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经济日报
近年来,车联网快速发展,各地加快相关产业布局。今年4月份,工业和信息化部明确支持湖北(襄阳)、浙江(德清)、广西(柳州)创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至此,全国已有7地获批创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作为传统汽车大市,湖北襄阳如何抓住机遇抢占车联网产业赛道?目前先导区建设进展如何?车联网产业应用推广还需从哪些方面发力?
车联网产业是汽车、电子、信息通信、道路交通运输等行业深度融合的新兴产业形态,有利于实现自动驾驶、发展智能交通、促进信息消费,成为国内外新一轮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必争之地。
襄阳因车而兴,如今紧紧把握住新旧动能转换的风口,加快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推动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转型升级。
锚定产业新赛道
可根据车流量自适应调节放行时间的红绿灯正在“读秒”,1100台加装智能网联设备的公交车正穿行于城市各个路段,超300亿条车联网上行消息还在不断刷新……走进襄阳市车联网运营中心,一张全息路口实时显示大屏上展示着襄阳已经建成的覆盖234个交通路口、双向里程510公里、150平方公里的大规模城市级车联网应用环境。
作为传统汽车大市,襄阳汽车工业产销规模长期以来占全市工业总量三分之一以上的份额,是襄阳的龙头产业。近年来,随着汽车产业转型升级,襄阳锚定车联网这一新赛道。那么,襄阳如何在新赛道上塑造新优势?
2018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鼓励支持各地创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2020年5月,襄阳市的全国人大代表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关于支持襄阳市创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的建议;2020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办理回复明确支持襄阳市创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从2020年襄阳正式启动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的创建工作,到2023年正式拿下正式牌照,这盘产业发展之棋,襄阳已经下了三年。
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襄阳把“中心城区智能化改造交通路口”列入民生10件实事,建设车联网先导区,襄阳不仅有背水一战的勇气,更是下足了做则必成的真功夫。“不仅襄阳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全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不断建言献策,紧紧围绕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提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意见建议,助推襄阳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的批复。”襄阳市政协主席李诗说。
襄阳市于2021年4月编制了湖北(襄阳)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创建方案,依托自身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提出襄阳市车联网先导区建设的一个定位、三大目标、四大应用场景:即以打造全国领先的车联网深度应用城市,实现中心城区车联网应用全覆盖,推动智慧交通城市建设为定位;以推动车联网规模化深度应用、打造规模发展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构建国内领先的智能网联测试体系为目标;围绕智慧物流、智慧交管、智慧出行、智慧公交深度落地一批车联网应用场景,引进培育集研发、生产、测试、体验、应用、配套于一体的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探索形成可持续、可推广的车联网运营模式。
融合多领域多场景应用
“建议时速保持在10公里,可以顺利通过红灯”……5月9日下午,襄阳市9路公交车行驶至人民路与汉江路路口时,司机张师傅根据提示匀速通过红灯,车后的尾屏实时显示道路前方红绿灯的信息,及时给后方车辆提示。截至目前,襄阳市公交集团已投入31台智能网联公交车开展运营,支撑打造9号智慧公交示范线。这条融合了RSU、摄像头、雷达等智能化设备的公交路线,覆盖了从城郊到闹市再到城郊的复杂路段,是襄阳实现中心城区车联网应用全覆盖的重要一环。
“我们在全国率先探索智能网联平台与交管信控系统的深度融合,借助路口感知设备,搭建全息路口仿真,对正在通行的行人、车辆以及红绿灯信息,实现实时仿真还原。未来,还能通过中心城区全域覆盖的全息路口仿真,对交通拥堵情况进行实时诊断,协助交警快速解决堵点。”襄阳市车联网运营中心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截至目前,襄阳已有234个5G+智能化交通路口实现了从过去车看灯、读秒数通行到现在灯看车、读车数放行的转变,待三期项目全部完成后,智能化交通路口将达到448个。
在襄阳中心城区10余公里外的高新技术开发区,有关智慧物流的探索也在同步推进——
方向盘自动调整方向,车辆自动避障、变道、转弯,通勤车平稳驶向接驳点……在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工厂智能网联项目封闭园区内,记者乘坐该公司的L4级无人驾驶智能通勤车,实地感受了一把科技的魅力。
在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工厂智能网联项目现场,“车—路—网—云”的测试应用项目已基本建成。公司智慧物流部负责人陶琴告诉记者,目前,封闭园区内已经导入自研的L4级自动驾驶车架运转作业、厂区环卫作业和调整工接驳作业3个智能网联应用场景,通过全域视角、街道视角和单车视角数字孪生展示了3个应用场景的实时作业状态和所有智能设备的实时数据监控。同时,厂区内的智能化路口V2X设备实时融合感知路口交通事故并发送给车辆,支持智能网联车辆车路协同应用。
打通车联网智能网联平台与襄阳市汉江国投现有的智慧停车管理平台,打造基于智能网联的全市停车管理一张图,通过多平台互联互通,真正实现动静态交通融合;探索开发智能网联终端,通过智慧本地出行APP,结合5G商业化应用,提升用户渗透率……经过3年不断推进,在应用场景方面,襄阳市已围绕智慧交管、智慧物流、智慧出行、智慧公交等方向深度落地一批车联网应用场景。
探索多维度迭代升级
4月26日,东风汽车纳米科技有限公司在襄阳迎来了东风新能源汽车S31项目开发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首台白车身顺利下线。S31工业化项目自2023年1月份启动以来,用时4个月完成了焊装设备安装调试及首台白车身下线,刷新了东风公司项目开发的新纪录。
冲压、焊装、涂装、总装……走进东风汽车纳米科技有限公司各大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调试各类高度智能化设备,总装车间生产线上一辆辆L2级智能网联汽车正以2分钟一台的速度下线。在全面完成涂装、总装生产线的调试后,预计到今年7月份,东风纳米S31的第一台试装车将在这里展露“真容”,11月份实现量产,到2024年,这条生产线的东风纳米S31产量将达到12万台。
在距离东风纳米科技有限公司几公里的襄阳达安汽车检测中心有限公司,工程师高海龙正在智能网联汽车综合测试区对送检的智能网联汽车高级辅助驾驶功能进行检测。起步、加速、避障,短短十几秒一气呵成,呼啸而过的汽车稳稳停在测试假人面前。
作为最早建成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的机构之一,襄阳达安汽车检测中心获得了交通运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认定的“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封闭场地测试基地”,拥有乘用车、商用车、专用车、越野车、智能网联汽车、综合试验六大汽车试验场地和22个专业领域研究方向实验室,形成了涵盖试验开发验证中心、汽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智能网联汽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燃料电池汽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检查中心的业务形态。
目前,襄阳达安汽车检测中心正依托自身检测能力优势,建设一个集智能网联开发测试、生产配套、示范应用、孵化创新、产学研教育基地于一体的智能网联汽车科创小镇,智能网联汽车全产业链服务平台正在襄阳加速构建。
与此同时,襄阳市高新区管委会围绕创新产业园、科技城,加快规划车联网产业园,将自主创新与开放引进、场景应用示范与技术标准规范、产业培育与动能转换深度结合,构建开放包容、协同创新、人机融合的车联网产业发展生态。
2022年,襄阳成功引进东风年产12万辆新能源乘用车整车项目,东风轻型商用车智能制造和绿色工厂开工建设,比亚迪襄阳产业园当年签约当年建设当年投产,襄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成为湖北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东风电驱动系统有限公司开发的智能座舱系统拟在襄阳导入研发生产;湖北天鼎微波公司生产的毫米波雷达和5G无线通信天线项目已在襄阳市投产;长沙智能驾驶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信科智联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星云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南京慧尔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及北京格灵深瞳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车联网行业企业已在襄阳完成分公司、子公司注册……襄阳市以应用推动产业生态集聚的局面正在初步形成。
“以前,襄阳从传统汽车产业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迭代升级的步伐,相较同类型城市落后不少。正因如此,近年来,我们在多条赛道上同时发力,不仅加速培育发展车联网上下游相关产业,还积极壮大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加快培育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推动传统汽车产业转型升级。”襄阳市经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晓辉告诉记者,襄阳市规模适中、交通状况良好,除了拥有完整的汽车产业链外,还拥有全国唯一以新能源汽车为发展重点的自贸片区,具有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具备国内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能力。
促进产业与社会价值双轮驱动
车联网产业的探索还在持续进行中,襄阳也在不断实践,不断寻找下一步发展的方向。“未来,襄阳将结合区域产业特色,科学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持续丰富应用场景、探索车联网标准规范和运营模式,加快产业集聚,努力实现车联网产业价值与社会价值‘双轮驱动’,将车联网先导区建设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治理提升的重要抓手,探索具有襄阳特色的道路,发挥车联网先导区的示范带动作用。”襄阳市经信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富杰说。
在杨富杰看来,加快车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数字化水平,是推动产业持续升级的重要基础。在持续推动中心城区车联网基础设施全覆盖和提升智能网联汽车检验检测水平的同时,还需规划提升中心城区道路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并逐步带动城市外围、市郊沿线的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新增一批交通流量适中、道路状况良好、人口密度适中的区域和道路,用于智能网联汽车公开测试和示范应用;推动车联网运营平台与城市信息模型(CIM)数据融合,助力城市治理工作实现“一网统管”。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襄阳产学研基地主任汤德强则建议,推动车联网建设,要进一步推动智慧交管与智能网联深度融合,打造“重量级”应用场景。要持续推动交通信号自适应控制系统调试、统一信号控制平台建设和交通碳排放实时监测与量化平台建设,切实改善交通出行环境;持续深化智慧交管应用场景,打造“公交优先”应用场景,基于车联网高精度定位信息和历史通行大数据,制定公交优先通行策略,利用车联网技术实现公交车行驶轨迹与路口自适应红绿灯控制系统互联互通和联动控制,使公交车的通行速度大幅度快于私家车,让公交车具备更大竞争优势,提高公交分担率,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补偿机制,及时补偿其他被耽误的社会车辆的路权,避免因为公交优先通行导致路口堵上加堵、市民投诉。
应用场景落地及终端推广对于车联网产业发展同样重要。据了解,襄阳在这方面也有不少思考和布局。下一步,襄阳将支持探索建设智慧环卫、智慧景区、智慧校园等应用场景;围绕智慧导航、智慧停车等方面开展智慧出行深度应用示范建设,持续完善智慧出行APP功能,打造线上全过程出行服务;探索与创新型企业合作,落地布局商业化智能出行业务;进一步引进智能网联公交车,延伸智能网联公交线路,提升城市公共交通出行效率;规划启动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智慧园区、智慧矿区、智慧高速、智慧监管等项目建设;加快手机智慧出行小程序的整合和推广工作,为政府、企业、市民提供便捷的车联网服务。
襄阳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军则认为,应该继续推动车联网跨界融合,培育车联网产业生态。依托车联网产业园,以深度应用为牵引,支持车端、路端企业加强前瞻性技术布局,联合东风在襄阳整车企业、达安检测机构、第三方出行服务平台研发导入智能网联技术和产品,在襄阳车联网先导区环境中开展测试验证并示范应用,不断迭代优化产品功能,推动智能网联及配套产业在襄阳集聚,加快培育集研发、生产、测试、体验、应用、配套于一体的车联网产业生态。 (经济日报记者 柳 洁 董庆森)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16 11: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