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
全国人大代表、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
寻找文物保护和利用的平衡点(人大代表在基层)
本报记者 郑洋洋
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金山岭长城。
周万平摄(人民视觉)
去年,游戏《黑神话:悟空》火出圈,带动了山西文旅发展,小西天、铁佛寺等许多文物保护单位都成了热门景点。不过,随着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文物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逐渐凸显。
“游戏的影响力巨大,在山西就有20多处景点被带火。山西也做了不少工作——比如,开通旅游公路,串联起全省大部分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同时,文旅热也给文物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全国人大代表、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说。
杭侃在调研中发现,有些地方基础设施不够完善,配套设施跟不上,游客体验不好;部分国保单位研究阐释不足,一些自媒体传播还存在常识性错误,误导大众。长期工作在一线,旅游旺季时云冈石窟、悬空寺等地的压力,让杭侃深有体会。“比如悬空寺,排队时间长,承载人数有限,一旦有人突发疾病,十分危险。”杭侃认为,有关部门要找到文物保护和利用之间的平衡点,推动文物单位分级有序开放,并在这个前提下优先做好文化阐释工作。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杭侃针对“分级评估、有序开放”提出了相关建议。“文物部门不能被动应对,要主动作为。”杭侃表示,要根据旅游的基本要素,对文物保护单位科学分级评估,确定哪些适合开放。像一些文物保护单位空间较为狭窄,应以保护为主;云冈石窟这样的热门景区,则要科学评估承载量,实现保护和利用的平衡。
“一些文物一旦受到损害,就是不可逆的。”杭侃同时举例说,文物保护中还有另一种情况,“我去古村落调研,村民反映文物影响发展。我实地查看后发现,村子里并非全是古建筑,一些近代建筑被纳入保护范围,村里房屋不能翻修,村民生活受到影响。”
此外,杭侃十分重视文物价值的阐释。他指出:“很多国保单位的研究不足,学术成果少,难以向大众展示其文化内涵。必须加强研究阐释,让游客在旅游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杭侃认为,当前各地积极回应社会需求、推动文旅融合,这也给文物保护单位管理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文化遗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要进一步做好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实现文化遗产的代际传承。”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4-10 0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