相看说逆贼等凝碧池上作音乐供奉人等举声便一时泪下私成口号诵示裴迪》: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僚何日再朝天。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诗句翻译成白话文,意思是:千家万户都为满城荒烟感到悲惨,百官什么时候才能再次朝见天子?秋天的槐叶飘落在空寂的深宫里,凝碧池头却在高奏管弦宴饮庆祝。

安史之乱时,王维为何在安禄山手下做官

叛军攻隐长安

大概一年以后,唐军收复了长安与洛阳,王维因为当成安禄山伪政权的官员,所以被唐朝关进了监狱,这属于附逆的罪名,与李白类似,按照唐律应当诛杀,唐肃宗听说了王维在洛阳做的那首凝碧诗后,赦免了王维的死罪。

后来王维的弟弟刑部侍郎王缙在平定安史之乱中有功,请求削去官职为王维赎罪,王维才得以免罪释放,仍然担任唐朝官职,由给事中(正五品上)降职为太子中允(正五品下),后来又升迁尚书右丞(正四品)。

王维在安禄山手下差不多当了一年的伪官,在新旧唐书都有记载,这是确认无疑的,王维因为名气太大,安禄山才逼迫王维为自己效力,王维作为一名文官,为了生存下去,迫不得已才在安禄山手下当官。

安史之乱时,王维为何在安禄山手下做官

王维成为叛军俘虏

王维自己是怎么看待这事的?

《谢除太子中允表》:臣维稽首言:伏奉某月日制,除臣太子中允。诏出宸衷,恩过望表,捧戴惶惧,不知所裁。臣闻食君之禄,死君之难。当逆胡干纪,上皇出宫,臣进不得从行,退不能自杀,情虽可察,罪不容诛。

这是王维在被降职为太子中允之后写的一篇文章,名为感谢皇帝赐予官制,实际上却是一篇忏悔的文章,王维在此文中回顾了自己在安史之乱的行为,明确表示自己所犯下的罪行即使处死也不足以抵消罪过,王维用“罪不容诛”、“无地自容”这样的词来形容自己。

这当然是一种谦虚的说法,王维说自己没能跟随皇帝,被叛军俘虏后也不敢自杀成仁,只能屈辱地活着,这并不能说王维怕死,只是人性不同,王维为自己的这一行为非常后悔,为了赎罪,王维后来让朝廷把自己的所有官职免去,他还表示要出家修道。

安史之乱时,王维为何在安禄山手下做官

安禄山听说王维名气很大,逼王维做官

王维还在一篇文章中提到过这事,这就是《大唐故临汝郡太守赠秘书监京兆韦公神道碑铭》,这是王维最为详细记载自己在安史之乱中表现的看法。

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讲临安太守韦斌投降安禄山前的生平事迹,第二部分讲韦斌担任伪职黄门侍郎的经过,第三部分讲王维自己被迫臣服安禄山的经过,第四部分讲唐严肃宗追赠韦斌秘书监的赞颂。

王维这是拿韦斌的经历和自己做比较,韦斌在安史之乱前担任临安太守,安禄山攻陷洛阳后,韦斌被俘虏,叛军拿韦斌的妻儿胁迫他加入,韦斌被迫投靠安禄山,被任命为黄门侍郎,韦斌并非真心投靠,而是采用了韬光养晦之计,企图“候其间隙,义覆元恶,以雪大耻”,从内部找机会瓦解敌军,洗刷自己被迫接受伪职的耻辱。

安史之乱时,王维为何在安禄山手下做官

唐朝有不少官员身陷敌营

韦斌后来没能成功,最终吞药自裁,呕血而死,唐朝收复两京后,唐肃宗下诏追封韦斌为秘书监,王维写这篇文章明显就是写自己的,他的经历跟韦斌有些类似,只是结果不同,王维以此影射自己也有报效国家之心,并非真心接受伪职,同样也无法撼动叛军。

王维在文中称安禄山为逆贼,对唐肃宗大加歌颂,对自己的行为感到耻辱,对于叛军造成的动乱感到悲伤,王维还提到自己在叛军攻陷长安时,曾试图逃走,但未能成功,被贼兵刀架着,捆绑起来,押送到洛阳,王维在洛阳的监狱中还曾绝食10天。

王维后来被迫接受伪职,韦斌曾经宴请王维并向他托付后事,而且还是在被叛军监视的过程中,韦斌交待完之后,就吞药自裁,呕血而死,所以王维是以当事人的身份写这篇文章,同时也是给韦斌作碑文。

唐朝时期的人看待王维被迫接受伪职一事还是比较宽容的,毕竟王维也是被迫,其间王维也没做对不起唐朝的事,王维能够得到皇帝的宽容,并且官复原职后来还升官了,说明唐肃宗都接收王维了,也并未责备王维。

安史之乱时,王维为何在安禄山手下做官

王维很后悔此事

杜甫在《赚王中允维》中有“中允声名久,如今契阔深。共传收庾信,不比得陈琳”的诗句,将王维的降伪之事比作历史上的庾信,言外之意是说王维是忠于唐朝的,只是被迫投靠安禄山,说明这事并未影响王维在唐人心目中的地位。

但是宋朝及宋朝之后的人对于王维降伪之事则与唐人看法不一样,朱熹认为王维这事“为后人嗤笑”,还有宋人说王维没有大节,甚至批判王维的作品,可见宋朝是以伦理道德来评判王维的,不如唐人胸襟宽大,事实上,在安史之乱期间,不管是唐朝还是安史叛军,两边都有官员来回投降,并没有道德上的约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5 17: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唐朝安史之乱中诗人们的命运
...盾重重,腐朽不堪了。安禄山抓住机会起兵造反,史称“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大唐的一场浩劫,大唐的诗人们也没有躲过这场浩劫,李白、杜甫、岑参等诗人们的结局如何?一、王昌龄王昌龄,
2023-10-10 07:40:00
聊聊安史之乱中各诗人的命运
...握重兵。安禄山的野心与日俱增,最终引发了惊天动地的安史之乱。这不仅是唐朝廷的灾难,也牵动了无数诗人的命运。李白、杜甫、岑参等诗人的人生轨迹,因此发生了逆转。以下是安史之乱中他
2024-05-15 13:44:00
王维被判极刑,为何他掏出一首诗立马被免罪了
...沛流离的生活。这也和他八面玲珑的性格,不无关系。在安史之乱时,王维才遇到了最为严峻的考验。唐玄宗丢弃了都城长安,丢弃了百姓和大部分官员,只顾自己逃命。安禄山进入了这个花花世界
2023-08-08 21:34:00
这个唐朝大诗人被安禄山俘虏,靠一首诗获得了皇帝的原谅
...意切,感人至深。后来唐肃宗任命郭子仪和李光弼平定了安史之乱,王维因为投降安禄山被定罪。王维将自己写的《凝碧诗》献给了唐肃宗,表明了心迹,结果获得了唐肃宗的原谅,而且还赏赐给王
2024-10-19 10:50:00
《长安三万里》很好看,但高适没救李白
...正在热映的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的故事背景,设定在安史之乱后数年。吐蕃大军入侵西南,剑南西川节度使高适交战不利,退守泸水关,长安岌岌可危。朝廷对按兵不动的高适起了戒心,派来监
2023-07-26 17:30:00
他的相貌让人嫉妒到发狂,还是一位才子,却一心向佛
...些日后的诗坛大家,都认为王维的成就高于自己。安史之乱让王维跌入人生谷底如果大唐的繁荣没有被安史之乱打断的话,王维或许能在诗坛上取得更高的成就。安史之乱是唐玄宗昏庸造成的人为灾
2022-12-15 20:03
王维为乐师鸣不平,写下一首隐晦诗指责讽刺
...人(号称20万大军),以讨伐杨国忠为名,在范阳起兵。安史之乱,就此爆发。当时唐王朝已经享受了太久的和平,对于战乱的突然到来,根本没有充足的准备,安禄山一路东进所向披靡,在次年
2023-04-18 11:49:00
...类似的“过失”,李白也有,但更具戏剧性且为时更短。安史之乱爆发两年后,李白应永王李璘之聘做其幕僚。李璘兵变后,见势不妙的李白逃回彭泽(今江西九江境内),李璘兵败,按法律参与叛
2024-01-21 03:20:00
王维一生佛系作诗,关键时刻因一首诗救命
...接怒了:哎,老子不干了!结果还没等你递交辞职申请,安史之乱来了,安禄山闯进长安城,王维就被俘虏。毕竟咱诗人多少有点名气,安禄山拎起王维就被迫当官帮他做事,甚至当时六十岁的唐玄
2023-06-22 14:1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