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南通日报
海门区余东镇村营收入均超百万元——
党建引领谋发展 乡村振兴步履实
初夏时节,漫步海门区余东镇各村,优美宜居的农家小院内,一处处小菜园、小花园、小游园点缀田间,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新农村画卷。这是余东镇以党建引领统筹农村生态振兴结下的硕果。
近年来,余东镇始终坚持将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第一抓手”和“红色引擎”,在队伍建设、产业培育、合作共建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乡村振兴出成果、创特色、聚后劲。
强队伍,淬炼振兴“主力军”
作为2022年新提拔的80后村支部书记,周鑫艳的成长有目共睹:仅用一年时间戴青山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提高了近20万元,在全镇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中提升了5个名次。
看着村子越来越“火”,周鑫艳谦虚地说:“我的成长离不开我的师傅。”周鑫艳口中的“师傅”,是有着超20年农村工作经验的老支书庄建辉。
2022年7月,刚调任到戴青山当党总支书记,产业基础薄弱、基层经验不足等“老大难”就摆在了周鑫艳的面前:“当时我们村两委班子平均年龄不到26岁,工作经验不足,村子发展乏力。”
彼时邻村的木桩港村老支书庄建辉正好退居二线,便被“返聘”到戴青山“传帮带”。一年多来,庄建辉通过面对面讲发展思路、手把手教政策要求、实打实带统筹协调等方式进行指导,带领周鑫艳在征地一线、改厕现场、服务企业中开展工作,让她快速进入“书记角色”。
乡村振兴需人才,人才成长靠帮带。去年,余东镇通过打造“先锋领航书记工作室”,明确担当务实、扎根基层的“老支书”任导师,首批挑选3名90后村书记跟班学习。通过优秀书记“讲”、青蓝结对“带”、现场观摩“看”、互动交流“研”等方式,让新任基层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汲取导师的丰富经验,快速成长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
育产业,点燃振兴“加速器”
“下个月就要收小麦了,我们提前做好准备,确保颗粒归仓。”又是一年丰收时,这几天富民村党总支书记俞新忙着安排农机手检修村里合作农场的各类农用设备。
富民村是余东镇的明星村,稻麦轮作产业链较为完善。2021年,富民村利用入选南通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契机,在流转1000亩土地的基础上,新建了恒温粮仓和烘干中心。
“以前到了丰收季,那些收购大户都会压我们价格,现在好了,有了烘干中心,销售的主动权掌握在村集体手中。”俞新告诉记者,为了进一步提升农业附加值,去年底,富民村还引进了稻米加工生产线,将稻谷碾成大米销售。“我们计划下半年把村里的稻谷全部自己加工成大米销售,仅靠这条生产线预计能为我们村增加150万元的村集体收入。”俞新笑着说。
先富的同时,富民村不忘带着兄弟村一起致富。去年,富民村与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的新富、启勇、新河组成“四村联盟”,注册成立农业开发公司,并购买拖拉机、收割机、运输车、播种机、抛肥机等,加上富民村原有的设备,不仅可以满足四个村的需求,还可向周围村镇提供服务。“未来我们村村联盟的圈子将会越来越大。”对于未来发展,俞新信心满满。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近年来,余东镇统筹各村资源优势,突出“一村一品”,各村产业实现百花齐放:八一村兴办旺产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400亩土地实施“麦豆轮作”项目,仅半年增收42万元;宛平村依托林地资源发展“林下养殖”产业,注册成立南通有舍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态散养走地鸡千余只,全年可创收12万元……如今依托各村的“当家产业”和“拳头产品”,全镇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1855.65万元,稳定性收入占47.49%,涉农村(居)村营收入超百万元全覆盖。
引助力,形成振兴“大合唱”
走进希诺股份有限公司,只见各条生产线正满负荷运转,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今年1—4月,希诺股份有限公司完成应税销售9274万元,同比增长12.6%。公司目前在职员工超700人,是余东镇的骨干企业。企业建在家门口,群众就业稳增收。目前余东户籍村民共有156人入职希诺,增加工资收入超1200万元。
新北村16组村民卞锦康把土地流转给村里,每亩有1300元租金,同时他还在家门口企业打零工,每天有70元收入。“一手拿租金,一手领工资,一年下来能增加5万元收入,这日子越过越红火了。”说起今年的收入,卞锦康高兴得合不拢嘴。
在新北村,像卞锦康一样有多重收入的村民不在少数。“我们村有30多家企业,为我们村民提供了超200个就业岗位,起码能为他们增加1000万元的工资收入。”新北村党总支书记施荣华介绍,现在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工作也就更安心了。
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离不开多元共促。近年来,余东镇积极探索“村企”合作共建模式,闯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企业拉动、农民增收”的乡村振兴之路,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和集体经济增长。新河村通过入股中石化加油站,为村集体每年增加70多万元稳定性收入;土地堂村和江苏圣伽崇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实施医疗床垫加工项目,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如今各村企“联姻”的路子越走越宽,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和集体经济增长。
“余东镇将坚定扛起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政治责任,全力推动农村党建工作提质增效,为乡村高质量发展注入红色动力,奋力绘就乡村和美画卷。”余东镇党委书记朱健华说。
本报记者 黄天玲 本报通讯员 施雯雯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31 06: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