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最后一代农民,匍匐在田野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9-03 12:18:00 来源:缘之心

今年秋季豫东农村收成欠佳,7月份的狂风暴雨,很多玉米都倒伏在地。

我回家的时候,芝麻已经成熟。河南农村崇拜小磨香油,每次回老家我妈都要求带两斤香油。但是,芝麻的收割很麻烦,目前还没有能收割芝麻的机器。要弯下腰,用镰刀从芝麻根部割下,一捆捆收集,晒几天,再把芝麻头朝下抖动,芝麻粒才回落下来。

种粮大户(邻居家我侄子)花钱请乡亲们来帮忙收割芝麻,每天60元。

我妈说,自己从没有参与过。言语间有一点遗憾,没能挣到每天60元的工钱。我问她都是谁去干这个活儿,她说出了几个人的名字。

都是和她年龄差不多的老人,女性,75岁左右。有一个也和她一样中风了,比她还严重,还住在医院里。

我感到悲哀。想想吧,一群七十多岁的老人,匍匐在田里,她们甚至很难弯下腰,而弯下之后又很难站起来,有时候要带一个小板凳辅助。

但是,这就是“村里的劳力”,也是最后一代农民。

8月底9月初开学,又有一些村里的孩子考上大学,他们的父母从城里回来,带回学费和期望,而这些孩子从来没有参加过田里的劳动。他们在城里打工的父母,70年代末出生或者80后,也很少从事农业了。

邻居家大侄子,目前承包了五百多亩地。这些地都是相亲们租给他的,一亩地租金500块。今年小麦收成不错,而秋季因为暴雨注定惨淡。

大部分农活儿都已经机械化,有时候也需要“雇人”来帮忙。能雇的,就是我妈这样的老人啦。

最重要的原因当然是村里只有老人和孩子。第二个原因,只有这样的老人,还会干农活儿,也愿意挣那60块钱。

其实,我发现还有一个原因:只有他们还对土地、庄稼、粮食有着真正的感情,他们还活在“农业时代”。

有一次正在晾晒小麦,天气突然转阴,暴雨将至,老人们自发帮“地主”(他们对种粮大户的昵称)把小麦收起来,装袋转移到室内,没要一分钱报酬——因为他们真的心疼麦子。

他们的“生活”正在被摧毁。除了没钱,没有养老金,还有一种叫做“进步”的无情的东西。

村里来了收破烂的,电喇叭里自动播放的东西和城里已经没什么不同,“旧电视、洗衣机、旧电脑……”连这些“旧破烂”,也领先他们,超出了他们的理解力。

继电和自来水之后,天然气也通到了村里。为了讨好在城里的我们,我爸是第一批花几千块“安装天然气”的人,但是他们几乎没使用过,我妈在院子里堆了很多柴。

这次我妈生病,我妹回到家里,她对那些柴很不满。在电线下面,那是安全隐患;那里可能藏有老鼠……她说:我要把那些柴都扔到河里去。

我妈很生气:刚有你哥哥的时候,家里连柴都没有,做饭还烧过你爸几本书呢。

那些木柴在我们看来毫无意义,却给了她安全感。那就是她要捍卫的世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9-03 14: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一个农民和他的“飞行大队”
...连接起土地、人力、技术和市场。他们农民不再是“背篓一代”,而是“飞天一代”。国家政策支持,农民愿意接受,这就是最大的市场。也许再过两三年,无人机就像现在的摩托车一样普及,家家
2025-09-08 22:48:00
明东街道芝麻产业助农增收
本文转自:滁州日报本报讯 秋阳高照,田野盛装。芝麻作为常见的油料作物,当下进入了收获期。在明东街道,当地的农户们正在忙着收芝麻、打芝麻,收获着丰收的喜悦。在抹山村前商组,村民周立
2023-10-09 00:15:00
坚守在田野上的农民都是有情怀的
本文转自:桂林日报坚守在田野上的农民都是有情怀的——访兴业县石南镇马塘村党支部副支书梁维冰▲梁维冰 记者唐国槟 摄□本报记者 李思静马塘村有上千亩的高标准农田,但仍然出现了撂荒地
2023-11-23 09:48:00
为密云8位无名烈士找名字
...本报记者跟随密云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烈士褒扬中心副主任田野,走进河下村。三位老人讲述了一段往事村里的三位老人——单长林、王玉钱、王建国,向记者述说了一段难忘的往事。1942年的农
2024-04-04 13:58:00
...,同样有一大批生龙活虎、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在希望的田野上绽放青春的理想,用智慧和汗水谱写乡村振兴的赞歌。他们是新时代“我们村里的年轻人”,虽然村子不再贫穷落后,他们所作所为也
2023-09-13 06:59:00
村里年轻人,正在接受光棍现实
...化。无论是问卷数据,还是网友的博文反映,以及我们的田野调查,多方数据都显示,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30岁以上未婚的情况非常普遍。问卷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反映未婚男性青年数量占比
2023-02-27 13:39:00
“科技合伙人”催发田野“致富花”
本文转自:萍乡日报■新华社记者 陈灏 刘开雄 贾云鹏“到9月,我们这里的葡萄就要成熟了。到秋天,我们打算再增加400亩的葡萄。”说起村里即将上市的“阳光玫瑰”葡萄,山东菏泽郓城县
2023-08-05 06:53:00
...已久的农村,拾起了村里15亩撂荒地。六月的叶家坪村,田野里一片绿意盎然。叶金娥躬耕于田间,勤劳的汗水浸润在土地里,让这里的荒地变成了沃土肥田。几年前,这里还是杂草丛生的荒地,
2024-06-25 10:44:00
乡村行·看振兴丨希望的田野 和美的画卷——我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本文转自:新华网新华社北京10月18日电 题:希望的田野 和美的画卷——我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华社记者金秋时节,广袤乡村涌动着勃勃生机。希望的田野,处处可见农民辛勤劳作、迎
2023-10-18 17:58: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打卡蔚县玉皇阁
10月6日,游客在蔚县玉皇阁游玩。国庆假期《黑神话·悟空》取景地之一蔚县玉皇阁迎来众多游客玉皇阁又叫靖边楼始建于1377年10月6日
2025-10-07 09:21: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王玉婷 许晓婷 通讯员 余丽清)今明两天,厦门高速持续迎来返程高峰,请司机朋友们提前规划好时间和路线
2025-10-07 08:00:00
10月7日至8日,全省高速公路迎来返程高峰,特别是8日10时至21时返程流量将较为集中。加之未来几天,全省会有分布不均的降雨
2025-10-07 06:54:00
央媒看太原10月3日,央视《新闻直播间》以《千年晋祠迎来客流高峰 加强服务保障》为题,报道了进入国庆中秋假期,古建热不断升温
2025-10-06 07:11:00
情系国庆 月满中秋双节假期,不少人返乡探亲,但也有不少异乡人,因为种种原因,中秋无法与家人团聚。连日来,我市多个社区组织了迎中秋活动
2025-10-06 07:42:00
华商网讯 福建省尤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10月5日发布消息,10月5日9时50分许,尤溪县消防救援局接警,5名人员进入坂面镇一矿山企业的废弃矿硐
2025-10-06 08:12:00
两名女生跟网友上山“探险”被困山谷 救援队助她们脱险
救援队员找到两名被困女生。(十方应急救援队 供图)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王玉婷 许晓婷)树林茂密、毒蛇出没,两名女生跟着40多名网友上山“探险”
2025-10-06 08:50:00
琴动鼓浪屿声传海内外 第十四届鼓浪屿钢琴艺术周获《人民日报》点赞
艺术周吸引众多国际友人参加,图为国际友人和市民游客一起观看庭院音乐会。(供图/鼓浪屿管委会)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朱道衡)国庆中秋假期
2025-10-06 08:50:00
“人民必胜——中俄美术作品展”是用艺术的方式诠释“正义必胜,人民必胜,和平必胜”的合力宣言
近日,“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在长春美术馆开展。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副主任张路江出席开展仪式并致辞
2025-10-06 09:17:00
大厂:“老字号”与“新网红”齐飞 月饼市场热闹开“抢”
河北新闻网讯(杨迪)国庆、中秋“双节”到来之际,大厂月饼进入销售旺季。各种口味丰富、包装精美的月饼成为市场主角,为节日增添了浓厚氛围
2025-10-06 10:14:00
国庆中秋假期护娃“睛”!河南小儿眼科权威熊凤枝教授:早发现早干预,给孩子清晰视界
大河网讯 国庆长假来临,不少家长计划带娃出游、居家休闲,但孩子长时间看屏幕、户外用眼不当等问题,也让儿童眼健康成为假期关注焦点
2025-10-06 12:53:00
怀化文旅回应晓华理发店热度下降:很难回到巅峰期,但比爆火前经营效益好
大皖新闻讯 日前,江西景德镇“鸡排哥”走红,国庆期间现场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与此同时,2024年爆火的湖南怀化“晓华理发店”热度下降也成了广大网民热议的话题
2025-10-06 16:00:00
视频提供|唐山投控(文旅)集团
2025-10-06 17:02:00
当国庆的红旗漫卷天山,中秋的明月照亮晋疆,有一群医务工作者正以坚守代替归乡。近年来,我省全面开展组团医疗援疆,协调派出省内优秀医务人才
2025-10-06 18:31:00
中秋此乡亦故乡!六安一驾校为300余名异地学员摆下30桌团圆饭
大皖新闻讯 中秋节是一个合家团圆的日子,但来自河南、四川等地的300余名学员为了不耽误所在驾校的训练,选择在六安过节,而驾校充分理解他们的思乡之情
2025-10-06 21:46:00